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高中政治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注意力

来源 :现代教育教学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anml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政治教育,本就是一门理论性比较强的学科,仅仅是依靠理论的教育很难达到教书育人的真正目的。而引导学生的学习动机、端正其学习态度、激发其学习兴趣,说到底就是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吸引力的问题。这个问题是思想政治课教学中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也是检验思想政治课教师教学思想和教学技能的重要方面,更是检验政治课堂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
  1 教与学相互依存,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在《如何培养有创新精神的人》的论著中,我国著名的科学家钱伟长先生指出:“教学改革更深层面的问题归根到底还是怎么学与怎么教的问题。”在教学中,我采取引导的方式,让学生自己阅读内容,由学生自己寻找突破口。只有充分地让学生投入到学习中来,才能在上课中体现“学生是主体,老师是主导”的地位,才能使学生的注意力更集中。课堂教学过程的优化离不开正确教学思想的指导和最佳教学方案的设定,而最佳教学方案的设计同样也离不开教学思想这一教学灵魂的指导。所以,首先必须确定现代教学思想,要优化课堂教学理念和方式,改变过去落后的思想观念。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协同活动的过程,“教”与“学”合而为一,“学”离不开“教”,“教”离不开“学”。它们是一个耦合的过程,就像两个齿轮一样,紧紧地咬合在一起。“教”和“学”任何一方都不可能脱离对方而存在,否则,教师的教就成了自吹自擂的“独台戏”,学生只能是无头苍蝇一样地“自学”,学生只能是无方法地“死学”。假如教师盲目地以个人的讲替代学生的学,学生无所事事,学生就会厌学,并对所学内容感到乏味而产生厌烦以及抵触情绪。反之,教师对学生的主体作用假如充分尊重并加以发扬,并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这才是真正地教学过程,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会极大地提高。
  2 增强兴趣,提高吸引力
  在平时的教学中,许多教师课前查阅许多资料,课上滔滔不绝,教得十分卖力,总以为所有的知识全部讲了,才得到安慰,才“对得起学生”。但结果往往是:老师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却听得昏昏欲睡。对此,我们有的老师“百思不得其解”,最后只能感叹:现在的学生不爱学习,真难教!其实问题不在学生,而在教师,主要是因为教师没有采取学生乐意接受的教学方法,所以学生不“领情”。政治教学承担着两种使命,教书的同时还要育人,不仅是教会学习教材理论知识,还要学会理论联系实践,学会如何做人。但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注重对理论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另一重要的层面,没有将理论融合到实际中,运用生活中的实例来解释各种政治现象。如运用幽默笑话、漫画等形式于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取得极大成功的例子也很多。必须把学生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而不是机械地学习书本知识。一方面固然要求教师很好的掌握教材知识,另一方面更要求我们教师去了解更多的社会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从学生的需要和实际出发,改变教学观念,精讲教学内容,对于一部分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则重点把握,对于需要举例分析的知识,让学生自己尝试完成,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另一方面,也可以刺激学生课后多关心时事政治。这样,在讲清教材知识后,可以适当的留一部分时间给学生去思考、探索,这样既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又能很好的达到教学效果,杜绝放羊式的自习方式,充分的利用课堂的45分钟。
  3 提高教师的知识水平,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社会在飞速地发展,环境也在不断地变化,同样学生也是在不断地发展进步的。如果我们依旧一成不变地沿用陈旧的教学理念,那么广大教师势必会亦步亦趋,就会跟不上教育的发展,势必要慢慢地落后。因此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来上课,结果只能是“欲速则不达”,所以作为教师只有认清形势,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就是教师根据社会要求,遵循一定的教学原理和规律,采用一定的教学手段,对学生施加一定的教育影响,使学生的身心发生预期变化的过程,“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必须有一桶水”。现代学生的视野越来越宽,了解的信息也越来越新,提的问题有时会超出教师的储备。一名好教师要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才能更好地为学生服务,同时,思想政治学科极强的现实性与时代性,要求它的教学必须“与时俱进”,随时根据社会的发展变化、特定的教学境况及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而重新调整、优化组合。因此,以灵活的“教学内容”要素代替相对固定的“教材”要素,是一个必然的结果。网络,能够提供智能、便捷的资料搜索服务,扩展教师学习时空;提供时事新闻,有助于教师及时把握缤纷世界,与时代同步;汇聚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让教师的课堂教学更精彩。作为一名教师,要上好一堂课,离不开精深的专业知识水平。教师利用多媒体创设现实生活中的情境,实现教学内容的直观化、形象化,不仅能给学生以真实自然、生动感人的美育,而且,学生和教师会在这种乐意融融的环境中真正地提高教学效率。
  在课程改革进行的如火如荼的今天,再走以前的教育老路很容易被淘汰,教师应该在同学生的教与学的互动中,不断寻找适合彼此的教学方式,我想这才是课改对我们的要求——在发展中求得生存!
其他文献
当今,考试越来越重视学生的能力测试,语文试卷中又没有直接考语法知识的题目,所以,有很多教师只是在围绕着考试转,为了考试而考试,为了考试而讲解,认为在整个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不需要进行语法知识教学。目前,初中语文语法知识的教学几乎到了“淡出”的地步,这是一个不可小视的可怕现象。  1 语法的远离  人们对初中语文语法教学的态度如此大起大落,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首先是初中语文教师本身的思想观念问题
期刊
什么是观察?所谓观察,就是用眼睛去看。要远“观”近“察”,事事留心,时时注意,并养成一种习惯。要想写好文章,必须重视观察事物,提高观察能力。但怎样才能引起学生对周围事物的注意呢?这里我想谈两点:  1 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  课程标准对各个年级的作文教学都有明确的规定,而且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在课内落实。课内作文要求具体,学生各方面都受到约束,往往显得比较被动,但又是必不可少的。为此,我在作文教学上
期刊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新的教学模式应运而生。互动式教学模式就是其中颇受广大师生推崇的典型。新课程理念下的互动式教学模式是指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思想指导下,通过学生与课程资源互动、学生与教师互动、学生间互动和学生与教学环境互动等多种形式进行地理课堂教学。  1 师生之间“互动教学”模式的构建  1.1 充分发挥预习的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传统教学模式强调的是教师对教材的钻研,考虑的
期刊
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是指在课堂教学中,以“问题”为中心来展开教学活动的具体方法和活动形式。这种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有助于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新版《历史课标》在过程与方法中要求学生:“在了解历史事实的基础上,逐步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初步理解历史问题的价值和意义,并尝试
期刊
尽管中学英语课程改革如浩荡春风,许许多多的英语教师大胆改革,成效显著。但是,实际的英语课堂教学不能说是完美无缺,没有问题。在教学的有效性上还有所欠缺,学生对英语的应用能力还不足,一些传统的教学方法依然存在。本文就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如何改进教学方法阐述一下我的观点,与大家探讨。  1 教学中常见的问题  1.1 师生主体错位。在教与学的对立统一关系中,教与学的矛盾是教学环节的基本矛盾。我们虽然对“
期刊
【摘 要】 问题意识的培养对于提高学生思想政治课的学习能力,乃至最终提高学习效果具有直接影响。因此,教师必须努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关键词】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 问题意识 培养 途径  素质教育的实施要求我国的教育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重点,这是我国教育思想观念的一次重大转变,更是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又一质的飞跃。然而,从实际的教学过程来看,对学
期刊
【摘 要】 现在中小学作文教学存在事倍功半的情况,教学方法陈旧,学生感到困难重重。要搞好作文教学,就要让他们体验生活,丰富蓄积;要积极营造氛围,融入情景,培养学生的模仿创新能力;要让他们亲近自然,开阔视野,积累丰富的材料;让他们参与活动,体味乐趣,提供舞台;要引导他们关注民生,培养责任感;要指导他们读书,汲取精华,提高写作能力。  【关键词】 作文 教学 体验 氛围 积累 活动 关注 读书  
期刊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P82。  教学目标:①知识与技能:通过创设情境,观察比较,初步感知三角形边的关系,体验学数学的乐趣;运用“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的性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②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操作、小组合作,经历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这一性质的活动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自主探究能力。③情感与态度:通过数学知识的应用,感受数学
期刊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必须关心所有儿童的最充分的发展;学校的责任则是创造能使每一个学生达到他可能达到的最高学习水准的学习条件。数学是小学和中学阶段的必修课之一,对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基础教育是提高全民素质的奠基工程,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阶段,学科教育是小学教育的主要渠道。新课程的实施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理念,它在为基础教育带来生机与活力时,也为教学带来了挑战。  1 小学数学教学
期刊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语文教师在教学理念上有着很大的转变,在教学设计上也在绞尽脑汁的改进。尤其能够重视语文教学最根本的、最本质的,也是最重要的环节,那就是文本解读。然而,针对语文教材中一篇篇的经典文学作品,我们应该如何解读文本,才能有效达成新课程的教学目标呢?  1 了解自己,提升基本素养和文学功底  教师只有在不断的学习中,储备较浓厚的文化底蕴,达到较高的思想境界,才能在文本解读中具备正确的、合乎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