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校是进行系统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做好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是学校及教师的第一要务。当前,有诸多因素制约着学校德育工作的发展,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并加以解决。
一、评价机制与德育
由于现行教学评价制度和体制的欠缺,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目的不明,基本上不是为了提高自身德育水平,而是为了考试得高分。因为学校评价教师、社会评价学校主要以考试成绩的好坏和升学率的高低作为唯一标准。在这种重智育轻德育的氛围里,出现了一批分高德低的学生,加强中学生德育,一要运用多元化评价方式,树立学生正确价值观、人生观。教育管理层、教师应及时转变教育观念,认清使命,重视和加强德育工作。要用发展的眼光来评价学生,对学生思想品德课的评价不能只停留在考试成绩上,应该更注重学生的全面素质以及学生品德践行的过程与结果。可通过观察法、成长记录袋等方式来评价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二要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将德育工作渗透到各个学科。中学生思想单纯,道德行为失调,法制观念淡薄,易走极端。因此,学校、教师要拓宽德育教育途径,组织开展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的各种有意义的德育教育活动,并深入到各个学科各个领域当中。可以组织孝敬父母、尊老爱幼、诚实守信等系列活动,或引用古典故事、经典文化等,让他们区分美丑、把握善恶,从而在思想上得到升华,获得真、善、美的心灵启迪,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二、心理健康与德育
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和协调,能适应社会,与社会保持同步。中学生处于青春发育阶段,生理、认知、情感、意志、自我意识在迅速发展,是人一生中发展最迅速、最旺盛、最关键的时期,也是学生最容易出问题的阶段。面对激烈的竞争,学生课业负担重、学习压力大,再加上周围一些不良环境的影响,如金钱至上、读书无用等不良现象,给广大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冲击,使学校教育大打折扣。为此,德育工作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健康因素。一要教师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要客观、科学地判别,及时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引导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约束,排除学生心理障碍,避免陷入危机状态,导致心理畸形发展。二要学校加强对学生的法制教育、安全教育、礼仪教育、感恩教育及爱国主义教育等,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三要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协作,努力营造一个温馨和谐、健康向上的学习环境,引导、启发学生在生活中体验、在实践中感悟、在矛盾冲突中探索思考,面对现实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网络信息与德育
随着现代信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广大中学生学习、生活、娱乐、认识社会、参与社会的重要平台。但是网络也是一把双刃剑,它能使学生获取新知识、接触新事物、接受新观念,同时也会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据调查,大部分学生上网是在聊天、玩游戏及浏览不健康网站,甚至部分学生沉迷于游戏当中不能自拔,性格变得冷漠、孤僻。作为教育主要阵地的学校,一要学校要构建网络信息“防火墙”。阻止、屏蔽一些不健康信息和网站登录,用科学健康、积极向上的信息感染熏陶学生。一旦发现学生进入不健康网站应及时教育引导。如果条件允许可申请政府建立“未成年人绿色上网专项基金”,支持学校建设公益性“绿色网吧”,给学生提供一个健康上网的场所,以满足他们的上网需求。二要创建、开放更多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活动阵地,如图书馆、博物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丰富学生节假日和课余文化生活,避免他们沉迷于网络当中。
一、评价机制与德育
由于现行教学评价制度和体制的欠缺,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目的不明,基本上不是为了提高自身德育水平,而是为了考试得高分。因为学校评价教师、社会评价学校主要以考试成绩的好坏和升学率的高低作为唯一标准。在这种重智育轻德育的氛围里,出现了一批分高德低的学生,加强中学生德育,一要运用多元化评价方式,树立学生正确价值观、人生观。教育管理层、教师应及时转变教育观念,认清使命,重视和加强德育工作。要用发展的眼光来评价学生,对学生思想品德课的评价不能只停留在考试成绩上,应该更注重学生的全面素质以及学生品德践行的过程与结果。可通过观察法、成长记录袋等方式来评价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二要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将德育工作渗透到各个学科。中学生思想单纯,道德行为失调,法制观念淡薄,易走极端。因此,学校、教师要拓宽德育教育途径,组织开展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的各种有意义的德育教育活动,并深入到各个学科各个领域当中。可以组织孝敬父母、尊老爱幼、诚实守信等系列活动,或引用古典故事、经典文化等,让他们区分美丑、把握善恶,从而在思想上得到升华,获得真、善、美的心灵启迪,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二、心理健康与德育
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和协调,能适应社会,与社会保持同步。中学生处于青春发育阶段,生理、认知、情感、意志、自我意识在迅速发展,是人一生中发展最迅速、最旺盛、最关键的时期,也是学生最容易出问题的阶段。面对激烈的竞争,学生课业负担重、学习压力大,再加上周围一些不良环境的影响,如金钱至上、读书无用等不良现象,给广大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冲击,使学校教育大打折扣。为此,德育工作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健康因素。一要教师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要客观、科学地判别,及时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引导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约束,排除学生心理障碍,避免陷入危机状态,导致心理畸形发展。二要学校加强对学生的法制教育、安全教育、礼仪教育、感恩教育及爱国主义教育等,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三要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协作,努力营造一个温馨和谐、健康向上的学习环境,引导、启发学生在生活中体验、在实践中感悟、在矛盾冲突中探索思考,面对现实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网络信息与德育
随着现代信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广大中学生学习、生活、娱乐、认识社会、参与社会的重要平台。但是网络也是一把双刃剑,它能使学生获取新知识、接触新事物、接受新观念,同时也会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据调查,大部分学生上网是在聊天、玩游戏及浏览不健康网站,甚至部分学生沉迷于游戏当中不能自拔,性格变得冷漠、孤僻。作为教育主要阵地的学校,一要学校要构建网络信息“防火墙”。阻止、屏蔽一些不健康信息和网站登录,用科学健康、积极向上的信息感染熏陶学生。一旦发现学生进入不健康网站应及时教育引导。如果条件允许可申请政府建立“未成年人绿色上网专项基金”,支持学校建设公益性“绿色网吧”,给学生提供一个健康上网的场所,以满足他们的上网需求。二要创建、开放更多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活动阵地,如图书馆、博物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丰富学生节假日和课余文化生活,避免他们沉迷于网络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