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美存在于世界万物中,存在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与民族血脉之中,不同的事物赋予了美不同的概念。中华民族发展至今,提倡中和之美的审美范畴,突出了审美过程中的统一,表现出统一美,符合中华民族的发展与中国人民的审美情趣及情感。中和之美在中国艺术运用及新时代发展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中和之美;中和之美;时代发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一、中和之美的内涵
中和之美从古至今一直发展运用到各个方面,其思想的精髓与中华文化的发展与国家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概念上来看,“中”,是和四方、上下或者两端距离同等的地位,中心;也有表示在一定范围内,里面的意义。“和”字在新华字典中有相安、谐调、平静、和睦等意义,中国古代的政治、文化、社会以“和”为最高的价值,在我国古代政治思想中“和”也尤为重要[1]。这种不偏不倚,中正和谐的思想适应时代的潮流和历史的发展方向。儒家思想中的中和之美,中庸思想,把中和之美呈现的淋漓尽致,礼和乐的核心体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国家社会治理的和谐统一。中华文化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也影响了人们的审美观和性格以及价值观,中国人主张和谐统一,反对不公平,反对冲突,中和之美的思想很好地诠释了人们的审美,人民对美的追求是源源不断的,在追求美的过程中就是传承和弘扬美学思想的过程。
二、中和之美在中国艺术中的运用
中国古代的文化发展影响了人们的审美及对美的认识,艺术表现中渗透中和之美。中国各门传统艺术(诗文、绘画、戏剧、音乐、书法、建筑)不但都有自己的独特体系,而且各门传统艺术之间,甚至互相包含[2]。艺术作品的创作与呈现离不开创作的动机、创作的思想,有生命力的艺术作品,思想深邃,引人共鸣,使人深思。艺术作品观赏后呈现出的美,都是思想与情感的碰撞,隐形的中和之美的思想已经介入到情感的表现。因此,好的艺术作品呈现出的思想体现出中和之美,音乐、舞蹈、美术、设计等各个专业领域,在艺术的创作过程中遵循了中和之美的内涵,天人合一,阴阳平和。这其中,中国古典舞舞蹈作品中的情节、韵律、节奏、动作等都体现了美,出现了非常多表现中和之美的作品。
中华优秀文化渗透着美,取悦于西方美的表现,而非壮美,也不是所谓的优美,中和之美不仅是美的呈现,更是思想的延续和传承。中华民族精神生生不息展现出中和之美和生生之美,例如中国古诗词有很多描写美景以及对特性事物的描绘,在美景的背后呈现出中和之美的思想,人與自然的和谐共生。诸多文人志士在创作过程中不是单单描绘事务本身的美,强调内涵美,意境美。例如古诗词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表面上在描写美化,实际上在刻画自己的内心和意境,积极向上,表现梅花的品质和人的性格,达到人与物的和谐统一。爱莲说表现莲花的出淤泥而不染的特点,从而表现人的品行品格,达到善和美好的境界,这也是中和之美独特的作用。
此外中和之美的思想也是在和谐的环境中孕育的,文艺的创作中蕴含中和之美,在创作中体现中和,不偏不倚,不过度的去表达,不肆意的去宣泄,这正是中和之美的作用所在。中和之美对人的情感有净化作用,使得人更加善,更加平和,更加雅致。因此,中和之美符合大众的审美情趣。中国人的思维方式相对比较注重内在的修养,性格比较内敛,比较温润,做事比较平和,讲求平衡,统一,中和之美易于中国人民接受。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艺术的表达和创作不能过度,过度就会失去艺术的价值,从而起到相反的作用。艺术是呈现美好事物,对美好事物的描绘,应该从礼的角度出发,结合时代的发展趋势,寻求天人合一的境界,从而推动艺术创作的走向更高的境界。
三、中和之美在新时代中华文化发展中的作用
当代的艺术创作更加符合时代的潮流和国家的发展,艺术成为一种力量推动着中华文化的发展,同时美学的范畴更易于被广大人民所接受。很多高校专门对美学进行研究,对学生的培养进行研究,开设美育文化类的课程,鼓励文化和美育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和谐的氛围,从而推动学生的培养。挖掘地方的文化以及传承红色主题作品,服务于地方发展。中和之美的价值体现在人与人之间、地域与地域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更多的是和谐统一,减少了不和谐、不平衡的因素,因此诸多艺术作品成为了发展的主旋律,例如音乐作品《我和我的祖国》,成为了家家户户脍炙人口人人传唱的佳作,替代了低俗、不健康的作品,营造了良好的氛围,人民的民心更加的一致,团结。地域性艺术形式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成为艺术发展的重要因素,更多地域相互融合,缩短了距离,拉进了人们的距离,增加了艺术创作,带动了区域性的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创作服务于人民的艺术创作,表现人民的美好生活,这也是对美的一种追求和表现。中和之美的思想融入到核心价值观中,都是对国家发展起到关键作用,其中有公平公正,则就体现中和之美中的不偏不倚,诚信则表现中和之美中的善。社会的和谐,国家的长治久安也是中和之美的体现。习近平总书记还指出培养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传统的优秀文化,汲取中华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这其中包含中和之美的思想,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结语
综上,中和之美的美学范畴从古至今一直与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发展传承生生不息,中华艺术的呈现不断体现社会的和谐、国家的繁荣、时代的进步。而当前,在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和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道路中,国家的发展离不开人民,人民更要以国家为重,汲取中和之美的思想,对于优秀的传统文化兼收并蓄,共荣发展,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作为当代艺术专业的求学者,应该从根本上研究中和之美的内涵和意义所在,同时在艺术创作中不断的融入和运用,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应该形成良好的心态,汲取灵感,创作出更好的作品服务于人民,创作出符合大众审美、有气韵的作品,不断推动中华文化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 中和之美——我国古代政治美学的意蕴 罗川勇 贵州大学 中国知网
[2] 美学散步 宗白华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5.06 第34页
[3] 中国古典舞 “中和之美”的当代价值 高小军 李晓鸥 中国知网
作者简介:吕原野,女,山东潍坊人,上海戏剧学院舞蹈学专业研究生。
关键词:中和之美;中和之美;时代发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一、中和之美的内涵
中和之美从古至今一直发展运用到各个方面,其思想的精髓与中华文化的发展与国家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概念上来看,“中”,是和四方、上下或者两端距离同等的地位,中心;也有表示在一定范围内,里面的意义。“和”字在新华字典中有相安、谐调、平静、和睦等意义,中国古代的政治、文化、社会以“和”为最高的价值,在我国古代政治思想中“和”也尤为重要[1]。这种不偏不倚,中正和谐的思想适应时代的潮流和历史的发展方向。儒家思想中的中和之美,中庸思想,把中和之美呈现的淋漓尽致,礼和乐的核心体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国家社会治理的和谐统一。中华文化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也影响了人们的审美观和性格以及价值观,中国人主张和谐统一,反对不公平,反对冲突,中和之美的思想很好地诠释了人们的审美,人民对美的追求是源源不断的,在追求美的过程中就是传承和弘扬美学思想的过程。
二、中和之美在中国艺术中的运用
中国古代的文化发展影响了人们的审美及对美的认识,艺术表现中渗透中和之美。中国各门传统艺术(诗文、绘画、戏剧、音乐、书法、建筑)不但都有自己的独特体系,而且各门传统艺术之间,甚至互相包含[2]。艺术作品的创作与呈现离不开创作的动机、创作的思想,有生命力的艺术作品,思想深邃,引人共鸣,使人深思。艺术作品观赏后呈现出的美,都是思想与情感的碰撞,隐形的中和之美的思想已经介入到情感的表现。因此,好的艺术作品呈现出的思想体现出中和之美,音乐、舞蹈、美术、设计等各个专业领域,在艺术的创作过程中遵循了中和之美的内涵,天人合一,阴阳平和。这其中,中国古典舞舞蹈作品中的情节、韵律、节奏、动作等都体现了美,出现了非常多表现中和之美的作品。
中华优秀文化渗透着美,取悦于西方美的表现,而非壮美,也不是所谓的优美,中和之美不仅是美的呈现,更是思想的延续和传承。中华民族精神生生不息展现出中和之美和生生之美,例如中国古诗词有很多描写美景以及对特性事物的描绘,在美景的背后呈现出中和之美的思想,人與自然的和谐共生。诸多文人志士在创作过程中不是单单描绘事务本身的美,强调内涵美,意境美。例如古诗词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表面上在描写美化,实际上在刻画自己的内心和意境,积极向上,表现梅花的品质和人的性格,达到人与物的和谐统一。爱莲说表现莲花的出淤泥而不染的特点,从而表现人的品行品格,达到善和美好的境界,这也是中和之美独特的作用。
此外中和之美的思想也是在和谐的环境中孕育的,文艺的创作中蕴含中和之美,在创作中体现中和,不偏不倚,不过度的去表达,不肆意的去宣泄,这正是中和之美的作用所在。中和之美对人的情感有净化作用,使得人更加善,更加平和,更加雅致。因此,中和之美符合大众的审美情趣。中国人的思维方式相对比较注重内在的修养,性格比较内敛,比较温润,做事比较平和,讲求平衡,统一,中和之美易于中国人民接受。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艺术的表达和创作不能过度,过度就会失去艺术的价值,从而起到相反的作用。艺术是呈现美好事物,对美好事物的描绘,应该从礼的角度出发,结合时代的发展趋势,寻求天人合一的境界,从而推动艺术创作的走向更高的境界。
三、中和之美在新时代中华文化发展中的作用
当代的艺术创作更加符合时代的潮流和国家的发展,艺术成为一种力量推动着中华文化的发展,同时美学的范畴更易于被广大人民所接受。很多高校专门对美学进行研究,对学生的培养进行研究,开设美育文化类的课程,鼓励文化和美育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和谐的氛围,从而推动学生的培养。挖掘地方的文化以及传承红色主题作品,服务于地方发展。中和之美的价值体现在人与人之间、地域与地域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更多的是和谐统一,减少了不和谐、不平衡的因素,因此诸多艺术作品成为了发展的主旋律,例如音乐作品《我和我的祖国》,成为了家家户户脍炙人口人人传唱的佳作,替代了低俗、不健康的作品,营造了良好的氛围,人民的民心更加的一致,团结。地域性艺术形式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成为艺术发展的重要因素,更多地域相互融合,缩短了距离,拉进了人们的距离,增加了艺术创作,带动了区域性的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创作服务于人民的艺术创作,表现人民的美好生活,这也是对美的一种追求和表现。中和之美的思想融入到核心价值观中,都是对国家发展起到关键作用,其中有公平公正,则就体现中和之美中的不偏不倚,诚信则表现中和之美中的善。社会的和谐,国家的长治久安也是中和之美的体现。习近平总书记还指出培养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传统的优秀文化,汲取中华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这其中包含中和之美的思想,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结语
综上,中和之美的美学范畴从古至今一直与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发展传承生生不息,中华艺术的呈现不断体现社会的和谐、国家的繁荣、时代的进步。而当前,在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和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道路中,国家的发展离不开人民,人民更要以国家为重,汲取中和之美的思想,对于优秀的传统文化兼收并蓄,共荣发展,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作为当代艺术专业的求学者,应该从根本上研究中和之美的内涵和意义所在,同时在艺术创作中不断的融入和运用,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应该形成良好的心态,汲取灵感,创作出更好的作品服务于人民,创作出符合大众审美、有气韵的作品,不断推动中华文化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 中和之美——我国古代政治美学的意蕴 罗川勇 贵州大学 中国知网
[2] 美学散步 宗白华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5.06 第34页
[3] 中国古典舞 “中和之美”的当代价值 高小军 李晓鸥 中国知网
作者简介:吕原野,女,山东潍坊人,上海戏剧学院舞蹈学专业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