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船舶工业装备的发展也上升到了一定的高度,本文对船舶工业装备产业的创新发展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关键词:船舶工业装备;产业创新;发展
中图分类号:F426.474
我国发改委给出文件指出要采取各種手段和措施增强船舶工业装备产业的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推动海洋资源开发和船舶工业装备产业创新、持续、协调发展。
1.船舶工业的概况
亦称“造船工业”或“造船业”,是承担各种军民用舰船及其他浮动工具的设计、建造、维修和试验及其配套设备生产的重工业。
我国船舶工业虽然起步较晚,但是经过多年的和改革和先进技术的引进,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对于我国发展船舶工业装备要做到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创新船舶工业行业的发展模式,做到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推动我国船舶工业的发展和壮大。
2.我国目前船舶工业装备产业创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现状分析
2.1我国目前船舶工业装备产业市场前景并不明朗
我国目前的船舶工业装备产业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没有固定的国内外销售市场,国内外的消费者并不认可我国的船舶工业装备产品,大多数消费者更加认同欧美等发达国家的船舶工业装备产业,我国的船舶工业装备只有很少的消费者购买。没有市场的正面刺激,我国的船舶工业装备产业很难发展壮大。
目前我国生产的船舶工业装备大多停留在制造低端海工装备产品的第三梯队,靠的是消耗我国的海洋资源,和我国巨大的廉价劳动力市场的支撑,与欧美等发达国家靠技术的自主研发赢得市场的营销手段来比,我国的船舶工业装备产业还是处于非常落后的阶段的,需要我们进行技术的革新和改进,提升我国船舶工业装备产业的综合实力,在日趋严重的国际竞争中取得一席之地。
2.2我国船舶工业装备产业技术人员素质有待提高,缺乏技术的创新研发
船舶工业装备产业技术人员专业技能有待提高,很多专业人才被国外的优厚条件吸引,我国的船舶工业装备产业技术人才损失严重,没有人才的支撑,我多的船舶工业装备产业无法进行技术的革新。另外许多船舶工业装备的操作人员专业技能也并不过关,不规范的操作不仅带来了海洋安全隐患,更是对船舶工业装备的损害。虽然我国的船舶工业相关的专业在众多高校都有所设置,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学生的实践技能并不能够适应复杂的船舶工业装备的运行和研发,造成了我国船舶工业装备产业停滞不前。
3.船舶工业装备产业创新发展的建议
3.1培育和发展有竞争力的大型造船企业和集团
国际竞争需要中国船舶工业必须形成若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中国船舶工业今后的进一步发展不是企业数量的增加,而是企业规模的扩大,特别要培育特大型企业的企业集团,使它们成为中国船舶工业的骨干,成为发展对外贸易的主力军,成为科研和新产品开发和船舶配套的强大基地。
3.2积极发展船舶配套工业,构建合理的船舶工业体系
船舶配套业直接关系到船舶制造业的发展和兴衰。我们应该大力发展我国船舶设备配套工业,提高船舶配套设备国产化率,实现造船与配套互相促进,协调发展。努力构建合理的船舶工业体系,不仅使我国发展成为世界的船舶建造中心,还应该努力成为船舶设备的建造中心。
3.3实施科技兴船战略
加大科技投入,尽快缩小与先进水平的差距。要重点搞好常规船型的优化工作,不断推出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优化船型;同时要积极开展新船型研究,加速开发具有较大市场需求的大型或超大型能源运输船、集装箱船、液化气船以及其它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逐步推进产品结构的升级。国家要加强对造船企业技术改造的支持力度,努力推进用高新技术改造企业,使船舶工业的整体装备水平明显提高。同时,国家应加大船舶科技发展的投资力度,开辟民用船舶科研开发经费渠道。
3.4大力开拓国际、国内市场
国家有关部门要为船厂承接国内造船订单创造良好的条件,提供必要的优惠贷款和优惠的财税政策。船舶工业要进一步挺进国际市场,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不断进取,努力扩大国际市场份额,使船舶出口登上新台阶。未来市场将呈现“高订单、低船价”的态势,争夺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激烈。在这种严峻形势下,尤其要努力抓好市场开拓工作。同时要紧紧围绕市场竞争,在降低成本、缩短周期、增加品种、提高质量、改善服务上狠下功夫,切实提高市场竞争能力。为此,国家应进一步实施鼓励船舶出口的政策,使我国船舶工业能与国外诸强在公平环境下开展竞争。建议国家政策性银行按国际通行做法对船舶出口提供出口信贷。
3.5加强行业管理,促进船舶工业健康发展
长期以来,全国数百家造修船企业分属13个中央部门和全国22个省、市、自治区,始终没有建立起健全有效的行业管理体系。由于缺乏统筹规划和宏观调控,船舶工业发展带有相当大的自发性和盲目性,船舶出口中的恶性压价竞争、自相残杀现象相当严重。因此,尽快建立和健全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船舶行业管理体系,已是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
3.6加强船舶企业信息化建设
作为资金、技术、劳动力密集的船舶行业,要进一步提高技术的创新能力,实现企业管理现代化就必须加强我国船舶工业信息化的建设。以企业作为信息化主体,完善集团信息化建设。以国际一流造船企业为目标,研究发展设计、制造、管理信息集成等技术。
3.7合作竞争
目前,国际船舶市场的竞争已经突出表现为集团竞争甚至是国家间的竞争。为了提高我国船舶行业整体的竞争能力,迫切需要造船行业的参与者采取更加广泛的合作,各主要船舶企业间可以采用联合采购、联合设计开发、联合竟标等多种形式的合作方式。在我国造船产业结构调整的同时,还要优化整合好我国船舶工业内部的知识资源,做好船舶行业的知识管理工作,达到知识经济形势下的我国船舶工业整体的收益递增。这需要建立有效的协作机制,做出相应的制度安排。在整个船舶工业内部,知识的获取、积累、传递和共享的状况,即知识流的运动效率是能否迅速建立我国船舶工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通过对我国船舶工业竞争力和国内船舶工业现状的分析,本文认为只有通过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相结合,才能切实提高我国船舶工业的竞争力。硬件建设的重点是扩大造船规模,以形成规模经济能力,增强市场适应能力。软件建设的中心是提高管理水平,以降低成本、缩短造船周期、提高效率。
4.结语
以上是笔者结合多年从事船舶工业装备工程相关工作的经验给出的一些分析和建议,希望得到大家的参考和认可。
参考文献:
[1]弗雷德·R·戴维.战略管理[M].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
[2]唐纳德·索尔.如何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M].企业管出版社,2000
[3]叶家玮.现代造船技术概论[M].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
[4]Clarkson Research Studies, World Shipyard Monitor, Vol. 7~10, No. 1~12.
关键词:船舶工业装备;产业创新;发展
中图分类号:F426.474
我国发改委给出文件指出要采取各種手段和措施增强船舶工业装备产业的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推动海洋资源开发和船舶工业装备产业创新、持续、协调发展。
1.船舶工业的概况
亦称“造船工业”或“造船业”,是承担各种军民用舰船及其他浮动工具的设计、建造、维修和试验及其配套设备生产的重工业。
我国船舶工业虽然起步较晚,但是经过多年的和改革和先进技术的引进,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对于我国发展船舶工业装备要做到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创新船舶工业行业的发展模式,做到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推动我国船舶工业的发展和壮大。
2.我国目前船舶工业装备产业创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现状分析
2.1我国目前船舶工业装备产业市场前景并不明朗
我国目前的船舶工业装备产业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没有固定的国内外销售市场,国内外的消费者并不认可我国的船舶工业装备产品,大多数消费者更加认同欧美等发达国家的船舶工业装备产业,我国的船舶工业装备只有很少的消费者购买。没有市场的正面刺激,我国的船舶工业装备产业很难发展壮大。
目前我国生产的船舶工业装备大多停留在制造低端海工装备产品的第三梯队,靠的是消耗我国的海洋资源,和我国巨大的廉价劳动力市场的支撑,与欧美等发达国家靠技术的自主研发赢得市场的营销手段来比,我国的船舶工业装备产业还是处于非常落后的阶段的,需要我们进行技术的革新和改进,提升我国船舶工业装备产业的综合实力,在日趋严重的国际竞争中取得一席之地。
2.2我国船舶工业装备产业技术人员素质有待提高,缺乏技术的创新研发
船舶工业装备产业技术人员专业技能有待提高,很多专业人才被国外的优厚条件吸引,我国的船舶工业装备产业技术人才损失严重,没有人才的支撑,我多的船舶工业装备产业无法进行技术的革新。另外许多船舶工业装备的操作人员专业技能也并不过关,不规范的操作不仅带来了海洋安全隐患,更是对船舶工业装备的损害。虽然我国的船舶工业相关的专业在众多高校都有所设置,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学生的实践技能并不能够适应复杂的船舶工业装备的运行和研发,造成了我国船舶工业装备产业停滞不前。
3.船舶工业装备产业创新发展的建议
3.1培育和发展有竞争力的大型造船企业和集团
国际竞争需要中国船舶工业必须形成若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中国船舶工业今后的进一步发展不是企业数量的增加,而是企业规模的扩大,特别要培育特大型企业的企业集团,使它们成为中国船舶工业的骨干,成为发展对外贸易的主力军,成为科研和新产品开发和船舶配套的强大基地。
3.2积极发展船舶配套工业,构建合理的船舶工业体系
船舶配套业直接关系到船舶制造业的发展和兴衰。我们应该大力发展我国船舶设备配套工业,提高船舶配套设备国产化率,实现造船与配套互相促进,协调发展。努力构建合理的船舶工业体系,不仅使我国发展成为世界的船舶建造中心,还应该努力成为船舶设备的建造中心。
3.3实施科技兴船战略
加大科技投入,尽快缩小与先进水平的差距。要重点搞好常规船型的优化工作,不断推出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优化船型;同时要积极开展新船型研究,加速开发具有较大市场需求的大型或超大型能源运输船、集装箱船、液化气船以及其它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逐步推进产品结构的升级。国家要加强对造船企业技术改造的支持力度,努力推进用高新技术改造企业,使船舶工业的整体装备水平明显提高。同时,国家应加大船舶科技发展的投资力度,开辟民用船舶科研开发经费渠道。
3.4大力开拓国际、国内市场
国家有关部门要为船厂承接国内造船订单创造良好的条件,提供必要的优惠贷款和优惠的财税政策。船舶工业要进一步挺进国际市场,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不断进取,努力扩大国际市场份额,使船舶出口登上新台阶。未来市场将呈现“高订单、低船价”的态势,争夺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激烈。在这种严峻形势下,尤其要努力抓好市场开拓工作。同时要紧紧围绕市场竞争,在降低成本、缩短周期、增加品种、提高质量、改善服务上狠下功夫,切实提高市场竞争能力。为此,国家应进一步实施鼓励船舶出口的政策,使我国船舶工业能与国外诸强在公平环境下开展竞争。建议国家政策性银行按国际通行做法对船舶出口提供出口信贷。
3.5加强行业管理,促进船舶工业健康发展
长期以来,全国数百家造修船企业分属13个中央部门和全国22个省、市、自治区,始终没有建立起健全有效的行业管理体系。由于缺乏统筹规划和宏观调控,船舶工业发展带有相当大的自发性和盲目性,船舶出口中的恶性压价竞争、自相残杀现象相当严重。因此,尽快建立和健全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船舶行业管理体系,已是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
3.6加强船舶企业信息化建设
作为资金、技术、劳动力密集的船舶行业,要进一步提高技术的创新能力,实现企业管理现代化就必须加强我国船舶工业信息化的建设。以企业作为信息化主体,完善集团信息化建设。以国际一流造船企业为目标,研究发展设计、制造、管理信息集成等技术。
3.7合作竞争
目前,国际船舶市场的竞争已经突出表现为集团竞争甚至是国家间的竞争。为了提高我国船舶行业整体的竞争能力,迫切需要造船行业的参与者采取更加广泛的合作,各主要船舶企业间可以采用联合采购、联合设计开发、联合竟标等多种形式的合作方式。在我国造船产业结构调整的同时,还要优化整合好我国船舶工业内部的知识资源,做好船舶行业的知识管理工作,达到知识经济形势下的我国船舶工业整体的收益递增。这需要建立有效的协作机制,做出相应的制度安排。在整个船舶工业内部,知识的获取、积累、传递和共享的状况,即知识流的运动效率是能否迅速建立我国船舶工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通过对我国船舶工业竞争力和国内船舶工业现状的分析,本文认为只有通过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相结合,才能切实提高我国船舶工业的竞争力。硬件建设的重点是扩大造船规模,以形成规模经济能力,增强市场适应能力。软件建设的中心是提高管理水平,以降低成本、缩短造船周期、提高效率。
4.结语
以上是笔者结合多年从事船舶工业装备工程相关工作的经验给出的一些分析和建议,希望得到大家的参考和认可。
参考文献:
[1]弗雷德·R·戴维.战略管理[M].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
[2]唐纳德·索尔.如何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M].企业管出版社,2000
[3]叶家玮.现代造船技术概论[M].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
[4]Clarkson Research Studies, World Shipyard Monitor, Vol. 7~10, No. 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