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看图写话,是低年级写话训练的主要形式,是作文训练的起始阶段。儿童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因此,低年级写话将图画作为载体,是培养儿童的认知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如何以图画为载体优化教学策略,有效地提高写话能力呢?
一、有序观察,合理想象,准确理解图意
1.学会有序观察
当看到一幅图画的时候,学生会觉得无从下手。引导他们学会按顺序观察,可以从整体入手,再到部分细致观察。通常动物或植物,都可以从整体到局部来观察。也可以按从上到下,从远到近,或从左到右,从中间到四周的顺序来观察。如,二年级上册写《有趣的动物》时,笔者以大象为例,先从整体入手去观察,大象外形很高大(庞大),非常有力气。再从局部入手,按照从头到尾的顺序去观察,大象的两只大耳朵像两把大扇子,鼻子长长的,能吸很多水,牙齿尖尖的,看上去很吓人,但其实它很温顺。它的身体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走起路来,一不小心就把地上踩一个坑。它是一个大力士,能帮人们驼很重很重的货物。这样就比较有条理,也比较全面了。
2.展开合理想象
对于一幅或几幅无声而静止的画面,要让学生透过画面,感受到人物的内心活动,并且推测出事情的前因后果。这对低年级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人物的神态举止,观察周围的环境,手里的工具用品等,展开合理的想象。比如,进行看图写话《营救小鸭子》的教学时,可以从小鸭子焦急的神情,来体会它的害怕无助,想象它是怎样挣扎的,怎样呼喊的。从小猴子的长棍子、狗熊的水桶、大象的长鼻子,来判定他们想出了哪些办法,推测最终怎么把小鸭子救上去的。想象成功获救的小鸭子会是怎样的表现。只有展开丰富的想象,画面中的人物才能活灵活现,才能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
二、从说到写,从仿到创,规范语言表达
1.从说到写,由易到难
口头语言是书面语言的先导和基础,只有说得生动,才能写得精彩。因此,教师要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去说,把图意说清楚、说通顺。说话训练,需要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首先把句子说通顺、说完整。接着,力争说具体。对于人物,关注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要从细节着手,让人物形象鲜活起来;对于景物,从颜色、形态着手,增色增彩。最后,力争说得有条理。在说的时候,恰当运用顺序词“先—接着—然后—最后”,也可以恰当运用时间词,都有助于表达有序。如,写《放风筝》,先说清楚什么季节,在哪个地方,谁在干什么?(春天,我和妈妈来到公园里放风筝。)接下来,说清楚人物的动作、神情,想象一下他们的语言、心理活动。(妈妈先是高高举起风筝,我一边跑一边放线。接着,妈妈把风筝抛上天空,我拽着风筝飞快地奔跑。风筝在空中飘摇不定,最后终于稳稳地飞上了天空。我兴奋地大喊:“风筝飞上天啦!”)
2.从仿到创,凸显个性
语文教材所选文本大都文质兼美,有助于语言的积累和使用的规范。语文课文中,有很多经典的句式,可以作为典范,来让学生模仿,逐步内化,形成规范的语言,适度创新,形成个性化的语言。对排比句、拟人句、比喻句和叠词经常进行仿写训练,有助于迅速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在看图写话时,如写众多人物的活动,或者多种情景时,就可以运用“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这种句式。在写《拔河比赛》时,就可以说:比赛过程可激烈了,有的咬紧了牙关,有的瞪圆了双眼,有的涨红了脸,还有的身体拼命向后仰,每个人都使出了吃奶的力气。学生的模仿能力是很强的,语言会散发出独特的个性,而不再是干涩枯燥的。
三、借助插图,拓展延伸,抓住练笔契机
1.妙用语文教材中的插图
低年级语文教材,往往图文并茂,非常符合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课文中的插图都是精心编排的,是对文本内容的直观表述,也是文本内容的浓缩,容易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也能促进学生对文本语言材料的深入理解。在课堂教学中,如果能恰当运用这些插图,适当拓展,进行小练笔的训练,也不失为一种有效途径。如,在《荷叶圆圆》一课中,让学生续写:还有谁来了,会说什么,会怎么做?(小蝴蝶飞来了,说:“荷叶是我的舞台。”小蝴蝶展开双翅在荷叶上翩翩起舞,像一个美丽的仙子。)
2.活用优秀绘本中的插图
儿童绘本中有许多充满童真童趣的图画。教师在带领学生阅读时,可以一边给学生展示图画,一边声情并茂地讲述故事。在学生阅读的同时,可以借助图片,精心设计一些问题,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许多绘本,故事的结尾往往又是一个新故事的开始,我们就可以用好插图,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续写故事。如,绘本《逃家小兔》中的小兔,非常调皮而又惹人喜爱,在每一次小兔变身之后都会让他们猜测一下,兔妈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让学生在脑海里呈现“小兔逃,妈妈追”的画面,接着翻到下一页呈现的结果,让学生发现不一样的惊喜,最后再尝试进行角色扮演,体会兔妈妈的心情和小兔的情绪。
四、立足课内,拓展课外,丰富语言积淀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小就要大量阅读优秀读物,丰富语言积累,提高学生的语文内蕴。
1.立足课内积累
课内阅读是学生积累和汲取优秀文化素养的重要途径。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大都是名篇佳作,好词佳句很多,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內涵。因此,要充分用好教材。可以经常让学生摘抄书本中的好词好句,如各类叠词、成语或者名言警句,含有关联词的句子,含各类修辞手法的句子等。这些词语、句子可以适时借鉴、移植,内化为自己的写作素养。在《沉香救母》一文中,有好多形容不畏艰难的成语,“盛夏酷暑、寒冬腊月、起早贪黑、腰酸背痛”,就可以恰当运用于描写刻苦训练的写话中。
2.拓展课外阅读
教材上的内容,毕竟是有限的,只能是杯水车薪,只有强化课外积累,丰富课外阅读,才能给学生的写话提供源源不断的活水。鼓励学生大量阅读各种课外书,种类涵盖童话故事、寓言故事、儿歌童谣、经典名著、百科全书等。为了引导学生热爱阅读,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如“我是故事大王”“诗词大赛”“成语接龙”“读书手抄报”等;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如,班级图书角的建设,学校图书馆的定期借阅;鼓励学生每天坚持摘抄和背诵几个好词好句,一首古诗词,每周背诵一段优美的语句;在形式上,可以分类,分为状物、写景、外貌或外形、心理活动、活动场景的描写等。
看图写话是小学作文的基础,教师要独具慧眼,借助图画,引导学生有序观察、合理想象,搭建起说话和写话、仿写和独创的桥梁,挖掘教材与绘本中的图画资源,抓住契机适度练笔,立足课内教材,拓展课外阅读,不断丰富语言积淀,不断规范学生的语言,提高学生的写话能力,为中高年级的写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写话有路,图画为径,“画”“话”结合,是一种非常适宜低段儿童的习作模式。图画就像一根拐杖,引领着学生的写话之路,使写话变得更加轻松有趣,使写话内容变得有血有肉,顺利走上“无画”的作文之路。
(作者单位:江苏省句容市行香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 张妤)
一、有序观察,合理想象,准确理解图意
1.学会有序观察
当看到一幅图画的时候,学生会觉得无从下手。引导他们学会按顺序观察,可以从整体入手,再到部分细致观察。通常动物或植物,都可以从整体到局部来观察。也可以按从上到下,从远到近,或从左到右,从中间到四周的顺序来观察。如,二年级上册写《有趣的动物》时,笔者以大象为例,先从整体入手去观察,大象外形很高大(庞大),非常有力气。再从局部入手,按照从头到尾的顺序去观察,大象的两只大耳朵像两把大扇子,鼻子长长的,能吸很多水,牙齿尖尖的,看上去很吓人,但其实它很温顺。它的身体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走起路来,一不小心就把地上踩一个坑。它是一个大力士,能帮人们驼很重很重的货物。这样就比较有条理,也比较全面了。
2.展开合理想象
对于一幅或几幅无声而静止的画面,要让学生透过画面,感受到人物的内心活动,并且推测出事情的前因后果。这对低年级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人物的神态举止,观察周围的环境,手里的工具用品等,展开合理的想象。比如,进行看图写话《营救小鸭子》的教学时,可以从小鸭子焦急的神情,来体会它的害怕无助,想象它是怎样挣扎的,怎样呼喊的。从小猴子的长棍子、狗熊的水桶、大象的长鼻子,来判定他们想出了哪些办法,推测最终怎么把小鸭子救上去的。想象成功获救的小鸭子会是怎样的表现。只有展开丰富的想象,画面中的人物才能活灵活现,才能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
二、从说到写,从仿到创,规范语言表达
1.从说到写,由易到难
口头语言是书面语言的先导和基础,只有说得生动,才能写得精彩。因此,教师要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去说,把图意说清楚、说通顺。说话训练,需要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首先把句子说通顺、说完整。接着,力争说具体。对于人物,关注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要从细节着手,让人物形象鲜活起来;对于景物,从颜色、形态着手,增色增彩。最后,力争说得有条理。在说的时候,恰当运用顺序词“先—接着—然后—最后”,也可以恰当运用时间词,都有助于表达有序。如,写《放风筝》,先说清楚什么季节,在哪个地方,谁在干什么?(春天,我和妈妈来到公园里放风筝。)接下来,说清楚人物的动作、神情,想象一下他们的语言、心理活动。(妈妈先是高高举起风筝,我一边跑一边放线。接着,妈妈把风筝抛上天空,我拽着风筝飞快地奔跑。风筝在空中飘摇不定,最后终于稳稳地飞上了天空。我兴奋地大喊:“风筝飞上天啦!”)
2.从仿到创,凸显个性
语文教材所选文本大都文质兼美,有助于语言的积累和使用的规范。语文课文中,有很多经典的句式,可以作为典范,来让学生模仿,逐步内化,形成规范的语言,适度创新,形成个性化的语言。对排比句、拟人句、比喻句和叠词经常进行仿写训练,有助于迅速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在看图写话时,如写众多人物的活动,或者多种情景时,就可以运用“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这种句式。在写《拔河比赛》时,就可以说:比赛过程可激烈了,有的咬紧了牙关,有的瞪圆了双眼,有的涨红了脸,还有的身体拼命向后仰,每个人都使出了吃奶的力气。学生的模仿能力是很强的,语言会散发出独特的个性,而不再是干涩枯燥的。
三、借助插图,拓展延伸,抓住练笔契机
1.妙用语文教材中的插图
低年级语文教材,往往图文并茂,非常符合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课文中的插图都是精心编排的,是对文本内容的直观表述,也是文本内容的浓缩,容易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也能促进学生对文本语言材料的深入理解。在课堂教学中,如果能恰当运用这些插图,适当拓展,进行小练笔的训练,也不失为一种有效途径。如,在《荷叶圆圆》一课中,让学生续写:还有谁来了,会说什么,会怎么做?(小蝴蝶飞来了,说:“荷叶是我的舞台。”小蝴蝶展开双翅在荷叶上翩翩起舞,像一个美丽的仙子。)
2.活用优秀绘本中的插图
儿童绘本中有许多充满童真童趣的图画。教师在带领学生阅读时,可以一边给学生展示图画,一边声情并茂地讲述故事。在学生阅读的同时,可以借助图片,精心设计一些问题,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许多绘本,故事的结尾往往又是一个新故事的开始,我们就可以用好插图,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续写故事。如,绘本《逃家小兔》中的小兔,非常调皮而又惹人喜爱,在每一次小兔变身之后都会让他们猜测一下,兔妈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让学生在脑海里呈现“小兔逃,妈妈追”的画面,接着翻到下一页呈现的结果,让学生发现不一样的惊喜,最后再尝试进行角色扮演,体会兔妈妈的心情和小兔的情绪。
四、立足课内,拓展课外,丰富语言积淀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小就要大量阅读优秀读物,丰富语言积累,提高学生的语文内蕴。
1.立足课内积累
课内阅读是学生积累和汲取优秀文化素养的重要途径。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大都是名篇佳作,好词佳句很多,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內涵。因此,要充分用好教材。可以经常让学生摘抄书本中的好词好句,如各类叠词、成语或者名言警句,含有关联词的句子,含各类修辞手法的句子等。这些词语、句子可以适时借鉴、移植,内化为自己的写作素养。在《沉香救母》一文中,有好多形容不畏艰难的成语,“盛夏酷暑、寒冬腊月、起早贪黑、腰酸背痛”,就可以恰当运用于描写刻苦训练的写话中。
2.拓展课外阅读
教材上的内容,毕竟是有限的,只能是杯水车薪,只有强化课外积累,丰富课外阅读,才能给学生的写话提供源源不断的活水。鼓励学生大量阅读各种课外书,种类涵盖童话故事、寓言故事、儿歌童谣、经典名著、百科全书等。为了引导学生热爱阅读,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如“我是故事大王”“诗词大赛”“成语接龙”“读书手抄报”等;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如,班级图书角的建设,学校图书馆的定期借阅;鼓励学生每天坚持摘抄和背诵几个好词好句,一首古诗词,每周背诵一段优美的语句;在形式上,可以分类,分为状物、写景、外貌或外形、心理活动、活动场景的描写等。
看图写话是小学作文的基础,教师要独具慧眼,借助图画,引导学生有序观察、合理想象,搭建起说话和写话、仿写和独创的桥梁,挖掘教材与绘本中的图画资源,抓住契机适度练笔,立足课内教材,拓展课外阅读,不断丰富语言积淀,不断规范学生的语言,提高学生的写话能力,为中高年级的写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写话有路,图画为径,“画”“话”结合,是一种非常适宜低段儿童的习作模式。图画就像一根拐杖,引领着学生的写话之路,使写话变得更加轻松有趣,使写话内容变得有血有肉,顺利走上“无画”的作文之路。
(作者单位:江苏省句容市行香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 张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