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语文课程文化建设的头绪纷繁复杂,并与县域高中教育资源的有限性、办学的封闭性之间存在着一定矛盾。因此,对县域高中语文课程文化建设体系进行整合,才能实现纲举目张和课程文化的有效建设。
一、县域高中语文课程文化建设的体系
县域高中语文课程文化建设的体系,可以命名为“四维语文”:依托四维前提,突出四维着力,建构四维课堂,致力四维提升。
1.依托四维前提
(1)以哲学为思维的引领
要学一点哲学。对于高中语文课程文化建设而言,要学一点辩证唯物论,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认识世界的本质,即研究世界“是什么”这一问题;学一点唯物辩证法,解决“世界怎么样”的问题;学一点认识论,解决“怎样认识世界”的问题;学一点唯物史观,认识人类社会的产生、本质和社会规律,以及社会的有机体及其结构。
(2)以逻辑为表达的规范
要学一点逻辑。明确概念的本质特征、概念所指的范围、概念之间的关系,概念要准确;把握简单判断、复合判断的相关知识,判断要恰当;学会演绎推理、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前提真实而充足,方式科学而合理,推理要严密。
(3)以美学为审美的指导
要学一点美学。要学会透过美的表现形式把握其本质、原则,通过比较来把握美的类型、特点。理解不同文化的审美观念和表现形式,把握超越文化和时空的美的基本法则。学习一点美学,既是美育的需要,也是提高语文教育水平的需要,更是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
(4)以艺术为创新的范式
要学一点艺术。艺术是以语言、文字、绘画、雕塑、建筑等为表达形式,通过捕捉与挖掘、感受与分析、整合与运用展示出来的阶段性结果。简言之,艺术是以形象传达抽象的手段。研究艺术的特点,可以为研究语文学科思维与表达的创新提供范式。
2.突出四维着力
一个好的高中语文教师,要在教育理念、专业素养、教学管理、创新意识四个维度着力。
(1)更新教育理念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普通高中课程方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是语文教育的指向和归宿。教师应认真研究,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把握时代脉搏,实现教学内容的严谨规范、文化内容的继承和发展。根据新《课标》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变教师为中心为学生为中心,培养具有“理想信念和社会责任感”“科学文化素养和终身学习能力”“自主发展能力和沟通合作能力”的人。
(2)提升专业素养
语文教师要深入探究基础知识、阅读与写作等学科内的相关知识,又要广泛涉猎,积累哲学、逻辑、美学、艺术方面的相关知识;既要深挖教材,又要关注社会动向和时代发展;既要关注传统文化,又要关注世界先进文化。总之,教师要终身学习,力争做一个“学者型”教师。需要注意的是,教师的专业素养还包括健康积极的心理状态,教师要以自己的积极、豁达、乐观点亮学生的生命。
(3)加强教学管理
语文课堂要实现平等、激励、互助的教学情境,通过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形式,实现理解、记忆、运用的三位一体,统筹安排,循序渐进。教师要学会倾听,学会调控,注意因材施教、分层教学,使学生实现内涵式的终身发展。
(4)培养创新意识
面对新的挑战,语文教师要有质疑意识,也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不能闭门造车、僵化守旧,必须在时代的要求下转变、突破和提高,开拓一条行之有效的新路。
3.建构四维课堂
为落实新《课标》“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的要求,可以建构“悟”“思”“赏”“疑”的四维课堂。
(1)“悟”,扫清文字障碍,进行整体感知
此环节重在落实“语言建构与运用”。学生要借助材料和工具书,了解作者及时代背景,自读文本,把握重点字词的音形义;读准节奏,整体把握文本内容。这是学生独力扫清文字障碍、初步把握文本内容的过程。
(2)“思”,深入研读文本,获得本真理解
此环节重在落实“思维发展与提升”。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在教师的点拨下,揣摩文本语言,进入文本情境,把握意象特点,获得生命体验。这是学生由表及里、深入把握文本内容的过程。
(3)“赏”,形成审美体验,赏析形式技巧
此环节重在落实“审美鉴赏与创造”。学生通过对文本的赏析和朗读,身临其境,激发生命热情,把握形式特点,理解表达作用,形成审美体验,获得审美享受。这是学生由内容到形式,全方位把握文本的过程。
(4)“疑”,感发意志情怀,生发个人创见
此环节重在落实“文化传承与理解”。学生在准确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进行自由联想,发挥能动作用和创造精神,将作品所传达的生命意识转换为自身的生命体验,从而形成个人创见。这是学生由此及彼,实现文化创造的过程。
“悟”“思”“赏”“疑”四维课堂,体现的是“语言建构与运用”的由低级到高级,“思维发展与提升”的由浅层入深层,“审美鉴赏与创造”的由客观到主观,“文化传承与理解”的由传承到创造的过程。
4.致力于四维提升
语文课堂要坚守语文的根本、启迪智慧灵光、提高审美水平、收获人文硕果,从而落实新《课标》要求的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思维的發展与提升、审美的鉴赏与创造、文化的传承与理解四方面要求。
(1)坚守语文根本——语言的建构与运用
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是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基础性要求。语文教育必须以培养学生的语言素养为根基,以“学得”促“习得”,理解、记忆、运用三位一体,统筹安排,循序渐进,在实践中实现语言的建构与运用。
(2)启迪智慧灵光——思维的发展与提升 思维的发展与提升是高中语文核心素养思维层面的要求。语文教育要实现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的协调发展。从阅读角度看,需要由表及里,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基本意、言外意及内在联系的深入咀嚼,把握文本的真意。从写作角度来讲,要学会联系地、发展地、全面地看问题,学会探究事物的本质、根源、发展趋向,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3)提高审美水平——审美的鉴赏与创造
审美的鉴赏与创造是高中语文核心素养表达层面的要求。语言教育要把握作品以“形象”传达“抽象”的结构、语言、表达技巧及作用,提高鉴赏能力,获得审美体验,生成审美创造。要把握相关结构、语言、表达技巧,学会从作者抒情达意、作品内容形式、读者感受认识的角度体会表达的作用。
(4)收获人文硕果——文化的传承与理解
文化的传承与理解是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突破口。学习文化知识不能“掉书袋”,不能满足于记住一些文化常识。“学者为用”,只有把学过的文化迁移、转换、创新为学生的生命体验、社会认知、人生經验,才能实现文化的“增值”,使学生获得成长。
二、县域高中语文课程文化建设的整合
王荣生教授曾说过,在文言文中,“文言”“文章”“文学”和“文化”,一体四面,相辅相成(王荣生《文言文教学教什么》,华东大学出版社2014年)。黄厚江老师也曾讲过,文言文应该是文字、文词、文章、文学、文化五个“文”的融合(童志斌《文言文课程目标与内容研究》,上海师范大学2014年)。借鉴两位先生的观点,我们将县域高中语文课程文化建设整合为“文字”“文章”“文学”“文化”四个关键点。
1.文字
学习语文,要夯实“文字”基础,培养学生“咬文嚼字”的能力。对于文言文教学来讲,可以落实四句口诀:“解字首先看自身,不行就看上下文。组个词语来推断,其他知识也帮人。”“解字首先看自身”,是指推断字义时,可以从“字形”“字音”两个角度破解;“不行就看上下文”,是说可以根据语法、语境、结构推断字义;“组个词语来推断”,是说把古汉语中的单音词变成现代汉语的双音词来理解;“其他知识也帮人”,是说借助相关成语和教材中的字词进行释义。
2.文章
对文章应进行文法探究。可以通过对经典篇目的分析,抓好两条线:一是“理”,侧重培养学生严谨的过程、思路与方法,以提高逻辑思维能力;一是“情”,侧重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3.文学
要探究文学的表现内容,积累文学的表现手法。对于内容的把握,要学会知人论世,通解文字;投入境界,体物动情;以文为本,分析概括。鉴赏语言特点,不外乎用词技巧、用句技巧、修辞技巧、语言风格、语气五个范畴;表达技巧,不外乎使用各种表达方式时所用到的技巧、布局谋篇技巧、表现风格三个范畴。对语言和技巧的鉴赏,应从作者的抒情达意(对主旨的影响),作品的内容(对形象和意境的影响)、形式(对作品的语言、结构的影响),读者的感受(感性的)、认识(理性的)三个角度进行。
4.文化
不仅如此,还应该注重人文情怀的培养。而人文情怀的培养,不能满足于说教,而应该从智慧的高度进行真理的探讨。注重作品里所蕴藏的人文情怀,使古代的东西具有现实意义。这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收获思想情感和篇章技巧。
总之,县域高中语文课程的文化建设具有四维特点:依托四维前提,突出四维着力,致力四维提升,建构四维课堂。县域高中语文课程文化建设,可整合为文字、文章、文学、文化这四个关键。在新《课标》背景下,教师要突出四维特点,落实四个关键,统筹安排,打造高效课堂,最终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县域高中语文课程文化建设的体系
县域高中语文课程文化建设的体系,可以命名为“四维语文”:依托四维前提,突出四维着力,建构四维课堂,致力四维提升。
1.依托四维前提
(1)以哲学为思维的引领
要学一点哲学。对于高中语文课程文化建设而言,要学一点辩证唯物论,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认识世界的本质,即研究世界“是什么”这一问题;学一点唯物辩证法,解决“世界怎么样”的问题;学一点认识论,解决“怎样认识世界”的问题;学一点唯物史观,认识人类社会的产生、本质和社会规律,以及社会的有机体及其结构。
(2)以逻辑为表达的规范
要学一点逻辑。明确概念的本质特征、概念所指的范围、概念之间的关系,概念要准确;把握简单判断、复合判断的相关知识,判断要恰当;学会演绎推理、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前提真实而充足,方式科学而合理,推理要严密。
(3)以美学为审美的指导
要学一点美学。要学会透过美的表现形式把握其本质、原则,通过比较来把握美的类型、特点。理解不同文化的审美观念和表现形式,把握超越文化和时空的美的基本法则。学习一点美学,既是美育的需要,也是提高语文教育水平的需要,更是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
(4)以艺术为创新的范式
要学一点艺术。艺术是以语言、文字、绘画、雕塑、建筑等为表达形式,通过捕捉与挖掘、感受与分析、整合与运用展示出来的阶段性结果。简言之,艺术是以形象传达抽象的手段。研究艺术的特点,可以为研究语文学科思维与表达的创新提供范式。
2.突出四维着力
一个好的高中语文教师,要在教育理念、专业素养、教学管理、创新意识四个维度着力。
(1)更新教育理念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普通高中课程方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是语文教育的指向和归宿。教师应认真研究,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把握时代脉搏,实现教学内容的严谨规范、文化内容的继承和发展。根据新《课标》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变教师为中心为学生为中心,培养具有“理想信念和社会责任感”“科学文化素养和终身学习能力”“自主发展能力和沟通合作能力”的人。
(2)提升专业素养
语文教师要深入探究基础知识、阅读与写作等学科内的相关知识,又要广泛涉猎,积累哲学、逻辑、美学、艺术方面的相关知识;既要深挖教材,又要关注社会动向和时代发展;既要关注传统文化,又要关注世界先进文化。总之,教师要终身学习,力争做一个“学者型”教师。需要注意的是,教师的专业素养还包括健康积极的心理状态,教师要以自己的积极、豁达、乐观点亮学生的生命。
(3)加强教学管理
语文课堂要实现平等、激励、互助的教学情境,通过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形式,实现理解、记忆、运用的三位一体,统筹安排,循序渐进。教师要学会倾听,学会调控,注意因材施教、分层教学,使学生实现内涵式的终身发展。
(4)培养创新意识
面对新的挑战,语文教师要有质疑意识,也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不能闭门造车、僵化守旧,必须在时代的要求下转变、突破和提高,开拓一条行之有效的新路。
3.建构四维课堂
为落实新《课标》“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的要求,可以建构“悟”“思”“赏”“疑”的四维课堂。
(1)“悟”,扫清文字障碍,进行整体感知
此环节重在落实“语言建构与运用”。学生要借助材料和工具书,了解作者及时代背景,自读文本,把握重点字词的音形义;读准节奏,整体把握文本内容。这是学生独力扫清文字障碍、初步把握文本内容的过程。
(2)“思”,深入研读文本,获得本真理解
此环节重在落实“思维发展与提升”。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在教师的点拨下,揣摩文本语言,进入文本情境,把握意象特点,获得生命体验。这是学生由表及里、深入把握文本内容的过程。
(3)“赏”,形成审美体验,赏析形式技巧
此环节重在落实“审美鉴赏与创造”。学生通过对文本的赏析和朗读,身临其境,激发生命热情,把握形式特点,理解表达作用,形成审美体验,获得审美享受。这是学生由内容到形式,全方位把握文本的过程。
(4)“疑”,感发意志情怀,生发个人创见
此环节重在落实“文化传承与理解”。学生在准确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进行自由联想,发挥能动作用和创造精神,将作品所传达的生命意识转换为自身的生命体验,从而形成个人创见。这是学生由此及彼,实现文化创造的过程。
“悟”“思”“赏”“疑”四维课堂,体现的是“语言建构与运用”的由低级到高级,“思维发展与提升”的由浅层入深层,“审美鉴赏与创造”的由客观到主观,“文化传承与理解”的由传承到创造的过程。
4.致力于四维提升
语文课堂要坚守语文的根本、启迪智慧灵光、提高审美水平、收获人文硕果,从而落实新《课标》要求的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思维的發展与提升、审美的鉴赏与创造、文化的传承与理解四方面要求。
(1)坚守语文根本——语言的建构与运用
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是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基础性要求。语文教育必须以培养学生的语言素养为根基,以“学得”促“习得”,理解、记忆、运用三位一体,统筹安排,循序渐进,在实践中实现语言的建构与运用。
(2)启迪智慧灵光——思维的发展与提升 思维的发展与提升是高中语文核心素养思维层面的要求。语文教育要实现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的协调发展。从阅读角度看,需要由表及里,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基本意、言外意及内在联系的深入咀嚼,把握文本的真意。从写作角度来讲,要学会联系地、发展地、全面地看问题,学会探究事物的本质、根源、发展趋向,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3)提高审美水平——审美的鉴赏与创造
审美的鉴赏与创造是高中语文核心素养表达层面的要求。语言教育要把握作品以“形象”传达“抽象”的结构、语言、表达技巧及作用,提高鉴赏能力,获得审美体验,生成审美创造。要把握相关结构、语言、表达技巧,学会从作者抒情达意、作品内容形式、读者感受认识的角度体会表达的作用。
(4)收获人文硕果——文化的传承与理解
文化的传承与理解是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突破口。学习文化知识不能“掉书袋”,不能满足于记住一些文化常识。“学者为用”,只有把学过的文化迁移、转换、创新为学生的生命体验、社会认知、人生經验,才能实现文化的“增值”,使学生获得成长。
二、县域高中语文课程文化建设的整合
王荣生教授曾说过,在文言文中,“文言”“文章”“文学”和“文化”,一体四面,相辅相成(王荣生《文言文教学教什么》,华东大学出版社2014年)。黄厚江老师也曾讲过,文言文应该是文字、文词、文章、文学、文化五个“文”的融合(童志斌《文言文课程目标与内容研究》,上海师范大学2014年)。借鉴两位先生的观点,我们将县域高中语文课程文化建设整合为“文字”“文章”“文学”“文化”四个关键点。
1.文字
学习语文,要夯实“文字”基础,培养学生“咬文嚼字”的能力。对于文言文教学来讲,可以落实四句口诀:“解字首先看自身,不行就看上下文。组个词语来推断,其他知识也帮人。”“解字首先看自身”,是指推断字义时,可以从“字形”“字音”两个角度破解;“不行就看上下文”,是说可以根据语法、语境、结构推断字义;“组个词语来推断”,是说把古汉语中的单音词变成现代汉语的双音词来理解;“其他知识也帮人”,是说借助相关成语和教材中的字词进行释义。
2.文章
对文章应进行文法探究。可以通过对经典篇目的分析,抓好两条线:一是“理”,侧重培养学生严谨的过程、思路与方法,以提高逻辑思维能力;一是“情”,侧重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3.文学
要探究文学的表现内容,积累文学的表现手法。对于内容的把握,要学会知人论世,通解文字;投入境界,体物动情;以文为本,分析概括。鉴赏语言特点,不外乎用词技巧、用句技巧、修辞技巧、语言风格、语气五个范畴;表达技巧,不外乎使用各种表达方式时所用到的技巧、布局谋篇技巧、表现风格三个范畴。对语言和技巧的鉴赏,应从作者的抒情达意(对主旨的影响),作品的内容(对形象和意境的影响)、形式(对作品的语言、结构的影响),读者的感受(感性的)、认识(理性的)三个角度进行。
4.文化
不仅如此,还应该注重人文情怀的培养。而人文情怀的培养,不能满足于说教,而应该从智慧的高度进行真理的探讨。注重作品里所蕴藏的人文情怀,使古代的东西具有现实意义。这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收获思想情感和篇章技巧。
总之,县域高中语文课程的文化建设具有四维特点:依托四维前提,突出四维着力,致力四维提升,建构四维课堂。县域高中语文课程文化建设,可整合为文字、文章、文学、文化这四个关键。在新《课标》背景下,教师要突出四维特点,落实四个关键,统筹安排,打造高效课堂,最终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