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对于许多学校而言,物理空间的狭小与学校发展对土地的刚性需求是一对难以解决的矛盾。在2008年11月召开的第二届中国小学校长大会上,山东胶州市向阳小学对有限空间的高效利用让与会人士惊叹不已。故此我们特请该校韩珍德校长为本刊读者详细展示了该校的空间创意。
山东胶州市向阳小学虽然是一所镇办学校,但位于胶州市中心市委市政府及市直各大机关集中地段,校园无法向外扩张。不足9亩的土地,要承载82名教职工、2100名学生,人均占地3.1平方米。在这样的条件下,如何拓展学校发展空间,谋求学生最大的发展?
《论语》说:“事思敬”。我从内心热爱教育事业,敬重校长这一职业。面对缺资金、缺设施、缺器材、缺师资的状况,我不等不靠,因陋就简,因地制宜,因校制宜,提出了利用“IC效应”拓展学校空间的创新理念。IC是英文“集成”一词的缩写,“IC效应”就是让有限的空间承载最大的容量,取得最高的效率。按照简单、实用、效果一定要好的原则,我们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的教育资源,寻求立体发展。在向阳小学,每一个设计、每一个细节、每一个空间都渗透着“IC效应”的创新理念。以下仅仅是我们创新空间利用的一些案例。
一、拓展学生的活动空间
篮球场
我校操场只有1600平方米,但“IC效应”的运用使其空间无限、魅力无穷。例如:篮球是学生喜爱的运动,学校没有建篮球场的空间。不过我们考虑到小学篮球教育的目的其实是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为主,小学生能自己把球投进篮框里就很高兴了。所以我们在操场南端建起了13个特制篮球板(见图1),等距离一条线排列,极大地满足了学生的需求。有时学校同时安排3个班上篮球训练课,操场上便会出现一个奇特的景观——80多个篮球同时在空中、地上和篮板上下翻转,数百名学生呼喊腾跃。
航模池
农村教育也要培养学生的世界意识。学校在操场东北角建了一个用于航模比赛的水池(见图2),在水池底部富有创意地绘上了世界地图。
在航模训练时,我们经常给学生出这样的题目:假如你是一名船长,驾驶一艘航船从青岛港出发,到非洲的好望角,该如何行走?游戏间,孩子们的心也在邀游世界各地,畅想未来。
涂鸦墙
我让人在航模池边砌了一面画墙,又把教学楼走廊和消防通道墙都改造成画墙,所有的画墙都贴上洁白的瓷砖。学生可以在上面随意涂鸦,随时更新,这些地方成了名副其实的小画家沙龙(见图3)。
我还把走廊暖气片上方建成200多米长的搁板,展示学生的配画文、各种作品;利用走廊后窗,展评学生的手抄报、钢笔字。
一·六厅
学校小,工会活动没有娱乐厅,孩子上舞蹈课没有练习厅,学校电视台没有演播厅,学校仅有的一点儿地方都用完了,怎么办?我利用“IC效应”,在南教学楼二楼多媒体教室上方,用钢结构建造了多功能厅——一·六厅(见图4),即一室六厅:一室为健身房,六厅为舞蹈厅、展览厅、教师娱乐厅、摄影厅、现场直播厅艺术训练厅。厅内西面墙上张贴着所有班级学生的合影,墙下设阶梯座椅,方便学生排练节目并合影等;北面墙上有5组折叠式展板,张贴着学生的优秀美术作品,墙壁上还排列着几组自动折叠椅、折叠桌,便于师生休息娱乐;整个东墙是一面大镜子,供学生排练舞蹈;靠近南墙有一排健身器材。整个大厅配备了先进的演播系统,可以录播节目。
二、拓宽学生的认知空间
学生阅览室
阅读是人类继承优秀文化的最好手段之一,是提升人类思想文化品位的精神漫游。可学校用房实在是太紧张了,没有富余的房间可做阅览室。我寻遍学校的每一个角落后,和教师们一起将教学楼的2个洗手间及门厅和走廊改造成3个阅览室(见图5),书橱全挂放在墙壁里,阅览桌做成简易的隔板式,坐凳是少占空间的小凳子。这样,学生每周都能上大阅读课,书籍为学生、教师展现了精彩的世界。
植物园
由于向阳小学处在寸土寸金的市中心地段,所以要想在校园里多植一片绿,为学生添一块劳动实践基地,难于上青天。然而,我还是凭着“IC效应”攀上了这个“青天”。2004年夏,当学校新建南教学楼时,经过缜密的思考,我们将二楼平台,经过加固、防渗、强化处理,建成了300平方米的空中植物园(见图6)。园内以种植蔬菜、花卉为主,分为土壤栽培、基质栽培、花卉育苗、芽菜生长等5个实验区。学生经常进园认识植物、动手实验。由于芽菜培植是绿色无公害产品,还吸引了许多饭店前来定购。
“大中国”展开室
为扩大孩子们的视野,用优秀的民族文化陶冶孩子的心灵,我又让“IC效应”体现在集知识性、趣味性、创造性,融爱国主义教育、研究性学习为一体的“大中国”展室中。“大中国”展室的所有材料都是学生利用暑期搜集、整理的。以恢弘博大的民族精神为主线,分门类介绍了中国行政、军事、科技、文化、民俗等。孩子们在这里了解了历史和文化的传承,感受了中国之大、之美。
墙上地球村
墙上地球村在南教学楼二楼西大厅的北墙上,是一种多功能组合抽拉式地图装置(见图7)。我们将全国所有省市的行政区域、人文景观、矿产资源、地理位置、名胜古迹等知识进行整理,汇成一幅地图。乍看,这只是一幅普通的地图,但是,打开橱窗,玄机就会呈现:这里既有胶州地图,也有青岛地图、山东地图,还有中国地图和世界地图,简直就是一个浓缩的地球村。
历史廊
南教学楼四楼的走廊是一条凹进墙壁0.2米宽、6米多长的历史长廊(见图8),共有365个精美的阅览夹,记录了一年中每一天在历史上发生过的重大事件。
文化林·智慧树
文化林是由北教学楼前8棵大树组成的一道文化景观(见图9)。学生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搜集到“中国节气”、“中国节日”、“中国之最”、“世界之最”、“世界国旗”、“中国城市别名”、“中国城市市花”等一系列有趣的知识,我们把这些内容整理喷绘,以学生的身高为基准做成精致的圆筒环绕在树干上。孩子们在树下玩耍之余不时吟诵,吸收了传统文化的营养。
三、创新学校的德育空间
向阳百科
如何“留住”学校的历史?向阳要有自己的特色。我将校史资料、教育法规、治校方略和教育成果等内容浓缩于72块展牌中,巧妙地安装在72条斜置轨道上,安放在北教学楼二楼不足6米长的一面墙壁中,组成了一部教科书——向阳百科。一块块展牌犹如一本本大书,“书脊”依次排开。想查什么内容,轻轻 一拉,便赫然入目。
在这“本”大书的上方,我写上了这样一条标语:把昨天发生的写成历史,将今天要干的变为现实,它就是一部很好的教科书。
道德苑
校园东侧有一面20米长、2米高的文化墙。墙上印有《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等传统道德教育的经典篇章,还有学生自编的行为规范“人生不字知多少”,这是向阳学生自己的“荣辱观”。墙边设有简易的石凳、石椅,学生常在课余时间吟咏诵读。经典墙·道德苑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效果。
知行轩
知行轩位于北教学楼一楼西门入口处,是将我自编的“中国教育四字歌”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制成一排50页活动展板悬挂在墙角,对学生的日常行为提出了具体可行的要求,每页展板都有两句四字歌,下面配有注释图片,琅琅上口,简明易记。
感恩角
感恩角位于北教学楼一楼东门入口处,是由50块悬挂在墙角的活动展牌组成,聚拢是一本“书”,展开是一组图画(见图10)。每块展牌列举不同的感恩对象及感恩原因,包罗了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方方面面,成为一部感恩教育的生动教材。感恩角形成了向阳小学独特的感恩文化。
“小脚印”
“小脚印”位于南教学楼三楼西侧,是学校为每个学生建立的成长档案夹。我把每个班级的档案夹设置在一个活动圆盘中,不占地方,也便于浏览。学生每一点小小的进步,都可以随时存放在自己的档案夹里。“小脚印”展室是开放的,课余,孩子们总会去看看自己和别人留下的印记,激励自己不断进步。
在“小脚印”展室里除了学生档案外,还有学校、班级、教师的“成长记录”,以及各大媒体对向阳小学的报道,专家、学者及各教育参观团对学校的评价。这些“大脚丫”和“小脚印”并存,给师生一种成就感,激励向阳人更加拼搏向上。
留园
留园位于学校操场北边的草坪上。园内摆放着一些造型各异的雕塑。这些雕塑是历届毕业生送给母校的纪念品,每一个雕塑都是根据当年国家发生的大事做成的纪念性的模型,如2003届的“抗非典众志成城”雕塑,2004届的“神州5号”模型,2006届的“长江三峡”,2007届的“动车组”模型等。
这些雕塑是学生对学校的感恩,是每届毕业生为母校留下的一片真情。
四、关心学生的生活空间
阁楼休息处
阁楼卧铺托管处位于南教学楼的阁楼上(见图11),是学校为了解决许多家长中午没有时间照顾孩子又无处托管的难题而建造的。
在筹建新教学楼时,我大胆设想并经过多方论证,将大楼阁楼加高1.2米,设计成火车卧铺式的学生午休室。根据学生年龄不同,午休室被分为12个区域,可同时容纳500人休息。休息处内设中央空调,铺红色地毯,围蓝色墙裙,安然、宁静、舒适。每次休息,学生都感到“火车”开到“空”中去了,很惬意。
洗手处
在学校操场的东南角,两根6米长的普通镀锌管上,每隔60厘米打一个孔,就成了简易水龙头(见图12),打开总阀,可容20名学生同时洗手,用过的水,经过地下管道循环,流到学校公厕冲洗便池,进行二次使用。这是学校在抗“非典”时期设计、修建的简易洗手设施,解决了学校千人课间洗手问题。
饮水处
集中饮水处位于校园的西北角,室内串联了13台饮水机,水位保持同一高度,冷热水均衡供应;室外有一排整齐的红蓝饮水管管道上安装了20多个出水阀,供学生们课间同时饮水。饮水处的设立既解决了学生饮水拥挤的问题,又解决了班级安放饮水机学生运水难的问题,安全、卫生、方便。
教育是有心人的事业,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身上都肩负着对工作、对师生、对社会、对国家的责任。过去人们常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来形容教师职业的伟大,我却觉得这两句话说得太凄凉,我比较欣赏《渴望》中的一首插曲的歌词:“茫茫人海,终生寻找;一息尚存,就别说找不到;希望还在明天会好,历尽悲欢也别说经过了。每一个发现都出乎意料,每一个足迹都令人骄傲。每一次微笑都是新感觉,每一次流泪也都是头一遭。”校长的人生经历何尝不是这样。我相信,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成功总是属于那些充满激情的人,只要我们心中有教育,心中有孩子,心中有激情,即使是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也一定会成功。
编辑 孙金鑫
山东胶州市向阳小学虽然是一所镇办学校,但位于胶州市中心市委市政府及市直各大机关集中地段,校园无法向外扩张。不足9亩的土地,要承载82名教职工、2100名学生,人均占地3.1平方米。在这样的条件下,如何拓展学校发展空间,谋求学生最大的发展?
《论语》说:“事思敬”。我从内心热爱教育事业,敬重校长这一职业。面对缺资金、缺设施、缺器材、缺师资的状况,我不等不靠,因陋就简,因地制宜,因校制宜,提出了利用“IC效应”拓展学校空间的创新理念。IC是英文“集成”一词的缩写,“IC效应”就是让有限的空间承载最大的容量,取得最高的效率。按照简单、实用、效果一定要好的原则,我们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的教育资源,寻求立体发展。在向阳小学,每一个设计、每一个细节、每一个空间都渗透着“IC效应”的创新理念。以下仅仅是我们创新空间利用的一些案例。
一、拓展学生的活动空间
篮球场
我校操场只有1600平方米,但“IC效应”的运用使其空间无限、魅力无穷。例如:篮球是学生喜爱的运动,学校没有建篮球场的空间。不过我们考虑到小学篮球教育的目的其实是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为主,小学生能自己把球投进篮框里就很高兴了。所以我们在操场南端建起了13个特制篮球板(见图1),等距离一条线排列,极大地满足了学生的需求。有时学校同时安排3个班上篮球训练课,操场上便会出现一个奇特的景观——80多个篮球同时在空中、地上和篮板上下翻转,数百名学生呼喊腾跃。
航模池
农村教育也要培养学生的世界意识。学校在操场东北角建了一个用于航模比赛的水池(见图2),在水池底部富有创意地绘上了世界地图。
在航模训练时,我们经常给学生出这样的题目:假如你是一名船长,驾驶一艘航船从青岛港出发,到非洲的好望角,该如何行走?游戏间,孩子们的心也在邀游世界各地,畅想未来。
涂鸦墙
我让人在航模池边砌了一面画墙,又把教学楼走廊和消防通道墙都改造成画墙,所有的画墙都贴上洁白的瓷砖。学生可以在上面随意涂鸦,随时更新,这些地方成了名副其实的小画家沙龙(见图3)。
我还把走廊暖气片上方建成200多米长的搁板,展示学生的配画文、各种作品;利用走廊后窗,展评学生的手抄报、钢笔字。
一·六厅
学校小,工会活动没有娱乐厅,孩子上舞蹈课没有练习厅,学校电视台没有演播厅,学校仅有的一点儿地方都用完了,怎么办?我利用“IC效应”,在南教学楼二楼多媒体教室上方,用钢结构建造了多功能厅——一·六厅(见图4),即一室六厅:一室为健身房,六厅为舞蹈厅、展览厅、教师娱乐厅、摄影厅、现场直播厅艺术训练厅。厅内西面墙上张贴着所有班级学生的合影,墙下设阶梯座椅,方便学生排练节目并合影等;北面墙上有5组折叠式展板,张贴着学生的优秀美术作品,墙壁上还排列着几组自动折叠椅、折叠桌,便于师生休息娱乐;整个东墙是一面大镜子,供学生排练舞蹈;靠近南墙有一排健身器材。整个大厅配备了先进的演播系统,可以录播节目。
二、拓宽学生的认知空间
学生阅览室
阅读是人类继承优秀文化的最好手段之一,是提升人类思想文化品位的精神漫游。可学校用房实在是太紧张了,没有富余的房间可做阅览室。我寻遍学校的每一个角落后,和教师们一起将教学楼的2个洗手间及门厅和走廊改造成3个阅览室(见图5),书橱全挂放在墙壁里,阅览桌做成简易的隔板式,坐凳是少占空间的小凳子。这样,学生每周都能上大阅读课,书籍为学生、教师展现了精彩的世界。
植物园
由于向阳小学处在寸土寸金的市中心地段,所以要想在校园里多植一片绿,为学生添一块劳动实践基地,难于上青天。然而,我还是凭着“IC效应”攀上了这个“青天”。2004年夏,当学校新建南教学楼时,经过缜密的思考,我们将二楼平台,经过加固、防渗、强化处理,建成了300平方米的空中植物园(见图6)。园内以种植蔬菜、花卉为主,分为土壤栽培、基质栽培、花卉育苗、芽菜生长等5个实验区。学生经常进园认识植物、动手实验。由于芽菜培植是绿色无公害产品,还吸引了许多饭店前来定购。
“大中国”展开室
为扩大孩子们的视野,用优秀的民族文化陶冶孩子的心灵,我又让“IC效应”体现在集知识性、趣味性、创造性,融爱国主义教育、研究性学习为一体的“大中国”展室中。“大中国”展室的所有材料都是学生利用暑期搜集、整理的。以恢弘博大的民族精神为主线,分门类介绍了中国行政、军事、科技、文化、民俗等。孩子们在这里了解了历史和文化的传承,感受了中国之大、之美。
墙上地球村
墙上地球村在南教学楼二楼西大厅的北墙上,是一种多功能组合抽拉式地图装置(见图7)。我们将全国所有省市的行政区域、人文景观、矿产资源、地理位置、名胜古迹等知识进行整理,汇成一幅地图。乍看,这只是一幅普通的地图,但是,打开橱窗,玄机就会呈现:这里既有胶州地图,也有青岛地图、山东地图,还有中国地图和世界地图,简直就是一个浓缩的地球村。
历史廊
南教学楼四楼的走廊是一条凹进墙壁0.2米宽、6米多长的历史长廊(见图8),共有365个精美的阅览夹,记录了一年中每一天在历史上发生过的重大事件。
文化林·智慧树
文化林是由北教学楼前8棵大树组成的一道文化景观(见图9)。学生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搜集到“中国节气”、“中国节日”、“中国之最”、“世界之最”、“世界国旗”、“中国城市别名”、“中国城市市花”等一系列有趣的知识,我们把这些内容整理喷绘,以学生的身高为基准做成精致的圆筒环绕在树干上。孩子们在树下玩耍之余不时吟诵,吸收了传统文化的营养。
三、创新学校的德育空间
向阳百科
如何“留住”学校的历史?向阳要有自己的特色。我将校史资料、教育法规、治校方略和教育成果等内容浓缩于72块展牌中,巧妙地安装在72条斜置轨道上,安放在北教学楼二楼不足6米长的一面墙壁中,组成了一部教科书——向阳百科。一块块展牌犹如一本本大书,“书脊”依次排开。想查什么内容,轻轻 一拉,便赫然入目。
在这“本”大书的上方,我写上了这样一条标语:把昨天发生的写成历史,将今天要干的变为现实,它就是一部很好的教科书。
道德苑
校园东侧有一面20米长、2米高的文化墙。墙上印有《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等传统道德教育的经典篇章,还有学生自编的行为规范“人生不字知多少”,这是向阳学生自己的“荣辱观”。墙边设有简易的石凳、石椅,学生常在课余时间吟咏诵读。经典墙·道德苑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效果。
知行轩
知行轩位于北教学楼一楼西门入口处,是将我自编的“中国教育四字歌”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制成一排50页活动展板悬挂在墙角,对学生的日常行为提出了具体可行的要求,每页展板都有两句四字歌,下面配有注释图片,琅琅上口,简明易记。
感恩角
感恩角位于北教学楼一楼东门入口处,是由50块悬挂在墙角的活动展牌组成,聚拢是一本“书”,展开是一组图画(见图10)。每块展牌列举不同的感恩对象及感恩原因,包罗了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方方面面,成为一部感恩教育的生动教材。感恩角形成了向阳小学独特的感恩文化。
“小脚印”
“小脚印”位于南教学楼三楼西侧,是学校为每个学生建立的成长档案夹。我把每个班级的档案夹设置在一个活动圆盘中,不占地方,也便于浏览。学生每一点小小的进步,都可以随时存放在自己的档案夹里。“小脚印”展室是开放的,课余,孩子们总会去看看自己和别人留下的印记,激励自己不断进步。
在“小脚印”展室里除了学生档案外,还有学校、班级、教师的“成长记录”,以及各大媒体对向阳小学的报道,专家、学者及各教育参观团对学校的评价。这些“大脚丫”和“小脚印”并存,给师生一种成就感,激励向阳人更加拼搏向上。
留园
留园位于学校操场北边的草坪上。园内摆放着一些造型各异的雕塑。这些雕塑是历届毕业生送给母校的纪念品,每一个雕塑都是根据当年国家发生的大事做成的纪念性的模型,如2003届的“抗非典众志成城”雕塑,2004届的“神州5号”模型,2006届的“长江三峡”,2007届的“动车组”模型等。
这些雕塑是学生对学校的感恩,是每届毕业生为母校留下的一片真情。
四、关心学生的生活空间
阁楼休息处
阁楼卧铺托管处位于南教学楼的阁楼上(见图11),是学校为了解决许多家长中午没有时间照顾孩子又无处托管的难题而建造的。
在筹建新教学楼时,我大胆设想并经过多方论证,将大楼阁楼加高1.2米,设计成火车卧铺式的学生午休室。根据学生年龄不同,午休室被分为12个区域,可同时容纳500人休息。休息处内设中央空调,铺红色地毯,围蓝色墙裙,安然、宁静、舒适。每次休息,学生都感到“火车”开到“空”中去了,很惬意。
洗手处
在学校操场的东南角,两根6米长的普通镀锌管上,每隔60厘米打一个孔,就成了简易水龙头(见图12),打开总阀,可容20名学生同时洗手,用过的水,经过地下管道循环,流到学校公厕冲洗便池,进行二次使用。这是学校在抗“非典”时期设计、修建的简易洗手设施,解决了学校千人课间洗手问题。
饮水处
集中饮水处位于校园的西北角,室内串联了13台饮水机,水位保持同一高度,冷热水均衡供应;室外有一排整齐的红蓝饮水管管道上安装了20多个出水阀,供学生们课间同时饮水。饮水处的设立既解决了学生饮水拥挤的问题,又解决了班级安放饮水机学生运水难的问题,安全、卫生、方便。
教育是有心人的事业,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身上都肩负着对工作、对师生、对社会、对国家的责任。过去人们常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来形容教师职业的伟大,我却觉得这两句话说得太凄凉,我比较欣赏《渴望》中的一首插曲的歌词:“茫茫人海,终生寻找;一息尚存,就别说找不到;希望还在明天会好,历尽悲欢也别说经过了。每一个发现都出乎意料,每一个足迹都令人骄傲。每一次微笑都是新感觉,每一次流泪也都是头一遭。”校长的人生经历何尝不是这样。我相信,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成功总是属于那些充满激情的人,只要我们心中有教育,心中有孩子,心中有激情,即使是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也一定会成功。
编辑 孙金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