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前中小学思维教学还存在许多不足,主要表现在:态度上不重视,认识上有误区,教学内容和方法上收效小,教师本身思维品质能力的欠缺。
【关键词】思维教学 现状 分析
当前,我们正处于一个呼唤创新的年代,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性被提到了从未有过的高度。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出台,基础教育新课程实验推广工作的进一步展开和深入,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已经成为共识。部分教育工作者,站在“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的高度,在思维教学的理论和实践上展开了富有成效的研究。然而,毋庸讳言,当前中小学思维教学还存在许多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四方面:
一、思维教学仍然没有得到充分重视。
学习和思维不是彼此独立的,而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学生应该在思维活动中学习,并且也学习思维本身,两个过程相辅相成的。良好的思维能力是取得成功的关键。但在当前的中小学课堂上,思维教学仍然没有得到充分重视。究其原因,主要有:
1、传统教育的弊端依然存在。课改的春风吹拂大江南北,但“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仍屡见不鲜,以教师、书本为中心,强调统一性,僵化单一的传统教学模式,仍有市场。这些都限制了学生自身思维能力的自由多样发展,造成思维过程单一和统一,思维定势,思维狭窄。
2、以儒家哲学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对教育的影响依然根深蒂固。“天人合一“的中国哲学宇宙论使受教育者的个性特质、独立人格消解在大一统的教育要求和整齐划一的教学过程中,造成自我意识的迷失,伦理道德,教育独尊,科学技术教育没有得到最基本的重视和发展,造成教育创新功能的丧失,受教育者创新意识和创新观念的模糊,“学而优则仕”的学习观、科举制度的影响并未销声匿迹,教育中的教条、形式之风依然存在。急功近利、短视的做法仍然盛行,造成受教育者独立人格欠缺、批判精神不够。
3、如果说我国传统教育的弊端和传统文化的积淀是造成当前中小学课堂思维教学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的初始根源,那么,现代以“科学、客观、公平”自我标榜的标准化考试是造成学生的思维几乎成为“教学的荒地”的一个最切近的、最主要的因素。随着标准化考试在教育中被滥用、甚至误用,它的初衷被一再异化,它的负面效应开始逐步显现:因为“标准”,扼杀了学生的求异思维、创新能力,却机械化地生产了一个个“像收音机那样说话”、问题意识失落、不敢“想象”、拒绝创造的产品——无个性的学生。
二、在思维教学上存在一些错误的观念。
思维能不能教会,教育在人的思维能力培养中到底能够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在这个问题上,向来存在着两种观点之间的分歧。有些教师受否定观点的影响,(如皮亚杰认为儿童的思维发展受到成熟、经验知识、平衡等因素的制约,并且思维的发展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着相应的不可逾越的顺序不变的阶段,因而受到不同年龄阶段所存在的一般逻辑结构的束缚,因此,他认为思维的强化训练并不能够导致思维的结构发生内源性变化。)否认思维训练的有效性,认为思维不能教。此其一。
其二、思维教不会。曾长期从事思维训练研究的海斯(Hayes)指出,“思维训练有三个问题令人头痛:第一,一般思维技能的训练,需要辅之以大量的具体知识,而这些具体知识的掌握则并非是朝夕之间就能完成的,第二,我们所教的策略多得数以百计,学生被弄得莫衷一是,无从下手,第三,尽管有时我们某个策略选准教好了,但换一种条件仍然无效,因为策略的训练常常无法迁移”。在思维教学中,海斯有如此困惑,我们的教师认为思维教不会也就不足为奇了。
其三、思维不需要教。这种认识是广义的知识观所包含的思维不需要教的观点。现代广义的知识观认为知识不仅包括它的贮存和提取,而且应该包括它的运用,即所谓的“真知”。在通常情况下,教师认为自己和同行是教书的人,学生是学习的人,他们更多地关注如何丰富自己的知识和把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至于思维,它应该起源于学生个体,学生可以通过融合外在的想法形成内存的思想,不需要教师说出来,应该由学生自己去“内化”,于是把思维学习的重任推给了学生。
另外,大多数教师认为思维教学就是教学生思维。这是在思维教学领域中较为普遍的观点。在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曾经或正在努力地想教会学生思维,这样的例子很多。如教师告诉学生问题是什么,怎样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几乎不能算方法),然后把“问题解决”留给学生去做。学生能正确地解决了问题,教师便觉得这种思维教学真有效,他教会了学生思维。却不知,这种“有效”,仅止于最细微、最贫乏的层面。可见,思维教学就是教会学生思维,它确实是错误的。学生最终会学会思维,但不是因为教师教他们所致。实际说起来,学生必须自己教自己,教师所做的全部事情,应该是为学生提供一个可能的方法,使得学生可以自己教自己。
三、思维教学内容片面,教学效果低下,缺少科学性,系统化。
当前,很少有学校开设专门的思维教学课程,思维能力的培养被分解和渗透到各学科教学之中。于是乎,语文课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数学课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而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各门学科都可以、必须培养的。任何一门学科对思维能力的培养,都具有自身特殊的意义和作用,但同时也都包含着无法克服的缺陷和不完整性。因此,仅从学科的角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不够的、片面的,很难使学生思维能力得到全面的、均衡的发展。 在教学方法上,应该肯定的是,随着课改理念的深入人心,传统的“教师的独自式”教学方式已被打破,越来越多的教师采用以“启发式教学”和“产婆术”为典型的“对话式教学”。然而,一些教师并未充分认识到对话式教学的实质,简单的把它理解为教师问、学生答,只是为了营造一种师生“互动”的课堂教学氛围,专门提问一些事实性的、记忆性的,却根本无需调动学生思维的问题。表面看上去整个课堂热热闹闹,而事实上只是为问而问,为活跃而活跃,学生的思维活动并没有真正展开,其效果只能是低效的、甚至无效的,很难深入的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教:师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缺乏,成为中小学思维教学的瓶颈。
培养有创造精神的学生,必须要有创造精神的教师。教知识总是有限的,敦思维是根本,教师应当是手握创造思维金钥匙的指导者。而教师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现状又是如何?
1、不会创造性思维。传统应试教育、师范教育和教师继续教育(包括新课程中对教师的培训)中对教师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和训练的严重不足,塑造了诸多的习惯性思维的教师。而处于习惯性思维的教师往往不知不觉,且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了自己个人化的教学理论,即教师的“内隐理论”(内隐理论是教师习惯性思维以观念的方式沉淀在教师头脑中,它类似某种教育理论,又不具备科学理论的基本规范)。而恰恰是这些不如科学理论规范的内隐理论支配着教师的日常生活和日常教学,使教师生活在。无检验的”习惯性思维中,不会创造性思维。
2、不愿创造性思维。在新课程教师培训中,我们也常常遇到类似的情形。一些教师总希望别人告诉他们要确切地做些什么,在某一个或一套给定的程序上,他们不愿填加任何他们自己的东西,更不愿意考虑对某一程序做任何调整,以便此程序更符合他们自己和他们学生的实际情况。可见,没有认识到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也是教师自身的发展需要,嘴上说创造性思维很重要,自己却不愿创造性思维的教师还很多。
3、不能创造性思维。思维的发展有一定的年龄特征,不能否认教师在思维发展中因最佳时期得不到良好的外部环境和科学合理的教育而造成思维能力的缺陷,另一方面,思维的发展又是以知识为基础的,尤其是创造性思维,它受智力、认知风格、人格特征等因素制约。因而一个吃老本,不愿学习,不善于学习,不愿在教学中反思自己、挑战自己的教师最终是不能创造性思维的。
以上是我对当前中小学思维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的理性分析,不当之处,请方家指正。同时我试图借此大声疾呼,呼唤更多的教师走到关注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行列中来,也试图以此为突破口,探索改变中小学思维教学现状的对策。
参考文献
1、郅庭瑾著:《教会学生思维》,教育科学出版社
2、皮连生:《智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3、汪安圣:《思维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4、杜威著,姜文闵译:《我们怎样思维?经验与教育》
【关键词】思维教学 现状 分析
当前,我们正处于一个呼唤创新的年代,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性被提到了从未有过的高度。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出台,基础教育新课程实验推广工作的进一步展开和深入,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已经成为共识。部分教育工作者,站在“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的高度,在思维教学的理论和实践上展开了富有成效的研究。然而,毋庸讳言,当前中小学思维教学还存在许多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四方面:
一、思维教学仍然没有得到充分重视。
学习和思维不是彼此独立的,而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学生应该在思维活动中学习,并且也学习思维本身,两个过程相辅相成的。良好的思维能力是取得成功的关键。但在当前的中小学课堂上,思维教学仍然没有得到充分重视。究其原因,主要有:
1、传统教育的弊端依然存在。课改的春风吹拂大江南北,但“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仍屡见不鲜,以教师、书本为中心,强调统一性,僵化单一的传统教学模式,仍有市场。这些都限制了学生自身思维能力的自由多样发展,造成思维过程单一和统一,思维定势,思维狭窄。
2、以儒家哲学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对教育的影响依然根深蒂固。“天人合一“的中国哲学宇宙论使受教育者的个性特质、独立人格消解在大一统的教育要求和整齐划一的教学过程中,造成自我意识的迷失,伦理道德,教育独尊,科学技术教育没有得到最基本的重视和发展,造成教育创新功能的丧失,受教育者创新意识和创新观念的模糊,“学而优则仕”的学习观、科举制度的影响并未销声匿迹,教育中的教条、形式之风依然存在。急功近利、短视的做法仍然盛行,造成受教育者独立人格欠缺、批判精神不够。
3、如果说我国传统教育的弊端和传统文化的积淀是造成当前中小学课堂思维教学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的初始根源,那么,现代以“科学、客观、公平”自我标榜的标准化考试是造成学生的思维几乎成为“教学的荒地”的一个最切近的、最主要的因素。随着标准化考试在教育中被滥用、甚至误用,它的初衷被一再异化,它的负面效应开始逐步显现:因为“标准”,扼杀了学生的求异思维、创新能力,却机械化地生产了一个个“像收音机那样说话”、问题意识失落、不敢“想象”、拒绝创造的产品——无个性的学生。
二、在思维教学上存在一些错误的观念。
思维能不能教会,教育在人的思维能力培养中到底能够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在这个问题上,向来存在着两种观点之间的分歧。有些教师受否定观点的影响,(如皮亚杰认为儿童的思维发展受到成熟、经验知识、平衡等因素的制约,并且思维的发展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着相应的不可逾越的顺序不变的阶段,因而受到不同年龄阶段所存在的一般逻辑结构的束缚,因此,他认为思维的强化训练并不能够导致思维的结构发生内源性变化。)否认思维训练的有效性,认为思维不能教。此其一。
其二、思维教不会。曾长期从事思维训练研究的海斯(Hayes)指出,“思维训练有三个问题令人头痛:第一,一般思维技能的训练,需要辅之以大量的具体知识,而这些具体知识的掌握则并非是朝夕之间就能完成的,第二,我们所教的策略多得数以百计,学生被弄得莫衷一是,无从下手,第三,尽管有时我们某个策略选准教好了,但换一种条件仍然无效,因为策略的训练常常无法迁移”。在思维教学中,海斯有如此困惑,我们的教师认为思维教不会也就不足为奇了。
其三、思维不需要教。这种认识是广义的知识观所包含的思维不需要教的观点。现代广义的知识观认为知识不仅包括它的贮存和提取,而且应该包括它的运用,即所谓的“真知”。在通常情况下,教师认为自己和同行是教书的人,学生是学习的人,他们更多地关注如何丰富自己的知识和把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至于思维,它应该起源于学生个体,学生可以通过融合外在的想法形成内存的思想,不需要教师说出来,应该由学生自己去“内化”,于是把思维学习的重任推给了学生。
另外,大多数教师认为思维教学就是教学生思维。这是在思维教学领域中较为普遍的观点。在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曾经或正在努力地想教会学生思维,这样的例子很多。如教师告诉学生问题是什么,怎样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几乎不能算方法),然后把“问题解决”留给学生去做。学生能正确地解决了问题,教师便觉得这种思维教学真有效,他教会了学生思维。却不知,这种“有效”,仅止于最细微、最贫乏的层面。可见,思维教学就是教会学生思维,它确实是错误的。学生最终会学会思维,但不是因为教师教他们所致。实际说起来,学生必须自己教自己,教师所做的全部事情,应该是为学生提供一个可能的方法,使得学生可以自己教自己。
三、思维教学内容片面,教学效果低下,缺少科学性,系统化。
当前,很少有学校开设专门的思维教学课程,思维能力的培养被分解和渗透到各学科教学之中。于是乎,语文课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数学课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而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各门学科都可以、必须培养的。任何一门学科对思维能力的培养,都具有自身特殊的意义和作用,但同时也都包含着无法克服的缺陷和不完整性。因此,仅从学科的角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不够的、片面的,很难使学生思维能力得到全面的、均衡的发展。 在教学方法上,应该肯定的是,随着课改理念的深入人心,传统的“教师的独自式”教学方式已被打破,越来越多的教师采用以“启发式教学”和“产婆术”为典型的“对话式教学”。然而,一些教师并未充分认识到对话式教学的实质,简单的把它理解为教师问、学生答,只是为了营造一种师生“互动”的课堂教学氛围,专门提问一些事实性的、记忆性的,却根本无需调动学生思维的问题。表面看上去整个课堂热热闹闹,而事实上只是为问而问,为活跃而活跃,学生的思维活动并没有真正展开,其效果只能是低效的、甚至无效的,很难深入的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教:师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缺乏,成为中小学思维教学的瓶颈。
培养有创造精神的学生,必须要有创造精神的教师。教知识总是有限的,敦思维是根本,教师应当是手握创造思维金钥匙的指导者。而教师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现状又是如何?
1、不会创造性思维。传统应试教育、师范教育和教师继续教育(包括新课程中对教师的培训)中对教师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和训练的严重不足,塑造了诸多的习惯性思维的教师。而处于习惯性思维的教师往往不知不觉,且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了自己个人化的教学理论,即教师的“内隐理论”(内隐理论是教师习惯性思维以观念的方式沉淀在教师头脑中,它类似某种教育理论,又不具备科学理论的基本规范)。而恰恰是这些不如科学理论规范的内隐理论支配着教师的日常生活和日常教学,使教师生活在。无检验的”习惯性思维中,不会创造性思维。
2、不愿创造性思维。在新课程教师培训中,我们也常常遇到类似的情形。一些教师总希望别人告诉他们要确切地做些什么,在某一个或一套给定的程序上,他们不愿填加任何他们自己的东西,更不愿意考虑对某一程序做任何调整,以便此程序更符合他们自己和他们学生的实际情况。可见,没有认识到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也是教师自身的发展需要,嘴上说创造性思维很重要,自己却不愿创造性思维的教师还很多。
3、不能创造性思维。思维的发展有一定的年龄特征,不能否认教师在思维发展中因最佳时期得不到良好的外部环境和科学合理的教育而造成思维能力的缺陷,另一方面,思维的发展又是以知识为基础的,尤其是创造性思维,它受智力、认知风格、人格特征等因素制约。因而一个吃老本,不愿学习,不善于学习,不愿在教学中反思自己、挑战自己的教师最终是不能创造性思维的。
以上是我对当前中小学思维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的理性分析,不当之处,请方家指正。同时我试图借此大声疾呼,呼唤更多的教师走到关注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行列中来,也试图以此为突破口,探索改变中小学思维教学现状的对策。
参考文献
1、郅庭瑾著:《教会学生思维》,教育科学出版社
2、皮连生:《智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3、汪安圣:《思维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4、杜威著,姜文闵译:《我们怎样思维?经验与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