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大家欣喜地看到教师的观念在逐渐更新,教师的角色在悄悄发生变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慢慢凸显,给课堂教学带来了勃勃生机与活力。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分组讨论、愉快教学等新的教学方法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使得课堂教学精彩纷呈,热闹非凡。然而,冷眼观之,浮躁、放任乃至搞形式主义,一味求新求异、华而不实的新问题引人深思。
一、廉价的表扬,赏识教育贬值
当前有一个口号喊得很响亮,那就是“把微笑带进课堂,把问题带进课堂,把表扬带进课堂”。课程改革特别强调对学生的激励性评价和肯定性评价,适时、适度的肯定和表扬能使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和积极性。可是,有的教师对一些简单的回答往往赞赏有加,“好极了”、“你真棒!”、“太有才了!”等赞不绝口。即使个别学生的发言文不对题,教师不是因势利导加以点拨,而是“也可以”、“还不错”一带而过,甚至答错了也不予指正。殊不知,一味这样只会让“表扬”这个有力的教育手段贬了值,降了价,还会成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温柔杀手”。这种不分是非、不置可否的赏识,容易使学生迷失自我,导致思考缺乏深度。对学生进行艺术性的评价,实事求是地肯定优点,中肯地指出不足,不夸大、不滥用,恰到好处、真情地将掌声送给孩子,让掌声真正发自孩子内心。
二、表面的热闹“淹没”了实质的内容
注重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是新课改后的一大亮点。于是,有的教师课堂上一会儿让学生画一画、唱一唱,甚至跳一跳;一会儿议一议、说一说……例如,有位教师教学《草原》时,蓝天、白云、草原、羊群会组成怎样的一幅画卷?让我们当一回小画家,画一画(画画、展示15分钟)。然后,让我们来当一回小音乐家,唱一唱《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边唱边做动作。课堂热热闹闹,但在喧闹的表面之下,却缺少实质的内容。教师为课堂气氛而活动,学生为课堂活动而活动,无读书,无体味,也少有学生之间思想的真正碰撞和交流,为了追求课堂效果而冷落了主要的教学内容。无论是新方法还是新手段都要为学生全面发展服务,要体现学科的特点,要符合绕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使活动真正具有教育教学价值。
三、貌似自主学习,其实是放任自流
新课程倡导自主学习方式。这是有别于过去“满堂灌”、学生被动接受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很多教师都做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和探索,但在教学实践中,部分教师仅从表面上理解自主学习,认为自主学习就是淡化教师的主导性,突出学生的主体性,绝对尊重学生对学习的选择,教师跟着学生走。如有的教师上课便叫学生自己看书,“你喜欢读哪一部分?”“你想先学什么?”“你想怎么读就怎么读”,没有相应的教学设计和指导,没有具体要求,没有检查和反馈,由学生一看到底;在汇报交流时,学生汇报什么,教师就教什么,自己无主见,教学无主次,完全处于被动应付地位。为了让学生自主,教师让出“平等中的首席”,甚至不去组织学生学习,退出教学的舞台,课堂“开放”了、学生“自主”了,但基本的“游戏规则”没有了,教师成了旁观者,学习效果适得其反,这实质上是把自主学习异化为放任自流。
自主学习不是放弃教师的指导,不是教师跟着学生走。要真正把自主学习落到实处,需要教师的有效指导。要使课堂高效,学生的“自主”一定要与教师的“主导”有机结合,要在“开放”、“自主”与“秩序”、“责任”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学生的自主学习必须在教师引导、帮助、监督下进行自主学习。
四、小组合作学习重形式,轻实质
“合作学习”被教师视为培养学生学会交往、学会合作、共同探究最有效的方式,风靡课堂。但是部分教师在组织合作学习时,对内容的设计、问题的设置、要求的提出、呈现的方式、时机的选择、活动的开展、合作的组织都有些主观随意。例如,提出一个问题立即让学生讨论,分工不明确,缺乏指导;有些小组的合作学习则成了学优生发挥自己潜能、表现自己才能的舞台,而相对而言的学困生则往往被忽视,无形中失去了思考、发言、表现的机会;有些小组合作学习,合作之前缺乏必要的前提准备就匆忙展开讨论,小组合作次序混乱,学生发言七嘴八舌,没有中心;有些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内容过于简单,缺乏讨论、研究、交流的价值;有些合作学习讨论刚刚开始老师就叫赶紧草草收场,时间不充分,讨论成了走过场。合作学习成了许多教师落实新课标、新理念的装饰。
合作学习是学生间的情感交流、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教师在教学中组织合作学习要把握契机,精心设计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求、呈现方式、学习组织等,还要注意方法的指导。不断探索有效合作学习的途径和方法,不要大事小事都合作,每一次合作学习都有合作学习的必要、价值,否则,合作学习就会流于形式。
“教育改革的关键是教师”,践行中应少一些浮躁和“花哨”,多一些朴实;少一些机械模仿,多一些探索和反思,潜心提炼,追求务实、高效的课堂。
一、廉价的表扬,赏识教育贬值
当前有一个口号喊得很响亮,那就是“把微笑带进课堂,把问题带进课堂,把表扬带进课堂”。课程改革特别强调对学生的激励性评价和肯定性评价,适时、适度的肯定和表扬能使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和积极性。可是,有的教师对一些简单的回答往往赞赏有加,“好极了”、“你真棒!”、“太有才了!”等赞不绝口。即使个别学生的发言文不对题,教师不是因势利导加以点拨,而是“也可以”、“还不错”一带而过,甚至答错了也不予指正。殊不知,一味这样只会让“表扬”这个有力的教育手段贬了值,降了价,还会成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温柔杀手”。这种不分是非、不置可否的赏识,容易使学生迷失自我,导致思考缺乏深度。对学生进行艺术性的评价,实事求是地肯定优点,中肯地指出不足,不夸大、不滥用,恰到好处、真情地将掌声送给孩子,让掌声真正发自孩子内心。
二、表面的热闹“淹没”了实质的内容
注重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是新课改后的一大亮点。于是,有的教师课堂上一会儿让学生画一画、唱一唱,甚至跳一跳;一会儿议一议、说一说……例如,有位教师教学《草原》时,蓝天、白云、草原、羊群会组成怎样的一幅画卷?让我们当一回小画家,画一画(画画、展示15分钟)。然后,让我们来当一回小音乐家,唱一唱《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边唱边做动作。课堂热热闹闹,但在喧闹的表面之下,却缺少实质的内容。教师为课堂气氛而活动,学生为课堂活动而活动,无读书,无体味,也少有学生之间思想的真正碰撞和交流,为了追求课堂效果而冷落了主要的教学内容。无论是新方法还是新手段都要为学生全面发展服务,要体现学科的特点,要符合绕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使活动真正具有教育教学价值。
三、貌似自主学习,其实是放任自流
新课程倡导自主学习方式。这是有别于过去“满堂灌”、学生被动接受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很多教师都做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和探索,但在教学实践中,部分教师仅从表面上理解自主学习,认为自主学习就是淡化教师的主导性,突出学生的主体性,绝对尊重学生对学习的选择,教师跟着学生走。如有的教师上课便叫学生自己看书,“你喜欢读哪一部分?”“你想先学什么?”“你想怎么读就怎么读”,没有相应的教学设计和指导,没有具体要求,没有检查和反馈,由学生一看到底;在汇报交流时,学生汇报什么,教师就教什么,自己无主见,教学无主次,完全处于被动应付地位。为了让学生自主,教师让出“平等中的首席”,甚至不去组织学生学习,退出教学的舞台,课堂“开放”了、学生“自主”了,但基本的“游戏规则”没有了,教师成了旁观者,学习效果适得其反,这实质上是把自主学习异化为放任自流。
自主学习不是放弃教师的指导,不是教师跟着学生走。要真正把自主学习落到实处,需要教师的有效指导。要使课堂高效,学生的“自主”一定要与教师的“主导”有机结合,要在“开放”、“自主”与“秩序”、“责任”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学生的自主学习必须在教师引导、帮助、监督下进行自主学习。
四、小组合作学习重形式,轻实质
“合作学习”被教师视为培养学生学会交往、学会合作、共同探究最有效的方式,风靡课堂。但是部分教师在组织合作学习时,对内容的设计、问题的设置、要求的提出、呈现的方式、时机的选择、活动的开展、合作的组织都有些主观随意。例如,提出一个问题立即让学生讨论,分工不明确,缺乏指导;有些小组的合作学习则成了学优生发挥自己潜能、表现自己才能的舞台,而相对而言的学困生则往往被忽视,无形中失去了思考、发言、表现的机会;有些小组合作学习,合作之前缺乏必要的前提准备就匆忙展开讨论,小组合作次序混乱,学生发言七嘴八舌,没有中心;有些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内容过于简单,缺乏讨论、研究、交流的价值;有些合作学习讨论刚刚开始老师就叫赶紧草草收场,时间不充分,讨论成了走过场。合作学习成了许多教师落实新课标、新理念的装饰。
合作学习是学生间的情感交流、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教师在教学中组织合作学习要把握契机,精心设计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求、呈现方式、学习组织等,还要注意方法的指导。不断探索有效合作学习的途径和方法,不要大事小事都合作,每一次合作学习都有合作学习的必要、价值,否则,合作学习就会流于形式。
“教育改革的关键是教师”,践行中应少一些浮躁和“花哨”,多一些朴实;少一些机械模仿,多一些探索和反思,潜心提炼,追求务实、高效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