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合作学习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所倡导的自主、探索与合作的学习方式。在课堂教学中只有适时恰当地把握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效地促进学生知识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真正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焕发课堂的生命力!
关键词:小组合作;小学数学;教育教学;方法与策略
一、教师要科学组建学习小组是前提
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要组织好小组合作交流,最重要的一环是组建好学习小组。如何组建好的学习小组呢?我认为:可将班上的学生按照学习情况分成A、B、C三类,A、B、C三类混搭每组4-6人为宜,再给每个小组成员分好工:一名组长,负责组织讨论与合作;一名记录员,负责整理本组讨论或合作的成果。每个学生都各尽其责说出做题思路和方法,每次合作对于他们来说都是充实而有效的。各小组成员的分工在一定周期后,調换小组成员的角色让每个学生对小组中的几个角色都了解,都能胜任。
二、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是基础
1.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
要重视让不善言谈的学生打开话匣子。教师要努力创造条件,给那些平时不善言谈的学生留有独立思考、大胆发言的时间与空间。如:在提出问题后,先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之后再参与讨论。这样既养成了独立思考的习惯,又能保证每位学生都有表达自己看法的机会。
2.培养学生学会倾听的习惯。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参与到小组学习中去,引导学生学会倾听。例如,给别人的发言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且让学生学会追问“你是怎样想的?”、“为什么”、“这种思路可行吗”“为什么”、“你理解χχ同学的思路吗?”来关注学生间的人际交流、观点交锋及智慧的碰撞,为不断强化倾听意识提供良好环境。当众口头称赞那些愿意认真倾听他人的学生,建立起榜样。最后,评一评哪些学生学会了倾听。
3.培养学生熟练掌握合作技能
合作时需要教师事先作好安排,讲清合作规则,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合作技能,可在小组合作前这样规定:讨论前,小组成员先独立思考,把想法记下来,再由小组长安排,各个成员各自说出自己的想法,其他人倾听,然后讨论,形成集体的意见后由记录员将其整理出来。这样,每个人都有了思考的机会和时间。
三、把握好恰当的合作学习时机是关键
教师要合理选择合作的契机,因为不是什么内容都需要合作的,否则合作学习就失去了意义。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有一定的挑战性,有一定探索和讨论的价值,要有一定的开放性。
1. “知识困惑”时的合作学习
如教学“四年一闰”时,我创设了一个问题情境:“小刚今年12岁,但他只过了3个生日,这是什么原因呢?”学生们对这一问题非常感兴趣,纷纷动脑思考也不能找到合理的答案时,让学生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大家共同出谋划策,共同研讨,得出了合理的答案后。因此学生自觉获得的知识,会记忆深刻。
2. “新旧知识碰撞、矛盾交锋”时的合作学习
如学习了“克和千克”后,老师问:“1千克的棉花和1千克的铁比较,哪个更重一些?”有的说棉花,有的说铁,于是让学生在小组中争辩。正是这种小组合作的形式,使学生的主体思想驰骋在自由辩论的空间里,批判性的思维、创新的思维在此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3.解决问题的方法多样或问题的答案不唯一时的合作学习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从别的学生那里看到解决问题的另一个角度。培养了学生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拓展了解决问题的思路。例如教学二年级上册第58页的第4题,可先让学生看图,然后问学生:“你能解决沙滩上一共有多少人这个问题吗?”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把自己的想法讲给小组同学听,这时学生的解决方法有:3×4+3,4×4-1,5×3。通过这种交流让学生了解不同的思维方法,互相促进,形成互动的学习氛围。
四、适当地表扬和批评是催化剂
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有意识强化“小组”的集体荣誉,即对小组之间进行评价。如开展比“哪个小组得红旗多”,评“最团结小组”,“红星小组”等活动。”在每节探究活动结束时,针对纪律、组织探究活动等情况,教师表扬最好的小组,同时也可对一些小组存在的问题给予批评,从而可以在下一次的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们不再出现或少出现这类问题。从而使得这类表扬和批评成为促进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催化剂。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学习能力,需要教师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地训练;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法,需要在教师科学指导、适时点拨下逐渐形成;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学习兴趣,需要在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艺术的引导下得以发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是每个教师要认真探索的;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是每个学生要做到的;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是每堂课都要实现的。让我们努力探索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实施方略,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真正有实效。
关键词:小组合作;小学数学;教育教学;方法与策略
一、教师要科学组建学习小组是前提
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要组织好小组合作交流,最重要的一环是组建好学习小组。如何组建好的学习小组呢?我认为:可将班上的学生按照学习情况分成A、B、C三类,A、B、C三类混搭每组4-6人为宜,再给每个小组成员分好工:一名组长,负责组织讨论与合作;一名记录员,负责整理本组讨论或合作的成果。每个学生都各尽其责说出做题思路和方法,每次合作对于他们来说都是充实而有效的。各小组成员的分工在一定周期后,調换小组成员的角色让每个学生对小组中的几个角色都了解,都能胜任。
二、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是基础
1.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
要重视让不善言谈的学生打开话匣子。教师要努力创造条件,给那些平时不善言谈的学生留有独立思考、大胆发言的时间与空间。如:在提出问题后,先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之后再参与讨论。这样既养成了独立思考的习惯,又能保证每位学生都有表达自己看法的机会。
2.培养学生学会倾听的习惯。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参与到小组学习中去,引导学生学会倾听。例如,给别人的发言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且让学生学会追问“你是怎样想的?”、“为什么”、“这种思路可行吗”“为什么”、“你理解χχ同学的思路吗?”来关注学生间的人际交流、观点交锋及智慧的碰撞,为不断强化倾听意识提供良好环境。当众口头称赞那些愿意认真倾听他人的学生,建立起榜样。最后,评一评哪些学生学会了倾听。
3.培养学生熟练掌握合作技能
合作时需要教师事先作好安排,讲清合作规则,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合作技能,可在小组合作前这样规定:讨论前,小组成员先独立思考,把想法记下来,再由小组长安排,各个成员各自说出自己的想法,其他人倾听,然后讨论,形成集体的意见后由记录员将其整理出来。这样,每个人都有了思考的机会和时间。
三、把握好恰当的合作学习时机是关键
教师要合理选择合作的契机,因为不是什么内容都需要合作的,否则合作学习就失去了意义。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有一定的挑战性,有一定探索和讨论的价值,要有一定的开放性。
1. “知识困惑”时的合作学习
如教学“四年一闰”时,我创设了一个问题情境:“小刚今年12岁,但他只过了3个生日,这是什么原因呢?”学生们对这一问题非常感兴趣,纷纷动脑思考也不能找到合理的答案时,让学生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大家共同出谋划策,共同研讨,得出了合理的答案后。因此学生自觉获得的知识,会记忆深刻。
2. “新旧知识碰撞、矛盾交锋”时的合作学习
如学习了“克和千克”后,老师问:“1千克的棉花和1千克的铁比较,哪个更重一些?”有的说棉花,有的说铁,于是让学生在小组中争辩。正是这种小组合作的形式,使学生的主体思想驰骋在自由辩论的空间里,批判性的思维、创新的思维在此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3.解决问题的方法多样或问题的答案不唯一时的合作学习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从别的学生那里看到解决问题的另一个角度。培养了学生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拓展了解决问题的思路。例如教学二年级上册第58页的第4题,可先让学生看图,然后问学生:“你能解决沙滩上一共有多少人这个问题吗?”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把自己的想法讲给小组同学听,这时学生的解决方法有:3×4+3,4×4-1,5×3。通过这种交流让学生了解不同的思维方法,互相促进,形成互动的学习氛围。
四、适当地表扬和批评是催化剂
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有意识强化“小组”的集体荣誉,即对小组之间进行评价。如开展比“哪个小组得红旗多”,评“最团结小组”,“红星小组”等活动。”在每节探究活动结束时,针对纪律、组织探究活动等情况,教师表扬最好的小组,同时也可对一些小组存在的问题给予批评,从而可以在下一次的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们不再出现或少出现这类问题。从而使得这类表扬和批评成为促进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催化剂。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学习能力,需要教师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地训练;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法,需要在教师科学指导、适时点拨下逐渐形成;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学习兴趣,需要在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艺术的引导下得以发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是每个教师要认真探索的;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是每个学生要做到的;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是每堂课都要实现的。让我们努力探索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实施方略,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真正有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