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北地方高校教师教育技术素养调查与研究

来源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st_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教育现代化对高校教师教育技术素养有较高要求,教师教育技术素养的提高离不开学校构建的教育技术现实环境、教育技术专业队伍建设及学校开展教育技术培训3个方面。
  关键词 教育技术素养;地方高校;教师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89X(2010)30-0025-03
  Survey and Research on Education Technology Literacy of Subei Local University Teachers//Liu Zihong
  Abstract Education modernization has higher demand for university teachers on Education Technology Literacy. The improvement of Education Technology Literacy requires the creation of realistic environment, the construction of professional faculty and Education Technology training.
  Key words education technology literacy; local university; teacher
  Author’s address Xuzh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Xuzhou, Jiangsu, China 221008
  
  教育现代化尤其是高等教育现代化,离不开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广泛应用,高校教师具备教育技术素养是应用的关键。因此,对高校教师教育技术素养的研究十分必要。笔者于2008~2010年在承担的“苏北地区地方高校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素养现状的调查与研究”课题中,开展对苏北地区部分地方高校教师教育技术素养的调查研究工作。
  
  1 课题研究概述
  
  1.1 课题提出的背景
  当今高校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没有一流的教师就没有一流的学校。教师的教育技术素养是教师内在潜能中重要的素养之一,是衡量教师各方面水平与能力的重要条件。由于各个高校培养人才的标准、师资结构、办学条件设施和经费投入不同,所以教师教育技术素养的高低没有一个统一的尺度和标准,要根据学校、地区的具体情况而定,由此构成本课题提出的背景。
  1.2 课题研究的主要目的和内容
  苏北地区地方高校与苏南地区相比,学校开展教育技术工作及教师的教育技术应用水平有一定的差距。本课题针对苏北地区地方高校教育技术工作情况,对苏北地区部分地方高校教师教育技术素养进行调查,了解教师教育技术素养情况,发现影响教师教育技术素养提高的因素,研究提出提高教师教育技术素养所需要的方法手段等问题。
  1.3 课题的研究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配以适当的访谈开展研究,调查问卷设计贴近苏北地区地方高校教师的实际情况,运用现代统计学理论,通过SPSS统计软件对各相关量进行统计分析,得到各相关数据的结果,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结果的分析思考。
  1.4 研究课题的调查范围和对象
  苏北地区(徐州、淮阴、盐城、连云港、宿迁)部分地方高校各学科教师(教师的年龄、专业、职称和所在学校的性质不限)。
  
  2 调查统计结果与分析
  
  此次问卷调查分别向位于苏北地区的部分地方高校发放问卷,其中《江苏省高校教师教育技术素养问卷》300份,实际收回284份,有效问卷267份,回收率284/300×100%=95%,有效率267/284×100%=94%,调查的问题全部为客观题。
  下面是此次调查问卷的统计结果及对调查结果的分析。
  2.1 教师对运用教育技术进行教学的接受程度
  此项内容反映了教师对教育技术的认识和态度,及教育技术在学科教师心中的地位和重要程度。调查显示,42.7%的教师对在教学中运用教育技术非常感兴趣,52.8%比较感兴趣,4.5%不感兴趣。这表明大部分教师对在教学中运用教育技术持积极肯定态度,并积极主动地将教育技术运用的自己的教学中去。
  2.2 教师掌握计算机常用软件的情况
  教师对常用计算机软件掌握和使用情况,能反映教师对教育技术的运用水平。调查显示,有75%的教师能熟练掌握Word软件的使用,24%基本掌握,1%不会使用;有55%的教师熟练掌握PowerPoint软件的使用,41%基本掌握,4%不会用;像Authorware、Flash、3Ds Max、Photoshop等软件除计算机专业和艺术专业的部分教师使用外,大部分教师不会使用。由此可见,除Word、PowerPoint软件外,其他常用的计算机软件教师掌握使用情况并不乐观。
  2.3 教师对教育技术理论的了解情况
  教师在教学中教育技术运用得如何与其掌握的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密切相关,而教师对教育技术理论运用程度直接反应了其教育技术素养的高低。调查显示,了解教学设计、多媒体辅助教学及远程教育这些教育技术基本理论的教师不超过30%,能在教学实践中熟练运用的更少。
  2.4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实际情况
  调查显示,有49%的教师在教学中全程使用多媒体,35%经常使用,12%偶尔使用,4%不使用。这说明随着硬件环境的不断完善,各学校多媒体教室不断增多,教育技术在教学中产生的效果日益明显,广大教师非常乐意使用
  2.5 教师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的熟练程度
  调查显示,有54%的教师能非常熟练地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30%能熟练使用,12%在操作中偶尔会出现一些小问题,4%不会使用。这表明广大教师已经能熟练操作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为自己的教学服务。
  2.6 教师对课件设计、开发与制作过程的了解程度
  课件的设计、开发与制作是反映教师教育技术技能的一个重要方面。调查显示,有30%的教师熟悉课件设计开发与制作的基本过程,30%基本熟悉,40%不太熟悉。由此看来,大部分教师对课件的设计、开发与制作过程有一定的认识了解。
  2.7 教师在教学中设计制作课件的情况
  调查显示,22%的教师能够根据教学需要制作多媒体课件,25%能够根据教学需要设计课件但在制作方面需要别人协助,53%的教师没有做过课件。由此可见,教师的课件设计开发制作能力有待提高。
  2.8 教师在使用现代教育媒体过程中掌握教学方法的情况
  教师在运用教育技术时,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媒体和教学方法,才能使各种教学媒体的优势充分发挥。这一点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尤为重要。调查显示,32%的教师熟悉这些媒体的教学方法,40%基本熟悉,28%不熟悉。由此可见,大部分教师对教学中经常使用的现代教学媒体的教学方法是熟悉的。但由于学科的差异,有小部分教师只会简单应用,对如何应用能产生好的教学效果这一要求还有一定差距。
  2.9 教师记录日常事务的行为方式情况
  教育技术以现代科学发展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先进科技成果为载体,所以要求广大教师在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上要有新观点、新思想,主动在各个方面尝试使用新技术,只有这样才能跟上科学发展的时代步伐。调查显示,教师在记录日常事务的行为方式过程中,57%用传统的笔记本,23%用Blog,20%用个人知识管理软件。由此可见,教师在记录日常信息方面思想行为趋于保守。
  2.10 教师通过网络(BBS、E-mail、QQ等)与学生交流情况
  调查显示,36%的教师经常在网络上与学生交流,36%有时在网上交流,28%很少或从不在网上交流。
  2.11 教师平均每天上网时间情况
  调查显示,16%的教师每天上网不足1个小时,33%上网1~2个小时,30%上网2~3个小时,21%在3个小时以上。
  2.12 教师上网的主要目的
  调查显示,92%的教师上网查资料、搞科研、学习各种知识,82%浏览信息(包括娱乐休息),73%上网与学生交流。以上3项调查结果显示,教师对网络认可度、接受度、使用度都很高。这说明,教师通过网络获取资源、管理资源、使用资源的意识比较强,这将有力推动教师运用教育技术进行教学的观念的更新与提高。
  
  3 对调查结果的思考和建议
  
  此次调查数据反映了苏北地区部分地方高校教师教育技术素养的基本情况。下面是对此次调查结果的几点思考和建议。
  3.1 构建提高教师教育技术素养的良好环境
  本次调查反映出的数据,使人们看到苏北地区部分地方高校教师教育技术素养各方面的基本情况。从宏观上看,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教育技术在高校的推广运用不断深入。调查显示,88%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不同程度地使用了教育技术手段,说明教育技术已经广泛地融入到高校教学之中,成为高校教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从微观上看,教师虽然在教学中广泛使用教育技术手段,但应用水平偏低,很多教师对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不甚了解,在课堂教学中只会用常规的Word、PowerPoint编制演示文稿,代替板书、挂图进行讲课,对课件的设计、开发、制作及评价体系一无所知,不知道运用教育技术的核心是根据教育内容选择适当的教学媒体和教学方法,最终目的是提高教学质量这个本质问题。以上这些情况表明,教师教育技术素养还有待提高。
  提高教师教育技术素养在目前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这些因素的存在构成提高教师教育技术素养的现实环境。笔者认为,这个现实环境分为2个部分:学校环境和教师自身环境。学校环境包括:学校贯彻执行国家、省、市关于教育技术政策的力度,学校教育技术的管理体制,学校开展教育技术的激励机制,学校对教学效果、教学质量的评价机制,学校教育技术设备的投入及教育技术培训机制,等等。教师自身环境是教师在所处学校现实环境中的自身反映,它包括教师对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认识,对教学评价系统的认识,对教育技术的认识及对教育技术理论技能的掌握和应用等。由此看来,要提高教师的教育技术素养,首先要构建良好的提高教师教育技术素养的现实环境,在这里关键是构建学校环境。构建学校环境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每一所学校要根据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自身特点和优势,制定本学校的提高教师教育技术素养的环境和标准,全面系统地配置环境内的各要素,使之对处在学校环境内的教师自身环境产生强烈影响,积极调动教师自身环境中的各种有利因素,促使教师自身环境向提高教育技术素养方面转化,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育技术素养。
  3.2 教师教育技术素养的提高,需要学校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育技术专业人员队伍
  现代教育技术是现代高等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对提高教学质量、改善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现代教育技术在目前高校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中,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层出不穷,因此只有准确地把握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动向,才能更好地推动高校现代教育技术在各个学科、专业、教学建设中的运用,从而进一步促进高校教育现代化发展。要完成以上重任,离不开高校领导紧跟时代的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更需要一支高素质的教育技术专业人员队伍来具体地操作实施。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教育技术在高校的发展受到巨大的挑战,但是不管教育技术在高校的机构设置、部门名称、职能定位如何变化,教育技术深入教学、深入课堂、深入教材,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不能变。一些高校不重视教育技术的建设与发展,没有相应的职能机构,没有高素质的教育技术专业队伍,没有一个切合实际的学校教育技术科学发展规划,没有教育技术专业理论和知识指导,不懂教育技术应用于教学的基本方法,片面地认为多建多媒体教室,教会教师使用Word、PowerPoint代替板书就是教育技术应用,就能提高教学质量,就是教育现代化。之所以形成这样的情况,关键是学校缺乏对教育技术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中作用的认识及学校缺乏一支熟悉教育技术基本理论、精通教育技术基本技能、掌握教育技术实际应用和评价机制的教育技术专业人员队伍。
  3.3 分学科、分层次开展教育技术培训,全面提高教师的教育技术素养
  教师是学校开展教育技术活动的主体,教师的教育技术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每所高校、每个学院、每一学科根据自身发展的需求,对教师的课堂教学、合格课程、精品课程、教学评奖、各类教学改革申报评比都有教育技术应用的具体规定,要求教师必须具备相应的教育技术素养,这也是学校与学科发展的需求。如何来满足这个需求?笔者认为最有效、快捷的方法是开展分学科、分层次的教育技术培训。
  所谓分学科,是根据高校教师不同的学科和专业背景及教学的方式方法,分成文科、理科、艺术体育科、公共基础科(或根据学科特点再细分)。所谓分层次,是对教师的年龄及已掌握的教育技术的基本情况进行区分,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根据各个学科日常教学特点及学科自身发展对教育技术的要求,制定不同的培训方案,以满足不同学科教师的不同需求。
  要加强培训过程的管理,增强培训的实用性,逐步建立各学科、各课程的模板库,并将这些模板提供给教师,教师再根据自己所教课程的特点稍加改动即可使用,使教育技术应用真正方便教师教学而不是给教师增加负担,从而提高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要在培训中建立健全考核评价机制,在考核上要根据分学科、分层次的特点,制定相应的考核标准,不同标准不同对待,考核要和教师在教学中教育技术的实际应用相联系,从而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培训效果。
  当前正处于信息教育时代,高校和高校教师自身都对其教育技术素养有较高要求。笔者相信,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苏北地区地方高校的教师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一定能够跟上教育技术发展的步伐,努力提高自身的教育技术素养,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以适应现代信息化教育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徐杰,赵玉宝,韩勇.订单式培训在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中的应用[J].高等理科教育,2009(4)
  [2] 红.高校教师教育技术素养的内涵及构成[J].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7(3)
其他文献
脾功能亢进(简称脾亢),是一种综合征,临床表现为脾脏肿大,一种或多种血细胞减少,而骨髓造血细胞相应增生,脾切除后血象恢复,症状缓解[1].传统治疗方法是外科手术切除治疗.我科
目的:探讨重症胰腺炎并发腹腔感染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88例,其中58例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分别加用微创或开腹方法进行腹腔清创,持续灌洗疗法以及
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则是教学,如果教学观念不更新,教学方式不转变,课程改革就将流于形式,事倍功半甚至劳而无功。笔者就高中数学新教材课堂教学提几点看法。  1 课堂导入方法  1.1 创设情境导入法  研究表明,当数学和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结合时,数学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和解决数学问题的兴趣。同时,在现实问题的解决中表现数学概念,掌握数学方法,形成数学
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教育评价的改革含于课程改革之内,其目标不能偏离对学生个性水平张扬、综合素质提升的促进作用。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
如何让政治课鲜活起来,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氛围中掌握知识和提高能力,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认为应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精心设计教学方式,营造课堂良好的学习氛围    古人云“亲其师而信其道”,师生之间如果没有心灵的沟通、情感的交流,课堂必定会死气沉沉。因此,一节课设计得好与坏,直接影响到该节课的整体质量。在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导入新课的方式,设计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语言,力求最大限度地
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生产过程日益智能化的当今社会,教育正发生深刻的变革,表现在基础教育领域,就是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在于:面向全体学生
概念图是一种组织表征知识的工具。概念、命题、交叉连接和层级结构是概念图的四个基本要素。在高职visual foxpro6.0程序设计教程这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引用概念图思想,可使
新课程标准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思想和理念,提出:对未来人才的培养要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推进全面素质发展。创新能力是每个正常人所具有的自然属性与内在潜能,普通人与天才之间并无不可逾越的鸿沟。创新能力与其他能力一样,是可以通过教育、训练而激发出来并在实践中不断得到提高发展的。下面,笔者就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谈几点做法。    1 营造自主学习氛围,点燃学生创新之火    要加强创新教育
国家形象作为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队整体对外战略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国家形象作为国家未来发展道路和内在价值目标追求的统一体,是我国倡导和谐世界理念的不可或缺的
以浙江树人大学为研究对象,对其多媒体课堂教学效果进行调查、比较和分析,总结目前该校多媒体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从教学环境建设、教师及管理人员培训等方面提出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