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心理游戏的趣味性及侧重人际互动、内心体验的特征,有利于职业生涯规划课教学目标特别是德育情感目标的实现。为此,本文探讨了心理游戏在职业生涯规划课上的应用原则及其在课堂导入、授课及巩固三个阶段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心理游戏;职业生涯规划课;原则;应用
心理游戏是以游戏为媒介,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使个体在游戏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和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以发展良好的生活适应的助人过程。它与其他游戏与活动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强调人际互动,激发游戏者某种内在心理体验,并加以引导,帮助游戏者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职业生涯规划课是一门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教育和职业理想教育的课程,其任务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和职业理想,学会根据社会需要和自身特点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并以此规范和调整自己的行为,为顺利就业、创业创造条件。因此,这门课程的教学应侧重于学生观念、方法和能力的培养,而不理论知识的灌输。而心理游戏其自身的强烈趣味性及侧重人际互动、内心体验的特征,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帮助学生将职业意识内化为自身的情感体验,从而有利于职业生涯规划课教学目标特别是德育情感目标的实现。作为学生职业意识培养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也应该适应时代的潮流,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发挥好心理游戏对学生职业意识培养的积极作用。
一、心理游戏应用的基本原则。
1、服务于教学内容和目标的原则
心理游戏并不适用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所有教学内容。一般而言,体现职业意识、团队精神、职业道德和职业行为培养、自我认知等方面的内容更适合使用心理游戏。因此,是否使用心理游戏要取决于课程的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如果只是为了调动兴趣而游戏,就会使游戏失去方向,降低课堂教学的效果。
2、服务于学生的原则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心理游戏的应用应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和需要、生理状况、性别特征、参与人数和情绪状态,甚至学生生源地、家庭背景等情况。同样的心理游戏,在有的班级使用效果就较好,有的班级就会很难推行,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学生。因此,心理游戏在选择和使用的过程中,要以服务于学生为宗旨,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状况。
3、充分重视体验与分享的原则
心理游戏不只是简单的玩耍,而是通过玩耍过程使学生获得内心体验,这也正是心理游戏最有价值的地方。虽然心理游戏只是职业生涯规划课教学方法的一种,但要发挥其价值而不流于形式,就必须在游戏中充分重视学生的体验,并引导学生及时与同伴分享,强化体验的影响。这种体验可以是即时感受的表达,也可以通过作业的形式让学生完成游戏感受的小短文。但无论怎样的形式,都需要教师要给以及时科学的评价,帮助学生理清思想,端正态度。
4、安全易行的原则
保证学生的身体安全和心理安全是运用心理游戏的首要前提,对那些可能对学生不利的因素要能够有预防的措施和手段。因此,运用游戏时,要注意规则的制定(规则中限制某些危险动作和行为)、环境的布置、形式的选择以及结果的处理。值得注意的是,心理游戏必须注意学生的心理安全,如游戏中可能会发生对学生人格及尊严造成伤害的情况,这就需要教师在整个游戏过程中还要有一定的应变能力和控制能力,当出现一些可能引起伤害的苗头时,能够及时引导,加以避免。除此之外,心理游戏在选择时,要尽量以简单易行为原则,否则会占用大量的课堂时间或因游戏难以开展而导致失败。
二、心理游戏的具体应用。
1、导入阶段,设置情境,提高兴趣。
心理游戏有很强的趣味性、活动性和启发性,利用心理游戏进行课堂导入,可以从课堂伊始就吊足学生的胃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在讲授“认识自我”这一内容时,设置“猜猜我是谁”这一小游戏,即教师给出班级5名学生的优点,看谁最先猜出这些学生的名字。这5名学生中有2名学生是日常表现好的学生、2名是学困生、1名是普通学生。通过这一游戏不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也让学生意识到任何人都有优点,只是需要我们去发现,从而在增强学生自信心的同时,让学生认识到认识自我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认真进行自我分析。
2、授课阶段,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升华德育目标。
在讲授“树立学生团队精神”时,使用游戏“生死与共”。 其规则是:主持人喊“一、二、三、开始”后,每组所有同学都必须站在预先画好的圈里,不得有任何的身体部位碰触圆圈以外的地方。主持人计时,最后站不住的一组选手获胜。游戏结束后,先是学生组内相互交流,然后各组派一名代表,与大家分享活动体会。通过游戏,学生普遍认识到“要想完成一项任务,组织中的每个人必须学会互相帮助、互相支持和理解。要想在激烈竞争的环境中取得更多的机会,发挥团队的创造力和协作力,注重团队精神是非常重要的”。利用游戏,通过活动——交流——分享——整合的过程,让学生充分体验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从而使团队合作意识由书本的理论上升为学生的共识,实现情感的升华。
3、巩固阶段,深化理解,留下反思。
在巩固教学阶段可以利用心理游戏,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的认识,并给学生留下反思的空间,将课堂德育效果延伸至课后。如在讲做好由“学校人”到“職业人”的角色转换一内容上,使用“有错你就说”一这心理游戏。规则是让学生排成纵队,后面的学生把手搭在前面学生的肩膀上。用数字代替方向(1——向左;2——向右;3——向前;4——向后),由主持人喊口令并监督队伍行进情况,犯错的同学需主动举手示意,并大声对组员说声:“对不起,我错了。”通过学生间分享游戏体会,让学生进一步体验到勇于面对错误和承认错误,勇于承担责任的重要性,主动反思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方式的错误。
再如在讲授职业兴趣、职业能力后,也可以利用一些成型的兴趣测试和能力测试,让学生在游戏过程中更好地认识自我。
心理游戏参与职业生涯规划课堂具有一定的新颖性,能够较好带动课堂气氛,有效地实现教学内容的德育情感目标,对学生职业意识的培养具有不可多得的益处。但在实施过程中,还需要不断完善和探索,以便于更好地服务于职业生涯规划课程。
作者简介:由冬梅,女,生于1977年。大连海洋学校,讲师。
关键词:心理游戏;职业生涯规划课;原则;应用
心理游戏是以游戏为媒介,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使个体在游戏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和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以发展良好的生活适应的助人过程。它与其他游戏与活动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强调人际互动,激发游戏者某种内在心理体验,并加以引导,帮助游戏者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职业生涯规划课是一门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教育和职业理想教育的课程,其任务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和职业理想,学会根据社会需要和自身特点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并以此规范和调整自己的行为,为顺利就业、创业创造条件。因此,这门课程的教学应侧重于学生观念、方法和能力的培养,而不理论知识的灌输。而心理游戏其自身的强烈趣味性及侧重人际互动、内心体验的特征,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帮助学生将职业意识内化为自身的情感体验,从而有利于职业生涯规划课教学目标特别是德育情感目标的实现。作为学生职业意识培养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也应该适应时代的潮流,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发挥好心理游戏对学生职业意识培养的积极作用。
一、心理游戏应用的基本原则。
1、服务于教学内容和目标的原则
心理游戏并不适用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所有教学内容。一般而言,体现职业意识、团队精神、职业道德和职业行为培养、自我认知等方面的内容更适合使用心理游戏。因此,是否使用心理游戏要取决于课程的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如果只是为了调动兴趣而游戏,就会使游戏失去方向,降低课堂教学的效果。
2、服务于学生的原则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心理游戏的应用应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和需要、生理状况、性别特征、参与人数和情绪状态,甚至学生生源地、家庭背景等情况。同样的心理游戏,在有的班级使用效果就较好,有的班级就会很难推行,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学生。因此,心理游戏在选择和使用的过程中,要以服务于学生为宗旨,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状况。
3、充分重视体验与分享的原则
心理游戏不只是简单的玩耍,而是通过玩耍过程使学生获得内心体验,这也正是心理游戏最有价值的地方。虽然心理游戏只是职业生涯规划课教学方法的一种,但要发挥其价值而不流于形式,就必须在游戏中充分重视学生的体验,并引导学生及时与同伴分享,强化体验的影响。这种体验可以是即时感受的表达,也可以通过作业的形式让学生完成游戏感受的小短文。但无论怎样的形式,都需要教师要给以及时科学的评价,帮助学生理清思想,端正态度。
4、安全易行的原则
保证学生的身体安全和心理安全是运用心理游戏的首要前提,对那些可能对学生不利的因素要能够有预防的措施和手段。因此,运用游戏时,要注意规则的制定(规则中限制某些危险动作和行为)、环境的布置、形式的选择以及结果的处理。值得注意的是,心理游戏必须注意学生的心理安全,如游戏中可能会发生对学生人格及尊严造成伤害的情况,这就需要教师在整个游戏过程中还要有一定的应变能力和控制能力,当出现一些可能引起伤害的苗头时,能够及时引导,加以避免。除此之外,心理游戏在选择时,要尽量以简单易行为原则,否则会占用大量的课堂时间或因游戏难以开展而导致失败。
二、心理游戏的具体应用。
1、导入阶段,设置情境,提高兴趣。
心理游戏有很强的趣味性、活动性和启发性,利用心理游戏进行课堂导入,可以从课堂伊始就吊足学生的胃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在讲授“认识自我”这一内容时,设置“猜猜我是谁”这一小游戏,即教师给出班级5名学生的优点,看谁最先猜出这些学生的名字。这5名学生中有2名学生是日常表现好的学生、2名是学困生、1名是普通学生。通过这一游戏不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也让学生意识到任何人都有优点,只是需要我们去发现,从而在增强学生自信心的同时,让学生认识到认识自我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认真进行自我分析。
2、授课阶段,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升华德育目标。
在讲授“树立学生团队精神”时,使用游戏“生死与共”。 其规则是:主持人喊“一、二、三、开始”后,每组所有同学都必须站在预先画好的圈里,不得有任何的身体部位碰触圆圈以外的地方。主持人计时,最后站不住的一组选手获胜。游戏结束后,先是学生组内相互交流,然后各组派一名代表,与大家分享活动体会。通过游戏,学生普遍认识到“要想完成一项任务,组织中的每个人必须学会互相帮助、互相支持和理解。要想在激烈竞争的环境中取得更多的机会,发挥团队的创造力和协作力,注重团队精神是非常重要的”。利用游戏,通过活动——交流——分享——整合的过程,让学生充分体验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从而使团队合作意识由书本的理论上升为学生的共识,实现情感的升华。
3、巩固阶段,深化理解,留下反思。
在巩固教学阶段可以利用心理游戏,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的认识,并给学生留下反思的空间,将课堂德育效果延伸至课后。如在讲做好由“学校人”到“職业人”的角色转换一内容上,使用“有错你就说”一这心理游戏。规则是让学生排成纵队,后面的学生把手搭在前面学生的肩膀上。用数字代替方向(1——向左;2——向右;3——向前;4——向后),由主持人喊口令并监督队伍行进情况,犯错的同学需主动举手示意,并大声对组员说声:“对不起,我错了。”通过学生间分享游戏体会,让学生进一步体验到勇于面对错误和承认错误,勇于承担责任的重要性,主动反思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方式的错误。
再如在讲授职业兴趣、职业能力后,也可以利用一些成型的兴趣测试和能力测试,让学生在游戏过程中更好地认识自我。
心理游戏参与职业生涯规划课堂具有一定的新颖性,能够较好带动课堂气氛,有效地实现教学内容的德育情感目标,对学生职业意识的培养具有不可多得的益处。但在实施过程中,还需要不断完善和探索,以便于更好地服务于职业生涯规划课程。
作者简介:由冬梅,女,生于1977年。大连海洋学校,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