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4-191
当前,语文教学的效率不高,学生成绩不好,基本功差,在写作能力上尤为突出。许多学生写作文,用词不当、文理不通,错别字、错标点多。这种现象分析起来,原因不止一个,不重视朗读、背诵,应该是重要的原因之一。实际上,文章学了不少,教师一遍遍讲过去,学生一遍遍听过去,讲也讲了,听也听了,不在大脑皮层留下痕迹,学习的东西积累不起来,怎么能学好语文呢?好文章的词汇、句子和表达方法,是靠朗读来揣摩、领会,也不靠背诵来记忆、积累。
读文章就是学习作者的语言,读得准确、读得烂熟才能学到手。熟读甚者于烂熟就是背诵。我们教语文的老师大概都会有这样的体会:凡是作文写得好的同学,大都是朗读水平较高、知识积累较丰富的同学;相反,作文写得差的,也正是朗读差、知识面狭窄的同学。
近年来,背诵往往被忽视,认为背诵就是“死记硬背”,是人们所不欢迎的,因而背诵也被冷落了。其结果熟读课文的要求落空了,理解课文,培养思维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也受到很大影响,对作文也极为不利。因此,语文学习要加强朗读与背诵。这对学生各个方面的提高有着重要意义。
1.朗读与背诵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记忆力。学生在朗读、背诵时,有一种要背诵下来的意识,即强烈的学习动机,这对提高他们的语文水平很有好处。同时,在背诵过程中,可以不断地摸索记忆规律,逐步知道怎么背记得快,记得牢。因此,背诵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记忆力。
2.朗读与背诵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熟读是背诵的结果,也是诵读遍数的积累。学生对课文每读一遍,都是一个感知的过程。第一遍读没有理解的地方,再读会加深理解,一遍会比一遍有更准确的理解。在反复诵读中,既有诵读者的感情投入,又促进读者边读边想。因此,随着诵读次数的增加,诵读者的理解、体会也在层层加深。“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它揭示了学习语文的一条重要规律。
3.朗读与背诵有助于规范学生的语言。小学生在入学前虽有一定的口头表达能力,但由于受方言土语及不良的语言习惯的影响,他们的语言不规范、不准确、不精练。在朗读背诵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反复诵读书上的规范语言,潜移默化地吸收,这样日积月累,原来不规范的方言土语及不良的语言习惯逐渐被规范的语言所代替。
如何在阅读教学中落实以朗读为根,从而优化阅读教学,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呢?
一、整体感知,自由式朗读
根据学生认知规律,阅读教学一般要按照由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教学顺序。因此,朗读教学的第一个层次是整体感知。依据学生对新异知识特别感兴趣的特点,可在解题的基础上提出有趣的问题,激发学生饶有兴趣地去朗读课文。例如,学习《小壁虎借尾巴》可在解题认识小壁虎基础上,提出问题:小壁虎的尾巴哪去了?他向谁借尾巴?结果怎样?这些问题对于低年级小学生来说,却是新奇而有趣的,他们的心理上会产生跃跃欲试的欲望。此时,教师要把握时机布置学生自由朗讀课文。一般提如下几方面要求:(1)读准字音,遇到难读的词语、句子多读几遍。(2)一边读一遍思考前面提出的问题。(3)读完后标出自然段,画出文中生字新词。学生此时按要求进行的自由式朗读既有对生字新词的感知,又有对课文内容的初步了解。长期这样训练,学生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从整体上着手,一边读一边想,一边想一边画的良好阅读习惯。
二、抓住重点,理解性阅读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任何一种事物都有其关键之处。处理问题既要照顾全面,又要抓住重点。我们应该大力提倡一课一得,要让学生每节课真正有实在的收获,哪怕是一个词语的理解,一句话的含义,或者是一种好的学习方法。如何确立重点并抓住重点让学生进行理解性朗读呢?教师可以从以下两方面来启发。
1.启发读准语气。低年级课文中有许多生动有趣的小故事,如《狼和小羊》一文通过写狼和小羊的对话,表现了狼狡猾凶残的本性及小羊的善良、可怜和无助,由此,启发学生读好他们之间的对话理解课文内容。以下面的句子为例:“小羊吃了一惊,温和地说:‘我怎么会把您喝的水弄脏呢?您站在上游,水是从您那儿流到我这儿来的,不是从我这儿流到你那儿去的。’”小羊说话时的语气是温和的,但这时的羊和与同伴谈话的温和是不同的,是在吃惊纳闷情况下保持的温和。这就可以看出小羊的善良与可怜。教学中,可这样启发学生来理解:(1)自己读句子,看一看小羊说了几句话。(2)读第一句,想一想什么意思。(3)自读第二句,明确水是怎样流的。(4)自读句子,体会小羊说话时的语气。(5)一人试用温和的语气读,师生予以评价。(6)齐读小羊的话,体会小羊的特点。以上教学以朗读为主线,把朗读、思维、表达融为一体,指导学生很好地感悟小羊的特点。
2.启发读好重音。在阅读教学中要启发学生读好重音,准确地理解句意,如《小蝌蚪找妈妈》一文中小青蛙和乌龟的对话,它包含着乌龟同青蛙的不同之处。此处,只要引导学生把握好重音,就会顺利地理解课文内容。文中的句子是这样的:“乌龟笑着说:‘我不是你们的妈妈,你们的妈妈头顶上有两只大眼睛,披着绿衣裳,你们到那边去找吧!’”在这句话中,“你们、大、绿”等词语都应读重音,以显示乌龟同青蛙的不同,教学时,可这样启发:(1)自由朗读句子,联系上文想一想,哪些词语要重读?(2)指生尝试朗读,师生予以评价。(3)教师小结,学生齐读。(4)再自由朗读,回答:读了乌龟的话,你知道了什么?以上教学,以把握重音为契机,启发学生在朗读中自学地理解句子的含义,从而实现“自能读书,不待师讲”的目标。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实施“以读为根”“以背为本”。只要每位语文教师树立新型的学生观,真正坚持以读为本,就会使素质教育的累累硕果结满在阅读教学的课堂上。
让我们还语文的本色吧!
山东省肥城市陶阳矿学校山东 肥城
当前,语文教学的效率不高,学生成绩不好,基本功差,在写作能力上尤为突出。许多学生写作文,用词不当、文理不通,错别字、错标点多。这种现象分析起来,原因不止一个,不重视朗读、背诵,应该是重要的原因之一。实际上,文章学了不少,教师一遍遍讲过去,学生一遍遍听过去,讲也讲了,听也听了,不在大脑皮层留下痕迹,学习的东西积累不起来,怎么能学好语文呢?好文章的词汇、句子和表达方法,是靠朗读来揣摩、领会,也不靠背诵来记忆、积累。
读文章就是学习作者的语言,读得准确、读得烂熟才能学到手。熟读甚者于烂熟就是背诵。我们教语文的老师大概都会有这样的体会:凡是作文写得好的同学,大都是朗读水平较高、知识积累较丰富的同学;相反,作文写得差的,也正是朗读差、知识面狭窄的同学。
近年来,背诵往往被忽视,认为背诵就是“死记硬背”,是人们所不欢迎的,因而背诵也被冷落了。其结果熟读课文的要求落空了,理解课文,培养思维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也受到很大影响,对作文也极为不利。因此,语文学习要加强朗读与背诵。这对学生各个方面的提高有着重要意义。
1.朗读与背诵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记忆力。学生在朗读、背诵时,有一种要背诵下来的意识,即强烈的学习动机,这对提高他们的语文水平很有好处。同时,在背诵过程中,可以不断地摸索记忆规律,逐步知道怎么背记得快,记得牢。因此,背诵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记忆力。
2.朗读与背诵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熟读是背诵的结果,也是诵读遍数的积累。学生对课文每读一遍,都是一个感知的过程。第一遍读没有理解的地方,再读会加深理解,一遍会比一遍有更准确的理解。在反复诵读中,既有诵读者的感情投入,又促进读者边读边想。因此,随着诵读次数的增加,诵读者的理解、体会也在层层加深。“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它揭示了学习语文的一条重要规律。
3.朗读与背诵有助于规范学生的语言。小学生在入学前虽有一定的口头表达能力,但由于受方言土语及不良的语言习惯的影响,他们的语言不规范、不准确、不精练。在朗读背诵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反复诵读书上的规范语言,潜移默化地吸收,这样日积月累,原来不规范的方言土语及不良的语言习惯逐渐被规范的语言所代替。
如何在阅读教学中落实以朗读为根,从而优化阅读教学,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呢?
一、整体感知,自由式朗读
根据学生认知规律,阅读教学一般要按照由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教学顺序。因此,朗读教学的第一个层次是整体感知。依据学生对新异知识特别感兴趣的特点,可在解题的基础上提出有趣的问题,激发学生饶有兴趣地去朗读课文。例如,学习《小壁虎借尾巴》可在解题认识小壁虎基础上,提出问题:小壁虎的尾巴哪去了?他向谁借尾巴?结果怎样?这些问题对于低年级小学生来说,却是新奇而有趣的,他们的心理上会产生跃跃欲试的欲望。此时,教师要把握时机布置学生自由朗讀课文。一般提如下几方面要求:(1)读准字音,遇到难读的词语、句子多读几遍。(2)一边读一遍思考前面提出的问题。(3)读完后标出自然段,画出文中生字新词。学生此时按要求进行的自由式朗读既有对生字新词的感知,又有对课文内容的初步了解。长期这样训练,学生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从整体上着手,一边读一边想,一边想一边画的良好阅读习惯。
二、抓住重点,理解性阅读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任何一种事物都有其关键之处。处理问题既要照顾全面,又要抓住重点。我们应该大力提倡一课一得,要让学生每节课真正有实在的收获,哪怕是一个词语的理解,一句话的含义,或者是一种好的学习方法。如何确立重点并抓住重点让学生进行理解性朗读呢?教师可以从以下两方面来启发。
1.启发读准语气。低年级课文中有许多生动有趣的小故事,如《狼和小羊》一文通过写狼和小羊的对话,表现了狼狡猾凶残的本性及小羊的善良、可怜和无助,由此,启发学生读好他们之间的对话理解课文内容。以下面的句子为例:“小羊吃了一惊,温和地说:‘我怎么会把您喝的水弄脏呢?您站在上游,水是从您那儿流到我这儿来的,不是从我这儿流到你那儿去的。’”小羊说话时的语气是温和的,但这时的羊和与同伴谈话的温和是不同的,是在吃惊纳闷情况下保持的温和。这就可以看出小羊的善良与可怜。教学中,可这样启发学生来理解:(1)自己读句子,看一看小羊说了几句话。(2)读第一句,想一想什么意思。(3)自读第二句,明确水是怎样流的。(4)自读句子,体会小羊说话时的语气。(5)一人试用温和的语气读,师生予以评价。(6)齐读小羊的话,体会小羊的特点。以上教学以朗读为主线,把朗读、思维、表达融为一体,指导学生很好地感悟小羊的特点。
2.启发读好重音。在阅读教学中要启发学生读好重音,准确地理解句意,如《小蝌蚪找妈妈》一文中小青蛙和乌龟的对话,它包含着乌龟同青蛙的不同之处。此处,只要引导学生把握好重音,就会顺利地理解课文内容。文中的句子是这样的:“乌龟笑着说:‘我不是你们的妈妈,你们的妈妈头顶上有两只大眼睛,披着绿衣裳,你们到那边去找吧!’”在这句话中,“你们、大、绿”等词语都应读重音,以显示乌龟同青蛙的不同,教学时,可这样启发:(1)自由朗读句子,联系上文想一想,哪些词语要重读?(2)指生尝试朗读,师生予以评价。(3)教师小结,学生齐读。(4)再自由朗读,回答:读了乌龟的话,你知道了什么?以上教学,以把握重音为契机,启发学生在朗读中自学地理解句子的含义,从而实现“自能读书,不待师讲”的目标。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实施“以读为根”“以背为本”。只要每位语文教师树立新型的学生观,真正坚持以读为本,就会使素质教育的累累硕果结满在阅读教学的课堂上。
让我们还语文的本色吧!
山东省肥城市陶阳矿学校山东 肥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