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生很自信的认为,语文没什么可学的,但事实证明在决定个人命运的大考——高考中,每年因为语文成绩差而与理想大学失之交臂的学生大有人在。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考出理想成绩,这是诸多语文教师的追求和奋斗方向。让学生心存读书理念,爱上读书,爱上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引领学生通过阅读、咀嚼、鉴赏,领略语文美,让学生爱上语文;让学生在练习中获得成就感,爱上语文。
关键词:爱上读书 爱上语文 课堂教学 语文美 赋分练习 成就感
学习语文,就是学习我们的母语。每个人对自己国家的语言都有一种“母语”情结,我相信每个学生最初都是喜欢语文的。但随着学龄的增长,升学压力越来越大,有些学生却害怕起语文来,越害怕成绩越提高不了,成绩越提高不了越厌烦,如此恶性循环,导致语文成为制约高考成绩的瓶颈。
针对这种情况,根据这些年的教学经验,我认为学习语文是个大工程,得有一个统筹的计划,系统的安排。
一、让学生树立读书理念,爱上读书,爱上语文
首先,明确读书的好处,告诉学生“读书”有以下几个层面的含义:一是为了获取知识,这对于我们来说,就像是每天需要阳光和水一样,我们每天都需要获取新鲜的知识。二是可以丰富我们的思维,因为现在的学生生活经历太少了,这样往往使他们思维简单,需要通过读书,获得对生活的基本认识,彻悟到生命的意义,坚定自己要走的人生道路。三是在物欲横流的今天,要想在生活中保持一种心理的平衡,要想在繁杂的尘世中保留一个完全属于自己的自由空间,建立起我们真正的自由,唯有通过阅读。
其次,要引导学生“我不读坏书”。实际上读好书以不读坏书为前提,就是尽自己最大努力少读那些平庸的误人子弟的书,尤其是那些还没有经过实践检验刚一上市就被炒得热热闹闹的书,比如现在流行的网络魔幻小说,一些男生深受其害。而那些能给人力量,给人智慧,给人高尚情操和奋斗不息精神的书,是值得先洗了手而后拜读的。如中外名著。这种书如名师,能指导我们的思想和行动,能指引我们走正道。
再次,还要告诉学生怎么读。古语曰“不动笔墨不读书”,叶鹏老师说:游“书”好闲的读书等于游手好闲,当代作家、学者詹克明也说过:“完全没有精读的随意浏览很难算得上真正意义上的读书”,我们应该记住这几句话,阅读时拿支笔随时记下你不认识的字词、你瞬间的思想感悟。带着一个有准备的头脑、一副深究的目光和一种深掘的期待,来阅读你所选定的蕴含丰富的书籍,这样你可以更容易领悟一本书的思想内涵和精神实质。看完一本书,回头想想,主人公走过了怎样的一生,从他的人生轨迹中我们学到了什么,明白了怎样的道理,对人性有没有新的认识。
我觉得作为语文老师,应该给学生一种热爱读书的理念,逐渐培养起热爱读书的习惯,让他们在逐渐的阅读中,在书页中看到自己及朋友的影子,让他们透彻地了解自己,理解生活本质。读书也是读自己,读人生,当他们从书中见识了很多很多时,就会摒弃狭隘,变得聪明、豁达、广博、宽容。事实证明,凡是喜欢读书的学生,语文成绩都是很棒的。
让学生爱上读书,爱上语文。
二、在课堂教学中,引领学生领略语文美,让学生爱上语文
语文不同于其他学科的重要一点就是,其他学科语言文字只是传输知识的载体,而语文学科研究的是语言文字本身,我们只有通过不断地阅读、咀嚼、鉴赏经典的文本,才能体会语文的精妙。
1.语文课上离不了“读”,读出感情,读出美。首先老师范读,非常重要。老师自己先要在下面读,让自己先进入文本,和作者的情感贴近,然后在课堂上范读,用他的理解来表达作者的情感,通过老师的声音把作者的情感传达给学生,形成和学生的一种对话,一种交流。其次,要组织学生读,当然读前要有个设计,不能简单重复读,要设计好,第一遍解决什么问题,第二遍要达成什么目标……优秀的文章,拿来读和拿来看是不一样的,读着读着你就发现自己流泪了,热血沸腾了。如果不读,就没有这种感觉。诵读的过程就是一种体验。让学生通过对文本的阅读、咀嚼、鉴赏,深切体悟作者感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另外,在早读课上,我提倡大声读书,口诵耳听,齿颊生香,尤其老师在班里读书,可以感染学生,效果很好,屡试不爽。
2.在课堂教学中,不要对课文进行支离破碎的分析,注重整体把握,增强文学性、赏析性、审美性,增强语文味。而且课堂问题设计要注重质量。
不必逐段概括大意,只要理解作者是按什么样的思路写下来的,注重整体把握,让学生每节课都有所得。一些学生不喜欢语文课是因为有些语文课只重“道”而轻“文”,譬如《氓》上成了思想道德课,譬如经典古文赏析课变成了一个个知识点的落实,缺乏文学性、赏析性、审美性。有些学生不重视语文,是因为课堂问题设计太简单,不用思考都可以回答出来。譬如讲《祝福》,老师问“这篇文章的题目是什么”、“主人公是谁”、“她怎么了”,这些问题设计得就不够好,要设计一些有思维深度的问题,启迪学生。
三、在课堂练习中,板演、赋分,总结答题规律,让学生在答题中获得成就感,让学生不怕答题,爱上答题,爱上语文
有学生对我说,“老师,答语文题好像无章可循,完全凭语感,是这样的吗”,我说不是的,答语文题也是有规律的,但是没有练习,不做题,光知道规律一点用处也没有,我们要在不断地练习中总结出适合自己的规律。进行课堂练习,比较有效的方法是让学生进行板演,并当场赋分。要把得分意识交给学生,即赋分与要点联系起来,让学生清楚自己的答案能得几分。老师要在学生暴露出问题后进行点拨,并引导学生分析答案按怎样的思路组织,这类题应该怎样答。譬如在做现代文阅读中的赏析题时,我们会发现其实它和诗歌鉴赏中的赏析题答题思路是一样的,都是先说内涵,即写什么,再说手法,即怎么写,最后说效果,并且往往与情感有关系。那么我们就可以引导学生,让他们自己总结语文鉴赏题的答题思路,让他彻底学会一类题。这就要求老师要在课下下大工夫,总结出规律,譬如对诗歌鉴赏梳理题型,总结每种题型的答题思路,譬如要总结出语病题的警戒点等。
我相信,当学生自己总结出答题思路,答题规律,游刃有余畅游题海的时候,考试已不成问题。
作为语文教育工作者,努力引导学生爱上阅读,爱上语文;引领学生含英咀华,受到美的教育;通过练习、赋分,让学生获得成就感,爱上语文。让学生爱上语文,爱上母语,传承中华五千年文明历史,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责任。
关键词:爱上读书 爱上语文 课堂教学 语文美 赋分练习 成就感
学习语文,就是学习我们的母语。每个人对自己国家的语言都有一种“母语”情结,我相信每个学生最初都是喜欢语文的。但随着学龄的增长,升学压力越来越大,有些学生却害怕起语文来,越害怕成绩越提高不了,成绩越提高不了越厌烦,如此恶性循环,导致语文成为制约高考成绩的瓶颈。
针对这种情况,根据这些年的教学经验,我认为学习语文是个大工程,得有一个统筹的计划,系统的安排。
一、让学生树立读书理念,爱上读书,爱上语文
首先,明确读书的好处,告诉学生“读书”有以下几个层面的含义:一是为了获取知识,这对于我们来说,就像是每天需要阳光和水一样,我们每天都需要获取新鲜的知识。二是可以丰富我们的思维,因为现在的学生生活经历太少了,这样往往使他们思维简单,需要通过读书,获得对生活的基本认识,彻悟到生命的意义,坚定自己要走的人生道路。三是在物欲横流的今天,要想在生活中保持一种心理的平衡,要想在繁杂的尘世中保留一个完全属于自己的自由空间,建立起我们真正的自由,唯有通过阅读。
其次,要引导学生“我不读坏书”。实际上读好书以不读坏书为前提,就是尽自己最大努力少读那些平庸的误人子弟的书,尤其是那些还没有经过实践检验刚一上市就被炒得热热闹闹的书,比如现在流行的网络魔幻小说,一些男生深受其害。而那些能给人力量,给人智慧,给人高尚情操和奋斗不息精神的书,是值得先洗了手而后拜读的。如中外名著。这种书如名师,能指导我们的思想和行动,能指引我们走正道。
再次,还要告诉学生怎么读。古语曰“不动笔墨不读书”,叶鹏老师说:游“书”好闲的读书等于游手好闲,当代作家、学者詹克明也说过:“完全没有精读的随意浏览很难算得上真正意义上的读书”,我们应该记住这几句话,阅读时拿支笔随时记下你不认识的字词、你瞬间的思想感悟。带着一个有准备的头脑、一副深究的目光和一种深掘的期待,来阅读你所选定的蕴含丰富的书籍,这样你可以更容易领悟一本书的思想内涵和精神实质。看完一本书,回头想想,主人公走过了怎样的一生,从他的人生轨迹中我们学到了什么,明白了怎样的道理,对人性有没有新的认识。
我觉得作为语文老师,应该给学生一种热爱读书的理念,逐渐培养起热爱读书的习惯,让他们在逐渐的阅读中,在书页中看到自己及朋友的影子,让他们透彻地了解自己,理解生活本质。读书也是读自己,读人生,当他们从书中见识了很多很多时,就会摒弃狭隘,变得聪明、豁达、广博、宽容。事实证明,凡是喜欢读书的学生,语文成绩都是很棒的。
让学生爱上读书,爱上语文。
二、在课堂教学中,引领学生领略语文美,让学生爱上语文
语文不同于其他学科的重要一点就是,其他学科语言文字只是传输知识的载体,而语文学科研究的是语言文字本身,我们只有通过不断地阅读、咀嚼、鉴赏经典的文本,才能体会语文的精妙。
1.语文课上离不了“读”,读出感情,读出美。首先老师范读,非常重要。老师自己先要在下面读,让自己先进入文本,和作者的情感贴近,然后在课堂上范读,用他的理解来表达作者的情感,通过老师的声音把作者的情感传达给学生,形成和学生的一种对话,一种交流。其次,要组织学生读,当然读前要有个设计,不能简单重复读,要设计好,第一遍解决什么问题,第二遍要达成什么目标……优秀的文章,拿来读和拿来看是不一样的,读着读着你就发现自己流泪了,热血沸腾了。如果不读,就没有这种感觉。诵读的过程就是一种体验。让学生通过对文本的阅读、咀嚼、鉴赏,深切体悟作者感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另外,在早读课上,我提倡大声读书,口诵耳听,齿颊生香,尤其老师在班里读书,可以感染学生,效果很好,屡试不爽。
2.在课堂教学中,不要对课文进行支离破碎的分析,注重整体把握,增强文学性、赏析性、审美性,增强语文味。而且课堂问题设计要注重质量。
不必逐段概括大意,只要理解作者是按什么样的思路写下来的,注重整体把握,让学生每节课都有所得。一些学生不喜欢语文课是因为有些语文课只重“道”而轻“文”,譬如《氓》上成了思想道德课,譬如经典古文赏析课变成了一个个知识点的落实,缺乏文学性、赏析性、审美性。有些学生不重视语文,是因为课堂问题设计太简单,不用思考都可以回答出来。譬如讲《祝福》,老师问“这篇文章的题目是什么”、“主人公是谁”、“她怎么了”,这些问题设计得就不够好,要设计一些有思维深度的问题,启迪学生。
三、在课堂练习中,板演、赋分,总结答题规律,让学生在答题中获得成就感,让学生不怕答题,爱上答题,爱上语文
有学生对我说,“老师,答语文题好像无章可循,完全凭语感,是这样的吗”,我说不是的,答语文题也是有规律的,但是没有练习,不做题,光知道规律一点用处也没有,我们要在不断地练习中总结出适合自己的规律。进行课堂练习,比较有效的方法是让学生进行板演,并当场赋分。要把得分意识交给学生,即赋分与要点联系起来,让学生清楚自己的答案能得几分。老师要在学生暴露出问题后进行点拨,并引导学生分析答案按怎样的思路组织,这类题应该怎样答。譬如在做现代文阅读中的赏析题时,我们会发现其实它和诗歌鉴赏中的赏析题答题思路是一样的,都是先说内涵,即写什么,再说手法,即怎么写,最后说效果,并且往往与情感有关系。那么我们就可以引导学生,让他们自己总结语文鉴赏题的答题思路,让他彻底学会一类题。这就要求老师要在课下下大工夫,总结出规律,譬如对诗歌鉴赏梳理题型,总结每种题型的答题思路,譬如要总结出语病题的警戒点等。
我相信,当学生自己总结出答题思路,答题规律,游刃有余畅游题海的时候,考试已不成问题。
作为语文教育工作者,努力引导学生爱上阅读,爱上语文;引领学生含英咀华,受到美的教育;通过练习、赋分,让学生获得成就感,爱上语文。让学生爱上语文,爱上母语,传承中华五千年文明历史,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