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民主的、自由的,师生能够互相理解,互相关心。尊重、理解、关爱是构建师生间良好关系的一座桥梁。有一颗爱学生的心,懂得替学生着想,聆听学生,观察学生,真心和他们沟通,这座心灵的桥梁会固若金汤,永远屹立在师生心里。
一、用尊重的心爱护学生
尊重,就是对学生的兴趣、爱好不强加干涉,尊重学生的选择,以平等、民主的态度对待学生,对学生的选择给予适当帮助,要以学生之间形成畅通无阻的沟通渠道。以平等的身份做学生的朋友,以朋友而非班主任的角色,心平气和的坐下来与学生谈心聊天,与学生共享欢乐,共解忧愁。
1.要确立平等的观念
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坚持平等的原则,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同一班级的学生,各方面的差异是明显的,这种差异是一种客观存在,它是老师有针对性进行教育工作的出发点,不是老师对学生采取不同“标准”和“政策”的依据。不能因为学生的家庭条件、社会背景、学业成绩不一样,而采取不平等待遇。否则会极大地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也降低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
2.淡化教育者的角色
师生间的关系,不仅是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关系,更是朋友、导师的关系。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应该讲究方法,注重对学生的潜移默化和言传身教,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教育。
淡化教育者的角色,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的朋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真正为学生的发展服务,教师必须实现三个转变:教师由道德的传播者向道德发展的向导的角色转变;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向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的促进者的角色转变;教师由学生问题的解决者向学生解决问题的参与者、指导者的角色转变。
二、用理解的心放飞学生
何谓理解?有人说:“理解就是去拥抱学生,让学生觉得你不是高高在上的老师而是跟他们无话不谈的朋友;理解就是去包容学生,让他觉得你看到了他的不是却没有揪住不放;理解就是允许学生反对,让他觉得你不是学习的权威而是学习的伙伴……”有了理解,你不会为学生调皮捣蛋而发火;有了理解,你不会为学生辩解顶撞而发怒。教师要正确看待学生的不足,允许学生犯错误。当然,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改正错误。
理解学生首先要了解学生,了解学生包括四种情况:一是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比如家庭情况,父母职业、文化层次及电话等。二是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比如毕业学校,毕业成绩,强势弱势学科等。三是了解学生的品行修养。比如获奖情况,操行评定等。四是走进学生心灵世界,了解学生心理,知道学生的愿望与追求,比如学生的情感需求,崇拜的偶像,人生理想,他们烦恼的事情、犯错的原因、甚至是厌学的根源;知道他们真正的需要、兴趣爱好、特长优点。在对学生真正了解之后,再去面对学生时,你就能换位思考,正确处理学生问题,让学生心服口服。理解学生可从以下方面开展工作:
1.观察学生。用好这一方法的关键有两点,一要明确观察目标,否则,面对学生的表现,我们会无所适从。在一段时间内,目标可以定两到三个,不宜太多,等有了一定的结果时,再做进一步的调整。二要勤于记录。只有将学生点滴的表现积累起来,才能从“偶然”中发现“必然”。记录既要有量的表述,如坐标曲线或量化表,也应有个案。
2.学会倾听。与学生交谈时,尝试让学生多说,老师多听,效果更好。学生将心理的困惑、不解向你倾诉,老师不急于对事情做出判断,即使学生讲出来的事情让人感到可笑、幼稚,也不应取笑或打断,在倾听中作一个信息收集,对事情的过程进行了解,才不会断章取义,学生在老师倾听中感到被接纳、尊重、认同。学生在倾诉中老师给予启发,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探索、自我挑战、自我了解,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即使老师认为自己的意见更好,只能作为提议给他参考而不是给他决定。
三、用关爱的心温暖学生
能够得到教师的关爱,是学生最起码的心理需求。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渴望被人关注、被人爱、被人尊重,自我价值的需要尤为突出。学生作为个体生命的存在,在生理、智力、学习等是有差异的,教师必须承认和尊重这种个体的差异,对每个学生进行全面细致的了解,从关爱的心态出发,让学生从心底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带着爱心的教育是讲究方法的教育,是因材施教的教育,爱会让老师自觉运用恰当的方法引导学生,而不会流于粗暴;爱会让老师真心实意地去探究学生的内心,成为他们的朋友,将学生引向正确的方向;爱会让老师充分信任学生,发掘他们的潜力,鼓励他们不断进步。
1.关爱问题学生
“问题学生”是指在学习、思想或行为存在偏差的学生。他们往往被忽视、被冷落,殊不知,学生看起来最不值得爱的时候,恰恰是学生最需要爱的时候,老师应当给予他们更多的教育、引导和关爱。最大限度地理解、关爱、善待他们。将绵绵的爱注入他们的心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用真情感化学生,用爱心塑造美好心灵。“问题学生”不是坏学生,老师不能因为孩子犯错误就把他当作坏孩子,随意贴上“坏学生”的标签,其结果会直接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应当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努力发现和证明每一个学生都有积极向上的愿望和独特的价值。如果你讨厌学生,那么你的教育还没有开始,实质上就已结束了。
2.关爱学生,严格管理
爱学生就要对学生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是爱,宽是害。有些尖优生认为自己学习优秀,往往在纪律上不严格要求自己。老师也认为这个学生学习不错,于是姑息、放任,认为情有可原,久而久之,这个尖优生变得高傲自大,目无师长,无视学校纪律,学习虽好,道德品质恶劣,逐渐也让老师反感,因此关爱不等于溺爱、姑息、放任。关爱要严而得当,严而有效。
育人工作是一项极为复杂、艰苦的长期工程,教育者要坚持尊重、理解、关爱的原则,架设师生间的心灵之桥,摸索对待每一个学生的方法,努力培养出有知识、有修养、会创造、有健全人格的社会人才。
一、用尊重的心爱护学生
尊重,就是对学生的兴趣、爱好不强加干涉,尊重学生的选择,以平等、民主的态度对待学生,对学生的选择给予适当帮助,要以学生之间形成畅通无阻的沟通渠道。以平等的身份做学生的朋友,以朋友而非班主任的角色,心平气和的坐下来与学生谈心聊天,与学生共享欢乐,共解忧愁。
1.要确立平等的观念
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坚持平等的原则,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同一班级的学生,各方面的差异是明显的,这种差异是一种客观存在,它是老师有针对性进行教育工作的出发点,不是老师对学生采取不同“标准”和“政策”的依据。不能因为学生的家庭条件、社会背景、学业成绩不一样,而采取不平等待遇。否则会极大地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也降低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
2.淡化教育者的角色
师生间的关系,不仅是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关系,更是朋友、导师的关系。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应该讲究方法,注重对学生的潜移默化和言传身教,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教育。
淡化教育者的角色,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的朋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真正为学生的发展服务,教师必须实现三个转变:教师由道德的传播者向道德发展的向导的角色转变;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向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的促进者的角色转变;教师由学生问题的解决者向学生解决问题的参与者、指导者的角色转变。
二、用理解的心放飞学生
何谓理解?有人说:“理解就是去拥抱学生,让学生觉得你不是高高在上的老师而是跟他们无话不谈的朋友;理解就是去包容学生,让他觉得你看到了他的不是却没有揪住不放;理解就是允许学生反对,让他觉得你不是学习的权威而是学习的伙伴……”有了理解,你不会为学生调皮捣蛋而发火;有了理解,你不会为学生辩解顶撞而发怒。教师要正确看待学生的不足,允许学生犯错误。当然,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改正错误。
理解学生首先要了解学生,了解学生包括四种情况:一是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比如家庭情况,父母职业、文化层次及电话等。二是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比如毕业学校,毕业成绩,强势弱势学科等。三是了解学生的品行修养。比如获奖情况,操行评定等。四是走进学生心灵世界,了解学生心理,知道学生的愿望与追求,比如学生的情感需求,崇拜的偶像,人生理想,他们烦恼的事情、犯错的原因、甚至是厌学的根源;知道他们真正的需要、兴趣爱好、特长优点。在对学生真正了解之后,再去面对学生时,你就能换位思考,正确处理学生问题,让学生心服口服。理解学生可从以下方面开展工作:
1.观察学生。用好这一方法的关键有两点,一要明确观察目标,否则,面对学生的表现,我们会无所适从。在一段时间内,目标可以定两到三个,不宜太多,等有了一定的结果时,再做进一步的调整。二要勤于记录。只有将学生点滴的表现积累起来,才能从“偶然”中发现“必然”。记录既要有量的表述,如坐标曲线或量化表,也应有个案。
2.学会倾听。与学生交谈时,尝试让学生多说,老师多听,效果更好。学生将心理的困惑、不解向你倾诉,老师不急于对事情做出判断,即使学生讲出来的事情让人感到可笑、幼稚,也不应取笑或打断,在倾听中作一个信息收集,对事情的过程进行了解,才不会断章取义,学生在老师倾听中感到被接纳、尊重、认同。学生在倾诉中老师给予启发,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探索、自我挑战、自我了解,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即使老师认为自己的意见更好,只能作为提议给他参考而不是给他决定。
三、用关爱的心温暖学生
能够得到教师的关爱,是学生最起码的心理需求。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渴望被人关注、被人爱、被人尊重,自我价值的需要尤为突出。学生作为个体生命的存在,在生理、智力、学习等是有差异的,教师必须承认和尊重这种个体的差异,对每个学生进行全面细致的了解,从关爱的心态出发,让学生从心底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带着爱心的教育是讲究方法的教育,是因材施教的教育,爱会让老师自觉运用恰当的方法引导学生,而不会流于粗暴;爱会让老师真心实意地去探究学生的内心,成为他们的朋友,将学生引向正确的方向;爱会让老师充分信任学生,发掘他们的潜力,鼓励他们不断进步。
1.关爱问题学生
“问题学生”是指在学习、思想或行为存在偏差的学生。他们往往被忽视、被冷落,殊不知,学生看起来最不值得爱的时候,恰恰是学生最需要爱的时候,老师应当给予他们更多的教育、引导和关爱。最大限度地理解、关爱、善待他们。将绵绵的爱注入他们的心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用真情感化学生,用爱心塑造美好心灵。“问题学生”不是坏学生,老师不能因为孩子犯错误就把他当作坏孩子,随意贴上“坏学生”的标签,其结果会直接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应当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努力发现和证明每一个学生都有积极向上的愿望和独特的价值。如果你讨厌学生,那么你的教育还没有开始,实质上就已结束了。
2.关爱学生,严格管理
爱学生就要对学生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是爱,宽是害。有些尖优生认为自己学习优秀,往往在纪律上不严格要求自己。老师也认为这个学生学习不错,于是姑息、放任,认为情有可原,久而久之,这个尖优生变得高傲自大,目无师长,无视学校纪律,学习虽好,道德品质恶劣,逐渐也让老师反感,因此关爱不等于溺爱、姑息、放任。关爱要严而得当,严而有效。
育人工作是一项极为复杂、艰苦的长期工程,教育者要坚持尊重、理解、关爱的原则,架设师生间的心灵之桥,摸索对待每一个学生的方法,努力培养出有知识、有修养、会创造、有健全人格的社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