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核心素养”概念被提出。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旨在让学生拥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在积累语文基础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的热爱,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从学生长远发展角度看,小学语文教学有必要渗透核心素养教育,为学生更好地进入社会提供保障。本文将主要探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的有关思考和实践。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文教学;核心素养;渗透
新课改背景下的语文教学理念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当代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语文学科综合性极强,同时具有人文性和工具性。基于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放在小学语文教学的突出位置。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水平,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教学方法。在语文课堂上,引导学生形成自己的独到见解,激发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一、通过传授学生语文基础知识,有效渗透语文核心素养
语文作为一个考试科目,在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语文知识水平是教师教学的基本任务,对小学生进行文化素养熏陶也是语文教学中的核心内容。就语文这门学科而言,教材是最基本的课程资源,高效合理的利用好语文教材是教师必须关注的问题。教师要在帮助学生完成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注重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强化学生的语文知识功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在带领学生积极投入语文基础课程学习、探究与思考的过程中,要时刻渗透语文核心素养的教育。引导学生深刻挖掘教材中的人文知识,真正意义上把握课文主旨,使小学生语文知识水平与思维发展同时进步。值得注意的是,教师要帮助小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明辨是非善恶。例如,在学习部编版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五课《守株待兔》一文时,首先,这是一篇具有深刻寓意的寓言,教师在带领学生认识生字,扫清障碍通读课文的同时,重点要让学生明白本文寓意“只有付出,才有收获”。
二、拓展延伸语文教材,有效渗透语文核心素养
语文学科本身就具有极强的开放性,在新课改背景下,语文教学不仅要利用好语文教材,更要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拓展延伸出更多相关的知识与教学资源。拓展语文教材,有利于丰富学生的课外语文知识,提升学生的语文总体素养,提高学生语文思维的发展水平。小学生的眼界以及社会阅历有限,拓展延伸语文教材或进行语文实践活动,都是培养他们三观以及思维方式的重要途径。接触的知识范围越广,小学生的核心素养提高得越快。语文教材中大多数课文本身就节选自优秀名篇名作,与课外阅读有着紧密联系,大量的课外阅读能指导学生深入发掘文本中文字蕴含的意义。例如,在学习部编版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十课《纸的发明》一文时,这是一篇讲述我国四大发明之一“造纸术”的文章,值得我们深入了解。在学生能够认识11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并且能够按照时间先后顺序理清纸的发明过程之后,向学生拓展延伸对发明造纸术者有巨大贡献的蔡伦,“蔡伦小时随父辈种田,十五岁时入宫,开始读书识字,并且成绩优异。后期他归纳了西汉以来的造纸经验并做出改进,利用树皮、渔网、麻布等制作出优质纸张,被称为蔡侯纸,他也被称为造纸鼻祖。”通过拓展延伸蔡伦有关知识,加深学生对造纸术的印象。
三、诵读诗词,积累名句,有效渗透语文核心素养
中国古代是诗的国度,语文学科作为母语学科自然是传承中国文化的绝佳途径。正所谓“五千年文化,三千年诗韵。”诗词里渗透着传统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基因,蕴含着属于中国人自己的哲理与精神。加强小学生古诗词教育,能够在不知不觉中让学生树立报效国家的志向,清楚自己的根基,热爱国家,不忘初心。小学阶段的记忆能力正处于人生的黄金时段,在这个阶段,对其进行经典诗词与名篇名作的教育,对学生的影响受用终身。正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小學语文教师在循序渐进中增加经典名著与古诗词教育的内容,让学生掌握语文基础知识的同时,明白其中所蕴含的人生道理,吸收其中养分,不断提高语文核心素养。例如,在学习部编版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九课《古诗三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时,虽然这首诗仅有二十八个字,但在知识与技能层面,学生需要认识七个生字,会写十个生字。其中“每逢佳节倍思亲”成为千古名句,需要学生牢牢掌握。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层面,向学生渗透,要懂得热爱家乡,珍惜身边友人的情感。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素质教育被广为关注的今天,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注重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聚焦语文课堂中的每个角落,挖掘其中蕴含的人文知识,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提高学生语文知识水平,为学生未来进入更高阶段的语文学习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陈茜.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实施策略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9.
[2]王喜斌.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研究[D].宁夏大学,2019.
[3]阳莎莎.核心素养视阈下的小学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8.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文教学;核心素养;渗透
新课改背景下的语文教学理念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当代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语文学科综合性极强,同时具有人文性和工具性。基于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放在小学语文教学的突出位置。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水平,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教学方法。在语文课堂上,引导学生形成自己的独到见解,激发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一、通过传授学生语文基础知识,有效渗透语文核心素养
语文作为一个考试科目,在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语文知识水平是教师教学的基本任务,对小学生进行文化素养熏陶也是语文教学中的核心内容。就语文这门学科而言,教材是最基本的课程资源,高效合理的利用好语文教材是教师必须关注的问题。教师要在帮助学生完成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注重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强化学生的语文知识功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在带领学生积极投入语文基础课程学习、探究与思考的过程中,要时刻渗透语文核心素养的教育。引导学生深刻挖掘教材中的人文知识,真正意义上把握课文主旨,使小学生语文知识水平与思维发展同时进步。值得注意的是,教师要帮助小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明辨是非善恶。例如,在学习部编版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五课《守株待兔》一文时,首先,这是一篇具有深刻寓意的寓言,教师在带领学生认识生字,扫清障碍通读课文的同时,重点要让学生明白本文寓意“只有付出,才有收获”。
二、拓展延伸语文教材,有效渗透语文核心素养
语文学科本身就具有极强的开放性,在新课改背景下,语文教学不仅要利用好语文教材,更要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拓展延伸出更多相关的知识与教学资源。拓展语文教材,有利于丰富学生的课外语文知识,提升学生的语文总体素养,提高学生语文思维的发展水平。小学生的眼界以及社会阅历有限,拓展延伸语文教材或进行语文实践活动,都是培养他们三观以及思维方式的重要途径。接触的知识范围越广,小学生的核心素养提高得越快。语文教材中大多数课文本身就节选自优秀名篇名作,与课外阅读有着紧密联系,大量的课外阅读能指导学生深入发掘文本中文字蕴含的意义。例如,在学习部编版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十课《纸的发明》一文时,这是一篇讲述我国四大发明之一“造纸术”的文章,值得我们深入了解。在学生能够认识11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并且能够按照时间先后顺序理清纸的发明过程之后,向学生拓展延伸对发明造纸术者有巨大贡献的蔡伦,“蔡伦小时随父辈种田,十五岁时入宫,开始读书识字,并且成绩优异。后期他归纳了西汉以来的造纸经验并做出改进,利用树皮、渔网、麻布等制作出优质纸张,被称为蔡侯纸,他也被称为造纸鼻祖。”通过拓展延伸蔡伦有关知识,加深学生对造纸术的印象。
三、诵读诗词,积累名句,有效渗透语文核心素养
中国古代是诗的国度,语文学科作为母语学科自然是传承中国文化的绝佳途径。正所谓“五千年文化,三千年诗韵。”诗词里渗透着传统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基因,蕴含着属于中国人自己的哲理与精神。加强小学生古诗词教育,能够在不知不觉中让学生树立报效国家的志向,清楚自己的根基,热爱国家,不忘初心。小学阶段的记忆能力正处于人生的黄金时段,在这个阶段,对其进行经典诗词与名篇名作的教育,对学生的影响受用终身。正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小學语文教师在循序渐进中增加经典名著与古诗词教育的内容,让学生掌握语文基础知识的同时,明白其中所蕴含的人生道理,吸收其中养分,不断提高语文核心素养。例如,在学习部编版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九课《古诗三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时,虽然这首诗仅有二十八个字,但在知识与技能层面,学生需要认识七个生字,会写十个生字。其中“每逢佳节倍思亲”成为千古名句,需要学生牢牢掌握。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层面,向学生渗透,要懂得热爱家乡,珍惜身边友人的情感。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素质教育被广为关注的今天,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注重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聚焦语文课堂中的每个角落,挖掘其中蕴含的人文知识,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提高学生语文知识水平,为学生未来进入更高阶段的语文学习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陈茜.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实施策略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9.
[2]王喜斌.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研究[D].宁夏大学,2019.
[3]阳莎莎.核心素养视阈下的小学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