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阅读教学应该更多地教会学生阅读,然后想方设法让学生去阅读,鼓励学生大量阅读,积极思考,吸收人文养料。阅读教学不是“以写为本”,而是以培养和提高人文素质为本,以积累语感为本。只有这样,阅读教学才能真正为阅读服务,也才能真正地让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体,这样的阅读教学才能真正地促进写作。
关键词:阅读教学
作为一个语文老师,面对对语文教学的种种责难与非议,确实应该好好地思考: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是什么?下面从三个方面谈谈阅读教学的归宿问题。
一、 一、对“以写为本”思想指导下阅读教学的反思
对读写关系的认识与理解可以说是语文阅读教学的指导思想,是我们进行阅读教学的依据,回顾过去乃至现在仍在通用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阅读教学的一切似乎都是为了提高写作水平。阅读教学通常以教师的分析讲解为主,而讲解的又多是课文的结构层次、作者的思路、写作方法等,即使是采用所谓的启发式教学,也是教师诱导下的,学生对一篇篇课文的结构层次、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论证方法、修辞手法等的认识与理解。这正是“以写为本”的观点指导下的阅读教学模式。也正是有了这样的观点作指导,我们的语文课堂才会把一篇篇富含人文养料的课文当做了写作的例子来教、来学。因为老师们深信:这一篇篇课文所运用的写作知识、表达技巧,只要在课堂上讲深、讲透,让学生理解了、掌握了,他定能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可事实又怎样呢?社会各界早已对语文教学发出了“语文教学效率低、慢、差”的指责。著名语文特级教师钱梦龙先生在谈到目前语文教学的现状时也说:“现在的语文课教的一些东西,对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不起作用。”甚至有人说我国的语文教育,即便出现几个成绩稍好点的学生,那也是无心插柳。语文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是失败的,究其原因,把“以学为本”当做了阅读教学的根本。
二、从学生写作困境中得到启示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都会有这样的体会:学生最怕作文,如果问为什么,那么90%以上的学生会回答:没有材料写。为了帮助学生走出困境,很多老师都会对学生强调:要注意观察生活,要多积累写作素材,可效果却微乎其微。如果没有一定的视野,没有一定的知识面,没有一定深邃思想的积累,没有一定的审美力,没有一颗敏感的心,没有丰富、细腻的情感,我们的学生又怎么能具有一双罗丹所说的“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呢?”没有这样的眼睛,又怎么去发现?没有发现,观察什么呢?
另外,一部分学生作文语言干涩,文不通、句不顺,追究原因,是语感太差。
为什么我们的学生一直难以走出这些困境呢?语文界是仁者见仁,智者见者,可我觉得,我们还是得先从占语文教学的大头的阅读教学来找一找原因,大家都知道阅读能影响写作,促进写作水平的提高,可是怎么影响,怎么促进呢?是像我们多年来所理解的那样,通过在阅读教学中讲解、分析文章的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方法吗?否。阅读是通过让学生从古今外前贤学者们的文章中学会思考、学会做人,提高思想上的认识,增强辨别是非美丑的能力,是通过让学生从所读文章中汲取人文养料,滋养其心灵,细腻其情感;是通过阅读提高、丰富于对读与写关系的理解的偏颇,对阅读教学目的的认识就走入了“以写为本”的误区,致使阅读教学长了以致老师学生几乎没有多少时间去阅读,再加之我们很多老师及家长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反对甚至干涉学生、子女看课外书,这就更让学生的阅读少之又少,甚至成为不可能。从某种意义上说,读是知识的积累,是思想的积累,是语感的积累,是写的存盘。而这样的阅读教学,这样的对阅读的错误认识就使得我们的学生积存太少。存盘工作做得不好,即使是输出的技巧掌握得再好,又能输出多少呢?我们目前的语文阅读教学普遍存在的食物是过多地强调输出的技巧,而忽视了教学生如何存盘,更没有给学生存盘的时间,这就难怪我们的语文教学效率低、慢、差了。
三、对阅读教学归宿的新认识
读对写能起很大的作用,我们的阅读教学应该更多地教会学生阅读,然后想方设法让学生去阅读,鼓励学生大量阅读,积极思考,吸收人文养料。阅读教学不是“以写为本”,而是以培养和提高人文素质为本,以积累语感为本。只有这样,阅读教学才能真正为阅读服务,也才能真正地让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体,这样的阅读教学才能真正地促进写作。我从很多课文中找到教材与社会生活及学生较为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的焦点,然后设计思考题,师生一起谈看法、谈体会,进行平等的交流,让学生在这种交流中不知不觉地汲取人文养料。在这样的交流与碰撞中,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口头表达能力得到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自然会得到提高,内涵就丰富起来。要多鼓励学生阅读,每周两节,只有不断积累,才能让学生具有一双罗丹所说的:“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只有这样,我们的学生才能够发现和感受生活中的真善美,才能够平凡中发现不平凡。有了这种能力,就能够用我手写我心,不费心就能写出合乎语法、有文采的语句。所以,今后的阅读教学归宿应该是积累、积累、再积累、以发展、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为本。
关键词:阅读教学
作为一个语文老师,面对对语文教学的种种责难与非议,确实应该好好地思考: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是什么?下面从三个方面谈谈阅读教学的归宿问题。
一、 一、对“以写为本”思想指导下阅读教学的反思
对读写关系的认识与理解可以说是语文阅读教学的指导思想,是我们进行阅读教学的依据,回顾过去乃至现在仍在通用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阅读教学的一切似乎都是为了提高写作水平。阅读教学通常以教师的分析讲解为主,而讲解的又多是课文的结构层次、作者的思路、写作方法等,即使是采用所谓的启发式教学,也是教师诱导下的,学生对一篇篇课文的结构层次、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论证方法、修辞手法等的认识与理解。这正是“以写为本”的观点指导下的阅读教学模式。也正是有了这样的观点作指导,我们的语文课堂才会把一篇篇富含人文养料的课文当做了写作的例子来教、来学。因为老师们深信:这一篇篇课文所运用的写作知识、表达技巧,只要在课堂上讲深、讲透,让学生理解了、掌握了,他定能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可事实又怎样呢?社会各界早已对语文教学发出了“语文教学效率低、慢、差”的指责。著名语文特级教师钱梦龙先生在谈到目前语文教学的现状时也说:“现在的语文课教的一些东西,对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不起作用。”甚至有人说我国的语文教育,即便出现几个成绩稍好点的学生,那也是无心插柳。语文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是失败的,究其原因,把“以学为本”当做了阅读教学的根本。
二、从学生写作困境中得到启示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都会有这样的体会:学生最怕作文,如果问为什么,那么90%以上的学生会回答:没有材料写。为了帮助学生走出困境,很多老师都会对学生强调:要注意观察生活,要多积累写作素材,可效果却微乎其微。如果没有一定的视野,没有一定的知识面,没有一定深邃思想的积累,没有一定的审美力,没有一颗敏感的心,没有丰富、细腻的情感,我们的学生又怎么能具有一双罗丹所说的“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呢?”没有这样的眼睛,又怎么去发现?没有发现,观察什么呢?
另外,一部分学生作文语言干涩,文不通、句不顺,追究原因,是语感太差。
为什么我们的学生一直难以走出这些困境呢?语文界是仁者见仁,智者见者,可我觉得,我们还是得先从占语文教学的大头的阅读教学来找一找原因,大家都知道阅读能影响写作,促进写作水平的提高,可是怎么影响,怎么促进呢?是像我们多年来所理解的那样,通过在阅读教学中讲解、分析文章的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方法吗?否。阅读是通过让学生从古今外前贤学者们的文章中学会思考、学会做人,提高思想上的认识,增强辨别是非美丑的能力,是通过让学生从所读文章中汲取人文养料,滋养其心灵,细腻其情感;是通过阅读提高、丰富于对读与写关系的理解的偏颇,对阅读教学目的的认识就走入了“以写为本”的误区,致使阅读教学长了以致老师学生几乎没有多少时间去阅读,再加之我们很多老师及家长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反对甚至干涉学生、子女看课外书,这就更让学生的阅读少之又少,甚至成为不可能。从某种意义上说,读是知识的积累,是思想的积累,是语感的积累,是写的存盘。而这样的阅读教学,这样的对阅读的错误认识就使得我们的学生积存太少。存盘工作做得不好,即使是输出的技巧掌握得再好,又能输出多少呢?我们目前的语文阅读教学普遍存在的食物是过多地强调输出的技巧,而忽视了教学生如何存盘,更没有给学生存盘的时间,这就难怪我们的语文教学效率低、慢、差了。
三、对阅读教学归宿的新认识
读对写能起很大的作用,我们的阅读教学应该更多地教会学生阅读,然后想方设法让学生去阅读,鼓励学生大量阅读,积极思考,吸收人文养料。阅读教学不是“以写为本”,而是以培养和提高人文素质为本,以积累语感为本。只有这样,阅读教学才能真正为阅读服务,也才能真正地让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体,这样的阅读教学才能真正地促进写作。我从很多课文中找到教材与社会生活及学生较为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的焦点,然后设计思考题,师生一起谈看法、谈体会,进行平等的交流,让学生在这种交流中不知不觉地汲取人文养料。在这样的交流与碰撞中,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口头表达能力得到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自然会得到提高,内涵就丰富起来。要多鼓励学生阅读,每周两节,只有不断积累,才能让学生具有一双罗丹所说的:“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只有这样,我们的学生才能够发现和感受生活中的真善美,才能够平凡中发现不平凡。有了这种能力,就能够用我手写我心,不费心就能写出合乎语法、有文采的语句。所以,今后的阅读教学归宿应该是积累、积累、再积累、以发展、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