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已成为现代人文社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自然科学相比,人文社会科学具有学科构成的复杂多元性,民族性等特征。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评价应尊重其特殊性,构建与之相适应的评价体系,而不应照搬自然科学、工程技术中的评价方法。科学是技术的基础,技术的需要是科学发展的动力。科学中存在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就会产生新技术。同样,技术也存在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就形成了一门新的技术科学。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逐渐融合,形成了科学技术、技术与科学技术的融合。
关键词: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评价;影响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一、传统的学术管理观,以发展学术评价为价值导向
美国学者罗兹和斯莱夫特认为,“学术资本主义是一种使大学和教师致力于市场和准市场行为的制度”目前,教育研究者一再强调分权,提高学术评价在学术管理中的地位。然而,在学术资本主义的浪潮中,学者们对学校中微不足道的学术权力并不感兴趣。他们逐渐认同并忠于政府、社会和市场,致力于成为研究型企业家和教师型企业家。学术管理的"局内人"正在变成冷漠的“局外人”。
(一)政府的科研基金等资助项目使得学者们更忠实于政府。政府设立科研基金项目是推动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举措,有利于营造鼓励创新、支持创新、保护创新的宽松环境,充分发挥学者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申请科研基金项目,尤其是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可以使得学者们获得更加丰厚的收入。通过科研求得“名利双收”使得学校工资已不再是学者们的主要经济来源,因此,学者们更加乐于同政府人员打交道而非同校内同事、行政管理人员的打交道,乐于将科研而非教学作为自己的第一目标,致力于成为科研型企业家。
(二)学术资产管理权的转移使得学者们拥抱社会。里吉斯?德布雷指出,建立(或破坏)学术声望、社会声誉和影响力的基础在逐渐而持续地转移。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学术权威更依赖于学术资产的销售量以及外界的好评,学者们的学术资产管理权发生了转移:学术同僚——出版社——大众传媒。出版社、大众传媒成为学术资产的管理主体,并逐步对学者们的学术研究予以一定的价值导向,这使学者们的学术活动更加符合大众传媒的生产方式——“争取最大的影响,然后即刻消失”。建立学术权威的游戏规则发生了改变,使得学者们争相成为学术“明星”,而非学术大师。
二、人文社会科学视域下对学术评价的思考
(一)学术评价内涵的延伸
由内部学术评价管理到全面学术评价管理。当前学者们对于学术评价管理内涵的界定,更多的局限于校园内部的学术管理,而学术资本主义则要求建立一种对知识产权进行保护的新制度。学术活动与学术事务的管理不再成为学术管理的主要部分,学术管理的母体中开始孕育出学术资产管理的新内涵。如何从侠义的学术管理过渡到广义的学术管理,如何制定新的学术管理的规范、标准、评价标准成为新时期最重要的工作。
(二)学术评价管理的组织机构
由高校到具有“大学”基因的新型社会组织。我国大多数公立高校由政府拨款来维持运转,近些年来,市场、社会开始加强与高校的交流与合作,形式多样、数量庞大的合作项目使得高校逐步受到市场、社会的控制。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高校由于缺乏独立自主的经费来源,只能沦为政府、市场、社会的附属品。大学的存在价值体现为追求真理、人文关怀以及社会责任,在学术资本主义浪潮中,大学的传统价值观开始解构。与此同时,外部环境与高校千丝万缕的联系以及各种形式的合作项目,也使得大学的存在形式发生变化,大学的存在形式不再局限于大学校园这个狭小地域,大学与其他社会组织之间发生了重组,逐步“进化”为某种具有“杂交优势”的新型社会组织。大學的核心价值观等优良基因顺利的“遗传”给新的社会组织,虽然大学的存在形式消失了,但大学理念却获得了更加广泛的传播。
三、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特征及其对学术评价发展策略
(一)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具有潜在性和间接性特点,在这方面与自然科学的基础研究类似。在新时代的道路上,我们要走特色自主创新之路,成为创新型发展国家,注重科学创新和科技创新。如今,经济生活在不断变化,形势和问题层出不穷。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也应不断深化,更加深入地学习科学原理,掌握立场和观点,运用与时俱进的原理,赋予其真正的生命力和不断的创新。人文社会科学对当代问题的合理解决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服务质量。社会信息服务是获取科研信息和创新的主要核心条件。换言之,以需求质量为出发点,明确目标方向,以效率核心为出发点,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社会工作管理体系,强化服务的广度和高度,促进发展,是巨大的挑战。
(二)加强人文社会科学信息服务,推动科学高质量发展,创新在工作中并不罕见,是适应新时代发展的首要措施。在我国的科学信息服务中,仍然沿用传统的工作制度,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导致思想比较落后,工作比较滞后,不利于未来的发展。要优化过程、发展好,必须加强机制、创新形式、做好高质量工作。新时期的科学信息服务更加系统化、人性化、数据化。结合互联网时代,便于员工根据实际问题进行管理、分析和掌握,提高工作的民主性,实现“以人为本”的管理制度。要充分发挥创新的作用,必须把创新的形式做好。第一,创新观念,改变传统观念。二是创新制度,拓宽服务形式。为了提高信息服务的整体工作质量和效率,促进信息服务的快速发展,必须在系统上进行系统创新。
四、结束语
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体系是促进未来发展的重要举措。也就是说,这项工作主要通过两个方面来推进。一是提高整体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促进未来更好的发展。第二,合理加强各项工作,有效的方式和创新的思路有利于推进工作方向,形成长远的发展动力。建立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体系对于推动人文社会科学的繁荣具有重要意义,中国人文社会科学事业的繁荣发展迫切要求加强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评价体系建设。
参考文献
[1]项贤明.论学术管理理念与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6):8.
[2]王燕.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学科育人功能评价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8.
[3]张守涛,贾冰.行业特色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发展路径探析[J].阅江学刊,2019,7(05):94-98.
关键词: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评价;影响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一、传统的学术管理观,以发展学术评价为价值导向
美国学者罗兹和斯莱夫特认为,“学术资本主义是一种使大学和教师致力于市场和准市场行为的制度”目前,教育研究者一再强调分权,提高学术评价在学术管理中的地位。然而,在学术资本主义的浪潮中,学者们对学校中微不足道的学术权力并不感兴趣。他们逐渐认同并忠于政府、社会和市场,致力于成为研究型企业家和教师型企业家。学术管理的"局内人"正在变成冷漠的“局外人”。
(一)政府的科研基金等资助项目使得学者们更忠实于政府。政府设立科研基金项目是推动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举措,有利于营造鼓励创新、支持创新、保护创新的宽松环境,充分发挥学者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申请科研基金项目,尤其是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可以使得学者们获得更加丰厚的收入。通过科研求得“名利双收”使得学校工资已不再是学者们的主要经济来源,因此,学者们更加乐于同政府人员打交道而非同校内同事、行政管理人员的打交道,乐于将科研而非教学作为自己的第一目标,致力于成为科研型企业家。
(二)学术资产管理权的转移使得学者们拥抱社会。里吉斯?德布雷指出,建立(或破坏)学术声望、社会声誉和影响力的基础在逐渐而持续地转移。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学术权威更依赖于学术资产的销售量以及外界的好评,学者们的学术资产管理权发生了转移:学术同僚——出版社——大众传媒。出版社、大众传媒成为学术资产的管理主体,并逐步对学者们的学术研究予以一定的价值导向,这使学者们的学术活动更加符合大众传媒的生产方式——“争取最大的影响,然后即刻消失”。建立学术权威的游戏规则发生了改变,使得学者们争相成为学术“明星”,而非学术大师。
二、人文社会科学视域下对学术评价的思考
(一)学术评价内涵的延伸
由内部学术评价管理到全面学术评价管理。当前学者们对于学术评价管理内涵的界定,更多的局限于校园内部的学术管理,而学术资本主义则要求建立一种对知识产权进行保护的新制度。学术活动与学术事务的管理不再成为学术管理的主要部分,学术管理的母体中开始孕育出学术资产管理的新内涵。如何从侠义的学术管理过渡到广义的学术管理,如何制定新的学术管理的规范、标准、评价标准成为新时期最重要的工作。
(二)学术评价管理的组织机构
由高校到具有“大学”基因的新型社会组织。我国大多数公立高校由政府拨款来维持运转,近些年来,市场、社会开始加强与高校的交流与合作,形式多样、数量庞大的合作项目使得高校逐步受到市场、社会的控制。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高校由于缺乏独立自主的经费来源,只能沦为政府、市场、社会的附属品。大学的存在价值体现为追求真理、人文关怀以及社会责任,在学术资本主义浪潮中,大学的传统价值观开始解构。与此同时,外部环境与高校千丝万缕的联系以及各种形式的合作项目,也使得大学的存在形式发生变化,大学的存在形式不再局限于大学校园这个狭小地域,大学与其他社会组织之间发生了重组,逐步“进化”为某种具有“杂交优势”的新型社会组织。大學的核心价值观等优良基因顺利的“遗传”给新的社会组织,虽然大学的存在形式消失了,但大学理念却获得了更加广泛的传播。
三、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特征及其对学术评价发展策略
(一)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具有潜在性和间接性特点,在这方面与自然科学的基础研究类似。在新时代的道路上,我们要走特色自主创新之路,成为创新型发展国家,注重科学创新和科技创新。如今,经济生活在不断变化,形势和问题层出不穷。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也应不断深化,更加深入地学习科学原理,掌握立场和观点,运用与时俱进的原理,赋予其真正的生命力和不断的创新。人文社会科学对当代问题的合理解决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服务质量。社会信息服务是获取科研信息和创新的主要核心条件。换言之,以需求质量为出发点,明确目标方向,以效率核心为出发点,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社会工作管理体系,强化服务的广度和高度,促进发展,是巨大的挑战。
(二)加强人文社会科学信息服务,推动科学高质量发展,创新在工作中并不罕见,是适应新时代发展的首要措施。在我国的科学信息服务中,仍然沿用传统的工作制度,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导致思想比较落后,工作比较滞后,不利于未来的发展。要优化过程、发展好,必须加强机制、创新形式、做好高质量工作。新时期的科学信息服务更加系统化、人性化、数据化。结合互联网时代,便于员工根据实际问题进行管理、分析和掌握,提高工作的民主性,实现“以人为本”的管理制度。要充分发挥创新的作用,必须把创新的形式做好。第一,创新观念,改变传统观念。二是创新制度,拓宽服务形式。为了提高信息服务的整体工作质量和效率,促进信息服务的快速发展,必须在系统上进行系统创新。
四、结束语
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体系是促进未来发展的重要举措。也就是说,这项工作主要通过两个方面来推进。一是提高整体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促进未来更好的发展。第二,合理加强各项工作,有效的方式和创新的思路有利于推进工作方向,形成长远的发展动力。建立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体系对于推动人文社会科学的繁荣具有重要意义,中国人文社会科学事业的繁荣发展迫切要求加强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评价体系建设。
参考文献
[1]项贤明.论学术管理理念与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6):8.
[2]王燕.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学科育人功能评价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8.
[3]张守涛,贾冰.行业特色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发展路径探析[J].阅江学刊,2019,7(05):94-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