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幸福的若干思考

来源 :群文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53461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幸福一直都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人们终其一生都在孜孜以求的追寻幸福以掀开它那扑朔迷离的面纱来一个“亲密接触”,同时幸福这个话题也是伦理学范畴的一个重要问题,从古至今,中西无数的哲人、伦理学家都在试着去探讨它的内涵,揭示它的价值与意义。说到幸福这个话题,其主要涉及的至关重要的问题有两个:其一是什么是幸福,其二即怎样获得幸福,本文就主要围绕这两个问题来展开。
  什么是幸福?对于这一问题,我相信不同的人都有不同的看法。有的人会把家财万贯当作幸福,有的人会把位高权重当作幸福,也有的人可能会把身体健康,家庭和睦当作幸福,还有的人认为追求人生理想的过程就是幸福等等。总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套评判幸福的标准,这和每个人的生活经历、家庭背景、知识结构等是紧密相连的。我们不妨先来看看古往今来的那些先贤、哲人对幸福这一概念是如何理解和定义的。
  亚里士多德在其所著的《尼各马科伦理学》中深入探讨了幸福这一问题,他认为幸福是“灵魂的一种合于德性的现实活动”。在他看来,幸福就是至善,幸福是终极的、自足的,我们是为了它本身而选取它,而永远不是因为其他别的什么。而伊壁鸠鲁则认为真正的快乐就是身体的无痛苦和灵魂的不受干扰。他把快乐当成人生的最终目的,他说:“我们的一切取舍都从快乐出发;我们的最终目的乃是得到快乐。”在他看来在客观物质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保持心灵的安宁是最高的幸福。
  在中国传统的思想家看来,幸福就寓于祸患中。老子日: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福与祸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正是因为有了祸患才显示出幸福的珍贵与难得。福与祸是一个动态的转化过程,也只有在这样不断地转化过程中幸福才能得以长久的存在并不断的变换它的面貌给人以新的感触与喜悦,并保持着它一贯的不可捉摸性,增加其神秘感。“老婆孩子热炕头”也是中国一代代老百姓对于幸福的理解,在他们眼里,天下太平、政治清明、吃穿不愁、儿孙满堂就是幸福的。
  其实在我看来,幸福是内心的主观感受,它与一个人的人生态度是密切相关的,也与一个人的人生目的和理想的实现是紧密相连的,当然也与一个人的生活状况有关。一个人或许生活的很富足,有很多很多的金钱,但是在纸醉金迷的生活中他却迷失了方向,没有了目标,他可能会在人去楼空的时候感到无比的空虚和无助,他并不一定幸福;相反,一个人的生活可能只能满足基本的温饱,但是他有着明确的人生理想和顽强不屈的斗志,并为之坚持不懈的努力着,那么他一定是幸福的。这些都可以归结为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就构成了幸福的全部内容。
  物质需要的满足是一个人生存的基本保障,这是不可或缺的,也是满足精神需要的最低限度的保障。但是这并不是意味着物质需要得到满足了,精神需要的满足也会相应的实现,因为精神需要的满足还需看一个人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如果一个人只是注重物质生活,沉湎于物质需要的满足中不可自拔,那么他的精神生活便是空白的、空虚的;反之,如果一个人在物质生活满足了之后还在不断地追求更高层次的需要,那么他的精神生活便会变得丰富多彩起来。精神生活是幸福的重要内容,高质量的精神生活是幸福的源泉。人们的幸福感不仅来自于物质生活的富足,更多的来自于精神生活的丰富多彩。在现代社会温饱问题已经解决,人的精神需要满足的程度是衡量人们幸福与否的前提。综合以上的论述,我对幸福的内涵的理解就是:幸福是在物质需要基本满足的条件下追求精神需要的实现的过程。幸福就是在不断地追求理想、追求目标的过程中体验到的一种美妙的感觉,它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动态的,并且总是处于不断地变动之中。
  在明确了幸福的定义之后,那么我们怎么样才能获得幸福呢?针对这一问题,我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四个途径来获得幸福。
  第一,努力保持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平衡。在人生意义的问题上,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就像天秤两端的物品,如果精神生活的位置没有摆正,人生的天平就会失去平衡。精神生活总是要去寻找能与物质生活平衡的秤星的。但这平衡的秤星不是一下就能找到和找准的,需要不断尝试与调整。人生是否幸福,关键看找没找到平衡的秤星。而人不能从人之外去寻找存在的意义与价值,人只能从自身去寻找。因此在物质生活基本满足的条件下我们要十分重视精神生活,不断延展自己的精神空间,提升自己的精神价值,秤星要往精神生活这一边略微倾斜。
  第二,我们要时刻保持着一个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幸福总是与苦难相依相伴的,正如同有光亮的地方就有阴影,没有苦难的话幸福也就不存在了。因此在我们追求幸福的过程中总会伴随着种种的艰难困苦,在面对蜂拥而至的苦难之时我们一定要保持着一个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直面这些困难,走到这一步的时候我们离幸福就已经不远了。同时要努力培养优秀的品格,品格高尚的人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会以一种更从容淡定的姿态来解决问题,从而也就越容易得到幸福的青睐。
  第三,我们需要有一帮亲密的朋友。作为社会中的人,我们总是处在交叉纵横的社会关系网中,因此我们需要有朋友,没有朋友的人并不能称之为真正的人,他的人生也就始终是残缺不全的。不管什么样的人都需要有朋友,这些朋友不仅包括你的亲人、爱人,还包括你的同学、老师等,他们都是一个人一生中珍贵的财富。遇到困难的时候,需要朋友帮你减轻痛苦,走出困境;而取得成功的时候,也需要朋友来共同分享这份快乐,幸福滋味就在其中。总之,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努力去追求一种“善”的真正的友谊,才可以使彼此共同提高,使我们得到精神上的愉悦与幸福。
  第四,有实实在在的人生理想并能够坚持不懈的去追寻。人活一世,都得有一个或多个理想或者目标,这样生活才有源动力,活着才有意义。而追寻人生理想的过程也正是与幸福悄然接近的过程,为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奋斗是一种幸福的体验,没有人生理想的人于此就与幸福绝缘。理想是黑暗中的航向标,尽管人生之船在航行途中会经历大风大浪,还有隐藏在各处的潜在危险,但是因为有了理想这个明确的前进方向,我们无论如何也就不会在茫茫大海中迷失自我。但是,只有理想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有一颗坚忍不拔的心,有一个坚持不懈的信念,即使面对再多的挫折也会坚定不移的走下去,努力去实现自己的理想,而恰恰就是在我们克服种种挫折的过程中与幸福不期而遇,抱个满怀。
  恩格斯在1874年为共产主义者同盟写的一个信条草案中写到:“每一个人的意识或感觉中都存在着这样的原则,它们是颠扑不破的原则,是整个历史发展的结果,是无须加以证明的……例如,每个人都追求幸福。”幸福是一个亘古不变的永恒话题。费尔巴哈也曾经这样说“人的任何一种追求也都是对幸福的追求”。故而我们可知幸福是人类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始终执着追求的目标。许多前辈先贤在这条道路上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后人所能做的就是尽量将前人的努力成果整合起来,寻求一条更为科学、更为有效的追求幸福的道路。当然了,每个人对幸福的理解各不相同,要找到一条完全一致的道路,也是不可能的。因而最大限度地接近最大部分人的幸福追求,才是一条可行之路,而这条道路势必以对全人类的奉献为最终需求。
其他文献
自由与意志的关系问题,从卢梭和斯宾诺莎开始就开始追问了。在他们那里,我们的意志往往为情感和理性所左右,康德使自由与意志第一次获得了外在的统一。叔本华肯定了意志的自在性亦即自由,却认为意志是造成我们不自由的原因。而集大成者黑格尔继承与发展了自由的概念,使得自由与意志获得了真正内在的统一。本文试图分析自由与意志关系演变的规律。  康德提出“自由意志”这一先验观念,而使意志和自由有了不可分割的联系。但这
目的:探讨携带125I粒子食管内照射支架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的可行性、安全性及初步疗效。方法:术前、术后行血常规、出凝血时间及肝肾功能监测,根据患者病变的大小估算出125I
阳光体育运动为高职院校开展体育训练提供了重要保障,同时有利于营造良好体育锻炼氛围,充分调动高职院校学生参与积极性,培养高职院校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实现体育教学多样化以
我科自1990-08~1996-08用钢管引流治疗320例自发性气购,现将其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我院呼吸内科共收治自发性气胸320例,其中男178例,女158例.年龄15~55岁,其中慢
英国当代剧作家迈克·弗雷恩创作的话剧《哥本哈根》由皇家国立剧院在伦敦首演,2003年由国家话剧院导演王晓鹰搬上中国舞台.这部话剧探讨了科学史上的“哥本哈根之谜”:海森
“三峡库区及上游流域水环境风险评估与预警技术研究与示范”课题(2013ZX07503-001)是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流域水污染防治监控预警技术与综合示范”主题“
期刊
大数据时代的发展给诸多行业带来了深刻的改变,一些传统行业面对大数据时代不得不进行变革,大数据时代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档案管理电子化也面临新的形式,大数据时代城乡居民养
摘要:环境伦理学也称生态伦理学,是一种主张把道德关怀扩展到人之外的非人类存在物身上去的伦理学。环境问题的加剧引发了人们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关注和重视探究,形成了一种新兴的伦理思潮——动物伦理,构成非人类中心主义环境伦理学的重要理论。  关键词:生态伦理学;非人类保护主义;动物伦理;动物保护  中图分类号:N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9-0030-01  在西方国家
在一个HR群里,几个家长讨论孩子练字的问题。大家普遍反映,孩子在书法课上字写得很好,但是一到写作业时,字就完全走样。其实,练字和写字不是一码事。用练字的字体来做作业,速度会明显下降,所以孩子们很难坚持用写书法的劲头去写作业。这与我们平时进行培训的情形极其相似——企业花了大量时间和金钱对员工进行培训,课堂上大家很有激情,但培训过后成效却不显著。其实,培训能否取得效果不取决于课堂,而是要靠培训前的准备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柳庆才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它课程的基础。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的理解、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等。而这些内容与学生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甚至可以起到决定性作用。  【关键词】课堂 教学 语文 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