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正负强化理论是法国心理学家托夫特提出的理论。托夫特认为强化有两种类型,通过呈现刺激增强反应概率是正强化又叫积极强化,通过中止不愉快条件来增强反应概率就是负强化又叫消极强化。强化通过强化物发生作用。在小学体育教学活动中,前者是由教师、同学、家长、学校等施予学生身上的强化手段,后者则是学生的自我强化,即学生在学习中由于获得成功的满足而增强了学习的成就感与自信心,从而增强了学习动机的强化。
关键词:正负强化;体育教学;小学;学生
一、绪论
正负强化理论在教学中有很强的强化作用,曾经在法国中小学中掀起强化教育的热潮。教师灵活地运用强化物及强化规律,将强化理论与教学实践巧妙结合,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塑造学生行为,改善师生关系。当今,大多数小学体育教师运用强化理论,做了不少工作,并取得了重大成果。综合运用内部强化、外部强化和替代性强化等,将会对教育工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教育中应用强化理论,对了解学生的学习,提高人的学习效率,塑造新行为都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强化理论的概念正式诞生是在美国。其是由几个著名的心理学家和行为科学家共同提出的。其是強化一词最早提出的是俄国著名的生理学家巴甫洛夫。在其后经过斯金纳的发展和扩充之后,形成了现代的强化理论。强化就是指通过行为或者事件的反复以及增加重复性来达到一定的效果。目前强化理论在心理和生理学界的应用都得到广泛的发展。
二、正负强化制度的原则及特点
(一)强化理论应用中的原则
在实际的小学体育教育中,人们对各种不同的强化做出反应。有的学生能因在班上受口头表扬而受到强化,但有的学生则不然。一个强化事件本身并不必然有效。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强化理论具体应用的一些原则:
1.一致性原则。指体育教师对学生强化的内容、性质、标准要坚持一致,强化所提供的各种反馈信息要前后一致,避免相互矛盾。教师首先得消除没有目的性的随心所欲的评价行为,克服不良情绪,防止其对强化的效果造成干扰。其次,老师要确保标准的统一,在适用强化的时候需要心理和口头以及行为表现都是一致的。最后需要加强相互之间的信息传递和沟通,形成信息的共享实现合力。
2.客观性原则。客观性原则指强化要客观公正,科学合理,不能与实际情况相差太大。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以实践为基础的,因此要想从学生内心树立坚定的信念就需要有一定的实践支持。强调客观性原则,要避免主观因素的干扰,特别是成见效应。体育教师不能以自己的主观意愿和偏见来评价学生。
3.及时性原则。大量的科学实验和实践经验证明,体育教师提供反馈与及时,具体明确,则对行为的强化效果越准。及时的强化不仅可以帮助直接联系的建立,而且可以加强这种联系直至稳固。如果初见间隔时间过长,则可能会有一些其他因素的干扰,从而对强化的最终效果产生不良的影响。
4.奖励性原则。一些学者认为,“学习者的成功反应应该受到立即的奖励。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应该以鼓励为主,任何不适宜的‘惩罚’都不利于学习。在得到教师的赞同和奖励的情况下,学习者的所学内容将得到‘强化’和‘巩固’”。
(二)正负强化的相辅相成
众所周知,强化制度是现代学校制度的核心内容之一,是确立学校核心竞争力的基石,是学校管理中的核心环节。强化一词,在《辞海》中给出的是“激发使振作”的说明。意思就是通过一些激发以及诱导的行为从而在内在产生动力,不断激励自己想目标努力。而负强化就是如果出现不是朝着目标努力的行为就给予惩罚,以防止这些行为的再犯。以确保整个过程可以沿着积极向上的道路前进。
体育老师在上体育课时,常常对于那些表现优异的同学提出表扬,而对那些上课爱说话的同学会提出批评。其实在心理学上这属于强化和惩罚,对学生进行表扬可以提高学生表现优异大的概率,而批评是减少学生上课说话的概率。强化和惩罚都是操作行为的结果。由于行为结果的作用,导致有机体出现的概率发生改变的学习形式,是斯纳金的操作条件的作用。
三、正负强化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一)激发学生劲头作用
体育教学中正负强化的导入,如同一首乐曲的前奏,负有酝酿情绪,集小学生的注意力,渗透到主题带入情境的任务。精心设计导言,能紧扣学生的心弦,深入浅出地导入新课,理解新概念。如在教跳高跳远的初步认识时,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体育教师先说:你们谁要是跳过多少米,我就提拔他当体育课代表。只这一句话,便可引发学生的学习劲头。甚至是发挥出潜在能力来,突破其现有的体育成绩。
(二)激发学习兴趣作用
众所周知,好奇是小学生的天性。为点燃学生这颗好奇心,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一些轻松活跃的方式来教学。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观察和想像力,发展学生空间观念,教师可以采取分组教学。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观察奥运会,讨论奥运会中田径运动参赛运动员的情况。因为奥运会正是体育运动的最高赛事,足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结论
当前时代,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教师发现:“在体育教育中还存在很多不足”。目前我国许多体育教师还倾向于用传统的经验型的方法来管理和控制课堂及学生的学习行为,难免在无意中造成对行为原理的滥用,有时会对学生造成身心伤害。本文对强化理论在小学体育教育中的应用进行探索性研究,目的是希望在当今社会条件下,引起教师对强化理论在教育中的应用的重视。
参考文献:
[1]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64.
[2]杜·舒尔茨.现代西方心理学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193.
[3]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69.
[4]吕静主编.儿童行为矫正[M].浙江教育出版社,2014:44.
[5]吕静主编.儿童行为矫正[M].浙江教育出版社,2012:49.
[6]陈琦,刘儒德主编.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70.
关键词:正负强化;体育教学;小学;学生
一、绪论
正负强化理论在教学中有很强的强化作用,曾经在法国中小学中掀起强化教育的热潮。教师灵活地运用强化物及强化规律,将强化理论与教学实践巧妙结合,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塑造学生行为,改善师生关系。当今,大多数小学体育教师运用强化理论,做了不少工作,并取得了重大成果。综合运用内部强化、外部强化和替代性强化等,将会对教育工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教育中应用强化理论,对了解学生的学习,提高人的学习效率,塑造新行为都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强化理论的概念正式诞生是在美国。其是由几个著名的心理学家和行为科学家共同提出的。其是強化一词最早提出的是俄国著名的生理学家巴甫洛夫。在其后经过斯金纳的发展和扩充之后,形成了现代的强化理论。强化就是指通过行为或者事件的反复以及增加重复性来达到一定的效果。目前强化理论在心理和生理学界的应用都得到广泛的发展。
二、正负强化制度的原则及特点
(一)强化理论应用中的原则
在实际的小学体育教育中,人们对各种不同的强化做出反应。有的学生能因在班上受口头表扬而受到强化,但有的学生则不然。一个强化事件本身并不必然有效。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强化理论具体应用的一些原则:
1.一致性原则。指体育教师对学生强化的内容、性质、标准要坚持一致,强化所提供的各种反馈信息要前后一致,避免相互矛盾。教师首先得消除没有目的性的随心所欲的评价行为,克服不良情绪,防止其对强化的效果造成干扰。其次,老师要确保标准的统一,在适用强化的时候需要心理和口头以及行为表现都是一致的。最后需要加强相互之间的信息传递和沟通,形成信息的共享实现合力。
2.客观性原则。客观性原则指强化要客观公正,科学合理,不能与实际情况相差太大。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以实践为基础的,因此要想从学生内心树立坚定的信念就需要有一定的实践支持。强调客观性原则,要避免主观因素的干扰,特别是成见效应。体育教师不能以自己的主观意愿和偏见来评价学生。
3.及时性原则。大量的科学实验和实践经验证明,体育教师提供反馈与及时,具体明确,则对行为的强化效果越准。及时的强化不仅可以帮助直接联系的建立,而且可以加强这种联系直至稳固。如果初见间隔时间过长,则可能会有一些其他因素的干扰,从而对强化的最终效果产生不良的影响。
4.奖励性原则。一些学者认为,“学习者的成功反应应该受到立即的奖励。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应该以鼓励为主,任何不适宜的‘惩罚’都不利于学习。在得到教师的赞同和奖励的情况下,学习者的所学内容将得到‘强化’和‘巩固’”。
(二)正负强化的相辅相成
众所周知,强化制度是现代学校制度的核心内容之一,是确立学校核心竞争力的基石,是学校管理中的核心环节。强化一词,在《辞海》中给出的是“激发使振作”的说明。意思就是通过一些激发以及诱导的行为从而在内在产生动力,不断激励自己想目标努力。而负强化就是如果出现不是朝着目标努力的行为就给予惩罚,以防止这些行为的再犯。以确保整个过程可以沿着积极向上的道路前进。
体育老师在上体育课时,常常对于那些表现优异的同学提出表扬,而对那些上课爱说话的同学会提出批评。其实在心理学上这属于强化和惩罚,对学生进行表扬可以提高学生表现优异大的概率,而批评是减少学生上课说话的概率。强化和惩罚都是操作行为的结果。由于行为结果的作用,导致有机体出现的概率发生改变的学习形式,是斯纳金的操作条件的作用。
三、正负强化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一)激发学生劲头作用
体育教学中正负强化的导入,如同一首乐曲的前奏,负有酝酿情绪,集小学生的注意力,渗透到主题带入情境的任务。精心设计导言,能紧扣学生的心弦,深入浅出地导入新课,理解新概念。如在教跳高跳远的初步认识时,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体育教师先说:你们谁要是跳过多少米,我就提拔他当体育课代表。只这一句话,便可引发学生的学习劲头。甚至是发挥出潜在能力来,突破其现有的体育成绩。
(二)激发学习兴趣作用
众所周知,好奇是小学生的天性。为点燃学生这颗好奇心,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一些轻松活跃的方式来教学。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观察和想像力,发展学生空间观念,教师可以采取分组教学。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观察奥运会,讨论奥运会中田径运动参赛运动员的情况。因为奥运会正是体育运动的最高赛事,足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结论
当前时代,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教师发现:“在体育教育中还存在很多不足”。目前我国许多体育教师还倾向于用传统的经验型的方法来管理和控制课堂及学生的学习行为,难免在无意中造成对行为原理的滥用,有时会对学生造成身心伤害。本文对强化理论在小学体育教育中的应用进行探索性研究,目的是希望在当今社会条件下,引起教师对强化理论在教育中的应用的重视。
参考文献:
[1]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64.
[2]杜·舒尔茨.现代西方心理学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193.
[3]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69.
[4]吕静主编.儿童行为矫正[M].浙江教育出版社,2014:44.
[5]吕静主编.儿童行为矫正[M].浙江教育出版社,2012:49.
[6]陈琦,刘儒德主编.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