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跟《江西教育》结缘始于学生时代,从此便相知相伴至今。其间,我跟《江西教育》之间的关系虽然经历过几次角色的转换,但彼此之间的情缘却始终未变。
学生时代,我就是《江西教育》的读者。
我读中学时,对文科没有多大兴趣,分在理科班的我最怕写作文。语文老师经常点名批评我作文写得太差,这让年少的我感到十分不爽。因此,如何提高作文水平,成了我当时亟待解决的问题。一天下午,我在学校的图书室里偶然发现了一本《江西教育》,随手一翻,没想到上面竟然有这么多吸引人的文章,既有记叙文,也有议论文,还有不少关于如何写好作文的辅导文章。此后,我便经常到图书室去翻阅《江西教育》。为了提高学习效果,我还特意买了一本笔记本,专门用来摘录《江西教育》上面的一些箴言佳句。这样做,既提高了我对语文的兴趣,也增强了我学好语文的信心。高考时,作文正好是议论文,结果,我的作文出人意料地得了高分。我心里很清楚,这得益于自己长期阅读《江西教育》。
工作后,我成了《江西教育》的作者。
参加工作后,我当上了一名物理教师。如何提高物理教学效果,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我试图通过教学改革试验来提高物理教学效果。
表象是一个心理学的概念,是指感知过的事物不在面前,而在头脑中再现出事物的形象。运用表象来学习,可以充分发挥表象鲜明性的优点,减小思维的复杂性、枯燥性,让记忆鲜明、清晰,让学习轻松、愉快,从而达到提高学习效率之目的。
1995年5月,我先后选择了两个班进行试验。试验内容是初中物理第一册中的凸透镜成像。1996年3月,我再到这两个班进行测试,结果表明,采用表象学习法效果明显。
我对这个试验进行归纳和总结后,写成《表象学习法初探》一文寄给《江西教育》。在编辑的指导下,我对文章进行了修改,最后发表在《江西教育》1997年第1期。文章发表后,我收到了很多教师的来信,他们纷纷要求参加或观摩表象学习法试验。
退休后,我当上了《江西教育》的编辑。
2004年的一天,即将退休的我正在办公室清理资料,突然电话铃响了,就是这个电话改变了我的退休生活。几天过后,我成了《江西教育》的聘用编辑。当了几十年的理科教师,现在却要做文字编辑,这对我来说确实是一种考验。虽然我对“胡编”这个称呼很不习惯,但我却暗下决心:名为“胡编”,决不“滥造”,争做一名合格的编辑。当时,我负责“理论视窗”、“管理方略”和“育人艺术”三个栏目,从选题到选稿、改稿,从一校、二校、三校到点红等,每天都忙得不亦乐乎。
每每捧着飘着油墨味的杂志,看着自己用心编辑过的文章刊发在杂志上,我心中就有一种成就感。在编辑部“摸爬滚打”几年后,我的文字水平也大有长进,2007年,江西省教育学会有关负责人邀请我参加编写《学会做人》一书,并要我担任副主编。此书由江西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后,广受好评。如果没在《江西教育》的编辑岗位经过这些年的磨炼,如果没有《江西教育》编辑部同仁的关心、帮助,我是不可能顺利完成这项任务的。
最近,因年老体弱、老眼昏花,我辞去了编辑工作。但是,《江西教育》仍伴随着我的生活,每一期的《江西教育》,我都要认真阅读,尤其是自己原来负责的三个栏目中的文章,我更会一篇篇仔细品味和欣赏。
世上万物都在变,人生的角色也在变。读者也好,作者、编者也罢,我和《江西教育》的缘分一直在持续,我对《江西教育》的情感也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日益深厚。◆(作者单位:南昌市教研室)
学生时代,我就是《江西教育》的读者。
我读中学时,对文科没有多大兴趣,分在理科班的我最怕写作文。语文老师经常点名批评我作文写得太差,这让年少的我感到十分不爽。因此,如何提高作文水平,成了我当时亟待解决的问题。一天下午,我在学校的图书室里偶然发现了一本《江西教育》,随手一翻,没想到上面竟然有这么多吸引人的文章,既有记叙文,也有议论文,还有不少关于如何写好作文的辅导文章。此后,我便经常到图书室去翻阅《江西教育》。为了提高学习效果,我还特意买了一本笔记本,专门用来摘录《江西教育》上面的一些箴言佳句。这样做,既提高了我对语文的兴趣,也增强了我学好语文的信心。高考时,作文正好是议论文,结果,我的作文出人意料地得了高分。我心里很清楚,这得益于自己长期阅读《江西教育》。
工作后,我成了《江西教育》的作者。
参加工作后,我当上了一名物理教师。如何提高物理教学效果,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我试图通过教学改革试验来提高物理教学效果。
表象是一个心理学的概念,是指感知过的事物不在面前,而在头脑中再现出事物的形象。运用表象来学习,可以充分发挥表象鲜明性的优点,减小思维的复杂性、枯燥性,让记忆鲜明、清晰,让学习轻松、愉快,从而达到提高学习效率之目的。
1995年5月,我先后选择了两个班进行试验。试验内容是初中物理第一册中的凸透镜成像。1996年3月,我再到这两个班进行测试,结果表明,采用表象学习法效果明显。
我对这个试验进行归纳和总结后,写成《表象学习法初探》一文寄给《江西教育》。在编辑的指导下,我对文章进行了修改,最后发表在《江西教育》1997年第1期。文章发表后,我收到了很多教师的来信,他们纷纷要求参加或观摩表象学习法试验。
退休后,我当上了《江西教育》的编辑。
2004年的一天,即将退休的我正在办公室清理资料,突然电话铃响了,就是这个电话改变了我的退休生活。几天过后,我成了《江西教育》的聘用编辑。当了几十年的理科教师,现在却要做文字编辑,这对我来说确实是一种考验。虽然我对“胡编”这个称呼很不习惯,但我却暗下决心:名为“胡编”,决不“滥造”,争做一名合格的编辑。当时,我负责“理论视窗”、“管理方略”和“育人艺术”三个栏目,从选题到选稿、改稿,从一校、二校、三校到点红等,每天都忙得不亦乐乎。
每每捧着飘着油墨味的杂志,看着自己用心编辑过的文章刊发在杂志上,我心中就有一种成就感。在编辑部“摸爬滚打”几年后,我的文字水平也大有长进,2007年,江西省教育学会有关负责人邀请我参加编写《学会做人》一书,并要我担任副主编。此书由江西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后,广受好评。如果没在《江西教育》的编辑岗位经过这些年的磨炼,如果没有《江西教育》编辑部同仁的关心、帮助,我是不可能顺利完成这项任务的。
最近,因年老体弱、老眼昏花,我辞去了编辑工作。但是,《江西教育》仍伴随着我的生活,每一期的《江西教育》,我都要认真阅读,尤其是自己原来负责的三个栏目中的文章,我更会一篇篇仔细品味和欣赏。
世上万物都在变,人生的角色也在变。读者也好,作者、编者也罢,我和《江西教育》的缘分一直在持续,我对《江西教育》的情感也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日益深厚。◆(作者单位:南昌市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