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古人说:“一言可以定邦。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这充分肯定了语言的力量和口才的作用。到了现代,有人则把口才、原子弹和金钱列为征服世界的三大武器。虽然不少人对这种说法颇有微词,但从中不难看出人们对语言能力的重视程度。
【关键词】 小学语文 语言 艺术性
在“教书育人”的工作中,教师的语言是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重要手段,是体现教学艺术的主要形式。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语言声情并茂、引人入胜,能使学生进入艺术的境界,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用语言进行教学、教育活动以及与此相关的社会活动,是教师工作的基本方式。本文结合自身在教学中的体会,重点谈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
1 语言的规范性
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运用纯正的普通话传递信息,表达情感,使学生体会到汉语的优美、动听、富有表现力,从而乐意学习普通话。上课时,语文教师力求做到语言规范、准确明了、干净利落、富于美感,不出现讨厌的口头语;同时,语言准确、吐字清晰、音色优美圆润、声调抑扬顿挫、倾注真情实感。时而深沉,时而激昂,时而悲愤,时而愉悦……师生一起沉浸于文章特定的情境中去体会、咀嚼。
2 教学语言要讲究修辞
教师的课堂语言不应是信口开河的,因为教学过程是一个“传道”与“授业”同步进行的教书育人过程,这就决定了教学语言势必带有教育性。所以,教学语言首先应该规范且讲究修辞,如果我们只是硬邦邦地把教案中的内容向学生宣读一遍,就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师笔直的叙述、平淡的说教、呆板的表情,难以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为活跃课堂的教学氛围,我们可以用生动的语言对课文中的内容进行描绘、渲染。语言要形象,拟声词、语气词、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就必不可少。
3 倾注真情实感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有感情的话语比单纯的理性话语,更能收到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学生自身就具有一种情感潜势,这种潜势在外界刺激下就会引发出来。优秀教师的高明之处就在于用带有浓郁情味的话语,饱含激情的语气来引发学生的情感潜势,产生和这种情感共鸣的语境,使学生为之所感,为之所动,从而转化为良好的学习动机,获得理想的教育效果。教师应该像演员一样,只有自己投入了真情实感,才能让学生也跟着投入感情,才能感染学生。
少年儿童的心灵很敏感,他们能准确捕捉到教师语言中“情”的信息,进而领悟“情”中之“理”。语文教师要以美的语言作为美的品德载体,深入学生幼小的心灵,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有位老师在上《十里长街送总理》时是这样做的:他先让学生观看人们为总理送葬时的录相,然后伴着低沉哀婉的音乐,朗诵了自己设计好的一段话:周总理无时无刻不关心人民群众的疾苦。他多次到敬老院看望满头银发的老人;他多次到幼儿园,在小朋友的脸上亲了又亲;在这十里长街上,总理曾握住清洁工人的手,对他说:“你辛苦了!”总理啊,人民群众不会忘记你,你永远活在我们的心里。教室里哀乐声声,教师讲得如泣如诉,学生能不为之动容吗?
4 不断加强趣味语言,尽量达到生动形象
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要有文采有情趣,要善于描绘,使学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要善于比喻,把深奥的道理浅显化,把抽象的概念形象化,把复杂的过程简单化,语言要词汇丰富,句式多变,加上充实的知识,深刻的见解,讲课时才能左右逢源、出口成章。教学语言要亲切自然,风趣幽默、。课堂上虽然有严肃性,但教师也不是道貌岸然、不得言笑。风趣幽默的言语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拉进师生距离,给学生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经久不忘。
教学语言要快慢适中,因教材内容和句式情感而定,要让学生听力跟得上,能捕捉每个词、每句话、形成印象,课堂语言要抑扬顿挫,时而高昂时而低沉徐缓,不仅音调高低起伏、节奏有张有弛,急徐有间,也不宜滥用高音和强音,相反有的教师用低音中音讲课,循循善诱、娓娓动听,叙事说理犹如涓涓清泉在碎石上,轻轻流淌,学生唯恐把教师的话错过了,听得更加聚精会神,专心致志。
教学语言要具有启发性,能引起联想。如教看图学文《桂林山水》,在看图前引导学生:桂林山水很美,小朋友一定想去欣赏一下是吗?现在我们閉上眼睛作一次旅行,坐上飞机到桂林去,眼前出现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在教师优美语言的启发下,让学生打开课本,观察图画,学生会看得更认真、更细致,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还让学生展开了想象的翅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 讲求变化
小学语文教师的语言不仅要规范、清楚,还需要有一定的变化性。现用的小学语文教材中,童话寓言、故事、小说、诗歌、散文等文学体裁就占了三百多篇。作为语文教师,要分析不同体裁的不同风格与内容,要通过讲述、朗读、角色扮演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这就要求教学语言要富有变化。如《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内容庄重,就要用严肃、悲哀、无限沉痛的语调;寓言《狼和小羊》有正反两个角色,小羊要用温柔、细腻的语调,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老狼则用凶狠、残暴的语调。因此,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用语调、节奏、轻重的变化来表达不同课文中不同角色的思想感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他们抑扬顿挫的语调,提高朗读水平。
一名教师当自己对所教学科内容与要求的深刻理解和育人的崇高职责紧密相撞的时候,教师心中感情的冲击波就会倾注于语言,就会情深意浓,产生春风化雨般的魅力。
【关键词】 小学语文 语言 艺术性
在“教书育人”的工作中,教师的语言是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重要手段,是体现教学艺术的主要形式。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语言声情并茂、引人入胜,能使学生进入艺术的境界,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用语言进行教学、教育活动以及与此相关的社会活动,是教师工作的基本方式。本文结合自身在教学中的体会,重点谈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
1 语言的规范性
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运用纯正的普通话传递信息,表达情感,使学生体会到汉语的优美、动听、富有表现力,从而乐意学习普通话。上课时,语文教师力求做到语言规范、准确明了、干净利落、富于美感,不出现讨厌的口头语;同时,语言准确、吐字清晰、音色优美圆润、声调抑扬顿挫、倾注真情实感。时而深沉,时而激昂,时而悲愤,时而愉悦……师生一起沉浸于文章特定的情境中去体会、咀嚼。
2 教学语言要讲究修辞
教师的课堂语言不应是信口开河的,因为教学过程是一个“传道”与“授业”同步进行的教书育人过程,这就决定了教学语言势必带有教育性。所以,教学语言首先应该规范且讲究修辞,如果我们只是硬邦邦地把教案中的内容向学生宣读一遍,就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师笔直的叙述、平淡的说教、呆板的表情,难以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为活跃课堂的教学氛围,我们可以用生动的语言对课文中的内容进行描绘、渲染。语言要形象,拟声词、语气词、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就必不可少。
3 倾注真情实感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有感情的话语比单纯的理性话语,更能收到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学生自身就具有一种情感潜势,这种潜势在外界刺激下就会引发出来。优秀教师的高明之处就在于用带有浓郁情味的话语,饱含激情的语气来引发学生的情感潜势,产生和这种情感共鸣的语境,使学生为之所感,为之所动,从而转化为良好的学习动机,获得理想的教育效果。教师应该像演员一样,只有自己投入了真情实感,才能让学生也跟着投入感情,才能感染学生。
少年儿童的心灵很敏感,他们能准确捕捉到教师语言中“情”的信息,进而领悟“情”中之“理”。语文教师要以美的语言作为美的品德载体,深入学生幼小的心灵,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有位老师在上《十里长街送总理》时是这样做的:他先让学生观看人们为总理送葬时的录相,然后伴着低沉哀婉的音乐,朗诵了自己设计好的一段话:周总理无时无刻不关心人民群众的疾苦。他多次到敬老院看望满头银发的老人;他多次到幼儿园,在小朋友的脸上亲了又亲;在这十里长街上,总理曾握住清洁工人的手,对他说:“你辛苦了!”总理啊,人民群众不会忘记你,你永远活在我们的心里。教室里哀乐声声,教师讲得如泣如诉,学生能不为之动容吗?
4 不断加强趣味语言,尽量达到生动形象
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要有文采有情趣,要善于描绘,使学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要善于比喻,把深奥的道理浅显化,把抽象的概念形象化,把复杂的过程简单化,语言要词汇丰富,句式多变,加上充实的知识,深刻的见解,讲课时才能左右逢源、出口成章。教学语言要亲切自然,风趣幽默、。课堂上虽然有严肃性,但教师也不是道貌岸然、不得言笑。风趣幽默的言语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拉进师生距离,给学生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经久不忘。
教学语言要快慢适中,因教材内容和句式情感而定,要让学生听力跟得上,能捕捉每个词、每句话、形成印象,课堂语言要抑扬顿挫,时而高昂时而低沉徐缓,不仅音调高低起伏、节奏有张有弛,急徐有间,也不宜滥用高音和强音,相反有的教师用低音中音讲课,循循善诱、娓娓动听,叙事说理犹如涓涓清泉在碎石上,轻轻流淌,学生唯恐把教师的话错过了,听得更加聚精会神,专心致志。
教学语言要具有启发性,能引起联想。如教看图学文《桂林山水》,在看图前引导学生:桂林山水很美,小朋友一定想去欣赏一下是吗?现在我们閉上眼睛作一次旅行,坐上飞机到桂林去,眼前出现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在教师优美语言的启发下,让学生打开课本,观察图画,学生会看得更认真、更细致,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还让学生展开了想象的翅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 讲求变化
小学语文教师的语言不仅要规范、清楚,还需要有一定的变化性。现用的小学语文教材中,童话寓言、故事、小说、诗歌、散文等文学体裁就占了三百多篇。作为语文教师,要分析不同体裁的不同风格与内容,要通过讲述、朗读、角色扮演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这就要求教学语言要富有变化。如《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内容庄重,就要用严肃、悲哀、无限沉痛的语调;寓言《狼和小羊》有正反两个角色,小羊要用温柔、细腻的语调,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老狼则用凶狠、残暴的语调。因此,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用语调、节奏、轻重的变化来表达不同课文中不同角色的思想感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他们抑扬顿挫的语调,提高朗读水平。
一名教师当自己对所教学科内容与要求的深刻理解和育人的崇高职责紧密相撞的时候,教师心中感情的冲击波就会倾注于语言,就会情深意浓,产生春风化雨般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