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在新课改下的教学感悟

来源 :现代教育教学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OFIPAUT8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面对新课程对美术课程改革的要求,美术课应更重视的是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要积极为学生创设好的学习环境,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引导学生在美术创作活动中,创造性地运用美术语言;教师应鼓励学生在欣赏活动中,开展探究性的学习,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
  【关键词】 美术课堂 课程改革 转变观念
  
   回顾从事美术教学生涯的这几年,无论在教材的探究,教学方法的尝试,课堂纪律的把握,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上都深有体会。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日,美术教育以形象的可塑性、动手操作性、非语言的物质造型性和形象表达感情性以及对形象感受力、记忆力、审美能力、思维能力、想象力及创造力进行培养和提高,发挥着不容忽视的重大作用。我个人认为在实践中,在新课程理念引领下,对美术教学的感悟要注重以下几点。
  1 转变教学观念
  1.1 美术课程的教学要从单纯的技能、技巧学习层面提高到美术文化学习的层面。美术教学要创设一定的文化情境,增加文化内涵,使学生通过美术学习,加深对文化和历史的认识,加深对艺术的社会作用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涵养人文精神。所以光有一个好的课堂环境还不够。美术作品、艺术家和学生之间存在距离,教师要在学生和艺术作品之间架起桥梁——即心灵的沟通。
  1.2 加强教学中师生的双边关系,既重视教师的教,也重视学生的学。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倡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和平等关系。通常在上课结束时,我会抽出几分钟时间,让学生来谈自己在这堂课上的收获;提出自己不满意的地方;也可以讨论下一堂课怎么上;自己做哪些准备工作。给学生介入教学设计的机会。师生间交流对教学的想法,学生会觉得老师的备课中有自己的思路,带着“这是我的课”的想法,更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还因为得到教师的尊重而增强自信心和对教师的亲近感。作为教师则从中得到了课堂的反馈信息,得以改进自己的教学。
  1.3 进行美术教育改革,必须摆脱传统观念影响,树立创新的教学核心、宗旨。要注重培养学生对视觉形象的观察,让学生通过观察直接获取知识。美术是视觉艺术,美术教育就重视视觉形象的运用。优秀的美术作品,往往能引起人情感的共鸣,产生思想冲击,陶冶情操,塑造美的灵魂。我认为重视视觉形象的观察还可激发学生的兴趣,可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提高获取知识的质量。让学生认识到在教学中还可以运用直观教具、模型、范画、录像、幻灯、电脑设计等多种形式来帮助学生感知美,提高审美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不光可以用直观教具(电化设备——多媒体),也可以带学生去参观、游览,增长见识,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美,可以使形象感知和美感培养联系起来。
  2 创设课堂氛围
  这次课改感触最深的就是要让游戏活动进入课堂,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自觉性。教师应以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如电影、电视、录像、范画、参观、访问、旅游,甚至故事、游戏、音乐等方式引导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与想像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儿童的成长过程都经历过一些造型游戏活动,其演变是循序渐进的,要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身心、智力发展状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特别在低年级把有趣的游戏活动带入到课堂中,使课堂气氛活跃自然。爱玩是孩子们的天性,强加压力只会抑制学生思维发展,束缚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我们从低年级开始就让学生在课中做些有益提高审美,创造美的活动,不仅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在游戏过程中,为了完成特定的任务目标,锻炼了动手、动脑能力,提高思维创造力,树立起“我能行”的自信性格。
  3 结合其它学科
  3.1 要把音乐带进美术课堂。音乐具有强烈的情绪感染作用,能调动人的情绪反映。在美术课中相应地引用音乐教育,将更好地辅助教学。如欣赏课中,可以一边听音乐,一边欣赏大师的作品,如痴如醉的乐典音乐无形地牵引我们的思想进入画境,感染画中的精神,画中的韵律,更强烈地激发感情,能使学生感情上产生共鸣,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
  3.2 要与文学相结合。美术通过造型视觉艺术去传播文化思想,文学则利用文字,两者目的相同,只是表现手法不尽符而已。在美术课中,可以利用优秀的文学作品(故事、诗歌、寓言等),优美的语言与画结合,积极调动学生思维,使孩子们仿佛身临其境,带着作品意境的整体印象,再联想,再遐想,由此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意识。
  3.3 要与思想教育相结合。美术来源于生活,形象地反映生活,具有强烈的思想性。美术课应与培养孩子高尚的审美情趣,爱国主义情操相结合。与此同时,美育要针对教材本身的美的因素,根据教学内容进行。例如:在绚丽多姿的风景中,感受生活的美好,树立热爱生活,创造美好和谐生活的热情;在描绘壮美祖国山河,故乡一草一木中培养起爱国主义情感;在欣赏优秀的革命历史雕塑、绘画中,树立起远大的革命理想等等。
  4 培养学生能力
  4.1 类比训练,培养类似联想。类似联想就是从事物之间的相似性方面想起,在美术知识的各个体系中,每一知识体系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或相似形态。并且在教材的编排上也充分体现了阶段性归类特征。因此,教师应根据所学知识的内在的或形式的联系,以某一知识点的意义特征或形式特征为联想触发点,对平时学习的零星的分散的知识点按相同、相似等特征进行归类,将同类知识串联起来,使这些知识形成链环,形成系列,并随着知识的增多使其逐步延伸、扩展,成为有机系列,如在教学小学美术第七册第11课《动物装饰——鸡》一课时,教师就应抓住第10课《动物装饰——鱼》和第9课《动物装饰——虎》的装饰方法,利用虎、鱼与鸡在装饰手法上都必须经历变形这一图案装饰方法的一致性和相似点,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回忆虎、鱼在简化、添加、装饰的处理方法,从而演变为鸡的装饰方法。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归纳出动物装饰的一般方法,即通过对动物原形体的变化(或简化、或添加、或装饰),达到图案装饰的艺术效果。这样学生在学习新课时,运用原有认知结构中储存的知识信息,就能举一反三地学到新知识。
  4.2 转化训练,培养接近联想。接近联想是指从空间和时间方面接近的事物想起。即是说把一个问题转化为另一个问题进行思考,以求解决出现的第一个问题。如第十册第5课《铅笔淡彩——静物》一课,要使学生掌握铅笔淡彩的技法特征,教师不能一味地从铅笔淡彩的技法特征和绘画步骤进行讲述,而应引导学生将铅笔淡彩这一新知识转化为已学过的素描明暗知识和未学习过的水彩画知识,通过展示同一静物的铅笔淡彩作品、素描作品和水彩作品,让学生从用线和用色上对比研究。从静物素描中分析出铅笔淡彩的用笔较轻、用线简略且只用疏松的线条将暗部略加调子。从水彩作品中分析出铅笔淡彩的用色是只把颜色用水稀释、淡淡渲染或根据物体明暗略加变化。通过两组作品的对比分析,学生便可归纳出铅笔淡彩在用线、用色上的独特技法特征,从而理解了这一新知识。要善于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考虑问题,拓宽解决问题的思路,这样能有效地培养学生自由联想能力。如第四册第7课《去太空旅行》,本课教学意图是使学生了解太空,幻想太空是什么样子,发挥其创造能力,大胆想象飞往太空的工具。由于太空的极限无人知晓,教师可让学生自由讨论:如何飞向太空?在太空中怎样遨游?人类开发太空,建造怎样的建筑物在卫星与星球间运转?……由于学生的经验不同,想象能力不同,他们所描述的太空世界各式各样、多姿多彩。教师应允许学生大胆想象,在此基础上或要求学生以观看星星、月亮为主创造画面,或要求学生以观看行星为主创造画面,或要求学生以造型各异的太空船为主创造画面。这样进行一题多画的训练,学生的发散型自由联想能力必然得到提高。
  总之,我们要深刻地体会到美术教学具有它独特的不可代替的功能,通过艺术形象的陶冶,可以使学生感情丰富、心灵美好、品格高尚,使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美好事物。因此,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将继续勤奋钻研,在实践中探索更新更科学的教学途径。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美术课程标准.第1版.北京师范大
   学出版社,2001.7
  2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美术课程标准研制组编写.美术课程标
   准解读.第1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5
  3 王一川主编.美学与美育.第1版.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2001.11
  4 关文信主编.新课程理念与课堂教学实施.第1版.首都师范大学
   出版社,2003.5
其他文献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教育改革日新月异,创新教育步入课堂,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转变思想观念,变主导者为引导者,积极主动的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不少教师认为:美术课上只要让学生依葫芦画瓢,画几张画,课堂上不出问题就行了。其实并非这样简单,学美术的人都有这样的体会,轻松愉快的环境会使人产生良好的心境,好的心情就会带来绘画的灵感,必然会创作出优秀的绘画作品,所以我认为创造好的课堂氛围是挖掘学生
期刊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创新教育的日益推行,“减负提质”已成为当前教育的主旋律。那么,在教学中如何才能做到既“减负”又“提质”,真正解决好这一对矛盾呢?笔者认为,要害是建设一支创新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已成为广大人们的共识。假如说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那么振兴教育的希望则在教师。因此,提高教师创新素质是时代的要求,是实施创新教育的根本保证,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而近年来如火如荼的说课活动的深入开展,正
期刊
长期以来,由于受片面追求升学率及“唯分数”的影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往往只重视基本知识的教学,忽视思想品德教育的渗透;只重视解题结果的教学,忽视学习能力的培养。只采取“满堂灌”的教法,忽视学习能力的培养。要把教学的着眼点转移到以提高民族素质为根本宗旨的素质教育上来,就必须转变教育思想,破除陈旧的教育观念,充分认识“应试教育”的弊端和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从而自觉地从“应试教育”转轨到素质教育。下面
期刊
学生学习积极性指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有浓厚的兴趣,主动、自觉地进行学习内容的探索。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越高,课堂教学效率就越高。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詹姆士曾用实验证明,通过激发兴趣,人的积极性甚至可以增加3~4倍。有人推出了这样一个描绘性公式:学生的学习成绩=能力×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就看你能不能点燃这‘火药’。”激发学生的兴趣就是点燃
期刊
课堂教学改革目的是校正教师以“教会”代替学生“学会、会学”的课堂价值观,解决学生消极厌学,效率低下的学困问题。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依托,洋思中学、杜郎口中学和魏书生等“自主”学习成功经验为典范。立足课堂,切中要害,以学生“学会和会学”为目标,勇于创新,大胆实践,让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能力强起来,成绩好起来。  然而,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往往会遇到面对学习任务时,学生表现出或是一脸茫然、无
期刊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成功的秘诀,是获取知识的开端,是求知欲望的基础,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习好坏都有直接的影响。没有了兴趣,就谈不上愉快地学习,不能愉快地学习,就没有学习效率,没有效率就是我们教师的失败。所以,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每位教师苦苦探询的一个问题。我们必须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年龄特点,采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下面就结合实践教学总结一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激
期刊
现代教育呼唤着受教育者的主体精神,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这就是要求教师能为学生营造一个个宽松、民主、自由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拥有自主学习、体验、观察、探究的机会,使自主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得到真正的张扬和提升,通过几年的尝试,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体现这一理念。  第一,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以“说”促“思”。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思维是语言的内核,人的思维过程和结果可通过语言表达出来,而语言的训练
期刊
数学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门学科,它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密切地联系着生活中的每一件事,可以说无它不行。因此,我们要重视孩子的数学启蒙。那么如何才能让孩子从小就爱上数学,从而积极地学习数学呢?我认为和教师的积极引导与平时的常规教学是分不开的。小学数学新课标的理念指出:数学教学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教师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倡自主实践总结规律,开发潜能使孩子们养成自主探究
期刊
新课程倡导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然而,要真正的做到这一点,却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有的教师“千呼万唤”,学生就是不动,有的教师既哄又奖,也只有少数同学动起来。我们都知道创造愉悦和谐的教学氛围,使教和学的双方都沉浸在轻松愉快的氛围当中,学生将学得积极、学得主动、学得扎实。那么,怎样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创设一个有利于张扬学生的个性,最终让学生动起来,自觉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呢?本人在教学实践中作了一些
期刊
课堂教学是数学教学的主要形式,搞好课堂教学是传授数学知识、培养数学能力、增效减负的关键。课堂是否有情趣,则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研究课堂情趣创设的原则和方法,对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是十分重要的。所谓课堂情趣,即是指一堂课的情境思维及趣味因素的总和。正确运用情趣创设原则指导教学,可以使课堂高潮迭起,妙趣横生,从而克服教学中的随意盲目和呆板机械,从根本上改善数学学科枯燥乏味的负面特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