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分析了软件工程专业培养的现状,提出关于实践能力培养的多种方式,探讨软件工程专业实践能力培养体系,指出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意义。
【关键词】软件工程 实践能力 培养
【基金项目】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涉外学院教改项目。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0-0225-02
软件工程专业是培养能够从事软件开发、测试、维护和软件项目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计算机应用领域扩大,逐步成为一个新的热门专业,软件技术开发类人才供不应求。虽然越来越多的高校开设了软件工程专业。该毕业人数逐年增加,但是,许多应届软件专业毕业生,动手能力弱、实践能力不足,并不能立即适应软件开发技术岗位的要求,需要用人单位的二次培训或参与一些社会机构的再培训。可以说,软件工程专业毕业生实践能力不足,已是该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现实问题。
一、现状分析
软件技术的快速发展,要求从事软件工程的专业人才具备扎实的技术理论基础, 构建牢固的知识体系;与此同时,毕业生的职业素养,是否能够迅速融入业界环境,解决实际问题,是软件企业关注另一个重要的方面。如何兼顾知识构建和职业素养这两方面的要求,是软件工程人才培养面临的巨大挑战。良好职业素养的软件工程专业人才,首先必须具备良好的实践能力,才能将知识运用于实际工作中。因此,软件工程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影响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因素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校内制约因素
学校实践课程体系的不健全,无法满足新形势下软件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需要,更破坏了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基础。主要表现在:
(1)在课堂理论知识的传授过程中,偏重学科的系统性和学术性,缺乏对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有效培养;缺乏贯通知识联系,学生难以解决综合性问题;学生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对于课堂理论知识的学习接受能力较强,偏离产业对領域知识应用与实际问题解决的能力需求,从而造成软件工程的就业困境。
(2)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专业工程实践技能训练不够。由于一些高校受办学条件限制,在培养软件工程应用型人才时开展了課程实验或课程设计,大都是验证型实验或虚拟课题,而软件行业及 IT 产业发展较快从而导致软件工程等工科大学生难以适应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
(3)部分教师没有企业工作经历,缺乏工程实践能力和经验,对行业最新领域知识与新技术也掌握不够,固然对学生的专业工程能力培养也差强人意。
(二)社会制约因素
虽然政府重视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并制订了各种激励政策。但是,政策在落实的过程中流于表现形式,对学生没有系统完整的帮扶规划;软件企业的核心业务部门都涉及知识产权,出于商业利益,能够为在校学生提供参观机会和实习岗位十分有限。
二、实践能力培养方式
(1)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软件工程专业培养目标应以行业需求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 以培养高水平应用型软件人才为目标,积极推进教学改革。应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提供发展空间,如作者所在学院就为学生提供海外课堂、企业订单式培养等途径,让学生有机会走出校门,以最大限度发挥社会办学资源支持力度和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实现了个性化培养。
(2)改革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的目的旨在提高学生理论转化为实际的能力,因而需要对课程理论知识点安排相应的课程实验教学,实验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验证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等,学生运用所学的课程知识分析并解决问题,通过挖掘潜力培养学生对课程学习的认知深度,提高学生发现、探索和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采用开放式课程设计教学,由学生自行选择课程设计主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分析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课程知识,发挥自己的专业技能提出设计方法和技术路线,在指导老师的监督和引导下,规定的期限内完成各自的设计任务并达到设计目标,最后提交课程设计报告和系统或软件等成果,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和专业综合素质。
(3)鼓励学科竞赛
指导教师引导和帮助下组织学生参加课外科技活动与专业技能竞赛,如“软件专业人才设计与开发大赛”、“创新创业大赛” ,“挑战杯”等,加强创新人才培养力度。学生在参与竞赛活动中积累实战经验,,增强了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创新思维和创业意识。
(4)项目驱动教学
鼓励教师将自己的科研课题或研究方向引入到学生的实践教学中,以科研兴趣小组或者项目组的形式,让学生参与项目的研究,接触最新科研成果,增强团队合作意识。通过申报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等措施,让学生巩固专业知识,拓宽专业视野。
(5)提高教师素质,改变教学方法
安排教师到企业或者教育培训机构参加项目研发和培训,提高教师专业技能,更新知识体系。
(6)加强校企合作
最新的软件技术和最先进的软件开发方法,不在高校而在软件企业,可以通过在实践教学中引入教育培训机构的实训与实践类优势课程,增强了学生在专业课程理论知识方面的实际应用能力,或者紧跟市场需求;加强高校和软件企业的合作,让学生接触专业前沿知识,感受软件企业文化,对提升软件工程专业学生职业素养,解决高校在软件工程人才培养方面与软件人才实际需求的不平衡,提高学生将来就业的综合竞争实力有重要作用。
三、专业实践能力培养体系
软件工程是一门知识更替迅速、理论与实践并重的专业,其中提高实践能力的是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为突出专业实践能力培养,在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建设中,加强专业知识、实践技能、职业素养三大模块,其中专业知识模块包括以案例教学、课程实验、课程设计;实践能力模块包括应用系统开发、学科竞赛、大学生实践创新项目、教师组织课题小组;以及以认知实习、专业实习、工程项目实践、毕业实习等为主要形式的职业素养模块。其中专业知识讲授是根基,实践能力锻炼是重要的途径,职业素养提升是目标,三个模块相辅相成,有机构成了专业实践能力培养体系,如图 1 所示。
四、结语
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软件产业的欣欣向荣,赋予了软件工程专业人才良好的发展机遇和成长空间。高校作为专业人才培养基地,应紧跟时代潮流,顺应市场需求,通过不断进取深化改革,整合教育资源,加强校企合作,针对软件工程专业的工程属性,建立完善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体系,对软件工程专业实践能力进行改革与创新,增强学生职业素质,提高社会竞争能力,为企业输送合格人才,创造社会价值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陆鑫,傅彦.软件工程专业实践能力培养体系设计探讨[J]. 实验科学与技术,2011(S1):247-249
[2]唐卫东,刘昌鑫.地方高校软件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3(20):87-92
[3]王智钢,田祥宏等.应用型本科软件工程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研究[J].计算机教育, 2014(10):94-96
[4]刘敏娜,张晋平.基于CDIO理念的软件工程专业改革探索[J].陕西教育(高教版),2013(9):61-62
[5]廖宁,彭琛.独立学院计算机系统结构课程教学探讨[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8(8):71-73
作者简介:
廖宁(1982-),女,湖南湘潭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软件工程技术方面的研究。
【关键词】软件工程 实践能力 培养
【基金项目】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涉外学院教改项目。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0-0225-02
软件工程专业是培养能够从事软件开发、测试、维护和软件项目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计算机应用领域扩大,逐步成为一个新的热门专业,软件技术开发类人才供不应求。虽然越来越多的高校开设了软件工程专业。该毕业人数逐年增加,但是,许多应届软件专业毕业生,动手能力弱、实践能力不足,并不能立即适应软件开发技术岗位的要求,需要用人单位的二次培训或参与一些社会机构的再培训。可以说,软件工程专业毕业生实践能力不足,已是该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现实问题。
一、现状分析
软件技术的快速发展,要求从事软件工程的专业人才具备扎实的技术理论基础, 构建牢固的知识体系;与此同时,毕业生的职业素养,是否能够迅速融入业界环境,解决实际问题,是软件企业关注另一个重要的方面。如何兼顾知识构建和职业素养这两方面的要求,是软件工程人才培养面临的巨大挑战。良好职业素养的软件工程专业人才,首先必须具备良好的实践能力,才能将知识运用于实际工作中。因此,软件工程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影响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因素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校内制约因素
学校实践课程体系的不健全,无法满足新形势下软件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需要,更破坏了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基础。主要表现在:
(1)在课堂理论知识的传授过程中,偏重学科的系统性和学术性,缺乏对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有效培养;缺乏贯通知识联系,学生难以解决综合性问题;学生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对于课堂理论知识的学习接受能力较强,偏离产业对領域知识应用与实际问题解决的能力需求,从而造成软件工程的就业困境。
(2)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专业工程实践技能训练不够。由于一些高校受办学条件限制,在培养软件工程应用型人才时开展了課程实验或课程设计,大都是验证型实验或虚拟课题,而软件行业及 IT 产业发展较快从而导致软件工程等工科大学生难以适应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
(3)部分教师没有企业工作经历,缺乏工程实践能力和经验,对行业最新领域知识与新技术也掌握不够,固然对学生的专业工程能力培养也差强人意。
(二)社会制约因素
虽然政府重视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并制订了各种激励政策。但是,政策在落实的过程中流于表现形式,对学生没有系统完整的帮扶规划;软件企业的核心业务部门都涉及知识产权,出于商业利益,能够为在校学生提供参观机会和实习岗位十分有限。
二、实践能力培养方式
(1)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软件工程专业培养目标应以行业需求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 以培养高水平应用型软件人才为目标,积极推进教学改革。应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提供发展空间,如作者所在学院就为学生提供海外课堂、企业订单式培养等途径,让学生有机会走出校门,以最大限度发挥社会办学资源支持力度和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实现了个性化培养。
(2)改革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的目的旨在提高学生理论转化为实际的能力,因而需要对课程理论知识点安排相应的课程实验教学,实验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验证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等,学生运用所学的课程知识分析并解决问题,通过挖掘潜力培养学生对课程学习的认知深度,提高学生发现、探索和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采用开放式课程设计教学,由学生自行选择课程设计主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分析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课程知识,发挥自己的专业技能提出设计方法和技术路线,在指导老师的监督和引导下,规定的期限内完成各自的设计任务并达到设计目标,最后提交课程设计报告和系统或软件等成果,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和专业综合素质。
(3)鼓励学科竞赛
指导教师引导和帮助下组织学生参加课外科技活动与专业技能竞赛,如“软件专业人才设计与开发大赛”、“创新创业大赛” ,“挑战杯”等,加强创新人才培养力度。学生在参与竞赛活动中积累实战经验,,增强了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创新思维和创业意识。
(4)项目驱动教学
鼓励教师将自己的科研课题或研究方向引入到学生的实践教学中,以科研兴趣小组或者项目组的形式,让学生参与项目的研究,接触最新科研成果,增强团队合作意识。通过申报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等措施,让学生巩固专业知识,拓宽专业视野。
(5)提高教师素质,改变教学方法
安排教师到企业或者教育培训机构参加项目研发和培训,提高教师专业技能,更新知识体系。
(6)加强校企合作
最新的软件技术和最先进的软件开发方法,不在高校而在软件企业,可以通过在实践教学中引入教育培训机构的实训与实践类优势课程,增强了学生在专业课程理论知识方面的实际应用能力,或者紧跟市场需求;加强高校和软件企业的合作,让学生接触专业前沿知识,感受软件企业文化,对提升软件工程专业学生职业素养,解决高校在软件工程人才培养方面与软件人才实际需求的不平衡,提高学生将来就业的综合竞争实力有重要作用。
三、专业实践能力培养体系
软件工程是一门知识更替迅速、理论与实践并重的专业,其中提高实践能力的是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为突出专业实践能力培养,在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建设中,加强专业知识、实践技能、职业素养三大模块,其中专业知识模块包括以案例教学、课程实验、课程设计;实践能力模块包括应用系统开发、学科竞赛、大学生实践创新项目、教师组织课题小组;以及以认知实习、专业实习、工程项目实践、毕业实习等为主要形式的职业素养模块。其中专业知识讲授是根基,实践能力锻炼是重要的途径,职业素养提升是目标,三个模块相辅相成,有机构成了专业实践能力培养体系,如图 1 所示。
四、结语
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软件产业的欣欣向荣,赋予了软件工程专业人才良好的发展机遇和成长空间。高校作为专业人才培养基地,应紧跟时代潮流,顺应市场需求,通过不断进取深化改革,整合教育资源,加强校企合作,针对软件工程专业的工程属性,建立完善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体系,对软件工程专业实践能力进行改革与创新,增强学生职业素质,提高社会竞争能力,为企业输送合格人才,创造社会价值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陆鑫,傅彦.软件工程专业实践能力培养体系设计探讨[J]. 实验科学与技术,2011(S1):247-249
[2]唐卫东,刘昌鑫.地方高校软件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3(20):87-92
[3]王智钢,田祥宏等.应用型本科软件工程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研究[J].计算机教育, 2014(10):94-96
[4]刘敏娜,张晋平.基于CDIO理念的软件工程专业改革探索[J].陕西教育(高教版),2013(9):61-62
[5]廖宁,彭琛.独立学院计算机系统结构课程教学探讨[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8(8):71-73
作者简介:
廖宁(1982-),女,湖南湘潭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软件工程技术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