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南朝时期的山水小品文,以书信形式描绘了富春江山水的美。作者以隽永洗练,文辞兼美的语言和清新明快的文风创作此文,全文篇幅不长,但字里行间作者遣词用句之功底,是当时不可多得的经典写景抒怀之作。所以,在教授此文时要教学生很好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品味文章的语言美,掌握写景散文的写作技巧,激发对文言文的语言感受能力,积累文言词汇,以便能运用到写作当中。教学中还要贯彻新课标阅读教学精神,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培养学生对古文的感悟与欣赏水平,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九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的能力,让他们在全面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能更好地加以鉴赏,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
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已有相当的文言基础,可以放手大胆让学生自主阅读,合作研讨,由教师解决疑难,辅助学习。学生在积极发言时,教师要注意引导他们,认真指出其不足,以求能够准确理解,创新性复述。对富春江山水的陌生,可能会减弱学生对课文学习的兴致。然而文章优美的语言会第一时间打动学生,我们不妨从朗读、品味语言下手。对于文章的难点“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两句的理解,以学生现有的生活阅历恐怕是勉为其难。我们不必刻意求深,求透,有所感悟即可。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切实掌握文言基础知识,夯实文言基础;
充分利用朗读和想象,培养文言语感,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品味写景的妙语佳句,掌握写景的方法与技巧,提高鉴赏与写作能力。
2.方法与过程目标
掌握阅读浅易文言文的方法。教会学生借助注释及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善于通过辨析、归纳等方法掌握文言字词;通过交流、合作、探究等进行品读赏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感受中国古典文学的深厚底蕴,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审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
背诵课文;
引导学生感受作品的意境美、志趣美、语言美。
教学难点:
理解“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含义。
教学方法:
朗读法、合作探究法。
学法指导:
预习时利用注释和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能读准字音;
调动已有文言词语储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分析写法方面的特点。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图片、文字资料。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讲述“焚画殉葬”的故事,引出《富春山居图》以及图中所画富春江之景。
展示《富春山居图》与富春江风光照,激发学生对富春江的向往。
富春江的景色真美啊。南朝著名的文学家吴均在游览完富春江的风光后,就情不自禁写了一篇描绘富春江风光的文章《与朱元思书》。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文章。
二、预习反馈
字词积累(多媒体显示)
请学生解释课题(多媒体显示)
题目中“与”是“给”的意思。“书”是“书信”。朱元思,一作宋元思,字玉山,生平不详。
《与朱元思书》是南朝梁文学家吴均写给好友朱元思的书信节选,全文已散佚,是一篇出色的写景小品文。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结合书下注释,借助工具书,理解全文大意。然后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思考:本文主要写了什么?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多媒体顯示)
四、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文中哪一句话最能概括课文所写景色的特征?
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点拨: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是本文所写景色的总体特征,全文都围绕着“奇”和“异”这两个字在做文章。
2.找出课文中描写水的句子,分析写出了水的什么特点。
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点拨:“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写出了水的清澈、湍急。
3.找出课文中描写山的句子,分析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山。
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点拨:“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视觉——山的形态)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听觉——山中的声音)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视觉——山中的日光明暗)
4.文中哪一句话直接抒发了作者的感情呢?有什么作用?从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点拨:“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事物者,窥谷忘反。”
衬托富春山险峰幽谷夺人心魄的魅力。
插入作者简介,理解写作意图。
——表现出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透露出作者对世俗官场和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之情以及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5.文中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从各个角度精细地刻画富春江的山水。你能列举几个吗?
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点拨:
(1)动静结合
第二段写水,采用动静结合的方法,突出水静态时的清澈和动态时的湍急的特点,水之异尽现。
第三段写山,以鸟禽的声音,来反衬山林之寂静,以动写静,动静互现。
(2)采用多种修辞手法(夸张、比喻、对偶、拟人)使描写对象形象鲜明,富于生机。
(3)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写景:视听结合,使景物声情并茂,生动形象,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4)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5)按地点转移,由近及远的顺序写:从流飘荡,俯视碧水,仰观青山。
(6)骈散结合:文章虽用骈体,但有散行句穿插其中,别具一番参差错落的韵致。
(7)记叙、写景、抒情相结合。
五、拓展延伸,比较阅读
阅读《三峡》和《与朱元思书》,从内容、写法、情感三方面进行比较,试分析两文的异同点。
六、课堂总结
本文从行船游江的实感出发,着力刻画自富阳至桐庐一带富春江的山山水水,以鲜明生动的笔触描绘了这里秀美的自然风光,抒发了对世俗官场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之情,流露出爱慕美好大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七、布置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全文。
2.把课文改写成现代文,介绍富春江“自富阳至桐庐”的景色。
本文是一篇南朝时期的山水小品文,以书信形式描绘了富春江山水的美。作者以隽永洗练,文辞兼美的语言和清新明快的文风创作此文,全文篇幅不长,但字里行间作者遣词用句之功底,是当时不可多得的经典写景抒怀之作。所以,在教授此文时要教学生很好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品味文章的语言美,掌握写景散文的写作技巧,激发对文言文的语言感受能力,积累文言词汇,以便能运用到写作当中。教学中还要贯彻新课标阅读教学精神,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培养学生对古文的感悟与欣赏水平,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九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的能力,让他们在全面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能更好地加以鉴赏,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
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已有相当的文言基础,可以放手大胆让学生自主阅读,合作研讨,由教师解决疑难,辅助学习。学生在积极发言时,教师要注意引导他们,认真指出其不足,以求能够准确理解,创新性复述。对富春江山水的陌生,可能会减弱学生对课文学习的兴致。然而文章优美的语言会第一时间打动学生,我们不妨从朗读、品味语言下手。对于文章的难点“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两句的理解,以学生现有的生活阅历恐怕是勉为其难。我们不必刻意求深,求透,有所感悟即可。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切实掌握文言基础知识,夯实文言基础;
充分利用朗读和想象,培养文言语感,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品味写景的妙语佳句,掌握写景的方法与技巧,提高鉴赏与写作能力。
2.方法与过程目标
掌握阅读浅易文言文的方法。教会学生借助注释及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善于通过辨析、归纳等方法掌握文言字词;通过交流、合作、探究等进行品读赏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感受中国古典文学的深厚底蕴,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审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
背诵课文;
引导学生感受作品的意境美、志趣美、语言美。
教学难点:
理解“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含义。
教学方法:
朗读法、合作探究法。
学法指导:
预习时利用注释和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能读准字音;
调动已有文言词语储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分析写法方面的特点。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图片、文字资料。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讲述“焚画殉葬”的故事,引出《富春山居图》以及图中所画富春江之景。
展示《富春山居图》与富春江风光照,激发学生对富春江的向往。
富春江的景色真美啊。南朝著名的文学家吴均在游览完富春江的风光后,就情不自禁写了一篇描绘富春江风光的文章《与朱元思书》。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文章。
二、预习反馈
字词积累(多媒体显示)
请学生解释课题(多媒体显示)
题目中“与”是“给”的意思。“书”是“书信”。朱元思,一作宋元思,字玉山,生平不详。
《与朱元思书》是南朝梁文学家吴均写给好友朱元思的书信节选,全文已散佚,是一篇出色的写景小品文。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结合书下注释,借助工具书,理解全文大意。然后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思考:本文主要写了什么?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多媒体顯示)
四、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文中哪一句话最能概括课文所写景色的特征?
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点拨: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是本文所写景色的总体特征,全文都围绕着“奇”和“异”这两个字在做文章。
2.找出课文中描写水的句子,分析写出了水的什么特点。
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点拨:“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写出了水的清澈、湍急。
3.找出课文中描写山的句子,分析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山。
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点拨:“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视觉——山的形态)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听觉——山中的声音)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视觉——山中的日光明暗)
4.文中哪一句话直接抒发了作者的感情呢?有什么作用?从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点拨:“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事物者,窥谷忘反。”
衬托富春山险峰幽谷夺人心魄的魅力。
插入作者简介,理解写作意图。
——表现出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透露出作者对世俗官场和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之情以及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5.文中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从各个角度精细地刻画富春江的山水。你能列举几个吗?
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点拨:
(1)动静结合
第二段写水,采用动静结合的方法,突出水静态时的清澈和动态时的湍急的特点,水之异尽现。
第三段写山,以鸟禽的声音,来反衬山林之寂静,以动写静,动静互现。
(2)采用多种修辞手法(夸张、比喻、对偶、拟人)使描写对象形象鲜明,富于生机。
(3)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写景:视听结合,使景物声情并茂,生动形象,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4)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5)按地点转移,由近及远的顺序写:从流飘荡,俯视碧水,仰观青山。
(6)骈散结合:文章虽用骈体,但有散行句穿插其中,别具一番参差错落的韵致。
(7)记叙、写景、抒情相结合。
五、拓展延伸,比较阅读
阅读《三峡》和《与朱元思书》,从内容、写法、情感三方面进行比较,试分析两文的异同点。
六、课堂总结
本文从行船游江的实感出发,着力刻画自富阳至桐庐一带富春江的山山水水,以鲜明生动的笔触描绘了这里秀美的自然风光,抒发了对世俗官场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之情,流露出爱慕美好大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七、布置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全文。
2.把课文改写成现代文,介绍富春江“自富阳至桐庐”的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