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是学生接触语文学科的初始阶段,对学生思想品质、道德品质、行为品质等方面的影响较大,可以说,学生能否学好语文课程,直接影响今后人生的发展高度。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明确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性,并要对其有效方法进行不断研究与探索,给学生提供最好、最受益的课堂,让
学生具有自我学习及发展的能力。本文根据笔者自己的教学实践和经历,对各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做了梳理和总结。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研究
一、讲授、练习、强化
这种教学法是建立在行为主义理论基础上的,主张老师要讲清知识和操作方法,学生在反复练习中巩固知识,形成技能。小學语文的基础知识,如汉语拼音中声韵母的发音,汉字的笔画、笔顺、偏旁、结构,写字的基本要领等,都可以采用这种教学方法。这是一种以老师教为主的策略。采取这种方法教学,老师的讲授应尽可能要言不烦,抓住要领,适合学生的理解水平;练习设计要有层次,循序渐进,努力减少同一层面上的机械重复,多采取一些生动活泼的形式进行巩固;加强反馈矫正,尽量多肯定、多鼓励,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示范、模仿、迁移
这种教学法也是以行为主义理论为基础的,但它已经注意到学生的内部作用。因为“迁移”这个环节需要学生较多地运用自己的智力去适应新的情境,具有积极主动发展的因素。小学语文教学中有些着重于能力培养的训练项目,如字形的分析、朗读能力的培养、阅读分析和作文能力的培养,都可以采用这种策略。比如,指导低年级学生朗读时,光靠老师讲该怎么读往往收效甚微,而老师示范、学生模仿则会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迁移有两个重要条件,一是学习材料之间具有某些共同要素,共同要素越多,迁移越容易实现;二是要进行概括,越具体的知识越不易迁移,概括成普遍原理后才有助于迁移。老师要努力设计有助于迁移的情境,如在一组写法相似的课文中采用举一反三的方法,让学生把一篇课文中学到的阅读方法迁移到本组的其他几篇课文中去。在学生模仿有了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老师要对知识或学习方法作概括性的小结。如在学生接触了一批形声字以后指出“声旁帮着读字音,形旁帮着辨字义”,有助于学生识记别的形声字。
三、操作、领悟、运用
这种教学法是建立在认知理论特别是发现学习的基础上,它不是把学习的过程看作一个人类已有知识的传授过程,而是让学生自己经历一个探索、发现的过程,从而获取知识,形成技能。这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策略。在学生掌握了最基本的语文知识后,一些后续内容的教学都可以采用这种策略。
实施这种教学方法,学生的操作、实践活动在前,领悟规律在后。从认识论的角度看,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然后再用于实践。从教学过程中师生的作用方面来看,操作、领悟、运用都以学生自己的活动为主,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老师的作用只是定向、扶持、点拨。十分明显,这种“发现”的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
四、质疑、研讨、小结
这种教学法也是基于认知理论,它更进一步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自己探究研讨,得出结论。学生天生好奇,求知欲望旺盛,如果不是加以压抑,他们是可以提出许多问题来的。采用这种教学方法,老师首先要鼓励学生敢于提问,然后逐步引导他们善于提问。操作上的重点在于老师引导学生自己研讨,提出假设,进行验证,然后得出结论。结论可以由老师得出,但更应提倡由学生得出,至少要先由学生讨论,后由老师总结。
这种教学法在阅读教学中用处较多,但在实际教学中却很少有老师坚持使用。从培养创造型、开拓型人才的角度来看,这种教学方法需要大力提倡。老师要告诉学生,发现了问题随时可以提出来,大家探讨,使质疑和探讨贯穿整个教学过程。采用这种教学法,关键在于老师要有教学民主的意识,让学生真正做课堂的主人。
五、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不同的个体,身心发展速度具有一定差异性,但为了学生在小学阶段的学习更有效,分层教学是非常重要的教学方法之一。分层教学可以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教学,有的学生针对老师在课堂上讲解的知识快速吸收,但同样会有学生认为教学内容复杂,难以吸收,所以分层教学也是因材施教理念的一部分内容,让学生更大程度吸收老师所讲内容的同时保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避免造成学生两极化的情况出现。而且小学阶段的教学对于每一个学生都很重要,甚至影响初中、高中学习。所以老师不应该从小学开始就放弃学习进度慢的学生,而应该尽可能的使学生进步,尽最大程度的学习老师讲解的知识,这样的教学也就增加了老师的教学负担,会要求老师面对学生的教学更有耐心。
六、多鼓励,多表扬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他们特别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贊美与鼓励。因此,在实际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明确小学生的学习心理,要最大限度地避免对学生的斥责,多鼓励、赞美学生,帮助学生树立语文学习自信。不同学生的性格也是完全不同的,对于爱说笑的学生,他们虽能够很好地配合教师的教学,但是由于知识的有限,课堂学习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各种错误,此时,教师不能对其进行批评,而是要对其进行鼓励与引导,让学生始终保持语文学习兴趣。而对于不爱说笑、性格比较内向的学生,在教学中不应进行过多的批评,这样他们才能逐渐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渐提升自身的语文学习自信,提高语文学习能力及素质。
通过比较客观地剖析以上教学方法的理论背景,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各种教学方法都有其长处和短处,有其适用的范围。教学不同的内容、为了实现不同的教学目标时,老师可以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为适应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学生的学习应从被动的接受性学习转变为主动的探索性学习,因此,以认知理论为基础的教学方法更需要我们大力提倡,把小学语文教学方法转移到以学生发现、探究为主的轨道上来。
参考文献
[1]张丽波.试论实施素质教育,创新小学语文课堂[J].中国校外教育,2018(19):146-147.
[2]张宁宁.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与创新教育[A].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8年“教育教学创新研究”高峰论坛论文集[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8:2.
[3]范怀涛.浅谈小学语文教学创新教育[A].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8年“教育教学创新研究”高峰论坛论文集[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8:1.
学生具有自我学习及发展的能力。本文根据笔者自己的教学实践和经历,对各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做了梳理和总结。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研究
一、讲授、练习、强化
这种教学法是建立在行为主义理论基础上的,主张老师要讲清知识和操作方法,学生在反复练习中巩固知识,形成技能。小學语文的基础知识,如汉语拼音中声韵母的发音,汉字的笔画、笔顺、偏旁、结构,写字的基本要领等,都可以采用这种教学方法。这是一种以老师教为主的策略。采取这种方法教学,老师的讲授应尽可能要言不烦,抓住要领,适合学生的理解水平;练习设计要有层次,循序渐进,努力减少同一层面上的机械重复,多采取一些生动活泼的形式进行巩固;加强反馈矫正,尽量多肯定、多鼓励,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示范、模仿、迁移
这种教学法也是以行为主义理论为基础的,但它已经注意到学生的内部作用。因为“迁移”这个环节需要学生较多地运用自己的智力去适应新的情境,具有积极主动发展的因素。小学语文教学中有些着重于能力培养的训练项目,如字形的分析、朗读能力的培养、阅读分析和作文能力的培养,都可以采用这种策略。比如,指导低年级学生朗读时,光靠老师讲该怎么读往往收效甚微,而老师示范、学生模仿则会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迁移有两个重要条件,一是学习材料之间具有某些共同要素,共同要素越多,迁移越容易实现;二是要进行概括,越具体的知识越不易迁移,概括成普遍原理后才有助于迁移。老师要努力设计有助于迁移的情境,如在一组写法相似的课文中采用举一反三的方法,让学生把一篇课文中学到的阅读方法迁移到本组的其他几篇课文中去。在学生模仿有了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老师要对知识或学习方法作概括性的小结。如在学生接触了一批形声字以后指出“声旁帮着读字音,形旁帮着辨字义”,有助于学生识记别的形声字。
三、操作、领悟、运用
这种教学法是建立在认知理论特别是发现学习的基础上,它不是把学习的过程看作一个人类已有知识的传授过程,而是让学生自己经历一个探索、发现的过程,从而获取知识,形成技能。这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策略。在学生掌握了最基本的语文知识后,一些后续内容的教学都可以采用这种策略。
实施这种教学方法,学生的操作、实践活动在前,领悟规律在后。从认识论的角度看,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然后再用于实践。从教学过程中师生的作用方面来看,操作、领悟、运用都以学生自己的活动为主,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老师的作用只是定向、扶持、点拨。十分明显,这种“发现”的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
四、质疑、研讨、小结
这种教学法也是基于认知理论,它更进一步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自己探究研讨,得出结论。学生天生好奇,求知欲望旺盛,如果不是加以压抑,他们是可以提出许多问题来的。采用这种教学方法,老师首先要鼓励学生敢于提问,然后逐步引导他们善于提问。操作上的重点在于老师引导学生自己研讨,提出假设,进行验证,然后得出结论。结论可以由老师得出,但更应提倡由学生得出,至少要先由学生讨论,后由老师总结。
这种教学法在阅读教学中用处较多,但在实际教学中却很少有老师坚持使用。从培养创造型、开拓型人才的角度来看,这种教学方法需要大力提倡。老师要告诉学生,发现了问题随时可以提出来,大家探讨,使质疑和探讨贯穿整个教学过程。采用这种教学法,关键在于老师要有教学民主的意识,让学生真正做课堂的主人。
五、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不同的个体,身心发展速度具有一定差异性,但为了学生在小学阶段的学习更有效,分层教学是非常重要的教学方法之一。分层教学可以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教学,有的学生针对老师在课堂上讲解的知识快速吸收,但同样会有学生认为教学内容复杂,难以吸收,所以分层教学也是因材施教理念的一部分内容,让学生更大程度吸收老师所讲内容的同时保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避免造成学生两极化的情况出现。而且小学阶段的教学对于每一个学生都很重要,甚至影响初中、高中学习。所以老师不应该从小学开始就放弃学习进度慢的学生,而应该尽可能的使学生进步,尽最大程度的学习老师讲解的知识,这样的教学也就增加了老师的教学负担,会要求老师面对学生的教学更有耐心。
六、多鼓励,多表扬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他们特别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贊美与鼓励。因此,在实际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明确小学生的学习心理,要最大限度地避免对学生的斥责,多鼓励、赞美学生,帮助学生树立语文学习自信。不同学生的性格也是完全不同的,对于爱说笑的学生,他们虽能够很好地配合教师的教学,但是由于知识的有限,课堂学习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各种错误,此时,教师不能对其进行批评,而是要对其进行鼓励与引导,让学生始终保持语文学习兴趣。而对于不爱说笑、性格比较内向的学生,在教学中不应进行过多的批评,这样他们才能逐渐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渐提升自身的语文学习自信,提高语文学习能力及素质。
通过比较客观地剖析以上教学方法的理论背景,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各种教学方法都有其长处和短处,有其适用的范围。教学不同的内容、为了实现不同的教学目标时,老师可以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为适应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学生的学习应从被动的接受性学习转变为主动的探索性学习,因此,以认知理论为基础的教学方法更需要我们大力提倡,把小学语文教学方法转移到以学生发现、探究为主的轨道上来。
参考文献
[1]张丽波.试论实施素质教育,创新小学语文课堂[J].中国校外教育,2018(19):146-147.
[2]张宁宁.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与创新教育[A].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8年“教育教学创新研究”高峰论坛论文集[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8:2.
[3]范怀涛.浅谈小学语文教学创新教育[A].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8年“教育教学创新研究”高峰论坛论文集[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