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进入新世纪以后,Internet技术应用比较广,已经渗透到各个领域,现在社会急需物流专业人才,尤其是高级人才,本论文从物流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现状、培养方案、培养模式等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物流专业;创新人才;人才培养模式
2013年物流教改教研课题《基于区域经济发展的物流专业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课题编号JZW2013035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建设创新型人才队伍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核心”,怎样培养创新型人才,需要我们明确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质量标准。
一、物流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现状及目标
1.物流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现状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国家作出了通过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战略,来缩小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目前,世界金融危机依然存在,经济发展转型升级及国际竞争力越来越激烈,所以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需要的各类人才,是增强我国在国际地位、建设创新型国家、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选择。然而,我国高校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实践能力薄弱,不能满足行业飞速发展对人才培养质量的需要。具体体现在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单一,欠缺多样性和适应性;课程体系设置不能满足培养创新人才的要求;学校评价体系导向重论文,轻设计,缺实践;对学生的创新教育和创业训练重视和投入不足;工程教育中产学联合培养环节基本缺失。
2.物流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
明确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质量标准,是我國实施“卓越计划”的首要任务。关于这个问题,美国工程与技术认证委员会(ABET)具体制定了新的对工程教育培养专业人才的11条评估标准:有应用数学、科学与工程等知识的能力;有进行设计、实验分析与数据处理的能力;根据需要有设计一个部件、一个系统或一个过程的能力;有多种训练的综合能力;有验证、指导及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了解职业道德及社会责任;具有有效地表达与交流的能力;懂得工程问题对全球环境和社会的影响;学会终生学习的能力;具有了解当今时代问题的知识;有应用各种技术和现代工程工具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们从这11条评价标准可以看出现在培养大学生,要以科研之泉引教学之水,将基于研究的培养途径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要以培养大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交际能力与团队协作精神,职业道德及社会责任,环保意识等知识为支撑点,把当代大学生打造成世界工程与管理等学科交叉复合型的拔尖创新人才。人才培养目标确定是实施“卓越计划”人才培养的纲领。当前,我国“卓越计划”培养具有坚实的自然科学基础、专业基础,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自学能力强,拥有良好的工程素质、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具有较强工程专业能力,创新创业精神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以及良好的交流和沟通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全面发展的具有国际视野的工程技术及管理人才。
二、系统构建“物流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的探讨
在进行物流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研讨时候,需要把握人才培养和成长的规律,系统设计和考虑工程创新人才的培养过程、培养环节和理论实践教学内容。根据培养要以培养大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交际能力与团队协作精神,职业道德及社会责任,环保意识等知识等,高校应该安排各专业深入对应行业的典型企业进行调研,了解企业及对应的技术岗位对人才的要求,综合制定卓越工程师培养的规格和标准。人才培养方案是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的理念,落实人才培养目标的前提,是“卓越计划”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设计和培养过程设计的蓝图,更是学生大学学习和专业兴趣发展的指南。为此,武汉理工大学公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学生在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各教学环节的学习,修满规定学分,答辩合格,授予工学学士学位,达到了初级工程师技术能力要求,可获得初级工程师技术资格。培养创新人才的规格、标准,以及结合执业工程师资格认证考试要求,学校与企业联合制定培养计划和课程体系,所以公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培养的学生,其基本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
三、着力创建体系开放的多元化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是创新型工程人才培养的关键,创新型工程教育和人才培养必须突破单一的、课程“灌输”为主的模式,实行校企联合,向企业开放、向社会开放、向世界开放。产学研结合,联合打造围绕探究式、科研训练式、工程实践式等为中心的多元化培养模式。为此,笔者结合近年来在本科的教学及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学习研究,提出了“两广—两精—两平台”培养模式及方法。当前面对世界对人才需求的变化,我国提出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这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
根据“物流专业教育培养计划”的战略思想及多年来在一线的教学实践,探索了一套适应于物流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培养体系。希望通过对“物流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工程教育培养专业人才的质量标准的道路,把当代大学生培养成具有丰富的科学知识、良好的理想道德、强烈的责任感的应用型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 胡锦涛.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三次院士大会和中国工程院第八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6-06-06.
[2] 卢宏明,阎玉科,庞风民.论创新型人才特征及培养关键[J].江苏高教,2011,(2):87-89.
[3] 刘华东.关于实施个性化教育培养创造性人才的几点思考[J].石油大学学报(社科版),2009,(4):17-19.
关键词:物流专业;创新人才;人才培养模式
2013年物流教改教研课题《基于区域经济发展的物流专业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课题编号JZW2013035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建设创新型人才队伍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核心”,怎样培养创新型人才,需要我们明确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质量标准。
一、物流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现状及目标
1.物流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现状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国家作出了通过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战略,来缩小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目前,世界金融危机依然存在,经济发展转型升级及国际竞争力越来越激烈,所以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需要的各类人才,是增强我国在国际地位、建设创新型国家、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选择。然而,我国高校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实践能力薄弱,不能满足行业飞速发展对人才培养质量的需要。具体体现在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单一,欠缺多样性和适应性;课程体系设置不能满足培养创新人才的要求;学校评价体系导向重论文,轻设计,缺实践;对学生的创新教育和创业训练重视和投入不足;工程教育中产学联合培养环节基本缺失。
2.物流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
明确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质量标准,是我國实施“卓越计划”的首要任务。关于这个问题,美国工程与技术认证委员会(ABET)具体制定了新的对工程教育培养专业人才的11条评估标准:有应用数学、科学与工程等知识的能力;有进行设计、实验分析与数据处理的能力;根据需要有设计一个部件、一个系统或一个过程的能力;有多种训练的综合能力;有验证、指导及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了解职业道德及社会责任;具有有效地表达与交流的能力;懂得工程问题对全球环境和社会的影响;学会终生学习的能力;具有了解当今时代问题的知识;有应用各种技术和现代工程工具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们从这11条评价标准可以看出现在培养大学生,要以科研之泉引教学之水,将基于研究的培养途径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要以培养大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交际能力与团队协作精神,职业道德及社会责任,环保意识等知识为支撑点,把当代大学生打造成世界工程与管理等学科交叉复合型的拔尖创新人才。人才培养目标确定是实施“卓越计划”人才培养的纲领。当前,我国“卓越计划”培养具有坚实的自然科学基础、专业基础,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自学能力强,拥有良好的工程素质、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具有较强工程专业能力,创新创业精神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以及良好的交流和沟通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全面发展的具有国际视野的工程技术及管理人才。
二、系统构建“物流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的探讨
在进行物流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研讨时候,需要把握人才培养和成长的规律,系统设计和考虑工程创新人才的培养过程、培养环节和理论实践教学内容。根据培养要以培养大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交际能力与团队协作精神,职业道德及社会责任,环保意识等知识等,高校应该安排各专业深入对应行业的典型企业进行调研,了解企业及对应的技术岗位对人才的要求,综合制定卓越工程师培养的规格和标准。人才培养方案是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的理念,落实人才培养目标的前提,是“卓越计划”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设计和培养过程设计的蓝图,更是学生大学学习和专业兴趣发展的指南。为此,武汉理工大学公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学生在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各教学环节的学习,修满规定学分,答辩合格,授予工学学士学位,达到了初级工程师技术能力要求,可获得初级工程师技术资格。培养创新人才的规格、标准,以及结合执业工程师资格认证考试要求,学校与企业联合制定培养计划和课程体系,所以公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培养的学生,其基本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
三、着力创建体系开放的多元化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是创新型工程人才培养的关键,创新型工程教育和人才培养必须突破单一的、课程“灌输”为主的模式,实行校企联合,向企业开放、向社会开放、向世界开放。产学研结合,联合打造围绕探究式、科研训练式、工程实践式等为中心的多元化培养模式。为此,笔者结合近年来在本科的教学及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学习研究,提出了“两广—两精—两平台”培养模式及方法。当前面对世界对人才需求的变化,我国提出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这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
根据“物流专业教育培养计划”的战略思想及多年来在一线的教学实践,探索了一套适应于物流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培养体系。希望通过对“物流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工程教育培养专业人才的质量标准的道路,把当代大学生培养成具有丰富的科学知识、良好的理想道德、强烈的责任感的应用型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 胡锦涛.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三次院士大会和中国工程院第八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6-06-06.
[2] 卢宏明,阎玉科,庞风民.论创新型人才特征及培养关键[J].江苏高教,2011,(2):87-89.
[3] 刘华东.关于实施个性化教育培养创造性人才的几点思考[J].石油大学学报(社科版),2009,(4):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