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中摩擦力教学设计探究

来源 :中学物理·高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qj19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标准的核心概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新课程实施的核心就是让学生参与其中,教师应该充分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摩擦力的学习存在一定的复杂性,而且问题中又表现出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这对于初学者来说真是扑朔迷离,难以理解.因此,教师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充分利用好教材,改变以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了解学生学习的问题所在,激励学生,优化教学环境,大力开展科学研究,进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1教材分析
  1.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摩擦力是继弹力之后的又一个接触力,教学中主要是向学生阐述摩擦力的产生条件及其大小、有无和方向的判断,这些知识的掌握对今后学习力的合成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要学习好摩擦力为学习力的合成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摩擦力课程的学习中可以让学生体验物理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的方法以及运用课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物理学习的素养.
  1.2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摩擦力,要能够培养学生认识摩擦力并建立正确的摩擦力概念;使学生们有能够运用课本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探究区分静摩擦和滑动摩擦的区别、特点以及规律;能够充分利用环境变量法并且能够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实践检验真理,要学会通过实践来获取知识.
  1.3教学重点和难点
  考试考察的主题部分就是摩擦力的产生条件、特性、规律,与此同时也是联系摩擦力和其他知识点的基础,这是本章节的考试重点.滑动摩擦力的相关概念以及具体情况下所求出的摩擦力的大小以及方向对于学生的空间想象力都有很高的要求,这是建立在摩擦力学习重点之上的逻辑思维的升华,从而也检验了学生是否灵活的掌握了摩擦力各方面的属性,这是本章节的难点部分,因此学生们在学习摩擦力的难点的过程中要巩固自己的基础这样才能更好的学习其难点,进而掌握整个摩擦力的学习过程,为力的合成以及今后力学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教学过程设计
  2.1摩擦力知识的回顾
  设计这一阶段的目的是让学生们回忆一下以前学过的关于摩擦力的知识,激发学生学习摩擦力的热情,首先,可以通过图片展示的方式引导学生回忆之前学过的摩擦力的应用.
  接下来,教师可以通过一个小例子,将两本书逐页叠放在一起,从书背提起其中一本,让学生观察到下面的书并没有因为受到重力作用而自然落下,接着请两名同学抓住两本书的背部分别向后拉动以展示摩擦力的作用.
  根据以上两个例子的阐述实验引出摩擦力的概念,并且要求学生对摩擦力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对滑动摩擦力和滚动摩擦的概念有所了解,能对滑动摩擦的定义和产生原因有所了解,了解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区分有益有害摩擦,并且能够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判断摩擦力的做功情况,给出准确的分析判断,能够区分静摩擦和滑动摩擦等.
  2.2教学工作的几点做法
  2.2.1 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进行摩擦力的教学
  初高中的物理必修部分一些知识点是重叠的,处理好重叠部分能使知识自然过渡.比如,初中物理在摩擦力教学中可安排这样的习题“关于摩擦力的利弊,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骑自行车时,自行车轮胎与地面的摩擦是有害摩擦;B.机车启动时,车轮与钢轨之间的摩擦是有益摩擦;C.人走路时,脚与地面间的摩擦是有害摩擦,摩擦力越小,人走得越快;D.皮带轮转动时,皮带与皮带轮间的摩擦是有害摩擦”通过这段题目的研究讨论,学生认识到摩擦力并不完全是有害的,在高中物理的学习中摩擦力既可以成为动力也可以作为阻力,既可以做正功,也可以做负工,在具体的情况下进行具体的分析.
  2.2.2注意学生各个阶段出现的错误
  下面通过几例来寻找解题出现错误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1)学生对于f=μN认识经常出现错误.认为正压力N总等于重力,在教学中必须纠正.例如质量为m物体沿倾斜角为θ的倾斜下滑,则正压力大小为N=mgcosθ,只有物体放在水平接触面上且在竖直方向上处于平衡状态时,才有N=mg.
  (2)两个滑块叠加在一起,力F拉着A、B共同做匀速运动,A是否受到摩擦力?
  这个问题主要体现在摩擦力有无的判定:①根据摩擦力的产生条件来确定,这种方法就是看摩擦力的三个条件是否满足,有一个条件不满足,就没有摩擦力产生.②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结合物体受其他外力的情况进行判断,AB作为一个整体做匀速运动,B一定受到桌面的摩擦力,其次物体A做匀速运动,合力一定为零,所以物体A不受摩擦力.
  (3)摩擦力相对于地面的运动趋势判断.摩擦力是真实存在于生活中的,我们可以根据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来加深对摩擦力的了解.例如日常生活中的前后轮所受到的摩擦力的影响就是一个非常值得思考的例子.自行车在向前运动的时候,前后轮与地面接触的部分相对静止,但是在具有相对地面的运动趋势,后轮存在一个向前的摩擦力,前轮存在一个向后的摩擦力,但是合力的方向是向前的,然而在对摩擦力的认识过程中,学生往往会在相对运动趋势上判断失误,从而导致摩擦力的方向容易出错,通过这样一个典型例子的讲解,能够使学生们意识到摩擦力与相对运动趋势之间的关系,进而学习判断和理解摩擦力,这样大家对摩擦力部分的基本知识能够有一个系统的了解,为今后更复杂的力的合成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只有理解各个阶段的新课程标准,抓住各个阶段的重点和难点,做好两个阶段中重叠知识部分的衔接工作,及时发现学生解题中存在的问题,根据教学计划及时的复习巩固知识.总而言之,摩擦力教学设计,重点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更多地体验得出物理结论的过程方法,同时,教师要做好教学过程的设计,使知识、教学内容流畅,使学习难度由繁到简,使学生的知识体系更加系统化,从而使学生们的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他文献
初中物理教学对学生的培养是方方面面的,主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学生在这个阶段一些能力还有待开发,物理学习中的实验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需要得到教育界的重视.在实验中教师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实验中要注意实验的安全性,要尽量采用先进教学方法,实验用的物品来自生活的各个角落,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有较强的实验能力.在实验中学生要做好分组合作,充分培养学生的动手
中等职业学校校级干部竞争上岗有许多利处,然而要使竞争上岗真正发挥作用,关键在于选拔机制。建立民主、科学、择优的选拔机制是竞争上岗的重要环节。笔者就此谈一些肤浅想法,与
教学背景电学实验是近几年来高考中的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长期以来,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只注重从“伏安法”测电阻的基本原理着手,对电学实验的电路进行讨论分析,由此延伸到其它电学实验中.但是 ,由于学生对测电阻各种方法及知识间的逻辑关系不明白,且对“电表”的理解不到位,还容易受“伏安法”测电阻思维定势的影响,总认为:“电压表只能并联在电路中使用,电流表只能串联在电路中使用”,所以平常练习过的较熟悉的题目还
可见,在明确的问题情景下,考题给出了具有物理意义的“坐标系”.如何根据坐标轴表示的物理量列出具有物理意义的数学表达式是正确构造图形的关键.此外,需要学生有一定的数学功底,理解要说明图线的特征必须用什么表达式来加以理论证明.从教师角度而言,教学中不仅局限于表面意义上斜率的变化趋势,更要引导学生理解斜率表示的物理意义.如v-t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此处的斜率是曲线切线的斜率;欧姆定律中U-I图线的斜率
随着思想品德课的不断改革与素质教育的实施,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创新已经成为思想品德教学的重要课题.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让学生在实践中去感受,丰富
用平常的物件,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出乎意料,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学生开展积极思维活动提供条件.这样的物理课堂是有张力的课堂.作家圣修伯理在《小王子》一书中写道:如果你想造一艘船,先不要雇人去收集木头,也不要给他们分配任何任务,而是去激发他们对海洋的渴望,引导他们向往海的深邃与辽阔.  妙用平常物件,是以积极的态度和行动,用巧妙的方式方法以期达到最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平常物件,是在本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具有灵活的生成性和不可预测性.教师应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及时捕捉和巧妙利用生成性教学资源,激发学生探究问题欲望,提高课堂教学
笔者觉得,教者所说的“显然”比较唐突,于是问身边的一位学生(甲)“C选项为什么错误?”该学生思考片刻后表示不明白.  课后,笔者又问教者“C选项为什么错误?”教者的回答是“杆加速度不可能均匀减小,显然是错误的.”笔者接着问“你能证明一下吗?”教者这才陷入沉思,也意识到了“显然”背后隐藏的问题.在笔者的建议下,教者在班级做了一个调查,发现讲评后仍有18位学生对B选项并未理解.可见,教者所说的“显然”
高中地理是一门集知识理解与综合分析于一体的学科,我们在进行高中地理教学时应当探究更适于高中地理教学的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地理课程.教师要时刻注重知识点的分析,并
新《物理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物理”.创设情境是以研究学生心理着眼,从创设学生最佳心理状态着手,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够根据教学内容,采取各种方式适时创设有效的物理情境,就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提高他们的注意力,使认知活动达到最优化,课堂效益达到最大化.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要创造这种最佳情境,需要重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在引入新课时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