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倡导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然而,要真正的做到这一点,却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有的教师“千呼万唤”,学生就是不动,有的教师既哄又奖,也只有少数同学动起来。我们都知道创造愉悦和谐的教学氛围,使教和学的双方都沉浸在轻松愉快的氛围当中,学生将学得积极、学得主动、学得扎实。那么,怎样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创设一个有利于张扬学生的个性,最终让学生动起来,自觉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呢?本人在教学实践中作了一些尝试。
1 让教师“活”起来
如果说一种教学方法是一把钥匙,那么,教学方法的总钥匙,那就是一个字“活”。
首先,教师要“活”用教材。新课程提倡要开发课程资源,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自身体验学习知识。用学生熟悉的例子和情境学习新知识,学生更容易理解,对学习更有兴趣,也更容易记忆。如:马路上会有哪些有规律的事情?学生就会联想到:马路旁路灯的排列是有规律的,树木的排列也是有规律的;十字路口的红绿灯是有规律的……,这样逐步拓展,学生从眼前看到的,到脑子里想到的,对概念的理解越来越清晰,越来越深刻。这就是新课程所提倡的让学生体验课程。
其次,教师的教法要“活”。教师在备课、对学科教材知识的分析过程中,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探索、研究等一系列教学的创造性活动,将数学学科的知识激活起来,再依照教师的自身的认知特点和风格,并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对学科教材知识进行教学重组和整合。在课堂上教师要善于营造创新氛围,要想方设法,利用电教器材如:投影、电脑、录像等多媒体教学手段,让“活”的教科书震撼学生的心灵、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 让教法“活”起来
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切忌填鸭式的灌输教学,而应做到“兴趣先导,教学跟上,寓教于乐”。教师要注意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优化课堂教学,这种教学形式的关键就在于一个“活”。
2.1 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激情引趣。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单纯的数学知识往往比较枯燥乏味,学生会没有兴趣和激情。因此要从现代生产、生活实际出发,结合一些新鲜的、生动的、有趣的、真实的问题让学生解答。例如:在教学“百分数的意义”时教师可以从生活实际出发、假设一个生活场景:××商店挂着一则商业广告,所有商品一律“八折”优惠。有一种原标价为80元的衣服,老师想买这件衣服,你帮老师算算,应付人民币多少元?顿时,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教师及时点拨,起到了水到渠成的作用。
2.2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兴趣。教师通过认真钻研教材,深入挖掘知识的内在规律和相互联系,根据需要设计多媒体课件,使学生手、眼、脑齐动,不仅可以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强化了学生的感知。如,教学“认识人民币”一课,教学时,多媒体课件先展示生活中的购物、乘车购票、存钱的场景图,同时配上画外音,让学生很容易地体会了人民币的功能和在生活中的作用,然后大屏幕再展示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让学生认识,接着再让学生分类,最后进行简单换算。这样教师讲得少了,学生思考得多了,教师由传授者转变为指导者,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参与,学生在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中,轻松、愉快地接受了新知识。
2.3 亲其师信其道,增进情趣。数学教学若只考虑学生的认知因素,不关注学生的情感因素,势必会造成“学而无乐”的结果。为此,注重教学中认知线和情感线的双线结合,情知互动,才能达到“学乐俱得”的最佳效应。只有以平等、民主的态度、方式和情感去了解学生、关注学生,才能让学生从内心深处喜欢老师、尊重老师,使学生由喜欢数学老师而喜欢学习数学,正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当学生讲出很有创意的解题方法时,甲老师说:“这是对的。”乙老师这样说:“你的想法真是妙极了!我们大家都没有想到,要谢谢你给大家提供了这么好的方法。”学生无疑是喜欢乙老师的,因为他的课堂用语体现了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另外,老师的一举手、一投足、一颦一笑都会感染学生,使学生情感愉悦,精神振奋。特别是上课时,老师站在讲台上,慈祥的面容、微笑的表情能打消学生的紧张情绪,使学生能愉快的投入到学习中去。
3 让课堂“活”起来
3.1 “爱”充满课堂。没有“爱”的课堂算不上是理想课堂。课堂上师生之间充满“爱”,课堂才会变得有活力,教师才会游刃有余地教,学生才会自由自在地学。课堂上有了“爱”,师生间才会互相尊重和理解,教师不必将自己的观点强塞给学生,学生也不必小心翼翼地“揣摩”教师的想法;课堂上有了“爱”,教师不会将目光仅仅局限于知识的传授上,而是更多地关注学生作为一个生命体的存在。如学生回答不出问题时,教师可以说“你行的,再好好想想!”遇到不愿意回答的学生,不妨满怀期待地说“你先试试,轻轻地说给老师听听”“我就知道你一定行,这不,说得多好、多响亮呀!”……在教师暖暖的爱意中,学生往往能产生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从而能自主的学习和发展。
3.2 “创”引领课堂。只有营造和谐、民主、有创意的课堂氛围,摒弃那种教师高压式、灌输式、一问一答式等单调乏味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大胆表现好奇心和想象力等,学生才会提出一些极具创新思维的问题。如教学《年、月、日》一课时,我先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年、月、日”知识的了解,教室里一下子炸开了锅,同学们各抒己见。这时我因势利导,你能比较系统的把这些知识归类吗?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把所了解的知识填进相应的表格(教师课前准备)。在这种氛围下学生的思想开始无拘无束,有了自主思考的空间,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灵感、创新思维,使课堂成为了他们快乐学习的乐园。
1 让教师“活”起来
如果说一种教学方法是一把钥匙,那么,教学方法的总钥匙,那就是一个字“活”。
首先,教师要“活”用教材。新课程提倡要开发课程资源,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自身体验学习知识。用学生熟悉的例子和情境学习新知识,学生更容易理解,对学习更有兴趣,也更容易记忆。如:马路上会有哪些有规律的事情?学生就会联想到:马路旁路灯的排列是有规律的,树木的排列也是有规律的;十字路口的红绿灯是有规律的……,这样逐步拓展,学生从眼前看到的,到脑子里想到的,对概念的理解越来越清晰,越来越深刻。这就是新课程所提倡的让学生体验课程。
其次,教师的教法要“活”。教师在备课、对学科教材知识的分析过程中,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探索、研究等一系列教学的创造性活动,将数学学科的知识激活起来,再依照教师的自身的认知特点和风格,并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对学科教材知识进行教学重组和整合。在课堂上教师要善于营造创新氛围,要想方设法,利用电教器材如:投影、电脑、录像等多媒体教学手段,让“活”的教科书震撼学生的心灵、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 让教法“活”起来
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切忌填鸭式的灌输教学,而应做到“兴趣先导,教学跟上,寓教于乐”。教师要注意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优化课堂教学,这种教学形式的关键就在于一个“活”。
2.1 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激情引趣。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单纯的数学知识往往比较枯燥乏味,学生会没有兴趣和激情。因此要从现代生产、生活实际出发,结合一些新鲜的、生动的、有趣的、真实的问题让学生解答。例如:在教学“百分数的意义”时教师可以从生活实际出发、假设一个生活场景:××商店挂着一则商业广告,所有商品一律“八折”优惠。有一种原标价为80元的衣服,老师想买这件衣服,你帮老师算算,应付人民币多少元?顿时,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教师及时点拨,起到了水到渠成的作用。
2.2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兴趣。教师通过认真钻研教材,深入挖掘知识的内在规律和相互联系,根据需要设计多媒体课件,使学生手、眼、脑齐动,不仅可以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强化了学生的感知。如,教学“认识人民币”一课,教学时,多媒体课件先展示生活中的购物、乘车购票、存钱的场景图,同时配上画外音,让学生很容易地体会了人民币的功能和在生活中的作用,然后大屏幕再展示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让学生认识,接着再让学生分类,最后进行简单换算。这样教师讲得少了,学生思考得多了,教师由传授者转变为指导者,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参与,学生在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中,轻松、愉快地接受了新知识。
2.3 亲其师信其道,增进情趣。数学教学若只考虑学生的认知因素,不关注学生的情感因素,势必会造成“学而无乐”的结果。为此,注重教学中认知线和情感线的双线结合,情知互动,才能达到“学乐俱得”的最佳效应。只有以平等、民主的态度、方式和情感去了解学生、关注学生,才能让学生从内心深处喜欢老师、尊重老师,使学生由喜欢数学老师而喜欢学习数学,正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当学生讲出很有创意的解题方法时,甲老师说:“这是对的。”乙老师这样说:“你的想法真是妙极了!我们大家都没有想到,要谢谢你给大家提供了这么好的方法。”学生无疑是喜欢乙老师的,因为他的课堂用语体现了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另外,老师的一举手、一投足、一颦一笑都会感染学生,使学生情感愉悦,精神振奋。特别是上课时,老师站在讲台上,慈祥的面容、微笑的表情能打消学生的紧张情绪,使学生能愉快的投入到学习中去。
3 让课堂“活”起来
3.1 “爱”充满课堂。没有“爱”的课堂算不上是理想课堂。课堂上师生之间充满“爱”,课堂才会变得有活力,教师才会游刃有余地教,学生才会自由自在地学。课堂上有了“爱”,师生间才会互相尊重和理解,教师不必将自己的观点强塞给学生,学生也不必小心翼翼地“揣摩”教师的想法;课堂上有了“爱”,教师不会将目光仅仅局限于知识的传授上,而是更多地关注学生作为一个生命体的存在。如学生回答不出问题时,教师可以说“你行的,再好好想想!”遇到不愿意回答的学生,不妨满怀期待地说“你先试试,轻轻地说给老师听听”“我就知道你一定行,这不,说得多好、多响亮呀!”……在教师暖暖的爱意中,学生往往能产生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从而能自主的学习和发展。
3.2 “创”引领课堂。只有营造和谐、民主、有创意的课堂氛围,摒弃那种教师高压式、灌输式、一问一答式等单调乏味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大胆表现好奇心和想象力等,学生才会提出一些极具创新思维的问题。如教学《年、月、日》一课时,我先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年、月、日”知识的了解,教室里一下子炸开了锅,同学们各抒己见。这时我因势利导,你能比较系统的把这些知识归类吗?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把所了解的知识填进相应的表格(教师课前准备)。在这种氛围下学生的思想开始无拘无束,有了自主思考的空间,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灵感、创新思维,使课堂成为了他们快乐学习的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