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作为初中音乐教育的重要部分——音乐欣赏课,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实际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特点选择适当教材和合理的方法,才能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欣赏课 选材 方法
音乐欣赏课是学校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并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对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记忆力和对音乐的鉴赏力,发展想象力,丰富感情,陶冶情操起着重要的作用。
面对不同的学生,音乐欣赏课也应采取不同的教法,应针对你的教学对象的特点选择适当的教材,探索适应于其心理、生理及年龄特点的教学方法,只有这样你的欣赏课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笔者几年的教学实践中,对怎样适应初中生的心理、生理特点上好音乐欣赏课有着如下几点体会:
一、针对年龄特点选择适合教材是上好音乐欣赏课的关键
初中阶段,从11、12岁至14、15岁,属少年期或学龄中期。这一时期,学生的心理发展由具体的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他们已不满足于小学阶段的活泼、快乐,描写小动物和描写人生活的音乐,他们对世界已经有了自己的思考,开始逐渐将兴趣转向能满足其多方面感情需要的音乐作品。这个时期,可以有针对性的将中外一些优秀的经典音乐作品介绍给他们,让他们广泛的接受各种音乐信息,扩大音乐视野,提高对音乐的兴趣和喜爱。
〈一〉有优美音乐旋律、结构简单的以形象思维为主的音乐作品最能吸引学生的兴趣。比如:外国作品圣桑的《动物狂欢节》、穆索尔斯基《图画展览会》,中国作品《丰收锣鼓》、《百鸟朝凤》等。
〈二〉初中生生活范围大了,接触的事物多了,其情感情绪也日益丰富,虽然这种情感还不稳定,但对了解各种情感的音乐已经有了兴趣,像描绘美好爱情的中国作品《梁山伯与祝英台》,表现喜悦之情的《北京喜讯到边塞》,表现节日欢庆之情的《春节序曲》,歌颂对大自然热爱之情的《蓝色多瑙河》,表现作者个人感情的《命运交响曲》以及包含音乐家创作心情的《辛德勒名单》等等。
〈三〉初中阶段的孩子意志品质不断得到发展,自觉性较小学阶段有了明显的增强,他们钦佩意志坚强的英雄人物,模仿性强,也希望自己成为意志坚强的人。针对这一特点,外国作品贝多芬《第五交响曲》、肖邦《C小调革命练习曲》、中国作品《草原英雄小姐妹》《嘎达梅林交响诗》等表现个人英雄气概的作品是最佳选择。
〈四〉对欣赏音乐的兴趣,而保证这个兴趣的前提就是选择最优秀的音响资料,对那些虽然是名曲,但在演唱、演奏上经过随意篡改原作品的"通俗音乐"则必须拒之于欣赏教学的课堂之外。
有了好的音乐,怎样让学生喜欢,愿意听且从中受益,就要看教师用什么方法来引导了。这就是我要谈的第二点体会:
二、好的欣赏音乐的方法,可以让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欣赏音乐的关键是倾听。怎样培养学生倾听的兴趣并积极、主动的参与进来,是上好一堂音乐欣赏课的前提条件。让学生在参与的情况下进行倾听,是训练具有音乐耳朵的一条有效途径。
〈一〉故事导入法:孩子都爱听故事,初中生也不例外,针对这个特点,可在倾听乐曲前讲一下关于这首乐曲的奇闻佚事。像与歌曲《送别》相关的影片《城南旧事》的剧情梗概,听完剧情故事,学生被主人公小英子的境遇所感动,一下子就有了想听这首曲子的欲望。这时再让学生们听这首曲子,一定是"两只耳朵竖起来"。
〈二〉听音乐取名法:孩子都有表现欲,初中生也同样有。于是我们可以用给你听到的乐曲起名字的方法来吸引他听音乐,如欣赏《玩具交响曲》时,边听边提示他们,听到了些什么声音?(鸟叫、水响)是现实生活中的鸟叫、水响吗?(不是,是什么东西模仿出来的)那么是什么东西可以模仿发出这些声音呢?(公仔、玩具)……由此一步步引导他们达到教师吸引他们听音乐的目的。
〈三〉谈天说地聊天法:初中生的知识面比小学生宽了很多,对生活对社会也有了自己的认识。这时的他们渴望了解更多的他们的经历体验无法感受到的东西,教师正可以利用这一点来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可以讲一些教师亲身经历的对音乐的一些感受,看一些演出的感想。这种体验的分享,同样会感染学生,并更加关注于你介绍给他的音乐。
〈四〉畅所欲言讨论式:在音乐欣赏课中,音乐是第一位的,学生是音乐的主体,是有自己主观色彩的,而教师则是为这两者服务和联系而存在的。因此要时刻关注学生对音乐的反应,尊重他们的想法,不忽视他们一点一滴的音乐感受,充分展示他们的个性。初中时期,正处于自我意识急剧发展的重要时期,他们渴望得到别人的肯定,漫谈音乐感受时,七嘴八舌希望得到老师的注意。例如:有一次给学生听日本电影插曲《啦呀啦》,有学生就说这段越来越快,感觉像赛车,老师就不能批评他,而是应积极引导,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赛车带给你的情绪是怎样的?(紧张、兴奋、激动)而这首乐曲速度逐渐加快,创造出紧张的气氛,带给人的情绪体验的确是相同的。在我做这些评价时,学生的注意力非常集中,因为他们在关心自己的想法是否得到老师的肯定。所以碰到这种情况,教师要善于抓住小细节控制课堂气氛,创造环境,吸引学生对音乐的注意力。
〈五〉增强好奇对比法:我们古浪地处西北内陆,大部分中学生对民族音乐和古典音乐知道的却是少之又少。怎样吸引他们对老师介绍的音乐作品感兴趣,在上名歌欣赏这一课时,我先播放了三首重新改编过的中国民歌,这些民歌由通俗歌手表现出来别有一番风味,学生特别喜欢,然后老师再把原汁原味的没有被改编过的原唱放出来让学生对比,在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基础上来介绍中国民歌的知识,就可以达到学生自己主动学习了解音乐的目的。
【关键词】 欣赏课 选材 方法
音乐欣赏课是学校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并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对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记忆力和对音乐的鉴赏力,发展想象力,丰富感情,陶冶情操起着重要的作用。
面对不同的学生,音乐欣赏课也应采取不同的教法,应针对你的教学对象的特点选择适当的教材,探索适应于其心理、生理及年龄特点的教学方法,只有这样你的欣赏课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笔者几年的教学实践中,对怎样适应初中生的心理、生理特点上好音乐欣赏课有着如下几点体会:
一、针对年龄特点选择适合教材是上好音乐欣赏课的关键
初中阶段,从11、12岁至14、15岁,属少年期或学龄中期。这一时期,学生的心理发展由具体的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他们已不满足于小学阶段的活泼、快乐,描写小动物和描写人生活的音乐,他们对世界已经有了自己的思考,开始逐渐将兴趣转向能满足其多方面感情需要的音乐作品。这个时期,可以有针对性的将中外一些优秀的经典音乐作品介绍给他们,让他们广泛的接受各种音乐信息,扩大音乐视野,提高对音乐的兴趣和喜爱。
〈一〉有优美音乐旋律、结构简单的以形象思维为主的音乐作品最能吸引学生的兴趣。比如:外国作品圣桑的《动物狂欢节》、穆索尔斯基《图画展览会》,中国作品《丰收锣鼓》、《百鸟朝凤》等。
〈二〉初中生生活范围大了,接触的事物多了,其情感情绪也日益丰富,虽然这种情感还不稳定,但对了解各种情感的音乐已经有了兴趣,像描绘美好爱情的中国作品《梁山伯与祝英台》,表现喜悦之情的《北京喜讯到边塞》,表现节日欢庆之情的《春节序曲》,歌颂对大自然热爱之情的《蓝色多瑙河》,表现作者个人感情的《命运交响曲》以及包含音乐家创作心情的《辛德勒名单》等等。
〈三〉初中阶段的孩子意志品质不断得到发展,自觉性较小学阶段有了明显的增强,他们钦佩意志坚强的英雄人物,模仿性强,也希望自己成为意志坚强的人。针对这一特点,外国作品贝多芬《第五交响曲》、肖邦《C小调革命练习曲》、中国作品《草原英雄小姐妹》《嘎达梅林交响诗》等表现个人英雄气概的作品是最佳选择。
〈四〉对欣赏音乐的兴趣,而保证这个兴趣的前提就是选择最优秀的音响资料,对那些虽然是名曲,但在演唱、演奏上经过随意篡改原作品的"通俗音乐"则必须拒之于欣赏教学的课堂之外。
有了好的音乐,怎样让学生喜欢,愿意听且从中受益,就要看教师用什么方法来引导了。这就是我要谈的第二点体会:
二、好的欣赏音乐的方法,可以让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欣赏音乐的关键是倾听。怎样培养学生倾听的兴趣并积极、主动的参与进来,是上好一堂音乐欣赏课的前提条件。让学生在参与的情况下进行倾听,是训练具有音乐耳朵的一条有效途径。
〈一〉故事导入法:孩子都爱听故事,初中生也不例外,针对这个特点,可在倾听乐曲前讲一下关于这首乐曲的奇闻佚事。像与歌曲《送别》相关的影片《城南旧事》的剧情梗概,听完剧情故事,学生被主人公小英子的境遇所感动,一下子就有了想听这首曲子的欲望。这时再让学生们听这首曲子,一定是"两只耳朵竖起来"。
〈二〉听音乐取名法:孩子都有表现欲,初中生也同样有。于是我们可以用给你听到的乐曲起名字的方法来吸引他听音乐,如欣赏《玩具交响曲》时,边听边提示他们,听到了些什么声音?(鸟叫、水响)是现实生活中的鸟叫、水响吗?(不是,是什么东西模仿出来的)那么是什么东西可以模仿发出这些声音呢?(公仔、玩具)……由此一步步引导他们达到教师吸引他们听音乐的目的。
〈三〉谈天说地聊天法:初中生的知识面比小学生宽了很多,对生活对社会也有了自己的认识。这时的他们渴望了解更多的他们的经历体验无法感受到的东西,教师正可以利用这一点来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可以讲一些教师亲身经历的对音乐的一些感受,看一些演出的感想。这种体验的分享,同样会感染学生,并更加关注于你介绍给他的音乐。
〈四〉畅所欲言讨论式:在音乐欣赏课中,音乐是第一位的,学生是音乐的主体,是有自己主观色彩的,而教师则是为这两者服务和联系而存在的。因此要时刻关注学生对音乐的反应,尊重他们的想法,不忽视他们一点一滴的音乐感受,充分展示他们的个性。初中时期,正处于自我意识急剧发展的重要时期,他们渴望得到别人的肯定,漫谈音乐感受时,七嘴八舌希望得到老师的注意。例如:有一次给学生听日本电影插曲《啦呀啦》,有学生就说这段越来越快,感觉像赛车,老师就不能批评他,而是应积极引导,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赛车带给你的情绪是怎样的?(紧张、兴奋、激动)而这首乐曲速度逐渐加快,创造出紧张的气氛,带给人的情绪体验的确是相同的。在我做这些评价时,学生的注意力非常集中,因为他们在关心自己的想法是否得到老师的肯定。所以碰到这种情况,教师要善于抓住小细节控制课堂气氛,创造环境,吸引学生对音乐的注意力。
〈五〉增强好奇对比法:我们古浪地处西北内陆,大部分中学生对民族音乐和古典音乐知道的却是少之又少。怎样吸引他们对老师介绍的音乐作品感兴趣,在上名歌欣赏这一课时,我先播放了三首重新改编过的中国民歌,这些民歌由通俗歌手表现出来别有一番风味,学生特别喜欢,然后老师再把原汁原味的没有被改编过的原唱放出来让学生对比,在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基础上来介绍中国民歌的知识,就可以达到学生自己主动学习了解音乐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