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现在的学生学习普遍都存在这样的现象:被家长和老师逼着学,觉得学习很无趣,根本提不起学习的兴趣。他们厌烦学习,无心听课,不愿做作業,不愿开口读书,完全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因此,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转变观念,想方设法让学生爱上学习。在“课程改革的目标”中明确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所以我认为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教学方式是——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探讨:
一、师生角色互换,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长期以来,语文的课堂教学都是以知识传授为主,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是教学内容的制定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过程的控制者。学生则处于被动接受和服从的地位,自主探究、创新意识被严重束缚,学生的一身本领根本无用武之地,严重影响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持续发展。《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不再是教学的主宰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师的角色应当是学生学习的伙伴,是学习过程中的组织者、引导者、诱导者和辅导者。教师角色的改变,首先要充满期待,倾注热情地对待课程改革;其次要更新观念,要准确理解新课程理念,再次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还要向我们的教育对象——学生学习。如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依依惜别”中的“举办毕业联欢会”,要想把这一综合性学习课讲好还真不容易,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素质,还要有极大的热情,还要向学生学习,有条不紊地组织、引导学生走进联欢会。“老师,我要表演唱歌。”“老师,我要表演朗诵。”......充分发挥学生爱唱爱跳的特长,才能把联欢会开展得有声有色。从讲台走向学生,将课堂教学的视线集中到学生身上。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真正的课堂的主人。
二、教学内容不同,教学策略也不同
1、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体现出不同的层次。如果要解决一般性的问题,应多采取“自主”性学习。如语文课中最基础的环节——识字和写字,教师大可以放手让学生在课前自己学习并记忆,教师再对难写、易写错的字或词进行书写指导;阅读中一些难度较小的问题,学生也可以进行“自主”学习,独立思考,找出答案。如教学《丁香结》一文时,教师课前指导学生熟读课文后,课后练习题的第一小题,学生完全可以自己找到答案。教师就适时给予学生肯定,得到了老师的肯定,学生有了成功感,学习兴趣就提高了。课中,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小节,用喜欢的方式学习课文,教师要大胆放手,把权力和空间交给学生,让他们交流自学的收获,反而会有更好的学习效果。
2、对于课文中的重点问题,我建议采用“合作”性学习。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学习交流,学生是较乐于接受的。例如在教《只有一个地球》是,当老师发号施令:“我们现在要在小组内讨论——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这一结论是怎样一步一步得出的?结合课文内容,和同学交流。”刚开始学生还会因为问题较难不愿开口,但只要老师稍作鼓动,或者小组长带头说,其他的学生也会跟着各抒己见,这样“倾听”“交流”“协作”“分享”的过程,使教室的学习气氛一下子就高涨起来,更利于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形式。
3、语文教学中不可避免会产生疑难问题,对于学生来说是难点。这时我建议采用“探究”性学习。比如课文中有关自然科学现象的问题,需要学生探究的,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就像六年级下册的《宇宙生命之谜》中“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科学家是怎么判断其他星球有没有生命的呢?”这两个综合,覆盖面大的问题,教师就指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查找和收集相关的材料,从中获得成功的快乐。在这过程中习得有效的学习方法并积累,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发展。
所以,自主合作探究帮我解决了很多课堂上的“难题”,也是学生最喜欢的教学手段,因为学生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习得有效的学习方法并积累,最终实现了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创新的目标。但是,自主合作探究必须是有目的地进行,切记“滥用”,更不可以为了形式而进行。
现在的学生学习普遍都存在这样的现象:被家长和老师逼着学,觉得学习很无趣,根本提不起学习的兴趣。他们厌烦学习,无心听课,不愿做作業,不愿开口读书,完全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因此,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转变观念,想方设法让学生爱上学习。在“课程改革的目标”中明确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所以我认为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教学方式是——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探讨:
一、师生角色互换,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长期以来,语文的课堂教学都是以知识传授为主,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是教学内容的制定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过程的控制者。学生则处于被动接受和服从的地位,自主探究、创新意识被严重束缚,学生的一身本领根本无用武之地,严重影响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持续发展。《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不再是教学的主宰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师的角色应当是学生学习的伙伴,是学习过程中的组织者、引导者、诱导者和辅导者。教师角色的改变,首先要充满期待,倾注热情地对待课程改革;其次要更新观念,要准确理解新课程理念,再次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还要向我们的教育对象——学生学习。如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依依惜别”中的“举办毕业联欢会”,要想把这一综合性学习课讲好还真不容易,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素质,还要有极大的热情,还要向学生学习,有条不紊地组织、引导学生走进联欢会。“老师,我要表演唱歌。”“老师,我要表演朗诵。”......充分发挥学生爱唱爱跳的特长,才能把联欢会开展得有声有色。从讲台走向学生,将课堂教学的视线集中到学生身上。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真正的课堂的主人。
二、教学内容不同,教学策略也不同
1、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体现出不同的层次。如果要解决一般性的问题,应多采取“自主”性学习。如语文课中最基础的环节——识字和写字,教师大可以放手让学生在课前自己学习并记忆,教师再对难写、易写错的字或词进行书写指导;阅读中一些难度较小的问题,学生也可以进行“自主”学习,独立思考,找出答案。如教学《丁香结》一文时,教师课前指导学生熟读课文后,课后练习题的第一小题,学生完全可以自己找到答案。教师就适时给予学生肯定,得到了老师的肯定,学生有了成功感,学习兴趣就提高了。课中,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小节,用喜欢的方式学习课文,教师要大胆放手,把权力和空间交给学生,让他们交流自学的收获,反而会有更好的学习效果。
2、对于课文中的重点问题,我建议采用“合作”性学习。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学习交流,学生是较乐于接受的。例如在教《只有一个地球》是,当老师发号施令:“我们现在要在小组内讨论——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这一结论是怎样一步一步得出的?结合课文内容,和同学交流。”刚开始学生还会因为问题较难不愿开口,但只要老师稍作鼓动,或者小组长带头说,其他的学生也会跟着各抒己见,这样“倾听”“交流”“协作”“分享”的过程,使教室的学习气氛一下子就高涨起来,更利于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形式。
3、语文教学中不可避免会产生疑难问题,对于学生来说是难点。这时我建议采用“探究”性学习。比如课文中有关自然科学现象的问题,需要学生探究的,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就像六年级下册的《宇宙生命之谜》中“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科学家是怎么判断其他星球有没有生命的呢?”这两个综合,覆盖面大的问题,教师就指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查找和收集相关的材料,从中获得成功的快乐。在这过程中习得有效的学习方法并积累,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发展。
所以,自主合作探究帮我解决了很多课堂上的“难题”,也是学生最喜欢的教学手段,因为学生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习得有效的学习方法并积累,最终实现了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创新的目标。但是,自主合作探究必须是有目的地进行,切记“滥用”,更不可以为了形式而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