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课堂教学的导入与设问

来源 :现代教育教学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yun1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要上好数学课,教师的提问恰当与否极为重要。巧妙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探索欲,能开启心志,培养思维,是让学生获得数学学习体验的开端;巧妙的设问,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课堂教学提出的问题,是教师根据教学需要而设计的必不可少的诱导语言,它既是学生思维的指向和路标,又是教师传授知识及信息反馈的主要渠道。所以说“设问”是教师“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重要体现。那么如何优化数学课堂的导入与设问呢?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我个人的一些体会。
  1 有趣的新课导入使教学内容变得生动
  数学课的导入是师生情感共鸣到思维共鸣的起始,是学生认识心理的定向启迪的过程,它是课堂教学的首要环节。教师的导入语里要加入适当的疑问和悬念,刺激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在教师的指挥棒下,演绎一堂堂精彩又生动的课。还可以通过设疑布置“问题陷阱”,学生在解答问题时不知不觉掉进“陷阱”,使他们的解答自相矛盾,引起学生积极思考,进而引出新课主题。导入语要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才能调动他们的情绪和积极性,才能引发他们的思考。导入的方法可概括为:问题导入,概念导入,操作演示导入,观察导入,计算导入,趣味性导入等等,选择恰当的导入方法,能减少教学的难度,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精心设计课堂提问,使教学目的明确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创设教学环境,组织教学活动是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独立探究、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手段,是教师输出信息并获得反馈信息的重要途径,是沟通师生思想认识的重要渠道,如何使课堂提问得到优化呢?
  2.1 课堂提问要有目的性。教师提问的目的在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因此课堂提问要根据教学目的,紧紧围绕教学内容,抓住教学关键、教材重点、知识难点来设计问题。
  2.2 课堂提问要有启发性。课堂提问其问题要富有启发性,能够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给学生指明思考的方向。
  2.3 提出问题难易要适度。课堂提问其问题的难度要适度,要有针对性,难度大的也要注意引导和点拨留下足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思考,有时可以在矛盾的争论中解决问题。如在教学“三角形的分类”这个知识后,我设计了这样一组问题:①先露出三角形的一个直角问学生你知道这是什么三角形吗?②露三角形的一个钝角问学生你知道这是什么三角形吗?③露出三角形的一个锐角问学生你知道这是什么三角形吗?这时学生猜测的结果很多,互相争论不休,再问学生为什么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只能有一个钝角,或只能有一个直角,为什么一个三角形的一个内角或两个内角都是锐角,还不能肯定这三个角是什么三角形。这样一组提问,使学生在矛盾争议中把难问题转化成简单的问题,又能加深理解和巩固所学的知识。
  2.4 问题要有探究性。学起源于思,思源于疑,疑是点燃学生思维探索的火种,因此教师在设问中要有意识地设置悬念,让学生积极思维,这有利于激发学生运用已有知识主动攻克疑难,从而获得新知识,提问应围绕新知识的“生长点”,促进并完成新知识的迁移。
  2.5 设问要有总结性。总结性的设问是让学生对一堂所学知识通过回忆、分析、对比、取舍从而抽象概括出正确而简单的结论。如学三角形面积可以通过回忆下列问题进行总结:①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哪些知识?②三角形面积公式是怎么来的?③计算三角形的面积与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不同?④计算时能不能忘记除以2?
  课堂提问不仅是一门学问,也是教学艺术恰如其分的提问。恰当的提问可以诱导思维,教师要充分分析教材,了解学生,精心设计有利于学生的问题。提问既不可以太肤浅,让学生感觉一蹴而就,就会失去思维的动力。也不可以太深,让学生感觉难以达到,就会出现不去思考等答案的现象。提问既要联系课堂,又要联系学生的实际,要有科学的依据,要由浅入深,让学生在解疑中深刻理解要掌握的知识点。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前多做思考和准备,做一名真正的“引导者”。
其他文献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P82。  教学目标:①知识与技能:通过创设情境,观察比较,初步感知三角形边的关系,体验学数学的乐趣;运用“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的性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②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操作、小组合作,经历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这一性质的活动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自主探究能力。③情感与态度:通过数学知识的应用,感受数学
期刊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必须关心所有儿童的最充分的发展;学校的责任则是创造能使每一个学生达到他可能达到的最高学习水准的学习条件。数学是小学和中学阶段的必修课之一,对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基础教育是提高全民素质的奠基工程,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阶段,学科教育是小学教育的主要渠道。新课程的实施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理念,它在为基础教育带来生机与活力时,也为教学带来了挑战。  1 小学数学教学
期刊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语文教师在教学理念上有着很大的转变,在教学设计上也在绞尽脑汁的改进。尤其能够重视语文教学最根本的、最本质的,也是最重要的环节,那就是文本解读。然而,针对语文教材中一篇篇的经典文学作品,我们应该如何解读文本,才能有效达成新课程的教学目标呢?  1 了解自己,提升基本素养和文学功底  教师只有在不断的学习中,储备较浓厚的文化底蕴,达到较高的思想境界,才能在文本解读中具备正确的、合乎作
期刊
政治教育,本就是一门理论性比较强的学科,仅仅是依靠理论的教育很难达到教书育人的真正目的。而引导学生的学习动机、端正其学习态度、激发其学习兴趣,说到底就是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吸引力的问题。这个问题是思想政治课教学中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也是检验思想政治课教师教学思想和教学技能的重要方面,更是检验政治课堂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  1 教与学相互依存,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在《如何培
期刊
语文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就是写文章,即作文教学。它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同时恰恰也是语文教学的难点。许多语文教师对此取得了不少成绩,却仍然存在着诸如学生写作内容空洞、堆砌词汇、中心不明确、凑字数,甚至跑题等问题。为此,我们语文教师就应该及时更新思想,与时俱进,打破教室的藩篱,树立大课堂观念,使作文教学尽量适应社会的发展,努力提高学生作文水平。对于小学教学来说,作文成了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习作成了学生望而
期刊
心理健康教育史新时期学校素质教育的前提,是完善中学生个性的主要促进因素。据调查,在我国中学生中,约2/3左右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行为问题,如厌学、逃学、偷窃、说谎、作弊、自私、任性、耐挫力差、退缩、焦虑等心理问题。这些心理行为问题不但严重影响着学生自身的健康发展,也给正常的教育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困扰。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情绪方面,表现为情绪不稳定,遇事急躁,容易冲动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让学生“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明确指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学生对识字产生了兴趣就等于拥有了无穷的力量,他们会自觉地克服很多困难,想方设法抓住一切机会识字,并且学以致用,自得其乐。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怎样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呢?我认为主要是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兴趣。教学实践证明:激发
期刊
人对事物的认识是从感悟开始的,审美当然也须从感悟开始,通过感悟形成表象,入境见形,从而激起美感,产生美的愉悦。所以语文教师要善于从语言文字入手,既能零散地感悟审美对象,又能从整体上把握,透过语言所描绘的形象进行深层的理解。  我们在引导学生阅读《中华经典诵读》中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时有这样一个情节:“请同学们大声地读两遍,默默地读三遍,然后回味一下,每次的感觉一样吗?你有什么新的发现吗?”待学生读
期刊
目前小学生听、说、读、写诸能力中,最不够的要数“说”的能力,学生不善于用口语与他人沟通思想、交流情感的现象普遍存在。因而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让学生掌握这一交际工具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具备较强的口语交际能力,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为他们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课堂教学中的口语交际,是在一定的教学目标下开展的。可是,学生在交际过程中常常出现把握不住话题,偏离目标,参与面不广,口语表达不清
期刊
在新课程理念下,数学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问题已引起了广大数学教师的高度重视,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显得愈来愈重要。本文就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这一问题谈一下自己的几点做法和体会。  1 数学教师的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首要条件  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思路,以培养学生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