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鸽版画的艺术特色与赏析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inv123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贵州民族大学,贵州 贵阳 551000)
  【摘要】:彝族女版画家阿鸽,艺术之路充满了传奇色彩。阿鸽从大凉山走出来,用她手中的画笔画出那里的山山水水,反映凉山彝族人民的新生活。她创作过非常多优秀的作品。作为版画界的一个象征符号,从她的版画中的风格分析,她从一个写实的风格转变成写意、意象、抽象的结果,这既是一种审美的探索过程,也记录着阿鸽不断发展的轨迹。
  【关键词】:阿鸽版画;阿鸽风格;作品赏析
  一、阿鸽的艺术之路
  阿鸽在1948年5月出生,是四川凉山人,新中国成立后作为“民族班”最小的学员就读于四川美术学院。1964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附中,擅长版画。作为一位女性艺术家,阿鸽的艺术之路与人生征途都充满了传奇色彩。她是旧社会彝族奴隶的女儿,又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彝族女版画家,她的人生就是一种历史的巨变。阿鸽的第一部作品是木刻组画《我的阿妈》,她的作品《主人》获建国30周年全国美展一等奖,《鸽子》获得第六届全国美展铜奖,《三月》获全国第八届版画展优秀奖。她还有很多很多优秀的作品可以让我们赏析。
  二、阿鸽的作品赏析
  阿鸽非常喜欢刻画彝族的姑娘。彝族生活居住的条件一般在艰苦的高山,地理环境有时候也比较恶劣。但彝族姑娘不怕苦累,不仅勤劳、善良,而且对人真挚。你能感受到她们对自然、对生活充满热爱之情。
  阿鸽刻画《三月》的时候说:“我每年喜欢在阴历三月回家——四川凉山深入生活。那时正是梨花、桃花盛开的季节,每个彝家村寨都开满白色的梨花,在一片白色的花丛中微露小块小块的瓦板房,真是令人神往、陶醉。它给人以美的享受,激起我对生活、自然的热爱。然而更使人激动的还是那些坐在花丛中、梨树下吹口弦的姑娘,她们把感情和希望、把对自然对生活的爱藏在内心,时常用口弦表达。我自己是一个彝族姑娘,我理解她们,也更热爱她们。她们不仅心灵美,形象也美。那黑色披肩,绣花瓦片头巾,红色、绿色的百褶裙,真美极了,十分入画。但每当我拿起画笔要画她们时,她们总是羞羞答答、躲躲闪闪的特殊美感却给我留下难忘的印象。我很想把这种感受表达在我的画中。《三月》就是在这种感受下创作的。”
  阿鸽把彝族的色彩、装饰性的线条及西方现代绘画中的色块分割,融入版画的世界里。《三月》这幅作品,少女回眸羞涩地一笑,身上背着的是彝族人装咂酒的摊子,穿着彝族的衣裙和披风,整个画面用水墨的风格和简单的红黄蓝三个颜色刻画,画风具有“速写”式的线条,色块很像是版画中的“大写意”,刻画了一副非常清新的三月少女。
  面对着《鸽子》这幅木刻,诗人胡笳呤道:“怀抱白鸽的小姑娘,为何把鸽翅久久抚摩? 从那琴键似的翎羽上,莫非能奏出飞翔的音乐?白鸽在小姑娘胸前飞落,白鸽没有认错同伙,小姑娘纯洁善良的心,正是一支还没有长出翅膀的白鸽!”
  《鸽子》这幅作品之所以受到这么多的人的欢迎和喜爱,是因为阿鸽塑造了一位天真可爱纯真的少女形象,小姑娘看起来腼腆羞涩,含蓄可人,朴实真挚,惹人怜爱。她身上披着破旧的披毡,肩上挎着木制的背架,手捧洁白的鸽子。身边还有几只肥硕的鸽子围绕着。这些线条塑造了一个含苞欲放的彝族姑娘的形象,娴静而文雅。系着民族图案的头帕,俏皮地斜曾在头上,粗大的发辫含着青春的活力,现代的头巾把面庞团团围住,充分表现出现代彝族姑娘的审美趣味,给人的视野全新发亮。这一切用细密丰富的刀法刻出,显得内容丰富不空洞,产生强烈的艺术魅力。李可染先生有句名言,美术创作“可贵者胜,所要者魂”。不仅山水画如此,人物画也是这样的。
  《鴿子》所蕴含的感情是十分真实的,不仅造型准确,而且看上去活泼生动很有神气。阿鸽对自己的民族,有着崇高而真挚的感情,从她的作品不难看出很多都是表现自己的民族情怀的。她以朴实又精致的笔调和赞美的情怀描绘了彝族地区山乡的生活和变化,用自己的感觉洞察彝族人民内心的情感和波兰,用这种特殊的技法和格调表现出了彝族人民朴实的生活。
  对于一位成熟的画家来说,风格的逆转其实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从风格时期来分的话,前期的阿鸽在1964年毕业以优秀成绩被选送到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从事专业创作,更是在具象写实版画的艺术氛围中,步入了现实主义的艺术轨道。她在1975年创作的《决不停钻》、《彝寨喜迎新社员》等作品,不仅体现了她形象刻划的功底,又表现出她驾驭大场面的能力和表现力,是非常写实的。而她的代表作、1984年创作的上面提到过的获第六届全国美展铜奖的《鸽子》,它的造型的准确、形象的生动、及描述生活、表现主题的能力都能看出她已在现实主义创作中走向成熟。包括稍后她脱离素描调子,对速写风版画的探求,都没有离开具象写实的造型观,应该说她经过多年写实版画创作的锤炼、和经常去少数民族地区体验生活,对写实的现实主义创作风格已驾轻就熟,并且有了一些成就。在改革开放后,文化环境变得越来越宽松、多样并存的艺术氛围使艺术家的自由追求变得可行。在90年代,阿鸽到欧洲去做了半年的研修考察,这个经历使她对西方传统与现代艺术都有了更多的了解,并在比照中增强了民族自信与个性的意识。正是这种确立自我的内在需求,使阿鸽开始了个性化的探索。现在看来这绝对是她睿智的选择,因为正是这一选择使她与其先生徐匡及其他四川画友们的创作拉开了距离,远离近似,而成为个性独具的风格画家。
  《聚会》是2012年阿鸽的新作,画面更加的简洁流畅,看上去非常的潇洒。感觉渺渺几笔便将五个彝族女孩写意出来。五个女孩用了不一样的色块表现,她们或低头或私语,简洁明亮的色块区分出她们并且表现出她们活泼动人的性格。这些颜色让这副作品看上去干净又明亮,充满了朝气。阿鸽后期的作品具有高度表现意味,写意的风格非常的浓厚和明显。也越来越靠近书写特质的水墨画。生动的造型和写意的笔调,这些富于表现性的色彩和视觉样式,就是她的第二个艺术创作的新面貌。不过其实这个面貌更多的是基于她扎实的基本功,她跟徐匡先生合作多年也形成了比较严谨、丰富、和扎实的创作风格。这种生动又富于浪漫主义精神和想象力的风格具有丰富的表现特质,阿鸽开始把这种艺术风格走得越来越漂亮。
  应该说,阿鸽版画的题材取向一以贯之,数十年都满怀深情地描绘她的彝族姐妹,她的彝族母题与故乡情结也贯穿于前后不同的创作阶段。只是后期由直述变为一种含蓄的表意,表现的不仅仅的准确的造型和精致的刻畫,而是由秀美的形象有意地描绘转为有意味的形式,从审美层上升为文化意蕴层,整个的画风和内涵都有了很大的变化,精神的情感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这样的提升,不仅需要作者对物象有提炼的能力,对个性化图式符号有创造的能力,而且要求画家的人生感悟与生命体验的独特性与深刻性。而阿鸽丰富的经历和自身的天赋与努力让她成为了这种优秀的画家,给我们创作出了这么多赏心悦目的作品。
  参考文献:
  虚苑美术馆.《天地吉祥:阿鸽、徐匡作品集》.河北教育出版社,2013版。
  阿鸽.《阿鸽作品集》.四川美术出版社,2010版。
  佟飚.《版画的高度世界名家作品精选》.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1年版。
其他文献
(江西省吉安市采茶歌舞剧院,江西 吉安 343000)  【摘要】:2003年中国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2届大会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积极鉴定并履行非遗保护的职责;2006年采茶戏经国务院批准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采茶戏流行于江南或岭南茶叶种植区,具有鲜明的音乐特征和独特的表演艺术,深受人们的喜爱,也是我国民众精神和智慧的结晶。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采茶戏
期刊
(中国计量大学现代科技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  黄州因苏轼而显,苏词以黄州而彰。一千年前的黄州还被古人称作“齐安”。世人皆知黄州时期使我们大文豪苏东坡先生创作热情最为高昂,成果最为丰硕的一个阶段。而究其原委,竟无不和苏轼人生场上的失意有着直接的联系。这个阶段的苏轼我们称他为“谪居江岸的东坡居士”。而他在这个阶段的境况,有学者精辟地地将其划分成五个部分。一、耕种自济;二、文学自适;三、养生
期刊
(烟台南山学院人文学院外语系, 山东 烟台 265713)  【摘要】:芥川龙之介的作品《鼻子》在中国有多个译本,其中,发表于 1921年的鲁迅译本和 1997 年的林少华的译本特色鲜明。鲁译本从形式到内容上力求保持原文特色,林译本则较充分发挥了译者的创造性;使用了丰富多样的汉语表达。笔者从时代背景、译者翻译观和目标读者这三个角度对林译本和鲁译本进行对比研究。  【关键词】:《鼻子》;鲁译本;林译
期刊
(武汉纺织大学, 湖北 武汉 430000)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生活水准的提高,人们的审美观也发生了变化。消费者对品牌包装设计的认识也有所不同,尤其是插画设计比较突出,同时插画元素成为品牌包装设计重要的载体之一,是表述与代表的重要途径。许多品牌包装设计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发展的不断深化,与世界的沟通和交流不断增多,消费者文化水平的提高,使得品牌包装设计的功能与形式同
期刊
(江汉大学设计学院,湖北 武汉 430056)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艺术修养在不断的提高,中国的现代平面设计工作在与时俱进,但在追求创新发展的同时也在追求传统文化。因此,中国的平面设计要想走出国门,必须以中国的传统文化艺术作为根基,不断的将中国的傳统文化元素与现代平面设计作品相融合,凝聚成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作品。本文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元素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运用进行分析
期刊
(四川师范大学,四川 成都 610101)  【摘要】:中国民族声乐是从民间戏曲、原生态民歌等传统艺术中发展而来,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独特标志。在经历了几十年的演出实践与理论学习中不断的发展进步,中国声乐、民族性、世界性这三个词汇在今天21世纪的中国声乐的发展中占据主导地位。然而,近年来,中国民族声乐的发展似乎进入瓶颈期,如何打破困境,将中国民族声乐推向世界的舞台,成为中国民族声乐发展的重中之重,中国
期刊
【摘要】:十九世纪末期民族危机严重,本着救亡图存的理念,康有为等人痛陈民族危亡的严峻形势,实施了戊戌变法。然而,变法的失败让康有为把他的精力转向金石碑版的研究以排除心中的愤懑,由此《广艺舟双楫》诞生,在此书中关于唐代书法康氏给予了猛烈的抨击, 康氏似乎将馆阁体的形成归罪到唐代时期,将唐代书法及其贬低甚至是否定,这并没有尊重客观历史。基于此笔者将从康有为“卑唐”思想产生的背景、内容及其局限性方面对其
期刊
(重庆师范大学,重庆 401331)  【摘要】:陕西筝乐发展的脉络悠长深远,内容丰富、形式多元,在中国古筝诸多流派中独树一帜,它植根于陕西戏剧、说唱、民歌、鼓乐等民族民间艺术形式和人文生态环境之中,并成为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陕西;传统筝乐;发展  引言  自上个世纪的五六十年代至今,陕西筝的发展异乎寻常之快,从起步时的探索改编、积累曲目,到构架体系,逐步成熟,陕西筝乐以其善于
期刊
(石家庄理工职业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00)  【摘要】:在声乐演唱过程中通常需要一整套歌唱方法和独特的演唱规律,需要演唱者有较强的技巧、一套科学的方法,并且在演唱过程中要具有较强的控制能力和心理调节能力,更重要的是在演唱过程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可以对声乐作品进行创新,这种思维不仅可以对学生创造力进行锻炼,还可以培养学生在演唱时的直觉性和创新性。本文通过创造性思维的涵义着手,让读者了解到培养学
期刊
(江西服装学院,江西 南昌 330201)  【摘要】:随着我国设计领域的拓展,服装设计的艺术表现形式愈加丰富多彩。解构主义因其具有的时尚、前卫、独特的风格,十分适宜于服装艺术的表达。本文针对服装设计中解构主义的应用价值、常见问题及强化措施进行探究,供大家借鉴参考。  【关键词】:服装设计;解构主义;应用;内涵  进入20世纪70年代,服装设计领域中涌现了对解构主义的设计思潮。事实上,解构主义不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