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李清照的酒词人生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ya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李清照是宋代词坛上最具名气与才气的女词人,她凭借流传后世诗词文作品,取得了巾帼不让须眉的成就。自古以来,酒便是文学作品的催化剂,李白、苏轼等大家都借酒创造了大量脍炙人口的名篇名作。酒在李清照的创作中,有着独特的意义,她在酒词作品中塑造了诸多形象鲜明、情感细腻的女性形象,而酒词也折射出她一生的喜怒哀乐和悲欢离合。
  【关键词】:李清照;酒;情感
  中国古代文人与酒有密切的联系,酒是他们不可多得的美物,他们以酒助兴或借酒抒情。曹操高歌“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李白自称“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苏轼自叹“使我有名全是酒。”,恰如韩少功所言:“文学史总是散发出男人的醺醺酒气”。在男性文学作品中,酒是豪放的酒,是与仕途政治紧密相连的酒;但在女性作品中,酒被赋予了新的内在蕴意。李清照可谓宋代词坛上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王灼在《碧鸡漫志》中如此评价李清照:“逼近前辈,在士大夫中已不多得,若本朝妇人,当推文采第一。”。在李清照的词作中,酒词占了三分之二,且写酒处各不相同:清晨醉看雪梅,黄昏沉醉晚归,深夜酣醉卸妆迟;有时与人宴饮言欢,有时独自把酒伤怀······细读她的酒词,我们可以品读她丰富细腻的内心世界和自然真挚的情感。
  一、少女时期:酒中见天真
  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父亲李格非是“苏门后四学子”之一,母亲王氏以“亦善文”被记入《宋史》中。她与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奉行“无才便是德”的女子不同,在良好的家庭文化熏陶下,在宽松自由的生活环境中,她走出家庭,放情自然,饮酒作诗,此时李清照的词中多是天真烂漫,富有情趣的女性形象,在《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词人出门游赏美景,不料饮酒甚欢,昏昏沉沉中忘记了归家之路。兴致满满地寻找出路时,小船竟摇到了莲花从里,焦灼地摇着小船,却惊起了一滩已经归池的白鹭。词中寥寥数字,如果不是因为“沉醉”,就没有“不知归路”,也不会“误入藕花深处”,更不能“惊起鸥鹭”,这样富有生机、浓浓情趣的情景就难以存在。这酒是天真烂漫的象征,代表着自由和个性。此时的李清照活泼纯真,尽情享受少女生活之趣。
  韶华时光里,除了游春,还有伤春和惜春,如《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词人宿醉之后关心花事,明知会是“绿肥红瘦”,却还“试问卷帘人”。满院狼藉的红花和肥硕的绿叶正诉说着春天将尽,夏天将临。词人昨夜因何而醉,想必便是为花醉,为留不住的春天,为易逝的时光而醉。词短小简练,层层递进,一位爱花惜花、感叹时光易逝、珍惜美好青春的女性形象跃然于纸上。
  二、少妇时期:酒中寄相思
  公元1101年,十八岁的李清照嫁给太学生赵明诚,两人情投意合,爱情甜蜜。婚后不久,赵明诚外出为官,二人常分隔两地。在情义浓时却又无奈分离,尝尽相思苦楚。此时的李清照深深思念着远行的丈夫,酒自然成了陪伴她度过思君时光的良物。如《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一句“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为无数文人叫好。词人在雾薄云重、日渐短天渐凉重阳节里思念心上人,只好独自在篱边把酒赏菊,悲凉之情溢于言表。词人借酒言说思念之愁,也因酒和思念日渐清瘦。《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鹧鸪天·寒日萧萧上锁窗》都表达出对丈夫的思念之情,娓娓道出闺中少妇的离愁别绪。与年少所饮之酒相比,此时的酒是李清照抚慰自己、平息思念的良药。
  三、中年时期:酒中言乡愁
  随着金人的铁蹄南下,北方时局动荡,李清照和赵明诚辗转到了江宁,而这样的家变国仇给李清照带来的痛苦和煎熬。如《菩萨蛮·风柔日薄春犹早》:
  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著心情好。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沈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
  因为故乡难归,只能“老于建康城”,所以满眼春光都于事无补。因为只能在醉酒后,才能在梦里回到故乡,所以她宁愿宿醉,以至于香炉烟雾散尽时,身上酒气的还未消散。此时的李清照,有家而不能归,企图在醉酒后梦回故乡;这些未消的酒里深藏着李清照浓浓的思乡情,情不消,酒难消。
  四、老年时期:酒中品人生
  国难当头时,赵明诚突然离世;此后李清照带着金石字画等文物颠沛流离,经历了再嫁婚变。晚年的李清照,茕茕孑立无所依靠, 她借酒减轻思念故人之苦、国破家亡之痛,最具代表的便是《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开头连下十四个叠字,渲染出悲凉冷清的氛围。在寒暖交替的日子,在秋风来袭的傍晚,慢饮两三杯酒。词人是如何品这“三杯两盏淡酒”?她把那满地憔悴的菊花,凄清的梧桐、窗外淅淅沥沥的小雨和一生的坎坷都化到酒中,细细品味。人生七十载,何止一个“愁”,这是李清照历经波折后的感悟;那两盏淡酒,沉淀了李清照的复杂难言的情感,道出她晚年的孤独、凄凉与哀愁。
  结语:纵观李清照的一生,从待字闺中的少女,到伉俪情深的少妇,再到遭遇了国破家亡、文物流失、再嫁婚变、膝下无子的嫠妇,每个时期,酒都与她有着深厚的渊源。她的酒词别有风味,有超高的艺术价值,她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学财富,不愧为“一代词宗”。
  参考文献:
  [1]徐培均.李清照集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04
  [2]康震.康震评说李清照.中华书局出版.2010.08.08
  [3]徐靜.论李清照词中的女性形象.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11.15
  [4]侯梦莹.以李清照词中的酒意象论易安之愁.文学教育(上).2014.08.05
  [5]孙玉莹.浅谈李清照酒词愁情变迁及女性特色.文学界(理论版).2011.12.25
其他文献
【摘要】:九叶诗派弥补了当时诗坛的缺陷,广泛的运用西方现代派的技巧,突破了象征主义和现代派只注重自己内心世界的局限,同时他们在关注内心的同时更广泛的关注现实生活,将中国新诗的发展推向了另一个崭新的阶段。  【关键词】:九叶诗派;现实;内心  在上个世纪四十年代中后期的上海,活跃着一群青年的诗人群体,其中包括辛笛、陈敬容、杜运燮、杭约赫、郑敏、唐析、唐湜、袁可嘉、穆旦,他们以《诗创造》和《中国新诗》
期刊
国防大学刘亚洲将军的《精神》一书,谈古论今,内容饱满,观点鲜明,全书共11篇文章,以历史为依据,通过摆事实,谈感受,用自己的思考和真实感悟努力向读者传达实事求是,说真话,干实事,解放思想的重要意义,体现了将军内心强烈的爱国情怀以及浓烈的历史责任感。  读完《精神》收获颇丰,感慨良多,与其说读《精神》是经受一次思想启迪,不如说是一次对现实,对自身进行的深刻反思。书中的很多语句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如“我
期刊
【摘要】:《边城》是沈从文创作的一篇中篇小说,其中主人公翠翠的人性美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影响,本文赏作品中翠翠的人性美的形象,然后从人物原型、作者对传统人性美追求以及湘西传统的生活习惯三个来探究翠翠的人性美的背后的原因。  【关键词】:边城;翠翠;人性美;  一、翠翠的人性美的经典形象  《边城》主人公的翠翠人性美的形象深深主要表现在这部作品的翠翠的行为上。翠翠的人性美生成过程是伴随她的成长的,首先,
期刊
【摘要】:挪威作家乔斯坦·贾德的《苏菲的世界》,是一部形式与内容完美结合的后现代主义元小说。小说中三重叙事时空交织进行、真幻时空交叠,形成一种虚实不定、时空混乱的假象。本文试图从分析作品的叙事时空入手,探讨和揭示多重时空、时空跳跃、真幻时空转换等元小说叙事技巧在作品中的运用及其主题意蕴。  【关键词】:《苏菲的世界》;元小说;叙事时空  《苏菲的世界》是挪威作家,乔斯坦·贾德在1991年创作的小说
期刊
【摘要】:李商隐是晚唐诗歌创作史上的代表人物,他的诗歌在情感上和艺术上都显示出非同一般的水平。在中国现代诗歌创作的行列,戴望舒是具有开拓性意义的诗人。他的文风飘逸、诗歌境界含蓄朦胧。而这种成就的背后源于其对中国古典诗歌的接受,其中对李商隐诗词的传承是十分明显的,本文即从这一诗歌现实出发,探寻戴望舒与李商隐的诗歌创作之间的相通之处。  【关键词】:诗歌;意象;女性化;感伤  李商隐作为晚唐诗歌创作的
期刊
【摘要】:提到音乐美学,首先便是“美”。那么这种美在作品中是如何呈现的?在欧洲音乐的历史长河中,古典主义时期无疑是不可或缺的,这一阶段的作品中所体现的音乐美学特征也十分具有代表性。本文将以贝多芬的钢琴作品Op.31Nr.2为例,试图探讨古典主义时期钢琴作品中的音乐美学特征体现。  【关键词】:古典主义;钢琴音乐;音乐美学;贝多芬;钢琴奏鸣曲  一、古典主义时期钢琴艺术的历史背景及理论基础  狭义的
期刊
【摘要】:在德勒兹的差异哲学中,辖域化和解域化是两个相对的重要概念。而在文学的逃逸中,恰恰体现了德勒兹试图阐明的从世界固有秩序中飞离和反飞离的一对矛盾。本文从彼得·汉德克的小说《短信长别》入手,着重从文本上分析逃逸这一活动所具有的生成意义,突显出该作品对于人类普遍困境的反思。  【关键词】:逃逸;彼得汉德克;德勒兹;解域化;生成  在《短信长别》中,美国既是小说主人公“我”的生存和活动空间,同样也
期刊
【摘要】:金元时期这个特殊的时代,承载了华夏民族多少独特的感受。对于一部完整的古代词史的研究,元词的研究也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的。基于金元词重要的词史地位和特殊的文化意义,笔者选定张翥作为研究对象,张翥是元朝重要的词人,是元后期词坛风气转化的标志,清代人对他的评价也甚高。而这样的一位大家却没有引起人们的关注,对他的诗词研究还很欠缺。从而影响了张翥在词史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地位。  【关键词】:张翥;蜕
期刊
【摘要】:《鹿特丹规则》下的承运人适航义务较《海牙规则》既有继承又有发展,反映了航运市场的实际状况。本文对该义务的有关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鹿特丹规则》下承运人适航义务的内容,认为该义务包括原有适航义务和适航责任。原有适航义务主体可以是任何人,而适航责任主体是承运人或海运履约方。该义务从承运人或海运履约方实际占有船舶时开始,到货物从该船舶卸离或者应当卸离时结束,客观上船舶要合法营运,并且应当符合技
期刊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最近微博出现的流行语“我可能遇到了假XX”。这类流行语表现出了网友们对于现实生活中不如意事情的无可奈何的情感。文章通过对这类流行语的来源、原因的分析,向读者阐明了其中的语言学知识及其社会含义。  【关键词】:“我可能遇到了假XX”;来源;社会含义  前一阵子,就在高校期末成绩出炉之际,微博上突然流行出了这么一句话:“我可能复习了假书”,然后脑动颇大的网友们在这句话下面配上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