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就是写文章,即作文教学。它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同时恰恰也是语文教学的难点。许多语文教师对此取得了不少成绩,却仍然存在着诸如学生写作内容空洞、堆砌词汇、中心不明确、凑字数,甚至跑题等问题。为此,我们语文教师就应该及时更新思想,与时俱进,打破教室的藩篱,树立大课堂观念,使作文教学尽量适应社会的发展,努力提高学生作文水平。对于小学教学来说,作文成了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习作成了学生望而生畏的科目。为了写好作文,师生都必须付出许多努力,但常常收效不大。通过《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加上自己十多年来的教学经验,笔者认为小学作文教学应注重以下几点。
1 扩大视野,强化积累
作文是一种创造性的语言思维活动,写作的过程往往是建立在日积月累的知识、经验和想象之上。因此,如果要让学生写出一篇好作文,就得让他们写起作文来觉得有话可说、有事可写。基于这些原因,在教学中,教师就要十分重视引导学生积累丰富的、生动的、有趣的写作材料,在文章之外下足功夫。一要引导学生有目的地多读书、多观察、多交流,广泛涉猎历史、科技、自然等方面的知识。这样不仅可以开阔视野、增长见识,而且会产生描述、书写的强烈愿望。二是多开展一些相关活动,如让一个组的学生把自己最近在课外书籍中读到的优美词句或精彩片断背诵给其他学生听,并每天评出一位优胜者,以激发学生阅读课外书籍的兴趣。为了能够获得好评,他们积极准备,认真背诵,一学期下来,不仅自己读了不少书,积累了不少词句和文章片断,而且从其他同学的背诵中获取了大量有益的知识,拓宽了自己的视野,丰富了自己的知识储备。
1.1 根据课文内容来积累。“重视文本”也是新课标的要求,而且很多课文的思考练习中都出现“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摘抄中积累材料。如果学生能掌握一些好词佳句就为写作做好了铺垫,能够让他们有词可用、有话可说。
1.2 坚持写日记是积累材料的是最好方式,也是练笔的最佳途径。由于日记的内容很广,可写听到的、可写看到的、也可写想到的。
2 激发兴趣,提高写作水平
学习在于兴趣,有了兴趣学生才会有意无意地去学、去记、去运用。那么,作文兴趣如何培养?首先,老师应该让学生写感兴趣的事,安排一些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记的题目,如记自己的同学、家庭成员等。其次,要经常采用一些有趣的教学方式,不仅让学生感觉有话可写,还要安排相当数量的口头作文。如可以利用讲故事,指导学生把故事讲得流利、清晰;或者组织学生续写故事,让某一个学生讲故事的开头,其他学生把这个故事连下去,这样由于每个学生的思维方式不同,所表达的意思就有差别,故事的结局就自然不同;或者让同学们注意观察班上的某一位同学,然后不指名地用口语或文字描述其特征,叫另一个同学猜他是谁,猜对了,就说明这位同学的描述是准确的。这样通过长期训练,学生的作文兴趣将会大大提高,作文水平也会有所长进。
3 组织活动,充实生活
作文离不开生活,充实生活、丰富活动内容是写作成功的必要条件。小学作文中普遍存在着“无疾可写”或“言之无物”的现象,其原因就是学生缺乏丰富的作文素材,而素材又来原于生活。因而,小学生作文教学不仅要摆脱概念化模式,不仅要研究技法,也要不断促进作文内容的生活化,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认识客观世界,在活动中体会生活、积累经验。这样学生才有话可说、有事可叙,不会写出空话、假话、套话连篇的文章。义务教育大纲指出:“指导学生作文要从内容入手。教师要引导学生接触自然、接触社会,指导学生留心观察、分析周围事物,养成观察和思考的习惯。”小学生年龄小,生活经历单纯,对事物的认识建立在看、听、触的基础上,比较直观。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大力组织各种活动,可组织学生参加一些公益活动和节日庆祝活动,也可根据时令创造条件,组织学生春游、秋游,定期举办丰富多彩的班队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游戏,让学生身临其境,参与其中,亲身体验,在活动中增长见识,获得知识,受到启迪。这样既积累了丰富的写作素材,又激起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写作兴趣,再来写作文,学生就不会无病呻吟地胡编乱造,而是言之有物,能写出真实感人、内容丰富的作文。
4 注重评价,给予鼓励
教师的评价对学生十分重要。评价得当,能激励学生敢于作文、乐于作文,因而对学生的文章不能千篇一律,也不能一棒打死。应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给予不同要求的评价,对基础好的学生要有较高的要求。基础差的哪怕是用了一个好词、一个佳句也应该及时表扬。(记得有一次,我发现一个平时作文很差的学生在文章中准确地用了一个表示时间过得很快的词“刹那间”,于是我在批语中这样写道:今后能多看点书,认真作好记录,教师相信你的作文会更上一层楼!)这样做,能让一些差生得到鼓励,看到希望。
总之,作文教学不是件容易的事,教师必须在教学理论中不断探索,在教学实践中获得启发,不断总结经验,才能于学生有所裨益。
1 扩大视野,强化积累
作文是一种创造性的语言思维活动,写作的过程往往是建立在日积月累的知识、经验和想象之上。因此,如果要让学生写出一篇好作文,就得让他们写起作文来觉得有话可说、有事可写。基于这些原因,在教学中,教师就要十分重视引导学生积累丰富的、生动的、有趣的写作材料,在文章之外下足功夫。一要引导学生有目的地多读书、多观察、多交流,广泛涉猎历史、科技、自然等方面的知识。这样不仅可以开阔视野、增长见识,而且会产生描述、书写的强烈愿望。二是多开展一些相关活动,如让一个组的学生把自己最近在课外书籍中读到的优美词句或精彩片断背诵给其他学生听,并每天评出一位优胜者,以激发学生阅读课外书籍的兴趣。为了能够获得好评,他们积极准备,认真背诵,一学期下来,不仅自己读了不少书,积累了不少词句和文章片断,而且从其他同学的背诵中获取了大量有益的知识,拓宽了自己的视野,丰富了自己的知识储备。
1.1 根据课文内容来积累。“重视文本”也是新课标的要求,而且很多课文的思考练习中都出现“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摘抄中积累材料。如果学生能掌握一些好词佳句就为写作做好了铺垫,能够让他们有词可用、有话可说。
1.2 坚持写日记是积累材料的是最好方式,也是练笔的最佳途径。由于日记的内容很广,可写听到的、可写看到的、也可写想到的。
2 激发兴趣,提高写作水平
学习在于兴趣,有了兴趣学生才会有意无意地去学、去记、去运用。那么,作文兴趣如何培养?首先,老师应该让学生写感兴趣的事,安排一些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记的题目,如记自己的同学、家庭成员等。其次,要经常采用一些有趣的教学方式,不仅让学生感觉有话可写,还要安排相当数量的口头作文。如可以利用讲故事,指导学生把故事讲得流利、清晰;或者组织学生续写故事,让某一个学生讲故事的开头,其他学生把这个故事连下去,这样由于每个学生的思维方式不同,所表达的意思就有差别,故事的结局就自然不同;或者让同学们注意观察班上的某一位同学,然后不指名地用口语或文字描述其特征,叫另一个同学猜他是谁,猜对了,就说明这位同学的描述是准确的。这样通过长期训练,学生的作文兴趣将会大大提高,作文水平也会有所长进。
3 组织活动,充实生活
作文离不开生活,充实生活、丰富活动内容是写作成功的必要条件。小学作文中普遍存在着“无疾可写”或“言之无物”的现象,其原因就是学生缺乏丰富的作文素材,而素材又来原于生活。因而,小学生作文教学不仅要摆脱概念化模式,不仅要研究技法,也要不断促进作文内容的生活化,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认识客观世界,在活动中体会生活、积累经验。这样学生才有话可说、有事可叙,不会写出空话、假话、套话连篇的文章。义务教育大纲指出:“指导学生作文要从内容入手。教师要引导学生接触自然、接触社会,指导学生留心观察、分析周围事物,养成观察和思考的习惯。”小学生年龄小,生活经历单纯,对事物的认识建立在看、听、触的基础上,比较直观。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大力组织各种活动,可组织学生参加一些公益活动和节日庆祝活动,也可根据时令创造条件,组织学生春游、秋游,定期举办丰富多彩的班队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游戏,让学生身临其境,参与其中,亲身体验,在活动中增长见识,获得知识,受到启迪。这样既积累了丰富的写作素材,又激起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写作兴趣,再来写作文,学生就不会无病呻吟地胡编乱造,而是言之有物,能写出真实感人、内容丰富的作文。
4 注重评价,给予鼓励
教师的评价对学生十分重要。评价得当,能激励学生敢于作文、乐于作文,因而对学生的文章不能千篇一律,也不能一棒打死。应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给予不同要求的评价,对基础好的学生要有较高的要求。基础差的哪怕是用了一个好词、一个佳句也应该及时表扬。(记得有一次,我发现一个平时作文很差的学生在文章中准确地用了一个表示时间过得很快的词“刹那间”,于是我在批语中这样写道:今后能多看点书,认真作好记录,教师相信你的作文会更上一层楼!)这样做,能让一些差生得到鼓励,看到希望。
总之,作文教学不是件容易的事,教师必须在教学理论中不断探索,在教学实践中获得启发,不断总结经验,才能于学生有所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