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两章

来源 :大理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joko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诗意行走天地间
  
  居住在风城下关,工作在古城大理。每天穿行于银苍玉洱之间,常常感受到无尽的疲累。有时渴望某种一劳永逸的幸福从天而降,从此安祥,安静地活着。
  但是上帝总有办法让我们走下去。一面上山一面看风景,那风景是造物主为我们预备的消解疲劳的良药。
  水无常形山无常态,这话是我们校园搬迁到苍山玉局峰之后我才亲身感知的。在这里,亲密接触山的妩媚。晨光中,山影半梦半醒,每一棵树,或松或柏,轮廓都渐渐清晰。晚霞里,它们依然矗立,默默无语。山色随之或黛或青,或暗或明。最感慨雨中的大地,从山上看下去,那些白族民居忽然成了水墨画中的写意,模糊了它们朴素的棱角,也润泽了我的心情。
  还有多少美丽可以分解,让我们在流浪的人生中一一品味?
  风总是长长地吹着,这不像是李白的狂风,李白的狂风可以把人的心吹得西挂咸阳树。这风只是这么长长地吹着,干干净净地拂去望夫云的眼泪,也把我的沧桑合理地发表在我脸上的皱纹中,不至于诧异自己老得这么快。
  我喜欢校园中的那些小树,它们还没有长成参天古木。树小墙新画不古,它们刚刚蓬勃起步,见证着一个个暗中的传奇。从它们身边走过的那些人,每一个都有不一样的人生,每一个都把它们当成背景。我也是其一。
  当南方的天空飘着北方的雪,我知道,这是造物主为我们播散的美意,可以有许多种读解。行于雪中偶如履薄冰,却又圣洁无比。当它消融蒸发,那么彻底那么决绝,又仿佛是昙花乍现的爱情,只残留在人的记忆里,似是而非。
  最是孤清又欢畅的夜晚,走在校园里,脚下是坚实的土地,头顶是灿烂的星空。感觉人在天地间,其实可以这么简单。夜遮蔽了那些建筑,人的作品,只凸显造化的大手笔,那无垠的宇宙。当然,还有山下的万家灯火,安置我们的行旅,温暖我们的眼睛。
  在这样的美景中行走,我常常心怀感恩。
  可以在天苍苍野茫茫的草原驰骋,可以在大漠孤烟中彳亍,可以怀念那些从未去过的地方。但是我只能选择一条路。这条路就是天地间唯一的行走。感恩的是,路上有那么多的鲜花次第开放,我不必边采边走,因为还有更好的风景为我存留。
  
  流浪夜幕本真我
  
  那天晚上忽然得了“自由”,家人告知都不回来了。忽然不知道如何消受这自由才好。
  这一房间这一时间好像不能承受如此突如其来的空寂。很想放纵一下自己。
  怎么放纵?能放纵么?
  还是做不到。
  所以只能在大街上闲走。
  沧浪路,苍山路,泰安路,茫涌路,慢慢走。蓦然回首觉得这些名字起得真好,不知是什么朝代什么人起的。特别是沧浪路和茫涌路,这样沧海桑田的意味,当今的人大约是取不出来的吧?今人或许多是太浮躁,太功利了。
  夜已深沉,公交车都停了,店铺几乎都关了门,路人也很少。只有那些不相干的小车来来往往。路灯与广告灯交相辉映,说不上流光溢彩,倒也颇具风情。什么风情?就是介于陌生人与朋友之间的那种如风的感情,谈不上彼此了解,却是相互包容。平时这些路都是乘车而过,感觉很喧嚣嘈杂,显得冗长无味,在夜里慢慢走,却只觉得它们平实,平易。而且,虽是冬春之交,这城市好像却并不寒冷。围着厚厚的围巾,今夜风城只有微风拂面,纹丝不冻。
  一路朝着月亮走。那月是缺月,晶莹,柔和,很近切的样子。一直在西边苍山上头引导着我。星星不多也不少,一颗是一颗,清晰,闪亮,仿佛触手可及。走到西洱河边,垂柳依依,波光粼粼,整条河两岸东西南北只有我一个人,寂寞,却是一点也不孤独。
  脚步其实很沉重了,非常明显地感受到两条腿的疲惫,那就坐在水边歇歇……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古往今来,有多少孤独的灵魂在夜幕中流浪?而夜幕如幕,究竟遮蔽了什么?难道仅仅只是那些大同小异的建筑物的棱角与细节么?不是也遮蔽了人的许多角色么?摈弃了一切社会角色,我只是流浪的一个我,流浪在夜幕里,特别本真。羡慕那个孙悟空,从石头缝里蹦出来,不必为爱成伤。然而那只是小说家的虚构。
  已近零点了,收到好友的短信。我知道,此时此刻,这小小的地球上至少还有一个人挂念着我。
  然而,我什么也不能占有。山高月小。云淡风清。不能占有风,也不能占有云。就算是占有了又能怎样?先哲言,人之大患在有吾身,谁能救我脱离这该死的肉体啊!身侧千车过尽,没有一辆出现意外。很久以前听言,这城有“小金三角”之称,乱七八糟的,怎么我只遭遇一片祥和?那么,我还难受什么呢?为什么每当夜幕降临常有一种难言的恐慌袭上心头,让我觉得无所凭依?但虚空中依然感知祥和,就如寂寞却不孤独。这又是为什么?
  坐久了就开始觉得冷。于是往回走。
  原来行走着就温暖着,即使只是一个人,即使就在夜幕里。是谁光照了那些人的流浪?谁曾照亮他们的心灵使之蒙受安慰?
  世间万物皆有主,虽然我什么也不能占有,甚至也不能占有风,不能占有云,但的确可以感受风清云淡的美好。生命中难以承受的苦痛,想来真的只是至暂至轻。因为有光引导着。不仅仅是灯光,星光,月光……
其他文献
一、历史文化背景    大理历史上重教尊儒,勤学上进之风非常突出,《西云书院序》中说“迤西文教之盛,往昔甲于滇省”。大理历史渊源深厚,文化底蕴十足,早在二千多年前的战国时代,就已经与中原地区有了联系。从楚国庄蹻开滇,到汉武帝元封年间司马相如持节开越巂,直到后来的张叔传经,杜光庭讲学,郑回教授南诏宗室弟子,南诏王室在长达数十年的时间内,大量派遣大理学子到成都等地学习汉文经典。在长达两千多年的历史进程
期刊
一    雨,整整下了一夜,在接近天亮的时候,虽然稍小了些,但还没有想停的意思,淅淅沥沥的雨声和青蛙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奏出一曲和谐动听的音乐,使这静谧的僻静山村显得愈加宁静。  淡白的天光水似的浸进纸糊的窗棂,但它微弱的力量,仍然驱散不尽屋子里带着潮湿味和尿臊味的暗影,母亲那瘦削的身躯像一尊轮廓不甚分明的雕像,凝固在床上,已经很久了。她正在犹豫着。往常的这个时候,她差不多已经割满了一背篓猪草。但这
期刊
一个春日黄昏,我在嘈杂的市声中停下,转入一条窄窄的小巷。光线暗了下去,县医院高大的住院大楼,把小巷很少的一点阳光挡住了,心情也暗了下来。废弃物、污血、苍蝇、蚊子还有老鼠……所有与医院有关的让人恶心的词,都涌了上来。尽管小巷很干净并款款地透着凉爽,然而,在住院大楼黑黝黝的阴影下,心情却怎么都爽不起来。  猛地一声鸟鸣,突兀地从一户人家门前高大浓密的树阴里透了出来。接着,成千上万的鸟鸣声,密匝匝地撞蹭
期刊
在风光绮丽的洱海源头,在茈碧湖与海西海之间,三营坝子在蓝天下舒展开平坦的躯体,滇藏公路214国道纵贯南北、连接着州府下关、省会昆明,向西北,可抵鹤庆、剑川,直达丽江、香格里拉、西藏。这里是各种民族文化的交汇地,积淀了太多的历史沧桑。  三营镇海拔2050-2700米,平均气温13.9℃,距县城17公里。全镇土地面积258平方公里,辖三营等10个村委会、85个自然村、152个村民小组,有汉、白、彝、
期刊
真正的快乐是人生的意义之所在。诗人亚历山大·蒲柏说:“快乐是我们生存的终极目标”。可是,随着生活逐步走向现代化,物质财富的增加,我们还是不快乐,心里充满不安。我们有太多的欲望,整天忙忙碌碌,疲于奔命。有了汽车想飞机,到了月球想火星。同时我们还面临一大堆问题:水污染了,能喝的水越来越少;大气污染了,天空不再蔚蓝;食物污染了,绿色食品难觅踪影;生物的多样性减少了,朋友正离我们远去……真的,生命中可以没
期刊
在苍山之麓,洱海之滨,毗邻古城的大理学院古城校区,校园广场、文化广场、理工实验楼、艺术楼、图书馆、学生公寓、风雨操场错落有致的建筑之中,矗立着熠熠生辉寓意“学海风帆”的综合教学楼。这里有来自全国23个省近2万名学生攻读医、文、理、经、管、法、工、艺学科,他们中有三百多名异国的莘莘学子在这里攻读中国汉语。  翻开留学生们的一篇篇汉语作文,就如同翻开他们的生活,娓娓叙述着他们在美丽大理留学的心扉。  
期刊
读到赵敏的作品应该是很早的时候了,其中,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的是小说《白棺》。此次系统地读完《流年》(《走进大理学院丛书·赵敏作品专辑》)中的散文,优美的文字如一股穿堂过室的山风,穿透着我的心扉,在心灵深处迂回缠绕,引起了心幡的飘拂震荡。  笔者认为,赵敏的散文在主题确立与表现方式、审美观点与情趣方面,都充分地表现出其独有的个性特征,使其散文在艺术内蕴上呈现出心灵化、生活化、本土化的特色。从文化的范
期刊
当我们换乘越野车从云龙县城出发,从云龙天然太极图边擦肩而过后不久,就到了千年白族古村诺邓的面前。  诺邓村位于大理州云龙县城西北面的山谷中。  “诺邓”村名见诸于史籍已经有1140多年的历史,历经唐、宋、元、明、清各代王朝。“诺邓”一词是当地白语的译音,意思是“有老虎的山坡”。在唐代樊绰的《蛮书》中已经对诺邓有明确记载,此书的成书年代在唐懿宗咸通三年,即公元862年。这就是说,这里最迟在唐朝就已经
期刊
观维琨女士白描长卷《瑞丽行》,心中油然一震,此非吾梦中之傣乡乎?余于上世纪六十年代末在傣乡生活近两年,其情其景,时常缭绕梦中,窃欲以诗文记之,终因才力不递,恐画虎类犬,终作罢。今观维琨之画,余愿了矣!  夫观维琨之画,用现代时髦话说,就是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现了傣乡山水风光,风土人情。可名之为风景画,亦可名之风俗画、风情画,然终觉不能尽意,或许是三者融为一体吧。  余于画是门外汉,不敢置喙。但对于美
期刊
走在校园的小路上,看见绿草丛中参着星星点点的粉红——这粉红的小点点是什么呢?走近一看,啊,含羞草!原来含羞草也会开花呢!含羞草开着球形的粉红色的小花呢!  惊喜之余,当天黄昏,我就急迫地挖回了一株含羞草,小心翼翼地移植到阳台的花盆里。我想,这样我就可以每天都和含羞草在一起了。更重要的是,我的含羞草再也不用忍受割草机隔三差五的宰割了!学校的草坪是经常被修理的呀!  第二天一大清早,我一醒来就去看含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