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隨着风能资源的不断开发,风电企业数量不断增加,但风电场位置偏僻、运行条件差、发电设备基数大、设计和运行问题使企业管理难度加大。对管理职能进行微调,将主要管理权移交总部,将专业管理权下放风电场,充分调动专业人员的积极性;解决低优先级管理流程,明确管理层级界限;建立集中控制模式下的维护系统。本文对风力发电企业一体化管理体系与数据分析方法进行了研究,提出了风力发电企业一体化管理体系与数据分析的主要方法和相关建议, 认为此举有助于加快风力发电企业的转型升级,在新时代背景下推动风力发电企业建立科学的数据分析信息管理系统并使企业得到高质量发展,有助于企业的生态文明建设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风电企业;一体化管理;研究
前言:
风力发电作为最重要的清洁能源之一,正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特别是进入21世纪,我国风力发电发展迅速。截至2018年底,我国风电装机容量达到9662万千瓦,占风电总装机容量的8%,占世界风电总装机容量的30%。它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风电国家,为我国的节能减排和污染物控制做出了巨大贡献。随着风电装机的加快和装机规模的扩大,跨区域、分散管理给风电企业的管理带来了更多的困难,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和标准。
一. 风力发电企业管理体系一体化的必要性
1. 关于一体化管理体系
一体化管理体系是指两个或三个管理体系并存的模式,它整合了公共要素,在统一的管理框架下运行。通常是指组织将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标准、OH-SAS18000(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合为一体。
2. 管理体系一体化的必要性
许多企业将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整合为一个综合管理体系。建立一体化管理体系有利于简化文件体系,将管理体系的要求融入日常业务管理。建立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综合管理体系的必要性在于①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新时代,越来越多的企业需要通过认证体系。各系统之间的接口和各要素之间的协调更为重要。只有一个涵盖多种认证的综合管理体系,才能满足市场对企业产品和服务的各种需求。只有这样,才能获得参与多元化市场竞争的通行证。②事实上,企业的管理体系是一个整体,不能按照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人力资源等方面来划分。管理体系各方面需要相互补充,相互衔接,相互协调,充分发挥整体功能,使管理体系整体有效。集成化管理体系也是企业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需要。③采用一套体系文件对管理体系的各个方面进行控制,使相关活动和过程通过标准化达到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的要求,将有效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通过一次性综合审核,可获得多项管理体系证书。企业可以用更少的文档和精力实现多个目标,从而提高效率,满足各种需求.
二. 初期管理遇到的问题
1. 分散布局管理受到制约
受地理环境和政府规划的影响和制约,除“三北”地区外,其他山区和沿海地区难以形成大型风电场群。单个风电场的装机容量非常小。场地面积30-40平方公里。风电场有很多风机点。风电场之间的区域跨度非常大。分散式布局给风电场的管理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2. 工况因素影响较大
从地理上看,风资源丰富的地区一般远离城市,交通不便,场地环境封闭。现场管理人员长期驻扎在风电场,文化生活单调。企业管理者也厌倦了四处奔波,这不利于稳定职工队伍。与火电、水电相比,一线员工流失严重。
3. 技术素质有待提高
作为一种新能源,风电领域的专业人才非常匮乏。与传统电力行业相比,风电技术相对简单。在开发初期,人员配置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火电、水电等行业相应或类似专业人员的临时聚集,以及风电场运行管理的发展,未经全面系统的学习和培训,导致现场人员专业构成参差不齐,专业素质低下,科学管理水平明显不足。
4. 设备管理难度较大
国内标准风电场装机规模一般为49MW,其中主流风机33台1500KW,箱式变压器33台,输电架空线路及配电设备33台。设备基础大,工作点广,整个现场设备的检查时间超过10天;风电场地域辽阔,设备故障的流动性高,设备之间的距离长,导致问题的产生。屏障响应时间较长,受风电地理环境的特殊性影响,大风、沙尘、雷暴等恶劣天气容易造成精密仪器故障频发。
三. 探索有效的一体化管理
1. 微调管理职能,调动专业人员的积极性
适用性原则和效率最大化原则是企业选择组织结构的基本要求。目前,风电场的组织结构一般是线性的、线性的职能、业务和矩阵。随着风电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经营范围不断扩大,管理难度也越来越大。如果管理层过多,势必导致决策信息传递缓慢,基层主动管理意识淡薄。以线性函数型为主,辅以适当的分权机制,更适合当前风电企业的发展。
调整管理模式,首先要明确工作界面,完成工作流程。总经理不再关注生产单位,而是进行顶层设计,规范化、精细化管理,把专业管理权下放给基层单位。总部各职能部门负责制定规范统一的管理标准,履行对基层单位的指导、服务、监督检查职责。各单位是独立的责任主体。严格执行统一标准,对安全、发电指标完成、设备管理、成本控制、人员培训负全责。基层管理者有权根据具体情况作出行政决策。
2. 解决解决低优先级管理流程,明晰管理层级界线
在最基层的管理单位中,最弱的人就是最短的板子。最短板的长度决定了组织的最高级别。总部职能部门和下属风电公司构成风电企业的基本单位,明确部门和单位之间的分工,确定工作内容和流程,并通过大剂量多层次培训逐一指导。建立以工作绩效为主要内容的考核评价体系。通过日常考核和绩效考核,结合部门和岗位特点,随时进行责任目标分期考核、专项工作重点考核、日常工作考核,将考核过程和结果结合起来,增加考核的可操作性。最终的状态是使每个岗位都能根据岗位内容独立运作,使一级管理者能够抽出精力和时间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沟通和协调。
3. 建立集中控制模式下的检修维护体系
建立远程监控中心。随着自动化和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风电场依托科技平台,借鉴火电、水电企业成熟经验,实现“远程集中控制,现场少人值守”已不再是难题。所谓远程集中控制,是“智能风电场管控平台”的新名词。它利用网络技术将风机设备的监控信号传输到数据平台。通过数据采集、整理、存储和分析,实现了远程监控、趋势分析、实时报警、维护管理、备件管理等综合功能,不仅满足了生产运行的需要。降低了现场人员的劳动强度,改善了工作和生活条件,降低了运行维护成本。
四. 结语
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风电装机容量,并将迅速发展。随着风电装机规模的不断扩大,如何对风电场进行管理是风电企业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之一。集中化、分区化的远程控制管理模式,可以改善和解决当前生产管理成本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同时,结合维修中心、备件调度中心和标杆体系建设,研究建立合理高效的组织机构,始终能够在风电领域的激烈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
参考文献:
[1]邱鸿城.企业级财务一体化信息系统往来单位数据集团化管理实践探索[J].企业管理,2017(S2):192-193.
[2]曲光学. 加强信息化安全运维一体化建设助力企业精益管理[A]. .中国烟草学会2018年度优秀论文汇编—— 信息化管理主题[C].:中国烟草学会,2018:7.
[3]闫淑玲.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探索与研究[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9(11):230-231.
关键词:风电企业;一体化管理;研究
前言:
风力发电作为最重要的清洁能源之一,正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特别是进入21世纪,我国风力发电发展迅速。截至2018年底,我国风电装机容量达到9662万千瓦,占风电总装机容量的8%,占世界风电总装机容量的30%。它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风电国家,为我国的节能减排和污染物控制做出了巨大贡献。随着风电装机的加快和装机规模的扩大,跨区域、分散管理给风电企业的管理带来了更多的困难,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和标准。
一. 风力发电企业管理体系一体化的必要性
1. 关于一体化管理体系
一体化管理体系是指两个或三个管理体系并存的模式,它整合了公共要素,在统一的管理框架下运行。通常是指组织将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标准、OH-SAS18000(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合为一体。
2. 管理体系一体化的必要性
许多企业将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整合为一个综合管理体系。建立一体化管理体系有利于简化文件体系,将管理体系的要求融入日常业务管理。建立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综合管理体系的必要性在于①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新时代,越来越多的企业需要通过认证体系。各系统之间的接口和各要素之间的协调更为重要。只有一个涵盖多种认证的综合管理体系,才能满足市场对企业产品和服务的各种需求。只有这样,才能获得参与多元化市场竞争的通行证。②事实上,企业的管理体系是一个整体,不能按照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人力资源等方面来划分。管理体系各方面需要相互补充,相互衔接,相互协调,充分发挥整体功能,使管理体系整体有效。集成化管理体系也是企业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需要。③采用一套体系文件对管理体系的各个方面进行控制,使相关活动和过程通过标准化达到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的要求,将有效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通过一次性综合审核,可获得多项管理体系证书。企业可以用更少的文档和精力实现多个目标,从而提高效率,满足各种需求.
二. 初期管理遇到的问题
1. 分散布局管理受到制约
受地理环境和政府规划的影响和制约,除“三北”地区外,其他山区和沿海地区难以形成大型风电场群。单个风电场的装机容量非常小。场地面积30-40平方公里。风电场有很多风机点。风电场之间的区域跨度非常大。分散式布局给风电场的管理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2. 工况因素影响较大
从地理上看,风资源丰富的地区一般远离城市,交通不便,场地环境封闭。现场管理人员长期驻扎在风电场,文化生活单调。企业管理者也厌倦了四处奔波,这不利于稳定职工队伍。与火电、水电相比,一线员工流失严重。
3. 技术素质有待提高
作为一种新能源,风电领域的专业人才非常匮乏。与传统电力行业相比,风电技术相对简单。在开发初期,人员配置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火电、水电等行业相应或类似专业人员的临时聚集,以及风电场运行管理的发展,未经全面系统的学习和培训,导致现场人员专业构成参差不齐,专业素质低下,科学管理水平明显不足。
4. 设备管理难度较大
国内标准风电场装机规模一般为49MW,其中主流风机33台1500KW,箱式变压器33台,输电架空线路及配电设备33台。设备基础大,工作点广,整个现场设备的检查时间超过10天;风电场地域辽阔,设备故障的流动性高,设备之间的距离长,导致问题的产生。屏障响应时间较长,受风电地理环境的特殊性影响,大风、沙尘、雷暴等恶劣天气容易造成精密仪器故障频发。
三. 探索有效的一体化管理
1. 微调管理职能,调动专业人员的积极性
适用性原则和效率最大化原则是企业选择组织结构的基本要求。目前,风电场的组织结构一般是线性的、线性的职能、业务和矩阵。随着风电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经营范围不断扩大,管理难度也越来越大。如果管理层过多,势必导致决策信息传递缓慢,基层主动管理意识淡薄。以线性函数型为主,辅以适当的分权机制,更适合当前风电企业的发展。
调整管理模式,首先要明确工作界面,完成工作流程。总经理不再关注生产单位,而是进行顶层设计,规范化、精细化管理,把专业管理权下放给基层单位。总部各职能部门负责制定规范统一的管理标准,履行对基层单位的指导、服务、监督检查职责。各单位是独立的责任主体。严格执行统一标准,对安全、发电指标完成、设备管理、成本控制、人员培训负全责。基层管理者有权根据具体情况作出行政决策。
2. 解决解决低优先级管理流程,明晰管理层级界线
在最基层的管理单位中,最弱的人就是最短的板子。最短板的长度决定了组织的最高级别。总部职能部门和下属风电公司构成风电企业的基本单位,明确部门和单位之间的分工,确定工作内容和流程,并通过大剂量多层次培训逐一指导。建立以工作绩效为主要内容的考核评价体系。通过日常考核和绩效考核,结合部门和岗位特点,随时进行责任目标分期考核、专项工作重点考核、日常工作考核,将考核过程和结果结合起来,增加考核的可操作性。最终的状态是使每个岗位都能根据岗位内容独立运作,使一级管理者能够抽出精力和时间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沟通和协调。
3. 建立集中控制模式下的检修维护体系
建立远程监控中心。随着自动化和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风电场依托科技平台,借鉴火电、水电企业成熟经验,实现“远程集中控制,现场少人值守”已不再是难题。所谓远程集中控制,是“智能风电场管控平台”的新名词。它利用网络技术将风机设备的监控信号传输到数据平台。通过数据采集、整理、存储和分析,实现了远程监控、趋势分析、实时报警、维护管理、备件管理等综合功能,不仅满足了生产运行的需要。降低了现场人员的劳动强度,改善了工作和生活条件,降低了运行维护成本。
四. 结语
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风电装机容量,并将迅速发展。随着风电装机规模的不断扩大,如何对风电场进行管理是风电企业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之一。集中化、分区化的远程控制管理模式,可以改善和解决当前生产管理成本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同时,结合维修中心、备件调度中心和标杆体系建设,研究建立合理高效的组织机构,始终能够在风电领域的激烈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
参考文献:
[1]邱鸿城.企业级财务一体化信息系统往来单位数据集团化管理实践探索[J].企业管理,2017(S2):192-193.
[2]曲光学. 加强信息化安全运维一体化建设助力企业精益管理[A]. .中国烟草学会2018年度优秀论文汇编—— 信息化管理主题[C].:中国烟草学会,2018:7.
[3]闫淑玲.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探索与研究[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9(11):230-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