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立足于各地学前教育的实际情况,首先阐述了幼儿园共享游戏区的创设对策,结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的内容,对共享游戏区指导策略进行了详细论述。
关键词:学前教育;幼儿园;教育对策
为深入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于2012年10月9日由教育部正式颁布《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南》中明确强调,幼儿教育应避免“小学化”,并要为幼儿创设出丰富的教育环境,根据幼儿本身的感知、亲身体验来构筑出完善的教学模式。国内幼儿教育近几年开始逐步探寻户外游戏区的创设方法,但多数幼儿教师对于共享游戏区的创设仍『日从教师本位出发,存在游戏材料高结构化、教育目标显性化等问题,对教育效果间接造成了一定影响,更有甚者,将幼儿园中共享游戏区作为原有操场空间的“拓展部分”。针对当下的问题,我们就需要对幼儿园共享游戏区的创设以及活动指导策略进行系统梳理,以为幼儿教育工作提供可靠借鉴。
一、幼儿园共享游戏区的创设对策
(一)拓展游戏空间,奠定游戏基础
充足的户外场地是确保共享游戏区游戏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但对多数幼儿园而言,幼儿园的户外场地甚至不能容纳全员幼儿做操,那么如何满足幼儿在户外开展游戏活动?
1.利用现有景观。
多数幼儿园为创建良好的教育环境,通常都建设有景观小品、绿化带等,这些元素均是幼儿园美观的象征,这些景观虽然有一定的观赏价值,但却占据了幼儿园内有限的空间。《指南》中明确指出“让每一处环境”都有用,所以幼儿园可根据指导内容,在原有景观的基础上进行改造。比如,幼儿园中的花坛、假山等,就可直接改造为开放式的小树林或者草坪,原有空间就成了幼儿的玩耍区,教师也可进行重新规划,尽可能拓展幼儿园游戏空间的面积。
2.多元功能开发。
“以生为本”是当代幼儿教育的核心理念,就幼儿的游戏习惯而言,大部分幼儿的游戏活动需求都是多元化的,因此教师应该充分探寻幼儿的游戏需求,将单一功能游戏场地改造为多元功能游戏场地。如,某幼儿园户外有500平方米大型玩具区,幼儿园始终将该区域作为组合器械使用区,教育功能为发展幼儿的基本动作。在此基础上,教师对该区域进行改进,利用榻榻米、绳子、模板等低结构化材料,指导幼儿在区域内用榻榻米、绳子围出舞台、娃娃家等,幼儿在游戏空间内可根据自身的游戏需求开展角色扮演游戏,原本低结构材料在幼儿眼中就变成了舞台、家、医院的一部分,许多创造性行为便可由此产生。
3.闲散资源利用。
对于幼儿园而言,游戏区建设务必要考虑到建设成本,那么各类资源的有效利用,就可作为创设游戏区的重要途径。如,某幼儿园绿化较好,幼儿园操场四周种有各种树木,经过数年生长,树木已经成长为质感粗壮、树荫蔽日的大树。幼儿园利用这些树木,在树木间牵拉绳索,然后再做成秋千、绳梯等,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就可锻炼自身的动作能力、平衡能力。
(二)优化材料投放,提高创造价值
《指南》中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必须要充分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征,在区域中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材料。材料投放在幼儿园共享游戏区创设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多数幼儿园的操场,几乎没有任何游戏材料,只有在特定时间段,教师才会将材料投放出来,而多数材料都是高结构化材料,玩法相对单一,无法激发幼儿的创造力。
1.投放低级材料。
许多幼儿教育工作者存在这样的思想误区,即“只有投放高质量、精致、高结构化的材料,幼儿才能够有效开展游戏活动”。事实上,3-5岁幼儿本身有着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对于各种事物均有着突出的好奇心,相较于高结构化材料,一些生活中常见的低结构化材料反而更能够激活幼儿思维,提高区域游戏的有效性。如,木板、密度板、塑料瓶、纸箱等,幼儿通过自己的想象将这些材料随机组合,就可创建出符合其想象的物品。纸箱连成一排可能就是一个小区,塑料瓶组成一片可能就是一艘大船。如此一来,不仅幼儿园能够降低共享游戏区创设成本,幼儿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共享游戏区中。
2.促进情感认知。
教育行为、教师是幼儿园成长路上的明灯,丰富的材料能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的学习、活动乐趣。在创设共享游戏区的过程中,不仅要以低结构化材料来激活幼儿的创造行为,同时也要赋予部分特殊材料特定功能,起到教育导向作用。如,可在共享游戏区中设置“稻草人”,并指出稻草人是共享游戏区中的指导员,需要所有幼儿共同维护。那么幼儿就会在日常游戏的过程中,用各种材料装饰“稻草人”。这样能促进幼儿观察、思维、动手操作、情感表达。
二、幼儿园共享游戏区指导策略
(一)注意观察,促进自主
如上文所述,教師是幼儿成长路上的明灯,教师的作用应该是“引导”而非管制、主导。在共享游戏区,教师应注意观察幼儿的实际活动情况,掌握幼儿的活动需求、发展需求,秉承“幼儿本位”的价值观念来进行合理指导。教师应着重观察幼儿的自主选择行为、合作行为、物品使用行为、游戏技巧行为,找到当前困扰幼儿开展游戏活动的原因,并适时介入帮助幼儿解决,此后仍旧以幼儿的自主行为为主,促进游戏活动的开展。如,教师在观察幼儿的过程中,发现幼儿对“如何使用塑料瓶”这个话题争论不休,游戏行为停滞,教师此时就应该帮助幼儿解决“如何使用”的问题,而非指导幼儿如何开展游戏,在解决眼前的困境后,幼儿就会根据自己的思路开始游戏活动。
(二)适时适度,合理介入
共享游戏区的主要作用是满足幼儿主动学习、主动发展需求的重要活动形式,教师的介入能够规范幼儿游戏行为,确保游戏有效性,但是教师要掌握介入的方式,切忌采用“你应该这样做!这样做不可以!”等指令性介入方式过度干涉幼儿的思维、行为。
一方面,幼儿本身有着极强的“从师性”,在游戏中遭遇困难,多会向教师求助,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不妨合理引导,让幼儿主动、积极地解决问题。如,幼儿在游戏过程中,想要用积木来搭建桥梁,但是桥梁搭建始终不能够成形,幼儿此时就来求助教师,此时教师合理进行引导,说“我也不知道怎么才能够搭好,我们一起来尝试吧”,在游戏过程中,教师恰当地指导幼儿,幼儿能毹够解决问题,同时也能够自主思考。
另一方面,教师在介入幼儿游戏过程中,应多采用暗示的方法来对幼儿做出有效指导。如“你可以去参考XX、你可以思考下生活中的XX”,如此一来,幼儿的行为就会从“依赖教师”,变为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思考。
(三)有机整合,全面提质
事实上,共享游戏区是幼儿教育方法的延伸,教师可利用共享游戏区本身的特征以及幼儿自身的行为特点,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地对幼儿进行指导或对共享游戏区进行有效调整。教师在观察、指导幼儿的过程中,应该着重分析幼儿当前所进行的游戏能够起到何种教育作用,采用何种的指导方法能够提高幼儿的积极性,提高教育效果。如,教师在游戏区发现幼儿在不停摆弄纸板,发现幼儿是在利用纸板来拼凑出小人,但因动手能力有限,幼儿忙活数个小时都不见成果。此时教师为幼儿拿来蜡笔,建议幼儿直接在纸板上作画,幼儿迅速地将自己心里所想呈现在了纸板上。
三、结语
综上所述,幼儿园共享游戏区是当代幼儿教育必须要高度重视的内容,幼儿园要充分考虑到自身的立地条件、硬件基础,合理调整共享游戏区的创设方法,创建出低结构材料组成的开放性共享游戏区,并在共享游戏区内进行适时、适当的指导,以提高教育效果。
注:本文为福建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课题“幼儿共享游戏区活动中教师指导策略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FJJKXJI318-580)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吕进锋,曹能秀.幼儿园户外游戏场地的景观生态学研究[J]上海教育科研,2018(1).
[2]郑静.幼儿园共享游戏区域实施的意义与策略[J].教师,2019(19).
(责编 杨菲)
关键词:学前教育;幼儿园;教育对策
为深入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于2012年10月9日由教育部正式颁布《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南》中明确强调,幼儿教育应避免“小学化”,并要为幼儿创设出丰富的教育环境,根据幼儿本身的感知、亲身体验来构筑出完善的教学模式。国内幼儿教育近几年开始逐步探寻户外游戏区的创设方法,但多数幼儿教师对于共享游戏区的创设仍『日从教师本位出发,存在游戏材料高结构化、教育目标显性化等问题,对教育效果间接造成了一定影响,更有甚者,将幼儿园中共享游戏区作为原有操场空间的“拓展部分”。针对当下的问题,我们就需要对幼儿园共享游戏区的创设以及活动指导策略进行系统梳理,以为幼儿教育工作提供可靠借鉴。
一、幼儿园共享游戏区的创设对策
(一)拓展游戏空间,奠定游戏基础
充足的户外场地是确保共享游戏区游戏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但对多数幼儿园而言,幼儿园的户外场地甚至不能容纳全员幼儿做操,那么如何满足幼儿在户外开展游戏活动?
1.利用现有景观。
多数幼儿园为创建良好的教育环境,通常都建设有景观小品、绿化带等,这些元素均是幼儿园美观的象征,这些景观虽然有一定的观赏价值,但却占据了幼儿园内有限的空间。《指南》中明确指出“让每一处环境”都有用,所以幼儿园可根据指导内容,在原有景观的基础上进行改造。比如,幼儿园中的花坛、假山等,就可直接改造为开放式的小树林或者草坪,原有空间就成了幼儿的玩耍区,教师也可进行重新规划,尽可能拓展幼儿园游戏空间的面积。
2.多元功能开发。
“以生为本”是当代幼儿教育的核心理念,就幼儿的游戏习惯而言,大部分幼儿的游戏活动需求都是多元化的,因此教师应该充分探寻幼儿的游戏需求,将单一功能游戏场地改造为多元功能游戏场地。如,某幼儿园户外有500平方米大型玩具区,幼儿园始终将该区域作为组合器械使用区,教育功能为发展幼儿的基本动作。在此基础上,教师对该区域进行改进,利用榻榻米、绳子、模板等低结构化材料,指导幼儿在区域内用榻榻米、绳子围出舞台、娃娃家等,幼儿在游戏空间内可根据自身的游戏需求开展角色扮演游戏,原本低结构材料在幼儿眼中就变成了舞台、家、医院的一部分,许多创造性行为便可由此产生。
3.闲散资源利用。
对于幼儿园而言,游戏区建设务必要考虑到建设成本,那么各类资源的有效利用,就可作为创设游戏区的重要途径。如,某幼儿园绿化较好,幼儿园操场四周种有各种树木,经过数年生长,树木已经成长为质感粗壮、树荫蔽日的大树。幼儿园利用这些树木,在树木间牵拉绳索,然后再做成秋千、绳梯等,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就可锻炼自身的动作能力、平衡能力。
(二)优化材料投放,提高创造价值
《指南》中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必须要充分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征,在区域中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材料。材料投放在幼儿园共享游戏区创设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多数幼儿园的操场,几乎没有任何游戏材料,只有在特定时间段,教师才会将材料投放出来,而多数材料都是高结构化材料,玩法相对单一,无法激发幼儿的创造力。
1.投放低级材料。
许多幼儿教育工作者存在这样的思想误区,即“只有投放高质量、精致、高结构化的材料,幼儿才能够有效开展游戏活动”。事实上,3-5岁幼儿本身有着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对于各种事物均有着突出的好奇心,相较于高结构化材料,一些生活中常见的低结构化材料反而更能够激活幼儿思维,提高区域游戏的有效性。如,木板、密度板、塑料瓶、纸箱等,幼儿通过自己的想象将这些材料随机组合,就可创建出符合其想象的物品。纸箱连成一排可能就是一个小区,塑料瓶组成一片可能就是一艘大船。如此一来,不仅幼儿园能够降低共享游戏区创设成本,幼儿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共享游戏区中。
2.促进情感认知。
教育行为、教师是幼儿园成长路上的明灯,丰富的材料能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的学习、活动乐趣。在创设共享游戏区的过程中,不仅要以低结构化材料来激活幼儿的创造行为,同时也要赋予部分特殊材料特定功能,起到教育导向作用。如,可在共享游戏区中设置“稻草人”,并指出稻草人是共享游戏区中的指导员,需要所有幼儿共同维护。那么幼儿就会在日常游戏的过程中,用各种材料装饰“稻草人”。这样能促进幼儿观察、思维、动手操作、情感表达。
二、幼儿园共享游戏区指导策略
(一)注意观察,促进自主
如上文所述,教師是幼儿成长路上的明灯,教师的作用应该是“引导”而非管制、主导。在共享游戏区,教师应注意观察幼儿的实际活动情况,掌握幼儿的活动需求、发展需求,秉承“幼儿本位”的价值观念来进行合理指导。教师应着重观察幼儿的自主选择行为、合作行为、物品使用行为、游戏技巧行为,找到当前困扰幼儿开展游戏活动的原因,并适时介入帮助幼儿解决,此后仍旧以幼儿的自主行为为主,促进游戏活动的开展。如,教师在观察幼儿的过程中,发现幼儿对“如何使用塑料瓶”这个话题争论不休,游戏行为停滞,教师此时就应该帮助幼儿解决“如何使用”的问题,而非指导幼儿如何开展游戏,在解决眼前的困境后,幼儿就会根据自己的思路开始游戏活动。
(二)适时适度,合理介入
共享游戏区的主要作用是满足幼儿主动学习、主动发展需求的重要活动形式,教师的介入能够规范幼儿游戏行为,确保游戏有效性,但是教师要掌握介入的方式,切忌采用“你应该这样做!这样做不可以!”等指令性介入方式过度干涉幼儿的思维、行为。
一方面,幼儿本身有着极强的“从师性”,在游戏中遭遇困难,多会向教师求助,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不妨合理引导,让幼儿主动、积极地解决问题。如,幼儿在游戏过程中,想要用积木来搭建桥梁,但是桥梁搭建始终不能够成形,幼儿此时就来求助教师,此时教师合理进行引导,说“我也不知道怎么才能够搭好,我们一起来尝试吧”,在游戏过程中,教师恰当地指导幼儿,幼儿能毹够解决问题,同时也能够自主思考。
另一方面,教师在介入幼儿游戏过程中,应多采用暗示的方法来对幼儿做出有效指导。如“你可以去参考XX、你可以思考下生活中的XX”,如此一来,幼儿的行为就会从“依赖教师”,变为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思考。
(三)有机整合,全面提质
事实上,共享游戏区是幼儿教育方法的延伸,教师可利用共享游戏区本身的特征以及幼儿自身的行为特点,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地对幼儿进行指导或对共享游戏区进行有效调整。教师在观察、指导幼儿的过程中,应该着重分析幼儿当前所进行的游戏能够起到何种教育作用,采用何种的指导方法能够提高幼儿的积极性,提高教育效果。如,教师在游戏区发现幼儿在不停摆弄纸板,发现幼儿是在利用纸板来拼凑出小人,但因动手能力有限,幼儿忙活数个小时都不见成果。此时教师为幼儿拿来蜡笔,建议幼儿直接在纸板上作画,幼儿迅速地将自己心里所想呈现在了纸板上。
三、结语
综上所述,幼儿园共享游戏区是当代幼儿教育必须要高度重视的内容,幼儿园要充分考虑到自身的立地条件、硬件基础,合理调整共享游戏区的创设方法,创建出低结构材料组成的开放性共享游戏区,并在共享游戏区内进行适时、适当的指导,以提高教育效果。
注:本文为福建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课题“幼儿共享游戏区活动中教师指导策略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FJJKXJI318-580)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吕进锋,曹能秀.幼儿园户外游戏场地的景观生态学研究[J]上海教育科研,2018(1).
[2]郑静.幼儿园共享游戏区域实施的意义与策略[J].教师,2019(19).
(责编 杨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