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效教学是当今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主旋律。如何在最短的时间里使学生学得更多,能力提高得更快,是广大中学语文教师正在积极探究的重要课题。笔者根据多年来的教学实践和研究,就此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一、注重情感教学
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所持态度的体验。没有情感的支持,人的其他心理活动,如感知、注意、记忆、思维等将变得软弱无力、黯然失色。情感是能够鼓舞和推动人的行动的一种内在的强大动力。因此,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和发挥情感的作用,这样不仅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且对启迪学生的思维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首先,语言文字作为社会交际的工具,这就决定了要靠生动的语言描绘景物,创造意境,引发联想,突出贯穿于文章之中的感情旋律。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很强的学科,目的在于教学生怎样很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个交际工具。因而,要求语文教师要有丰富的教学情感,才能发挥和创造语文教学艺术。
其次,语文教材不同于其他教材,入选教材的大多是文质兼美的语言艺术佳作,这些文章写山则情满青山,写水则情溢大海,写人则字字情浓、句句意真。正如高尔基所说:“文学是人学,没有情感就没有文学。”语文新教材改变了过去仅仅把语文当做工具学科的看法,强调语文不但是工具学科,更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突出它的人文性。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过:“教师要把课上得情思横溢,使学生有劲头,学有所得,首先要自己进入角色。”语文教师在备课时要深入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之中,把这种思想化为自己的真情实感,然后在讲台上把它再现出来,并使学生受到感染和熏陶,在潜移默化中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语文教师要真正做到进入角色,就要认真钻研教材,深入地吃透教材,而不是照搬照抄现成的教案。只有课前精心设计,反复推敲,才能在台上很快进入角色。一个成功的语文教师,善于把教学中涉及的各种能够激起学生情感的因素集中概括起来,经过一番去粗取精、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功夫,对自己的教学语言从导入到结尾总是精心设计、一丝不苟地反复推敲,因而能把每堂课上得妙趣横生,情思四溢。
二、突出主体参与
高效课堂倡导学生的自主学习,突出学生的主体参与,即在课堂上学生参与了多少发言,参与了多少讨论,参与了多少交流,参与了多少思考,等等。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真正体现全面依靠学生,高度尊重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学生只有充分参与了课堂教学,其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才能有效地激发出来,其学习的兴趣才能有效地调动起来,学习的效果才能达到有效甚而高效。
这就要求教师务必做到以下几点:(1)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做好向导和顾问,从旁协助学生主动地发展,注重启发和讲解的结合,真正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学习自主性。(2)要为学生创造主动发展的宽松环境,如自由的讨论,与教师平等的交流等。(3)要注意开发学生的潜能。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现有水平,不断地对他们提出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新的要求,使学生的知识、能力、自主性同步提高。(4)让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学习,开放教材,开放课堂,给学生参与的机会,让他们动脑、动嘴、动手,去想、去说、去做,教师不妨走下讲台,把学生请上来,使课堂“活”起来。
三、实现减负增效
1.解决兴趣与负担的矛盾问题
兴趣与负担都是由人的感情态度产生的。对于语文教学,学生是感兴趣还是当做一种负担,除了学生不同的天生因素外,主要取决于施教者教学活动开展的效果。教师通过艺术性的教学活动来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兴趣,加强语文教学的趣味性,使学生对语文始终保持一种不竭的内驱力,负担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语文教学应是一种主动、活泼、充满愉悦的活动。传统的教学让学生死记硬背,教师一支粉笔一本书。要扭转这种局面,教师应该在把握语文教材总体脉络和基础知识总体要求的前提下,根据具体课文的内容结合自己的特长来授课。语文课堂教学的提问和评价应多一些开放性,即所提问题答案不是唯一的,而应该是多元的;对学生的发言,要进行开放性的评价,只要学生回答得有一点道理,能自圆其说,就要给予充分肯定。如教学《皇帝的新装》后,可让学生说说皇帝游行大典结束后的情况会怎样;教学《卖炭翁》后,让学生说说卖炭翁的炭被抢之后的情景;教学完《愚公移山》,则让学生谈谈自己对愚公行为的看法。让学生在这些问题中去展现自己的见识、想象。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充分调动了他们思维的积极性,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十分有利。
2.摆正“减负”与“增负”的关系
素质教育强调为学生减负,目的是减掉那些多余的不必要的东西,如适当降低课程难度,免除休息日补课、大量的习题练习、反反复复的考试等,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学生素质能力的培养上,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减负的最终目的是增效,而增效取决于教师本人的素质、教学的态度、教学的方法、授课的艺术等。因而,教师应具备各种教学技能,如渊博的知识、丰富的经验、熟练的方法、高尚的师德以及实践创新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中得心应手。
3.把握学习重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中学生学习语文的重点应放在积累上,少在“质”上挖掘,多在“量”上扩张,引导他们用眼睛放松地去“阅”,用口自由地去“读”,一旦量的积累丰富了,认识能力、理解能力自然就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也就提高了。
4.教给学生灵活学用的方法
许多学生都有同感:语文难学。上课认认真真听了,课文反反复复读了,考试起来成绩却不理想。这便是不会学语文的结果。我们必须打破死抠课本、死搬教条的惯例,教给学生一些科学的方法,使他们掌握一些能力,如观察能力、积累能力、欣赏能力、自学能力、比较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学习中注意融会贯通,举一反三,懂得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这样学生才可能真正学好语文。
总之,高效课堂教学是我们广大中学语文教师不断追求的目标。事实上,只要语文教师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入钻研新教材,运用新理念,并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征以及认知规律,注意做好以上几方面的工作,在实际教学中勇于探索,不断总结,就一定能够达到使语文课堂教学有效甚至高效的目的,从而大面积提高中学语文教育教学质量。
(责任编辑 陈剑平)
一、注重情感教学
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所持态度的体验。没有情感的支持,人的其他心理活动,如感知、注意、记忆、思维等将变得软弱无力、黯然失色。情感是能够鼓舞和推动人的行动的一种内在的强大动力。因此,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和发挥情感的作用,这样不仅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且对启迪学生的思维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首先,语言文字作为社会交际的工具,这就决定了要靠生动的语言描绘景物,创造意境,引发联想,突出贯穿于文章之中的感情旋律。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很强的学科,目的在于教学生怎样很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个交际工具。因而,要求语文教师要有丰富的教学情感,才能发挥和创造语文教学艺术。
其次,语文教材不同于其他教材,入选教材的大多是文质兼美的语言艺术佳作,这些文章写山则情满青山,写水则情溢大海,写人则字字情浓、句句意真。正如高尔基所说:“文学是人学,没有情感就没有文学。”语文新教材改变了过去仅仅把语文当做工具学科的看法,强调语文不但是工具学科,更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突出它的人文性。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过:“教师要把课上得情思横溢,使学生有劲头,学有所得,首先要自己进入角色。”语文教师在备课时要深入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之中,把这种思想化为自己的真情实感,然后在讲台上把它再现出来,并使学生受到感染和熏陶,在潜移默化中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语文教师要真正做到进入角色,就要认真钻研教材,深入地吃透教材,而不是照搬照抄现成的教案。只有课前精心设计,反复推敲,才能在台上很快进入角色。一个成功的语文教师,善于把教学中涉及的各种能够激起学生情感的因素集中概括起来,经过一番去粗取精、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功夫,对自己的教学语言从导入到结尾总是精心设计、一丝不苟地反复推敲,因而能把每堂课上得妙趣横生,情思四溢。
二、突出主体参与
高效课堂倡导学生的自主学习,突出学生的主体参与,即在课堂上学生参与了多少发言,参与了多少讨论,参与了多少交流,参与了多少思考,等等。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真正体现全面依靠学生,高度尊重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学生只有充分参与了课堂教学,其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才能有效地激发出来,其学习的兴趣才能有效地调动起来,学习的效果才能达到有效甚而高效。
这就要求教师务必做到以下几点:(1)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做好向导和顾问,从旁协助学生主动地发展,注重启发和讲解的结合,真正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学习自主性。(2)要为学生创造主动发展的宽松环境,如自由的讨论,与教师平等的交流等。(3)要注意开发学生的潜能。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现有水平,不断地对他们提出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新的要求,使学生的知识、能力、自主性同步提高。(4)让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学习,开放教材,开放课堂,给学生参与的机会,让他们动脑、动嘴、动手,去想、去说、去做,教师不妨走下讲台,把学生请上来,使课堂“活”起来。
三、实现减负增效
1.解决兴趣与负担的矛盾问题
兴趣与负担都是由人的感情态度产生的。对于语文教学,学生是感兴趣还是当做一种负担,除了学生不同的天生因素外,主要取决于施教者教学活动开展的效果。教师通过艺术性的教学活动来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兴趣,加强语文教学的趣味性,使学生对语文始终保持一种不竭的内驱力,负担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语文教学应是一种主动、活泼、充满愉悦的活动。传统的教学让学生死记硬背,教师一支粉笔一本书。要扭转这种局面,教师应该在把握语文教材总体脉络和基础知识总体要求的前提下,根据具体课文的内容结合自己的特长来授课。语文课堂教学的提问和评价应多一些开放性,即所提问题答案不是唯一的,而应该是多元的;对学生的发言,要进行开放性的评价,只要学生回答得有一点道理,能自圆其说,就要给予充分肯定。如教学《皇帝的新装》后,可让学生说说皇帝游行大典结束后的情况会怎样;教学《卖炭翁》后,让学生说说卖炭翁的炭被抢之后的情景;教学完《愚公移山》,则让学生谈谈自己对愚公行为的看法。让学生在这些问题中去展现自己的见识、想象。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充分调动了他们思维的积极性,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十分有利。
2.摆正“减负”与“增负”的关系
素质教育强调为学生减负,目的是减掉那些多余的不必要的东西,如适当降低课程难度,免除休息日补课、大量的习题练习、反反复复的考试等,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学生素质能力的培养上,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减负的最终目的是增效,而增效取决于教师本人的素质、教学的态度、教学的方法、授课的艺术等。因而,教师应具备各种教学技能,如渊博的知识、丰富的经验、熟练的方法、高尚的师德以及实践创新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中得心应手。
3.把握学习重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中学生学习语文的重点应放在积累上,少在“质”上挖掘,多在“量”上扩张,引导他们用眼睛放松地去“阅”,用口自由地去“读”,一旦量的积累丰富了,认识能力、理解能力自然就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也就提高了。
4.教给学生灵活学用的方法
许多学生都有同感:语文难学。上课认认真真听了,课文反反复复读了,考试起来成绩却不理想。这便是不会学语文的结果。我们必须打破死抠课本、死搬教条的惯例,教给学生一些科学的方法,使他们掌握一些能力,如观察能力、积累能力、欣赏能力、自学能力、比较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学习中注意融会贯通,举一反三,懂得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这样学生才可能真正学好语文。
总之,高效课堂教学是我们广大中学语文教师不断追求的目标。事实上,只要语文教师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入钻研新教材,运用新理念,并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征以及认知规律,注意做好以上几方面的工作,在实际教学中勇于探索,不断总结,就一定能够达到使语文课堂教学有效甚至高效的目的,从而大面积提高中学语文教育教学质量。
(责任编辑 陈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