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区小学数学学科进入新课改以来,坚决贯彻“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基本理念,以课堂教学为核心,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通过有效的学习活动获取知识,积累学习方法,提高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通过校本教研、一线视导、教学比武等有效途径,使我区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有了很大转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变化一:教师观念有所提升。
我们在调研过程中发现,多数教师在课堂上都能做到,知识传授科学适度,技能训练扎实有效,教师努力为学生创设学习的情景氛围,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能做到以学生为本,把学习的主权交给学生。师生关系更为融洽。教师运用有效的信息源,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构建起课堂良好的教学情绪场。教师的倾听意识明显加强,对话情境中教师的“话语霸权”倾向得到很大改变,很多老师都能认真地倾听学生的见解。学生有了更多的被重视感和被关怀感,自我表现的欲望也显得更加强烈。广大老师能够面向全体学生,努力通过生动活泼的课堂活动扎扎实实地落实每一堂课的教学任务。
变化二:新课堂最大的改变就是教学方式的改变。
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改变了传统的“满堂灌”和学生被动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把课堂还给学生,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教学目标的确立注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有机结合。新课导入转向情景创设;被动听讲转向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束缚手脚转向放手去做。从课堂表现看,学生学习的物理空间和心理空间更为广阔,游戏、合作讨论都让学生在课堂上有了适度的自由。同时通过课堂,学生学习的舞台延伸到课外。
变化三:新课程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教师鲜明的课程意识,多元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评价体系,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独特的教学设计,体现在课堂上许多环节之中。生动、生态、生活、生成的课堂焕发光彩。教师不再是传道、解惑,而更多地去激励、帮助、参谋学生;师生之间的关系不再是以知识传递为纽带,而是以情感交流为纽带;教师的作用不再是去填满仓库,而是要点燃火炬。学生学习的灵感不是在静如止水的深思中产生,而多是在积极发言中,相互辩论中突然闪现。在教学中,多数教师能够大胆放手,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
变化四:教师关注教改、参与教改的人数由少数变为全员。
变化五:教师专业成长速度较快,参与教研、教改的热情及水平明显提高。教师正朝“三型”教师努力,即学习型、研究型、专家型。
变化六:教学评价趋向多元。
课堂学习评价的悄然变化也是我们在调研中令人欣喜的发现,二道江乡中心校能注重学习评价目标的多元性,教师评价时能涉及学生认知发展领域、学习活动内容、语言形式、思维品质以及非智力因素等诸多因子。另外作为评价主要形式的教学评价语言,也让人充分感受到新课改给教师带来的教学心态上的变化。在听课中我们能听到这样的教学评价语言,如:“你的想法比老师的好!”“老师没有想到你可以读得这么好,我还想听你再大声地读一次。”“不要急,慢慢来,老师相信你一定能说出来”……真情夸长处,委婉指不足,宽容、鼓励、期待成为课堂评价的主旋律。这是十分可喜的现象。
变化七:师生活用教材,超越教材。
教学中再也不以本为本,把教材作为“圣经”解读,对教材的补充、延伸、拓展、重组,并注重教材與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的联系和融合。在学科教学中,老师们努力寻找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连的结合点,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的实际问题,学生体验到了用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乐趣,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变化一:教师观念有所提升。
我们在调研过程中发现,多数教师在课堂上都能做到,知识传授科学适度,技能训练扎实有效,教师努力为学生创设学习的情景氛围,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能做到以学生为本,把学习的主权交给学生。师生关系更为融洽。教师运用有效的信息源,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构建起课堂良好的教学情绪场。教师的倾听意识明显加强,对话情境中教师的“话语霸权”倾向得到很大改变,很多老师都能认真地倾听学生的见解。学生有了更多的被重视感和被关怀感,自我表现的欲望也显得更加强烈。广大老师能够面向全体学生,努力通过生动活泼的课堂活动扎扎实实地落实每一堂课的教学任务。
变化二:新课堂最大的改变就是教学方式的改变。
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改变了传统的“满堂灌”和学生被动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把课堂还给学生,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教学目标的确立注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有机结合。新课导入转向情景创设;被动听讲转向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束缚手脚转向放手去做。从课堂表现看,学生学习的物理空间和心理空间更为广阔,游戏、合作讨论都让学生在课堂上有了适度的自由。同时通过课堂,学生学习的舞台延伸到课外。
变化三:新课程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教师鲜明的课程意识,多元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评价体系,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独特的教学设计,体现在课堂上许多环节之中。生动、生态、生活、生成的课堂焕发光彩。教师不再是传道、解惑,而更多地去激励、帮助、参谋学生;师生之间的关系不再是以知识传递为纽带,而是以情感交流为纽带;教师的作用不再是去填满仓库,而是要点燃火炬。学生学习的灵感不是在静如止水的深思中产生,而多是在积极发言中,相互辩论中突然闪现。在教学中,多数教师能够大胆放手,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
变化四:教师关注教改、参与教改的人数由少数变为全员。
变化五:教师专业成长速度较快,参与教研、教改的热情及水平明显提高。教师正朝“三型”教师努力,即学习型、研究型、专家型。
变化六:教学评价趋向多元。
课堂学习评价的悄然变化也是我们在调研中令人欣喜的发现,二道江乡中心校能注重学习评价目标的多元性,教师评价时能涉及学生认知发展领域、学习活动内容、语言形式、思维品质以及非智力因素等诸多因子。另外作为评价主要形式的教学评价语言,也让人充分感受到新课改给教师带来的教学心态上的变化。在听课中我们能听到这样的教学评价语言,如:“你的想法比老师的好!”“老师没有想到你可以读得这么好,我还想听你再大声地读一次。”“不要急,慢慢来,老师相信你一定能说出来”……真情夸长处,委婉指不足,宽容、鼓励、期待成为课堂评价的主旋律。这是十分可喜的现象。
变化七:师生活用教材,超越教材。
教学中再也不以本为本,把教材作为“圣经”解读,对教材的补充、延伸、拓展、重组,并注重教材與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的联系和融合。在学科教学中,老师们努力寻找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连的结合点,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的实际问题,学生体验到了用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乐趣,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