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职业素质关乎着一个求职者能否顺利就业,能否在职业上取得突出成就,因此在学校里,职业素质的培养就显得尤其重要。职业素质包括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政治素质、专业素质、道德素质等等,其中,职业心理素质在工作压力愈渐加大的今天更值得人们注意。90后已经进入市场,并即将成为中国劳动力市场的中流砥柱,90后的高职生更是其中的一个突出的群体,而本研究就将结合90后高职学生职业心理素质的现状,探讨高职院校相应的培养途径。
关键词:高职学生;心理素质;职业素质
高职院校培养的高职生大多注重学习技术,力求能快速投入社会生产,适应社会快速发展和未来职业的种种要求。所以,一些院校在重视高职生技术培养的同时,忽视了高职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导致许多高职生在投入工作后,常常出现严重的心理无法适应的现象。而另一些加强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学校的高职毕业生在毕业后不仅能更好的完成工作,还能终生不断学习、进步。
一、高职生职业心理素质常出现的问题
(1)自我认知不足。部分高职生认为自身学历比本科生低一等,从而在求职过程中有自卑的心理,不敢主动追求自己想要的职位和薪水,甚至于自己明明有实力,却因为看不到自己的优点、自信心不足而与理想职位失之交臂。而另一些高职生则自我评价过高,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给自己定的薪资过高,不符合社会标准,同时眼高手低、好高骛远,不肯从小事做起,一心追求高薪高职,导致无法顺利就业。
(2)承压抗挫能力差。自计划生育以来,很多孩子生长在独生子女的家庭,从小养尊处优,在家里备受宠爱,在学校名列前茅,很少受到他人的批评,在一定程度上不大能接受别人严厉的指责。然而在职场上,竞争非常紧张,工作量大,身边的同伴又同样优秀,所以当部分高职生工作未能完成时,他们的自信心就会大幅度受挫,不能接受现实,抱怨连天,停顿不前,严重时甚至产生自杀的心理。
(3)爱岗敬业精神不足。相比于80后、70后,90后的思想更为开放,行动更为独立自由,相对的,90后高职生的爱岗敬业精神也严重不足。90后高职生普遍崇尚个性独立,不受拘束,关注自我,常常有一些90后辞职不交辞职信,擅自离岗,导致企业蒙受损失,这些事件一定程度上体现出90后责任意识缺失,缺乏奉献精神。而愛岗敬业精神作为一种职业道德规范是每个企业都希望员工具备的精神,连保洁人员也不例外,拥有爱岗敬业精神的员工在就业时等于赢在了起跑线。
二、高职学校职业心理素质培养方法
(1)帮助学生树立正确观念。自1994年以来,《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纲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意见》等文件相继出台,心理健康教育受到重视并迅猛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很多高职院校并不十分重视职业心理素质培训,只是开设几场讲座或几门课程,粗略的给学生们讲解一些基础的职业心理素质的知识,并不能真正意义上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1]。
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首先教学的老师们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在教学过程不能唯“分”是从,应该发掘每个学生的优点所在,并鼓励学生扬长避短,增强他们对自己优势的自信心,克服自卑心理。同时,对于骄傲自满的学生,老师要通过不伤及他们自尊心自信心的方式,引导他们正确认识自己,从而脚踏实地,认真的学习、工作。
(2)增加实践教学环节。日常教学中要加强实践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多参与校内活动的组织,更要让学生多参与社会实践,借助“校中厂”“厂中校”等校企合作平台,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切身体会到工作的繁重与忙碌,提前适应职场的高强度、高压力。这不仅能提升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为更好地适应职业需求奠定基础,更能增加学生的抗压能力,让学生明白自己不足之处,从而学习更加努力,心智更加成熟,应对挫折挑战的能力也大大增强。学校也可以邀请专业人士或者杰出校友到校讲课,让学生了解本专业的发展前景,树立职业发展目标,更好地规划自己的未来职业发展。
现在很多高校都设有社会实践的课程,即由学校联系企业,为在校生提供一系列与本专业有关的岗位,让学生自由选择实习。实习时间通常为一个暑假或一个寒假,在这两个月的时间里,学生全天在企业实习,了解自己专业的现状和工作状态,以及学习基本的工作技能、相应的为人处世法则,从而为日后择业就业奠基。
(3)完善职业心理素质培养课程体系。职业心理素质培养是一个长期而效果缓慢的事,不是简单的一门职业心理素质培养课程就可以达到改善高职生职业心理素质的目的,故学校要建立以培养职业心理素质为目标的职业心理教育课程体系,包括“职业生涯规划”“职业心理素质培养”“就业心理指导”等等课程。在不同的年级阶段开设不同的课程,确保高职生对职业心理素质了解且吸收内化,在将来就业时发挥作用[2]。
而学校在其他课程中,也要利用课堂这一阵地对学生进行渗透式的职业心理素质培养。例如,在专业课中,渗透相关的职业意识、职业素质要求、职业道德等;在人文素养课中,重视并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信、诚信、吃苦耐劳等良好的职业心理品质以及合作意识等等。同时,经常开设职业心理测评活动,职业心理讲座,开设网上咨询热线,帮助学生解决职业规划中遇到的各种心理问题。
三、结语
总之,现在社会90后高职生的职业心理素质问题重重,而高职院校的关于职业心理素质的相关培训还需加强。但高职学生职业心理素质的培养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除了学校教育外,家庭与社会教育同样不可或缺,只有三力一体,共同积极寻求提高高职生职业心理素质的措施和对策,才能把高职生培养成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突出职业技能和较强职业心理素质的优秀技术型、技能型人才,才能为社会输送优秀的劳动力人才,才能实现中国梦。
(作者单位:黑龙江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冯国凡.高职学生心理特点及对策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31):28-29.
[2]周琳,刘勇.高职院校应加强学生的职业心理素质教育[J].广州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9(2):36-39.
关键词:高职学生;心理素质;职业素质
高职院校培养的高职生大多注重学习技术,力求能快速投入社会生产,适应社会快速发展和未来职业的种种要求。所以,一些院校在重视高职生技术培养的同时,忽视了高职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导致许多高职生在投入工作后,常常出现严重的心理无法适应的现象。而另一些加强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学校的高职毕业生在毕业后不仅能更好的完成工作,还能终生不断学习、进步。
一、高职生职业心理素质常出现的问题
(1)自我认知不足。部分高职生认为自身学历比本科生低一等,从而在求职过程中有自卑的心理,不敢主动追求自己想要的职位和薪水,甚至于自己明明有实力,却因为看不到自己的优点、自信心不足而与理想职位失之交臂。而另一些高职生则自我评价过高,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给自己定的薪资过高,不符合社会标准,同时眼高手低、好高骛远,不肯从小事做起,一心追求高薪高职,导致无法顺利就业。
(2)承压抗挫能力差。自计划生育以来,很多孩子生长在独生子女的家庭,从小养尊处优,在家里备受宠爱,在学校名列前茅,很少受到他人的批评,在一定程度上不大能接受别人严厉的指责。然而在职场上,竞争非常紧张,工作量大,身边的同伴又同样优秀,所以当部分高职生工作未能完成时,他们的自信心就会大幅度受挫,不能接受现实,抱怨连天,停顿不前,严重时甚至产生自杀的心理。
(3)爱岗敬业精神不足。相比于80后、70后,90后的思想更为开放,行动更为独立自由,相对的,90后高职生的爱岗敬业精神也严重不足。90后高职生普遍崇尚个性独立,不受拘束,关注自我,常常有一些90后辞职不交辞职信,擅自离岗,导致企业蒙受损失,这些事件一定程度上体现出90后责任意识缺失,缺乏奉献精神。而愛岗敬业精神作为一种职业道德规范是每个企业都希望员工具备的精神,连保洁人员也不例外,拥有爱岗敬业精神的员工在就业时等于赢在了起跑线。
二、高职学校职业心理素质培养方法
(1)帮助学生树立正确观念。自1994年以来,《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纲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意见》等文件相继出台,心理健康教育受到重视并迅猛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很多高职院校并不十分重视职业心理素质培训,只是开设几场讲座或几门课程,粗略的给学生们讲解一些基础的职业心理素质的知识,并不能真正意义上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1]。
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首先教学的老师们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在教学过程不能唯“分”是从,应该发掘每个学生的优点所在,并鼓励学生扬长避短,增强他们对自己优势的自信心,克服自卑心理。同时,对于骄傲自满的学生,老师要通过不伤及他们自尊心自信心的方式,引导他们正确认识自己,从而脚踏实地,认真的学习、工作。
(2)增加实践教学环节。日常教学中要加强实践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多参与校内活动的组织,更要让学生多参与社会实践,借助“校中厂”“厂中校”等校企合作平台,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切身体会到工作的繁重与忙碌,提前适应职场的高强度、高压力。这不仅能提升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为更好地适应职业需求奠定基础,更能增加学生的抗压能力,让学生明白自己不足之处,从而学习更加努力,心智更加成熟,应对挫折挑战的能力也大大增强。学校也可以邀请专业人士或者杰出校友到校讲课,让学生了解本专业的发展前景,树立职业发展目标,更好地规划自己的未来职业发展。
现在很多高校都设有社会实践的课程,即由学校联系企业,为在校生提供一系列与本专业有关的岗位,让学生自由选择实习。实习时间通常为一个暑假或一个寒假,在这两个月的时间里,学生全天在企业实习,了解自己专业的现状和工作状态,以及学习基本的工作技能、相应的为人处世法则,从而为日后择业就业奠基。
(3)完善职业心理素质培养课程体系。职业心理素质培养是一个长期而效果缓慢的事,不是简单的一门职业心理素质培养课程就可以达到改善高职生职业心理素质的目的,故学校要建立以培养职业心理素质为目标的职业心理教育课程体系,包括“职业生涯规划”“职业心理素质培养”“就业心理指导”等等课程。在不同的年级阶段开设不同的课程,确保高职生对职业心理素质了解且吸收内化,在将来就业时发挥作用[2]。
而学校在其他课程中,也要利用课堂这一阵地对学生进行渗透式的职业心理素质培养。例如,在专业课中,渗透相关的职业意识、职业素质要求、职业道德等;在人文素养课中,重视并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信、诚信、吃苦耐劳等良好的职业心理品质以及合作意识等等。同时,经常开设职业心理测评活动,职业心理讲座,开设网上咨询热线,帮助学生解决职业规划中遇到的各种心理问题。
三、结语
总之,现在社会90后高职生的职业心理素质问题重重,而高职院校的关于职业心理素质的相关培训还需加强。但高职学生职业心理素质的培养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除了学校教育外,家庭与社会教育同样不可或缺,只有三力一体,共同积极寻求提高高职生职业心理素质的措施和对策,才能把高职生培养成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突出职业技能和较强职业心理素质的优秀技术型、技能型人才,才能为社会输送优秀的劳动力人才,才能实现中国梦。
(作者单位:黑龙江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冯国凡.高职学生心理特点及对策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31):28-29.
[2]周琳,刘勇.高职院校应加强学生的职业心理素质教育[J].广州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9(2):3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