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来源 :现代教育教学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nan88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课程理念下,数学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问题已引起了广大数学教师的高度重视,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显得愈来愈重要。本文就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这一问题谈一下自己的几点做法和体会。
  1 数学教师的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首要条件
  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思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方式上,大胆突破,确立创新性教学原则。具体做法如下:
  1.1 克服对创新认识上的偏差。一提到创新教育,往往想到的是脱离教材的活动,让学生任意去想去说,说得离奇便是创新,走入了另一个极端。其实,每一个合乎情理的新发现,别出心裁的观察角度等等都是创新。教师完全能够通过挖掘教材,高效地驾驭教材,把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新知识、新问题引入课堂,与教材内容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再去主动探究。让学生掌握更多的方法,了解更多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2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氛围、竞争合作的班风,营造创造性思维的环境。首先,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发挥创造性,必须克服那些课堂上老师是主角,少数学生是配角,大多学生是观众、听众的旧的教学模式。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能够与教师一起参与教和学,做学习的主人,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想象的能力。
  1.3 教师应当充分地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质疑、解疑,让学生具备创新思维、创新个性、创新能力。教师运用有深度的语言创设情境,激励学生打破自己的思维定势,从独特的角度提出疑问。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每堂课里都要进行各种总结,也必须有意识地让学生总结,总结能力是一种综合素质的体现。培养学生的总结能力,即锻炼学生集中思维的能力,这与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是相辅相成的,集中思维使学生准确、灵活地掌握各种知识,将它们概括、提取为自己的观点,作为求异思维的基础,保障了求异思维的广度、新颖程度和科学性。
  2 学生的创新兴趣是培养和发展创新能力的关键
  2.1 利用“学生渴求他们未知的、力所能及的问题”的心理,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兴趣产生于思维,而思维又需要一定的知识基础。在教学中恰如其分地出示问题,让学生“跳一跳就摘到桃子”,问题高低适度,问题是学生想知道的,这样的问题才能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认知矛盾,引起认知冲突,引发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学生因兴趣而学,而思维,并提出新质疑,自觉的去解决,去创新。
  2.2 合理满足学生好胜的心理,培养创新的兴趣。学生都有强烈的好胜心理,如果在学习中屡屡失败,便会对学习失去信心,教师要创造合适的机会,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对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是非常有必要的。
  2.3 利用数学中图形的美培养学生的兴趣。生活中大量的图形,有的是几何图形本身,有的是依据数学中的重要理论产生的,也有的是几何图形组合,它们具有很强的审美价值,在教学中宜充分利用图形的线条美、色彩美,给学生最大的感知,让他们充分体会数学图形给生活带来的美。
  2.4 利用数学中的历史人物、典故、数学家的童年趣事、某个结论的产生等等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学生一般喜欢听趣人趣事,教学中结合学习内容讲述数学发展的历史和历史上数学家的故事,像数学理论所经历的沧桑,数学家成长的事迹,数学家在科技进步中的贡献,数学中某些结论的来历等,既可以了解数学的历史,丰富知识,又可以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习其中的创新精神。
  3 教师要适时保护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势头
  3.1 分析学生的错误行为是非常有意的,这是思维的结晶。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难免要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这是允许的。教师不要急于评价,出示结论,而是重在帮助弄清出现错误的原因,从而让他们以积极的态度去承认并且改正错误。作为教师要从客观上保护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学习中去。
  3.2 多给学生一些鼓励,一些支持,对学生的正确行为或好的成绩表示赞许。教师应对学生的正确行为表示明确的赞扬,使学生明白教师对他们的评价,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使学生看到自己成功的希望。
  3.3 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好奇是儿童与生俱来的天性,好奇是思维的源泉,创新的动力。因为好奇,学生有了创新的愿望,会努力去揭开事物的神秘面纱,这种欲望就是求知行为在孩子心灵中点燃的思维的火花,是最可贵的创新性心理品质之一。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好奇程度呈递减趋势,而创造性人才的特点却是永驻的,用好奇的眼光和心理去审视整个世界,每一个成才的人必须保持这颗好奇的童心,教师对教学中学生好奇的表现应给予肯定。
  教学实践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多方位的,既需要教师的主导,也需要学生的主体,只有在师生的共同合作下,才能教学相长。
其他文献
【摘 要】 现在中小学作文教学存在事倍功半的情况,教学方法陈旧,学生感到困难重重。要搞好作文教学,就要让他们体验生活,丰富蓄积;要积极营造氛围,融入情景,培养学生的模仿创新能力;要让他们亲近自然,开阔视野,积累丰富的材料;让他们参与活动,体味乐趣,提供舞台;要引导他们关注民生,培养责任感;要指导他们读书,汲取精华,提高写作能力。  【关键词】 作文 教学 体验 氛围 积累 活动 关注 读书  
期刊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P82。  教学目标:①知识与技能:通过创设情境,观察比较,初步感知三角形边的关系,体验学数学的乐趣;运用“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的性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②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操作、小组合作,经历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这一性质的活动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自主探究能力。③情感与态度:通过数学知识的应用,感受数学
期刊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必须关心所有儿童的最充分的发展;学校的责任则是创造能使每一个学生达到他可能达到的最高学习水准的学习条件。数学是小学和中学阶段的必修课之一,对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基础教育是提高全民素质的奠基工程,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阶段,学科教育是小学教育的主要渠道。新课程的实施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理念,它在为基础教育带来生机与活力时,也为教学带来了挑战。  1 小学数学教学
期刊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语文教师在教学理念上有着很大的转变,在教学设计上也在绞尽脑汁的改进。尤其能够重视语文教学最根本的、最本质的,也是最重要的环节,那就是文本解读。然而,针对语文教材中一篇篇的经典文学作品,我们应该如何解读文本,才能有效达成新课程的教学目标呢?  1 了解自己,提升基本素养和文学功底  教师只有在不断的学习中,储备较浓厚的文化底蕴,达到较高的思想境界,才能在文本解读中具备正确的、合乎作
期刊
政治教育,本就是一门理论性比较强的学科,仅仅是依靠理论的教育很难达到教书育人的真正目的。而引导学生的学习动机、端正其学习态度、激发其学习兴趣,说到底就是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吸引力的问题。这个问题是思想政治课教学中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也是检验思想政治课教师教学思想和教学技能的重要方面,更是检验政治课堂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  1 教与学相互依存,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在《如何培
期刊
语文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就是写文章,即作文教学。它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同时恰恰也是语文教学的难点。许多语文教师对此取得了不少成绩,却仍然存在着诸如学生写作内容空洞、堆砌词汇、中心不明确、凑字数,甚至跑题等问题。为此,我们语文教师就应该及时更新思想,与时俱进,打破教室的藩篱,树立大课堂观念,使作文教学尽量适应社会的发展,努力提高学生作文水平。对于小学教学来说,作文成了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习作成了学生望而
期刊
心理健康教育史新时期学校素质教育的前提,是完善中学生个性的主要促进因素。据调查,在我国中学生中,约2/3左右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行为问题,如厌学、逃学、偷窃、说谎、作弊、自私、任性、耐挫力差、退缩、焦虑等心理问题。这些心理行为问题不但严重影响着学生自身的健康发展,也给正常的教育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困扰。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情绪方面,表现为情绪不稳定,遇事急躁,容易冲动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让学生“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明确指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学生对识字产生了兴趣就等于拥有了无穷的力量,他们会自觉地克服很多困难,想方设法抓住一切机会识字,并且学以致用,自得其乐。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怎样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呢?我认为主要是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兴趣。教学实践证明:激发
期刊
人对事物的认识是从感悟开始的,审美当然也须从感悟开始,通过感悟形成表象,入境见形,从而激起美感,产生美的愉悦。所以语文教师要善于从语言文字入手,既能零散地感悟审美对象,又能从整体上把握,透过语言所描绘的形象进行深层的理解。  我们在引导学生阅读《中华经典诵读》中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时有这样一个情节:“请同学们大声地读两遍,默默地读三遍,然后回味一下,每次的感觉一样吗?你有什么新的发现吗?”待学生读
期刊
目前小学生听、说、读、写诸能力中,最不够的要数“说”的能力,学生不善于用口语与他人沟通思想、交流情感的现象普遍存在。因而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让学生掌握这一交际工具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具备较强的口语交际能力,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为他们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课堂教学中的口语交际,是在一定的教学目标下开展的。可是,学生在交际过程中常常出现把握不住话题,偏离目标,参与面不广,口语表达不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