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时代下,时间加汗水式的传统教学已渐行渐远。如何提质增效,需要越来越多的教师创新思路来适应新时代背景下的素质教育。新课程改革对课程目标作了调整,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列为课程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情感教育目标的地位提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充分突出了情感因素在新课程中的地位。而情感目标的提升,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重视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如何实施情感教育?如何在课堂教学中,秉承情感教育为首,依托活动化的教学活动培养有责任担当、有理想信念的健康快乐的新时代学生,值得每一位教师反思。
笔者认为情感教育是一种有效的、有核心价值取向的教育资源,因为情感教育的投入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美国哈佛大学教授丹尼尔·古尔曼说:“情商是决定人生成功与否的关键。”在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情感教育,引导学生在情感教育中丰富自己的灵魂。列宁曾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教学过程亦是如此。作为教师,须注重点燃学生情感的火花,让学生在情的感召下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学习活动中,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起来,从而更好地陶冶情操、净化心灵。
一、重视情感教育的投入
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的任务就是用真爱点燃学生心灵的火花,促使其在认知领域和情感领域都发生变化,把情感融入学生原有的认知体验中,内化为自己的价值观与信念,促使其产生正确的行为。
(一)情感教育的内涵
情感是人们内心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愿望和观点而产生的感觉和反应。情感教育中教师需要关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态度、情绪以及信念,以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和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
(二)实施情感教育的意义
教学过程是认知因素与情感因素相互作用的过程。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如果加强以情感为手段,发挥情感教育的积极作用,那就可以实现强化学生认知过程和情感过程的融会贯通。融洽的情感教育不仅能够满足学生的认知需求,还能引发学生产生良好的情感体验。
1.有效调节学生的认知过程
情感与认知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制约关系。积极的认知会引发积极的情感,消极的认知会导致消极的情感。情感教育如同一座桥梁,架在了学生课堂学习和获得情感的必经路上,这座桥架稳了,学生就可以轻松愉悦地到达彼岸。
2.有效促进学生的人格健康发展
情感影响认知的选择性,提高认知的积极性。情感可以导致认知优化,促进认知深化,还有利于认知内化,促进认知传递。
新课程的实施要求教师以“课程”的意识去组织开展各种实践活动,把学生在参与活动中获得的体验视为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师应鼓励学生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亲力亲为,重视学生面对各种自然情境、社会情境中处理个人问题的能力。在新课程课堂教学下,该怎样挖掘新课程中的情感因素呢?
一是充分挖掘各门学科课程中的情感因素。新形势下的课程改革,课程目标要求突出情感教育目标,这就要求教师充分挖掘各门学科课程中所蕴含的情感因素,在进行知识教学的同时,也要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使学生能在情感体验中获得真正的知识,并充实学习过程。
二是丰富学生在各项活动中的体验。在课堂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单凭课堂教学是不够的。新课程的课程资源观要求教师跳出封闭的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情感教育,积极利用和开发身边的课程资源,使教学内容贴近学生、贴近社会。例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它为学生的思想品德、情感态度的发展提供了一个不同于学科学习的重要途径。
二、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
良好的師生关系是优化教学效果的前提,也是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的重要条件。师生情感的互动是学生最终取得学业成功、教师最终实现教学成功的关键。
1.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调动自身的情感因素,优化自己的情感,以健康的心态去感染、教育、鞭策和激励学生,与学生平等、友好地相处,培养学生健康心理、坚强意志和健康人格。
2.引导友善的同学关系
教师应倡导学生之间友好相处、相互关爱,让其感受到和谐的课堂气氛,在相互信任、坦诚相待中,不断拓展学生间的深厚友谊。学生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能促进与同学间的合作交流,而且能为他们的学习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
三、关注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
1.关注自身专业知识发展
新课程中,教师不再是课程的消极接受者,而是课程的积极创造者、开发者。这需要教师凭借自己深厚的知识底蕴对教材知识体系进行整体把握,深刻理解教材细节,灵活处理教材,深入挖掘教材内部的逻辑关系,由过去的“教教材”转变为“用教材教”,由使用他人的课程资源过渡为使用自己开发的课程资源。
2.关注自身专业能力发展
新课程要求教师具有创新能力。教师教学方法的创新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起着关键性作用,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是实施情感教育的条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想象力、创新力,吸引学生参与教学,提高兴趣。
3.关注自身专业情意发展
专业情意是指教师对待职业的态度和情感。教师可以依靠情感的力量,在教育过程中不断充实完善自己,用人格和灵魂去感染影响学生,以充满智慧的心把传承人类文明与进步的重任担负下去,在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的同时,实现自身的价值。
四、争做善引、善学的创新型教师
苏霍姆林斯基这样论述:“学习的愿望是一种精细而淘气的东西。形象地说,它是一枝娇嫩的花朵,有千万朵细小的根须在潮湿的土壤里不知疲倦地工作,给它提供滋养。我们虽看不见这些根须,但是我们要悉心地保护它们,没有它们,生命和美就会凋谢。”这个比喻恰当贴切,有情感教育的课堂,需要教师的精心呵护与培养。
五、结语
新课改背景下,实施情感教育已势在必行。教师作为教育者,要明确情感教育的重要性,用情感点亮智慧,不但要理解情感教育目标的理论层面,还要注重将其内化,充分挖掘课程中的情感因素,挖掘教师自身及学生的情感因素,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以弥补现行教育中情感的缺失。教师不仅要在具体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实施情感教育,还要将情感教育渗透到一切活动中,真正做到“以情育情”,相信情感的熏陶,会让受教者的情感体验成为生命中的温暖记忆。
参考文献:
[1]谭春虹.EQ情商:决定个人命运的最关键因素[M].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2009.
[2](苏联)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杜殿坤,编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笔者认为情感教育是一种有效的、有核心价值取向的教育资源,因为情感教育的投入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美国哈佛大学教授丹尼尔·古尔曼说:“情商是决定人生成功与否的关键。”在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情感教育,引导学生在情感教育中丰富自己的灵魂。列宁曾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教学过程亦是如此。作为教师,须注重点燃学生情感的火花,让学生在情的感召下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学习活动中,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起来,从而更好地陶冶情操、净化心灵。
一、重视情感教育的投入
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的任务就是用真爱点燃学生心灵的火花,促使其在认知领域和情感领域都发生变化,把情感融入学生原有的认知体验中,内化为自己的价值观与信念,促使其产生正确的行为。
(一)情感教育的内涵
情感是人们内心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愿望和观点而产生的感觉和反应。情感教育中教师需要关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态度、情绪以及信念,以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和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
(二)实施情感教育的意义
教学过程是认知因素与情感因素相互作用的过程。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如果加强以情感为手段,发挥情感教育的积极作用,那就可以实现强化学生认知过程和情感过程的融会贯通。融洽的情感教育不仅能够满足学生的认知需求,还能引发学生产生良好的情感体验。
1.有效调节学生的认知过程
情感与认知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制约关系。积极的认知会引发积极的情感,消极的认知会导致消极的情感。情感教育如同一座桥梁,架在了学生课堂学习和获得情感的必经路上,这座桥架稳了,学生就可以轻松愉悦地到达彼岸。
2.有效促进学生的人格健康发展
情感影响认知的选择性,提高认知的积极性。情感可以导致认知优化,促进认知深化,还有利于认知内化,促进认知传递。
新课程的实施要求教师以“课程”的意识去组织开展各种实践活动,把学生在参与活动中获得的体验视为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师应鼓励学生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亲力亲为,重视学生面对各种自然情境、社会情境中处理个人问题的能力。在新课程课堂教学下,该怎样挖掘新课程中的情感因素呢?
一是充分挖掘各门学科课程中的情感因素。新形势下的课程改革,课程目标要求突出情感教育目标,这就要求教师充分挖掘各门学科课程中所蕴含的情感因素,在进行知识教学的同时,也要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使学生能在情感体验中获得真正的知识,并充实学习过程。
二是丰富学生在各项活动中的体验。在课堂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单凭课堂教学是不够的。新课程的课程资源观要求教师跳出封闭的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情感教育,积极利用和开发身边的课程资源,使教学内容贴近学生、贴近社会。例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它为学生的思想品德、情感态度的发展提供了一个不同于学科学习的重要途径。
二、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
良好的師生关系是优化教学效果的前提,也是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的重要条件。师生情感的互动是学生最终取得学业成功、教师最终实现教学成功的关键。
1.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调动自身的情感因素,优化自己的情感,以健康的心态去感染、教育、鞭策和激励学生,与学生平等、友好地相处,培养学生健康心理、坚强意志和健康人格。
2.引导友善的同学关系
教师应倡导学生之间友好相处、相互关爱,让其感受到和谐的课堂气氛,在相互信任、坦诚相待中,不断拓展学生间的深厚友谊。学生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能促进与同学间的合作交流,而且能为他们的学习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
三、关注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
1.关注自身专业知识发展
新课程中,教师不再是课程的消极接受者,而是课程的积极创造者、开发者。这需要教师凭借自己深厚的知识底蕴对教材知识体系进行整体把握,深刻理解教材细节,灵活处理教材,深入挖掘教材内部的逻辑关系,由过去的“教教材”转变为“用教材教”,由使用他人的课程资源过渡为使用自己开发的课程资源。
2.关注自身专业能力发展
新课程要求教师具有创新能力。教师教学方法的创新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起着关键性作用,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是实施情感教育的条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想象力、创新力,吸引学生参与教学,提高兴趣。
3.关注自身专业情意发展
专业情意是指教师对待职业的态度和情感。教师可以依靠情感的力量,在教育过程中不断充实完善自己,用人格和灵魂去感染影响学生,以充满智慧的心把传承人类文明与进步的重任担负下去,在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的同时,实现自身的价值。
四、争做善引、善学的创新型教师
苏霍姆林斯基这样论述:“学习的愿望是一种精细而淘气的东西。形象地说,它是一枝娇嫩的花朵,有千万朵细小的根须在潮湿的土壤里不知疲倦地工作,给它提供滋养。我们虽看不见这些根须,但是我们要悉心地保护它们,没有它们,生命和美就会凋谢。”这个比喻恰当贴切,有情感教育的课堂,需要教师的精心呵护与培养。
五、结语
新课改背景下,实施情感教育已势在必行。教师作为教育者,要明确情感教育的重要性,用情感点亮智慧,不但要理解情感教育目标的理论层面,还要注重将其内化,充分挖掘课程中的情感因素,挖掘教师自身及学生的情感因素,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以弥补现行教育中情感的缺失。教师不仅要在具体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实施情感教育,还要将情感教育渗透到一切活动中,真正做到“以情育情”,相信情感的熏陶,会让受教者的情感体验成为生命中的温暖记忆。
参考文献:
[1]谭春虹.EQ情商:决定个人命运的最关键因素[M].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2009.
[2](苏联)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杜殿坤,编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