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峪关魏晋墓室鹰猎砖画考

来源 :丝绸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yybj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嘉峪关魏晋墓文物管理所,甘肃 嘉峪关 735100)
  
  [摘要]嘉峪关魏晋墓的彩绘砖画鹰猎图真实再现了河西地区当时的物质生产活动,对研究魏晋时期河西地区人们的狩猎方法提供了珍贵的图像资料。本文运用考古与文献资料对嘉峪关魏晋墓砖画中的鹰猎图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嘉峪关;魏晋墓;彩绘砖画;鹰猎图
  
  1972至1979年,考古工作者在嘉峪关市东北18公里处的新城镇戈壁滩上先后发掘了13座魏晋时期的古墓葬,其中8座是砖壁画墓,共出土画像砖700余块,有画面600余幅,画面内容有宴乐、狩猎、采桑、农耕、屠宰、庖厨、出巡等。其中狩猎内容是砖画的主要内容之一,反映出魏晋时期河西走廊地区的自然环境相当好,动物资源丰富。砖画中涉及的狩猎方法很多,有射猎、鹰猎、犬猎,矛刺等,有骑马狩猎,也有徒步狩猎,有单独狩猎,也有围猎,鹰猎是其中极具特色的一种狩猎方式。
  一、画像砖中的鹰猎图
  狩猎是游牧民族的一项重要生产活动,它作为畜牧经济的补充,在人们的经济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古代河西走廊一带人烟稀少,地域广阔,丰富的森林、河流、湖泊、草地,为野生动物活动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这里野生动物种类繁多, 常见的有野马、野牛、野羊、野驼、野鸡、野兔、野鹿、狐狸、狼等动物,为开展狩猎活动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新石器时代,社会生产力低下,为了生存人们把狩猎作为取得食物,满足生活需要的重要手段。久而久之,狩猎逐渐成为人类谋生不可缺少的生产活动,并且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技巧。嘉峪关西北部的黑山有远古先民留下的摩崖浅石刻岩画,其中四道股形沟岩画有五组狩猎图,反映了氏族社会人们的狩猎活动。其中有八人围猎野牛和梅花鹿,用弓箭射击的场面,有猎人手持利器挑逗野牛的场面,有猎人弯弓射野羊、野牛的场面,有猎人骑马捕猎的场面。
  魏晋时期,随着民族交融和农牧业的不断进步,狩猎不再仅仅是游牧民族的生产活动,许多汉族人民也开始从事这项活动,并且狩猎的地位大大下降,仅作为农耕经济和畜牧经济的补充。狩猎也不再仅为取得食物,屯营将官和豪强地主还把狩猎作为训练军队、操练家兵的手段及进行娱乐的活动。嘉峪关新城魏晋墓有一幅狩猎图,画面上画着三位骑士,分乘三匹骏马,在野外狩猎。中间则骑乘一匹高头大马的是主人形象,装束非凡。后跟一位骑马的老者,似为主人的随从人员,或者射猎有经验的老猎奴。前面一位壮士身骑短鬃马,手握弓箭,正张弓回射在地上奔跑的两只兔子。这个画面显然像是主人利用狩猎在训练骑士。
  嘉峪关魏晋墓砖画共有28幅狩猎图,从图的数量和内容来看,魏晋时期河西地区的狩猎活动相当普遍,而且技术已相当成熟。一般来说,对于大型的动物,采用围猎的方式;对于较小的动物,采用追捕的方式,追捕一般用骑马射猎,或放鹰犬捕获猎物。有一幅狩猎图画着一位猎手骑马奔驰在林间,一只兔子从猎手身边跃过,被猎手发现,机警的猎手迅速回身张弓,一箭射中奔兔的颈部,被射中的兔子还在拼命奔跑状,整个画面带着强烈的真实感和浓厚的生活气息,非常动人。还有一幅狩猎图,一位武士骑乘一匹花马,后蹄腾空,作奔驰状;武士的锐目发现前方狩猎目标,将箭搭在弓上,探身向前,引弓待发,是一幅活灵活现的图画。更值得注意的是,武士肩挎箭囊,囊中插着五支箭。在整个砖画中,这种身背箭囊的猎者画面,是很少见的。驯鹰狩猎是狩猎技术的进步,利用鹰捕获的主要是飞禽和小动物。嘉峪关新城1号墓前室西壁狩猎图画一位猎人放鹰追逐猎物,一位猎人右臂架鹰正欲放飞,一位猎人放出三犬追逐逃兽。新城4号墓前室西壁狩猎图画二猎人在奔跑追逐野兽,一位猎人手持鹰架,鹰已放出在追逐逃兽,逃兽则拼命奔跑。新城5号墓前室北壁东侧狩猎图画一位猎人手持鹰架,放鹰捕捉飞逃的三只野鸡;前室北壁西侧狩猎图画一位猎人骑马架鹰狩猎,前方有鸟在惊逃;前室西壁狩猎图画一位猎人右臂架鹰,手平上举,正在放鹰。新城6号墓前室东壁狩猎图画一位猎人手持鹰架,放猎鹰捕捉禽兔。新城7号墓前室北壁东侧狩猎图画一猎鹰飞捕逃兔;前室东壁狩猎图画一猎犬追逐奔逃的狐狸,一猎鹰追捕飞鸟。新城13号墓前室西壁狩猎图画一只飞鹰正在追逐一只惊逃的野兔。
  以上鹰猎砖画,构图简练,形象生动,运动感强,表现出浓厚的生活气息,是当时河西地区人们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
  二、鹰猎图分析
  鹰是隼形目鹰科中的一个类群,属大型肉食性猛禽。鹰嘴弯曲锐利,鹰爪带钩,鹰性凶猛,其视力相当敏锐,从天空可以发觉地面上的小动物,其食物包括小型哺乳动物、爬行动物、其他鸟类以及鱼类,白天活动。我国最常见的有苍鹰、雀鹰和赤腹鹰三种。
  河西走廊自古以来为鹰类猛禽活动的重要区域,鹰种类很多,有鹞、雕、隼(鹘)等。由于鹰出色的捕猎能力,早在公元前700年的春秋时期,鹰即已被驯养用于狩猎。秦朝时,宰相李斯喜欢鹰猎,司马迁在《史记》中曾记载秦朝李斯被处死前仍想着“牵黄犬,臂苍鹰,出上蔡东门”的生活。①可见,当时鹰猎已是贵族的主要游乐活动之一。汉魏时期,西部尤其河西走廊一带的人们普遍喜爱放鹰走狗。唐宋时鹰猎活动十分盛行,宋代大诗人苏东坡曾写道:“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酒酣胸胆尚开张。”②这是苏东坡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词中描绘他率人出猎时的情景。其中“右擎苍”就是指右臂上架着苍鹰。
  古代驯鹰有一定技巧,一般多由捕获的雏禽开始驯养,训练选在鹰进食的时辰,将鹰带到空阔的地带,解开脚扣,让鹰飞翔,然后举起架鹰喂食的一只手臂,喊着口令,让鹰飞回手臂的鹰架上吃食。一直训练到不管在任何地方只要鹰听见口令,就会飞回主人手臂上,就可以开始鹰猎。一般夏季为驯鹰期,秋季为出猎期。目前我国东北、内蒙古等地仍保留着传统的捕鹰、驯鹰等鹰猎文化。嘉峪关魏晋墓砖画狩猎图中,既有猎人手持鹰架驯鹰的场景,也有猎人手持鹰架放鹰追逐猎物的画面。这些画面表明魏晋时期已有人专门驯鹰狩猎。古代,政府设有专门的驯鹰机构,驯鹰之人被称为鹰师。《魏书·皇后传》载:“(高祖)罢鹰师曹,以其地为报德佛寺。”鹰师曹即鹰师的管理机构。《隋书·炀帝纪》载:“(四年)九月辛未,徵天下鹰师,悉集东京,至者万余人。”说明隋代鹰师已达万余人,可见我国古代驯鹰的盛况。鹰师形象亦出现在嘉峪关魏晋墓砖画中。
  鹰猎主要用于捕获小动物,嘉峪关魏晋墓砖画中鹰猎的动物有野鸡、飞鸟、狐狸、野兔等。鹰猎过程中大多数时间要带狗,狗的作用是驱赶野物。魏晋时期,河西走廊一带人们普遍喜爱放鹰走狗。嘉峪关魏晋墓砖画中,有鹰犬共同捕猎的场景,如新城1号墓前室西壁狩猎图画中,一猎人放鹰追逐猎物,一猎人右臂架鹰正欲放飞,还有一猎人放出三犬追逐逃兽。鹰抓兔是魏晋时河西地区人们猎兔常用的方法之一, 从砖画中我们可以看到猎人放鹰抓兔的场面。
  
  三、结语
  嘉峪关魏晋墓中鹰猎砖画反映出魏晋时期河西走廊地区门阀士族兴起,地主庄园经济空前发展,他们不但经营土地,广营畜牧业和手工业,同样,他们也把贪婪的手伸向狩猎。河西地区的狩猎活动,不但相当普遍,而且技术已相当成熟。贵族和豪强地主们在花天酒地、饮欢作乐之余,把狩猎活动作为一种消遣享受。他们经常成群结队策马于戈壁草原之间或丛林深处狩猎嬉戏、玩耍取乐,他们或弯弓射猎,或放犬追逐,或放鹰猎捕。
  从画像砖中众多依附农民的狩猎场景可以看出,豪强地主们为了坐享其成,强迫依附农民进行狩猎生产,不仅仅将他们获取的猎物供其享用,而且将狩猎获得的兽皮、兽肉和取得的珍贵药材,作为他们发财的一种手段,换取大量的钱财。
  为了维护豪强地主们自给自足的庄园经济,他们筑坞自守,拥有一定数量的地主武装。他们把狩猎作为训练“家兵”骑射技术的手段,利用狩猎进行军事训练。
  此外,民间也有一些猎户,他们或以猎获野生动物为生,或以猎物作为生活资料的补充。这些缺衣少食的贫苦人民,为生活所迫,经年顶风雪、冒寒暑、穿山林、走戈壁,追逐野物,以谋生计。
  总之,鹰猎是嘉峪关魏晋墓砖画中表现的主要内容,驯鹰与鹰猎图像,是珍贵的考古资料,它充分展现了我国古代人民在寻求生存与娱乐中所显示出的智慧,真实再现了当时的生产、生活场景,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考古价值。
  
  
   [注释]
  ①司马迁:《史记》,中华书局1987年版。
  ②苏轼:《东坡乐府笺》,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版。
  
   [参考文献]
  [1] 周一良.魏晋南北朝史札记[M].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
  [2] 张军武.嘉峪关魏晋墓彩绘砖画浅识[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 1989年.
  [3] 林少雄.古冢丹青[M].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 1999.
  [4] 杨惠福.嘉峪关黑山岩画[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01.
  [5] 郑岩.魏晋南北朝壁画墓研究[M].北京:文物出版社, 2002.
  [6] 岳邦湖等.岩画及墓葬壁画[M].兰州:敦煌文艺出版社, 2004.
  [7] 张晓东.嘉峪关魏晋民俗研究[M].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2010.
  [8] 魏收.魏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2.
  [9] 魏徵等.隋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2.
  
其他文献
[摘要]梵高的创作风格不仅带有一种非凡天才画师的气质,而且以好学之势创造了许多艺术,他之所以受世人的特别关注并非他那半疯癫的表达方式,而是他为艺术史的发展创造了奇迹,他以画家与艺术家的道德伦理影响了世人的目光,他的精神意志世界应该受到重视,无论希望中的绝望还是绝望中的希望,都体现了他超人的风格与魅力,他的世界永远具有灿烂的容颜。    [关键词] 梵高;《星夜》;绘画精神  
期刊
吉祥图案是我国古老装饰艺术中的一个重要门类,其历史可以追溯到远古的石器时代。在那时的岩画或石刻创作中,它最初以图腾的形式出现。而后经历了商周的青铜器,秦汉的画像石、画像砖,隋唐的石雕、宋元的花鸟画,明清的织绣、瓷器等方方面面,这一艺术形式越来越趋于成熟。它渊源久远,内涵丰富,善祷善颂,为人民大众喜闻乐见,显示出蓬勃的生命力,是中国传统艺术宝库中的一颗明珠。  吉祥图案之所以深受人们的喜爱,首先在于
期刊
兰州的春天不是天文学和气象学里的春天,兰州的春天是物候学里的春天。随着气温的升高,马路两旁、公园里的各种植物绽开花朵、吐出绿叶的时候,人们才会感觉到真正的春天来到这个城市了。立春、雨水、惊蛰过后,春分的前后,每年的3月中旬,兰州就慢慢地有了春的气息。  要感受兰州的春天,最好的去处是漫步于黄河风情线上,那是在兰州春天里最美的享受。黄河风情线由几十里的黄河滨河大道串联,其间遍布带状公园和黄河母亲等多
期刊
[摘要]苏力在《法治及其本土资源》中提出,在现代法治国家,“任何法律制度和司法实践的根本目标都不应当是为了建立一种权威化的思想,而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调整社会关系,使人们比较协调,达到一种制度上的正义”。①本文试图通过个案,分析民间法的价值,从中找到民间法存在的意义和对我国法治建设的作用。   [关键词]民间法;非诉;法制建设   [中图分类号]DF714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抗战文化熔铸的极边第一城  简直难以置信,号称“极边第一城”的滇缅边境小城腾冲就在飞机的机翼之下,开始只是若隐若现,最终赫然在目。若不是当今民航交通运输事业的发达,长期置身沿海城市的我,怎么可能轻而易举地来到这座位于祖国西南边陲的小小县城。  腾冲,现隶属于云南省保山市。在印象中,保山地区并不发达,甚至有些贫穷落后,时不时地还与境外的金三角地区和贩毒等令人惊悚的概念产生联系。然而,就是这么一个地级
期刊
2002年,中国流行乐坛出现了一位艺名叫刀郎的歌手,或许很多人还记得那年大街小巷被刀郎沙哑豪放的歌声所充斥。—个流行歌手的音乐好坏没有必要谈论,但刀郎音乐的特色倒是让全国人民听到了一种远离城市久违的歌声。在国人眼中,刀郎这位来自四川的艺人似乎成为了新疆刀郎人的代言人。所谓流行就是火光,而真正震撼人心的是火,是淳朴本质的文化,是一种生活信仰的存在方式。作为一个新疆人,我感谢刀郎让人们看到这团火焰的光
期刊
[摘要]农业民俗是我国历史时期长期积淀的宝贵遗产,是我国传统农业社会的文化缩影。但在新时期,农业民俗的生存境遇却令人堪忧,很多宝贵的民俗事项面临着消失的危险,因此,对民俗事项的保护与传承成了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本文以环县道情皮影为例,就如何保护与传承农业民俗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农业民俗;环县道情皮影;民间文化   [中图分类号]K892.24 [文献标识码]
期刊
一个美景荟萃的神秘世界,一幅自然纯净的原始画卷,一片清新宁静的世外桃源,一个集河流、森林为一体的童话世界,更是一个群花争芳的人间仙境。如果不是亲临这片白桦林,在林中静静地感受、欣赏眼前这个五彩的世界,任何人都不会想到,这片带给人心灵宁静的地方,就是目前我国已知的保护最好、树种最全、面积最大的新疆哈巴河县境内的白桦林。  这片白桦林位于哈巴河县城以西4公里处,近几年来,当地政府加大了对此地的生态保护
期刊
[摘要]博物馆既要服务社会、服务民众,不断适应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的需求;又要不断增强自身的素质和活力,为博物馆长远发展谋划和努力。甘肃省博物馆为适应西部大开发形势,适应省会城市建设,适应博物馆建设,做了大量工作,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   [关键词]西部大开发;和谐博物馆;甘肃省博物馆   [中图分类号]G269.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
期刊
第八届中国出境旅游国际论坛(IFCOT)将于2012年6月13~14日在北京举办。届时将有300多名旅游业内精英、中外旅游机构高级官员、出境旅游组团社代表等参加。此外,北京国际旅游博览会(BITE)也将于6月15~17日在北京同期举办。  本届论坛主题为“优质供应商与塑造新模式”,旨在把握中国出境旅游市场的最新动态,及时了解政府促进市场健康有序发展的政策方向,探讨出境旅游需求的新变化和运营模式,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