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师是一座桥,桥的这头是学生,桥的那头是知识。教学中,教师是架桥人,教师是引路者,教师是“导”师。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在语文教学中,开始要诱导学生,激发浓厚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步步引导学生,将认识引向深入;学生遇到障碍时,要给予疏导,点化;在学生学习后指导学生总结梳理出方法,以形成能力,为今后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关键词:“导”师;诱导;引导;疏导;指导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20-063-1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法国教育学家斯普朗格说:“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一直到精神生活运动的根。”那么,教师如何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在学生与知识之间架起一座通向成功的桥梁呢?
一、诱导——让学生兴趣盎然
《学记》中层提出过启发诱导教学的主张:“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教师讲课时,首先就要想到怎样能把学生的思想抓住,把学生吸引过来,使学生产生一种学习的积极性,才能接受教师的启发诱导。所谓诱导是利用对方容易接受的因素而引导,诱导的方式一般有三种:
一是兴趣爱好引诱法。即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诱饵,在引诱对象得到兴趣爱好的满足之余,接受引诱者的要求,随着引诱者的安排,逐步转移心态,导向施诱者的方向发展。
如在教学《荷花》时,我深知好的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将本课的导入定位在一个字上——“美”,希望在导入时就能营造一种美丽的情境。因此,让学生欣赏了时下特流行的一首歌曲《荷塘月色》,将视频的画面换成了形态各异的荷花,学生看着婀娜多姿的荷花,耳畔是动人的音乐,这一切象磁铁一样牢牢地吸住学生,扣动着学生的心弦,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轻轻跟唱,让学生用最短的时间进入课堂教学的最佳状态。
二是目标引诱法。为学生设定学习目标,用学习目标激励学生,让学生朝着目标努力。我一般每课都设计预习题,目的是引导整体感知课文,梳理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培养使用工具书的能力。
如在教学《台湾的蝴蝶谷》时,为了让学生欣赏蝴蝶谷的美景时,我是这样一步一步将学生带入课堂的:
师:的确,祖国的宝岛台湾气候温暖,水源充足,花草茂盛,是蝴蝶生长的好地方。瞧,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多吸引人呐。你想不想去那里看看,在去蝴蝶谷之前,你最想知道什么?
学生可能会问:“老师,我想知道,台湾的蝴蝶谷是什么样儿的呢?”,“人们为什么叫它‘蝴蝶谷’呢?,”“蝴蝶谷美吗?”(对于孩子们的好奇,我不会立刻告诉他们答案)我会这样说:“你想解开心中的疑惑吗?那就让我们一起读读课文,自己去找找答案吧!”
三是合群引诱法。群体的力量有时是无可估算的,尤其是正处在成长中的小学生,随众性尤其表现明显。如果学生对教师讲课没有兴趣,就会导致启而不发。
如在教学《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时,为了让学生更加形象直观的理解“蓬蓬勃勃”,抓住文本中的枝干粗壮、稠密、绿得发亮等描写樟树特点的词语,我采用了“老师画”和“学生画”相结合的方式,尤其在“学生画”稠密的树叶时,课堂掀起了高潮,学生也准确的说出了“稠密”的内涵。
二、引導——让心灵进入文本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由于学生的生活阅历,阅读经验,文本的深度,学习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学生往往游离于文本之外,不能真正走进文本之中,去体会文中人物的真正感受从而受到感染,此时教师就应在“引导”上下功夫。
如《印度洋上生死夜》一文,如何让学生领会皮埃尔在生死关头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让学生受到感染,我是这样设计的:
1.用换位思考,理解皮埃尔对妻子的爱
2.联系旧知,利用画面,认识海啸这种灾害的严重。
3.利用对比,感受皮埃尔高尚的灵魂。
教师的一步步引导,将学生的认识也引向深入:皮埃尔是深爱着妻子的,海啸带来的灾难是人类无法抗拒的。在这样情况下,皮埃尔却毅然的选择留下,忍受着眼睁睁失去亲人的煎熬,为豪华客轮通报信息,其精神的伟大可想而知,学生心中的敬意也会油然而生。
三、疏导——让思维畅通无阻
建构主义者认为,学习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发现或创造出来,学生在发现或创造过程中难免会遇到思维的障碍。此时,教师应加以疏导,让“流水”畅通无阻,使学生茅塞顿开,出现“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景象。
如在教学《蘑菇该奖给谁》时,我是这样让孩子们知道什么叫真正的高手:
师:小朋友们,小白兔和骏马赛跑,虽然失败了,但是它敢于向高手挑战的勇气赢得了兔妈妈的赞赏,最后得到了大蘑菇。我们应该向小白兔学习什么呢?
生:我们要向小白兔那样,敢于和高手比赛。
师:说得很好!那你觉得你的身边谁是高手?你想和他(她)比什么?
生1:我觉得董淼是读书的高手,我想和她比读书!
生2:我觉得童淼是写字的高手,她写的字特别漂亮,特别整洁,我要和她比!
生3:我觉得时路遥是讲故事的高手,我要向他挑战!
……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互相尊重的关系,教师还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组织者和引导者,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应为学生学习知识,形成能力创造条件,在课堂上为学生体验成功,展示自我搭建舞台,做学生学习上的领路人,做学生驾驭课堂的“导”师。
关键词:“导”师;诱导;引导;疏导;指导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20-063-1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法国教育学家斯普朗格说:“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一直到精神生活运动的根。”那么,教师如何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在学生与知识之间架起一座通向成功的桥梁呢?
一、诱导——让学生兴趣盎然
《学记》中层提出过启发诱导教学的主张:“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教师讲课时,首先就要想到怎样能把学生的思想抓住,把学生吸引过来,使学生产生一种学习的积极性,才能接受教师的启发诱导。所谓诱导是利用对方容易接受的因素而引导,诱导的方式一般有三种:
一是兴趣爱好引诱法。即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诱饵,在引诱对象得到兴趣爱好的满足之余,接受引诱者的要求,随着引诱者的安排,逐步转移心态,导向施诱者的方向发展。
如在教学《荷花》时,我深知好的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将本课的导入定位在一个字上——“美”,希望在导入时就能营造一种美丽的情境。因此,让学生欣赏了时下特流行的一首歌曲《荷塘月色》,将视频的画面换成了形态各异的荷花,学生看着婀娜多姿的荷花,耳畔是动人的音乐,这一切象磁铁一样牢牢地吸住学生,扣动着学生的心弦,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轻轻跟唱,让学生用最短的时间进入课堂教学的最佳状态。
二是目标引诱法。为学生设定学习目标,用学习目标激励学生,让学生朝着目标努力。我一般每课都设计预习题,目的是引导整体感知课文,梳理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培养使用工具书的能力。
如在教学《台湾的蝴蝶谷》时,为了让学生欣赏蝴蝶谷的美景时,我是这样一步一步将学生带入课堂的:
师:的确,祖国的宝岛台湾气候温暖,水源充足,花草茂盛,是蝴蝶生长的好地方。瞧,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多吸引人呐。你想不想去那里看看,在去蝴蝶谷之前,你最想知道什么?
学生可能会问:“老师,我想知道,台湾的蝴蝶谷是什么样儿的呢?”,“人们为什么叫它‘蝴蝶谷’呢?,”“蝴蝶谷美吗?”(对于孩子们的好奇,我不会立刻告诉他们答案)我会这样说:“你想解开心中的疑惑吗?那就让我们一起读读课文,自己去找找答案吧!”
三是合群引诱法。群体的力量有时是无可估算的,尤其是正处在成长中的小学生,随众性尤其表现明显。如果学生对教师讲课没有兴趣,就会导致启而不发。
如在教学《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时,为了让学生更加形象直观的理解“蓬蓬勃勃”,抓住文本中的枝干粗壮、稠密、绿得发亮等描写樟树特点的词语,我采用了“老师画”和“学生画”相结合的方式,尤其在“学生画”稠密的树叶时,课堂掀起了高潮,学生也准确的说出了“稠密”的内涵。
二、引導——让心灵进入文本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由于学生的生活阅历,阅读经验,文本的深度,学习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学生往往游离于文本之外,不能真正走进文本之中,去体会文中人物的真正感受从而受到感染,此时教师就应在“引导”上下功夫。
如《印度洋上生死夜》一文,如何让学生领会皮埃尔在生死关头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让学生受到感染,我是这样设计的:
1.用换位思考,理解皮埃尔对妻子的爱
2.联系旧知,利用画面,认识海啸这种灾害的严重。
3.利用对比,感受皮埃尔高尚的灵魂。
教师的一步步引导,将学生的认识也引向深入:皮埃尔是深爱着妻子的,海啸带来的灾难是人类无法抗拒的。在这样情况下,皮埃尔却毅然的选择留下,忍受着眼睁睁失去亲人的煎熬,为豪华客轮通报信息,其精神的伟大可想而知,学生心中的敬意也会油然而生。
三、疏导——让思维畅通无阻
建构主义者认为,学习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发现或创造出来,学生在发现或创造过程中难免会遇到思维的障碍。此时,教师应加以疏导,让“流水”畅通无阻,使学生茅塞顿开,出现“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景象。
如在教学《蘑菇该奖给谁》时,我是这样让孩子们知道什么叫真正的高手:
师:小朋友们,小白兔和骏马赛跑,虽然失败了,但是它敢于向高手挑战的勇气赢得了兔妈妈的赞赏,最后得到了大蘑菇。我们应该向小白兔学习什么呢?
生:我们要向小白兔那样,敢于和高手比赛。
师:说得很好!那你觉得你的身边谁是高手?你想和他(她)比什么?
生1:我觉得董淼是读书的高手,我想和她比读书!
生2:我觉得童淼是写字的高手,她写的字特别漂亮,特别整洁,我要和她比!
生3:我觉得时路遥是讲故事的高手,我要向他挑战!
……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互相尊重的关系,教师还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组织者和引导者,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应为学生学习知识,形成能力创造条件,在课堂上为学生体验成功,展示自我搭建舞台,做学生学习上的领路人,做学生驾驭课堂的“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