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克拉申“i” 1可懂输入原则为理论指导,通过对中美两国个别国际汉语教师的课堂实录分析中美国际汉语教师在使用陈述语方面的差异。从而对从事汉语国际教育的教师提出如下建议:(1)将更多具有互动性的陈述用语融入课堂,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汉语的热情与兴趣,让课堂师生之间得到最充足有效的即时课堂反馈。(2)针对不同水平、不同环境的课堂,都需要对外汉语教师及时灵活地调整陈述用语。
【关键词】中美TCSOL教师用语 陈述语 比较研究
在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陈述语占着颇为重要的分量,教师需要用它们进行讲授课文的主要内容,进行与学生的有效交流。与指令语和提问语的特定形式不同,陈述语的使用则更为普遍,形式没有局限,内容也更为宽广。当然,陈述不等于泛泛而谈,它也有其具体功能,也要根据不同语境进行调整。
在我们所收录的中美两国对外汉语课堂上,关于陈述语的使用,二者也是各有千秋。1.国内教师对课堂内容很少提及,而美国有大量介绍课堂内容的陈述,如“我们来看一下今天我们都要做什么。首先我们要复习和买东西有关的词汇,然后我们要学三个新的句型,接着我们要朗读课文,回答问题最后我们要完成一个口语任务。”/“今天我们要学‘买衣服’。”(指向每一位同学的衣服,重复‘衣服’这一生词)。2.中国教师通常忽略情景的营造,如“今天的生词很难,老师讲了三遍,我终于听懂了。”(终于)“最近天气很热,然后下了大雨,下雨以后终于凉快了。”相比之下,美国教学非常重视情景教学法,如“你为了上中文课要买字典,那么有A和B两本字典,用这个句型想一想,怎么说。”(含指令)“最后我们要做一个口语任务。现在是什么时候?-对,感恩节。”“假设现在我们要去北京买东西。”3.国内课堂有大量的语法讲解,如“下面这个词很重要,‘而’。大家以前学过什么词呢?‘而且’,不但...而且...那么这次我们讲的只有一个字,就是‘而’。”“‘而’是一个连词,所有的连词都要放在中间,‘而’也是这样的,它要放在中间,放在中间会有两个意思,第一个意思是说‘前边和后边的意思一致’,我们来举例子看一下……第二个意思是说‘前后相反’,不一样叫做相反。”而美国课堂通常是把语法隐含在情景操练上。
首先从量上看,国内课堂的陈述语使用数量远多于美国课堂的使用量。陈述语的特点在于一方陈述,另一方倾听,是静态的输出过程,这说明国内对外汉语教师往往更习惯于主导课堂,将更多注意力放在输出上。美国对外汉语教师往往将更多开口的机会和时间交给学生,重点在于引导而非主导。其次,在互动方面,虽然陈述语由教师的输出占主要部分,但美国课堂上教师使用的陈述语也更多地向着与学生互动的方向努力,例如课堂开始的问候语之后,美国教师倾向于先将课堂任务陈述一遍,这样的目的在于引发学生的关注,这是一种隐性的双向互动,即刺激——反应(学生在课堂开始已经在心中明确课堂任务及内容)。国内课堂更倾向于知识点的讲解,由教师的陈述语进行表达,重点不在于互动。最后,在内容方面,国内对外汉语课堂更加重视语法点的讲解,包括对学生语素意识的培养,这些在美国课堂陈述语里是相对缺少的。究其原因,国内的对外汉语教学有着得天独厚的目的语语言环境,学生课堂外也可接触的丰富的目的语语言,因而难度稍大的语法点补充及对学生的语素意识的培养,国内教师都是敢于尝试的。美国的汉语学习者除了课堂时间处于目的语环境,课外接触的时间有限,因此教师倾向于将语法点的讲解融入课堂练习之中,以降低学习难度,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
总体而言,双方教师课堂陈述用语的特点不同。中国课堂对于陈述语的使用更多,尤其在知识点讲解方面,倾向于静态输出。在语法点的讲解上双方也存在差异。在美国对外汉语课堂上,教师更习惯于将句型等语法点融入练习之中,让学生在造句运用中慢慢体会。这样做有利有弊。好的方面不言而喻,可以提高学生开口率,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下学习汉语,降低心理屏障。不利之处在于,只有当学生主动提出疑问,教师才会具体地讲解该语法点。事实可能是,有的学生并未完全吸收该语法知识,课堂进度就已经推进到了下一个环节。而中国的课堂上,语法讲解往往是是重头戏,大部分的指令语及陈述语被运用,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系统地了解课堂上的语法知识。运用克拉申的“i 1”可懂输入原则来解释,国内的对外汉语学习者有着更为优越的目的语语言环境,日常接收到的的汉语输入显然多于美国的汉语学习者。因此,在较为充裕的“1”的前提下,国内对外汉语教师会选择难度高于“i”一些的语言“1”进行课堂教学,语法点的大幅讲解便是表现之一。但我们也应意识到,过多的陈述性讲解会导致课堂授课形式单一、学生积极性降低等影响最终授课效果的情形。
TCSOL教师的课堂陈述用语必须具有相当的灵活性。面对不同的教学环境、不同背景及水平的学生,美国的融入句型练习的方法和国内的陈述性灌输方法都在一定程度上有失偏颇。我们需要既能让学生系统全面的掌握必要的知识点,也有适当将讲解方法多元化,无形中化解一些学习语法点的枯燥感及畏难情绪。这是课堂教授的艺术之美,值得教师们反复琢磨直至收放自如。
参考文献:
[1]李姗姗.中美小学英语教师课堂评价用语对比研究.2014.
[2]彭永华,黄琳.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的调查分析[J].考试周刊,2011.
[3]年晴.课堂用语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作用[J].文学教育,2010.
[4]都娟.美国中小学汉语课堂用语研究.2015.
【关键词】中美TCSOL教师用语 陈述语 比较研究
在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陈述语占着颇为重要的分量,教师需要用它们进行讲授课文的主要内容,进行与学生的有效交流。与指令语和提问语的特定形式不同,陈述语的使用则更为普遍,形式没有局限,内容也更为宽广。当然,陈述不等于泛泛而谈,它也有其具体功能,也要根据不同语境进行调整。
在我们所收录的中美两国对外汉语课堂上,关于陈述语的使用,二者也是各有千秋。1.国内教师对课堂内容很少提及,而美国有大量介绍课堂内容的陈述,如“我们来看一下今天我们都要做什么。首先我们要复习和买东西有关的词汇,然后我们要学三个新的句型,接着我们要朗读课文,回答问题最后我们要完成一个口语任务。”/“今天我们要学‘买衣服’。”(指向每一位同学的衣服,重复‘衣服’这一生词)。2.中国教师通常忽略情景的营造,如“今天的生词很难,老师讲了三遍,我终于听懂了。”(终于)“最近天气很热,然后下了大雨,下雨以后终于凉快了。”相比之下,美国教学非常重视情景教学法,如“你为了上中文课要买字典,那么有A和B两本字典,用这个句型想一想,怎么说。”(含指令)“最后我们要做一个口语任务。现在是什么时候?-对,感恩节。”“假设现在我们要去北京买东西。”3.国内课堂有大量的语法讲解,如“下面这个词很重要,‘而’。大家以前学过什么词呢?‘而且’,不但...而且...那么这次我们讲的只有一个字,就是‘而’。”“‘而’是一个连词,所有的连词都要放在中间,‘而’也是这样的,它要放在中间,放在中间会有两个意思,第一个意思是说‘前边和后边的意思一致’,我们来举例子看一下……第二个意思是说‘前后相反’,不一样叫做相反。”而美国课堂通常是把语法隐含在情景操练上。
首先从量上看,国内课堂的陈述语使用数量远多于美国课堂的使用量。陈述语的特点在于一方陈述,另一方倾听,是静态的输出过程,这说明国内对外汉语教师往往更习惯于主导课堂,将更多注意力放在输出上。美国对外汉语教师往往将更多开口的机会和时间交给学生,重点在于引导而非主导。其次,在互动方面,虽然陈述语由教师的输出占主要部分,但美国课堂上教师使用的陈述语也更多地向着与学生互动的方向努力,例如课堂开始的问候语之后,美国教师倾向于先将课堂任务陈述一遍,这样的目的在于引发学生的关注,这是一种隐性的双向互动,即刺激——反应(学生在课堂开始已经在心中明确课堂任务及内容)。国内课堂更倾向于知识点的讲解,由教师的陈述语进行表达,重点不在于互动。最后,在内容方面,国内对外汉语课堂更加重视语法点的讲解,包括对学生语素意识的培养,这些在美国课堂陈述语里是相对缺少的。究其原因,国内的对外汉语教学有着得天独厚的目的语语言环境,学生课堂外也可接触的丰富的目的语语言,因而难度稍大的语法点补充及对学生的语素意识的培养,国内教师都是敢于尝试的。美国的汉语学习者除了课堂时间处于目的语环境,课外接触的时间有限,因此教师倾向于将语法点的讲解融入课堂练习之中,以降低学习难度,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
总体而言,双方教师课堂陈述用语的特点不同。中国课堂对于陈述语的使用更多,尤其在知识点讲解方面,倾向于静态输出。在语法点的讲解上双方也存在差异。在美国对外汉语课堂上,教师更习惯于将句型等语法点融入练习之中,让学生在造句运用中慢慢体会。这样做有利有弊。好的方面不言而喻,可以提高学生开口率,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下学习汉语,降低心理屏障。不利之处在于,只有当学生主动提出疑问,教师才会具体地讲解该语法点。事实可能是,有的学生并未完全吸收该语法知识,课堂进度就已经推进到了下一个环节。而中国的课堂上,语法讲解往往是是重头戏,大部分的指令语及陈述语被运用,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系统地了解课堂上的语法知识。运用克拉申的“i 1”可懂输入原则来解释,国内的对外汉语学习者有着更为优越的目的语语言环境,日常接收到的的汉语输入显然多于美国的汉语学习者。因此,在较为充裕的“1”的前提下,国内对外汉语教师会选择难度高于“i”一些的语言“1”进行课堂教学,语法点的大幅讲解便是表现之一。但我们也应意识到,过多的陈述性讲解会导致课堂授课形式单一、学生积极性降低等影响最终授课效果的情形。
TCSOL教师的课堂陈述用语必须具有相当的灵活性。面对不同的教学环境、不同背景及水平的学生,美国的融入句型练习的方法和国内的陈述性灌输方法都在一定程度上有失偏颇。我们需要既能让学生系统全面的掌握必要的知识点,也有适当将讲解方法多元化,无形中化解一些学习语法点的枯燥感及畏难情绪。这是课堂教授的艺术之美,值得教师们反复琢磨直至收放自如。
参考文献:
[1]李姗姗.中美小学英语教师课堂评价用语对比研究.2014.
[2]彭永华,黄琳.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的调查分析[J].考试周刊,2011.
[3]年晴.课堂用语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作用[J].文学教育,2010.
[4]都娟.美国中小学汉语课堂用语研究.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