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曾有幸同中英合作项目团队赴英国的小学进行参观与学习。在此次交流活动中,英国学校教育中的一些小事,给我留下了一些思考。
一个提示 一种理念
在参观过程中,除了公园般优美的校园环境让人感觉很舒服之外,令我感受最深的是校园中弥散出的“以人为本”的人文教育气息。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在每间教室外走廊中张贴的一个个小提示牌,每个提示都是图文并茂,有的图片上画的是两个小朋友都嘟着嘴,背对背,谁也不理谁;有的图片上画着一个大一点的孩子正在抢小一点的孩子手里的玩具;有的则画着学生正在低着头接受老师的批评等。看到这些生动的画面,我心里不由纳闷,为什么要贴这样的画,旁边的文字内容又会是什么,这些是要起到什么作用呢?带着满脑袋的疑惑,迫不及待地请带队老师给我们讲解。原来,这些图片都是孩子们平时会遇到的一些问题,有的是与同学之间相处时会发生的矛盾,有的是某个年龄段会遇到的困惑等。而旁边的文字内容主要有三方面:一是描述你可能会遇到的问题,二是当你遇到这样的问题时可能出现的一些想法,三是提出可以解决这一问题的几条建议。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与思考主动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这一生动、活泼、有效的提示牌背后,我们看到了学校对孩子的人文关怀,看到了注重培养孩子独立思考问题的教育理念。当孩子遇到问题时,真正重要和有意义的是他能够学会独立思考,享受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慢慢地培养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教给孩子解决问题的方法远比教育者高高在上的说教更具实践性和有效性。
这一小小的提示牌,给了我很大的启示,让我对英国的教育理念有了一个生动的理解。原来,“以人为本”是可以如此“小题大做”。
一个场景 一种养成
在英国的这些日子,让我充分感受到了什么叫“规矩”。从商店进出大门,走在你前面的无论是男士还是女士都会很自然地用手帮你扶着门,以方便后面的人通过。排队更是再自然不过的行为了。即使在人多的地方,你也不会听到嘈杂的吵闹声。都说英国出绅士、淑女,我想,这一定与从小的教育分不开。来到校园,所看到的每一个场面让我明白了,原来,“规矩”是这样慢慢养成的。
场景一:课间
下课了,孩子们欢呼雀跃地跑到操场上做各种各样的游戏。值得一提的是,学校操场的地上有专门设计的、可以供学生玩耍的游戏图案,类似于我们的跳房子游戏,还有几种是我们看不懂的游戏项目,但是看见孩子们玩的很投入,应该是非常有趣味的游戏。学生在课间可以说是玩得很尽兴,因为有的玩,又很安全,所以不会出现打闹的现象。就在我们一行人看得生趣的时候,一位老师站在操场中间吹了一声哨,只见刚才还是一片热闹、欢腾的操场,顿时鸦雀无声,就在哨响的同时,还在进行着游戏的所有学生无一例外地站在了原地。这时,中间的教师在其他教师的协助下便开始指挥站队,准备讲话,从哨响到学生站好队到老师讲话只用了短短的三分钟,而在这几分钟之内我们还没回过神,只见学生已经在专心地听台上的老师讲话了。我想,学生的这个举动绝不是一两天养成的,顾全大局、集体活动时听从指挥这些良好的习惯一定是在每一次的严格要求中养成的。
场景二:用餐
我们所参观学校的学生都是要在学校吃午餐的,学校的餐厅并不是很大,所以每次只能容纳两个班的学生进餐。我们在通往餐厅的走廊中,看到教师正带领着本班学生有秩序地往餐厅走,到了餐厅门口便自觉地、整齐地排成一队安静等候,没有因为等待而埋怨的声音,也没有嘈杂的说话声。在餐厅内用餐的学生很安静,自觉排队打饭,自带午饭的学生也安静地坐在那里用餐,谁先用好了午餐便可以先行离开。午餐就这样有秩序地开始,有秩序地结束了。
我想,他们的文明礼让不是向孩子宣讲出来的,而是靠制度规定与周围的环境渲染培养出来的,耳濡目染,在良好的大氛围中学生们想不守规矩、不遵守秩序恐怕都难了。■
□编辑 郭卿
一个提示 一种理念
在参观过程中,除了公园般优美的校园环境让人感觉很舒服之外,令我感受最深的是校园中弥散出的“以人为本”的人文教育气息。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在每间教室外走廊中张贴的一个个小提示牌,每个提示都是图文并茂,有的图片上画的是两个小朋友都嘟着嘴,背对背,谁也不理谁;有的图片上画着一个大一点的孩子正在抢小一点的孩子手里的玩具;有的则画着学生正在低着头接受老师的批评等。看到这些生动的画面,我心里不由纳闷,为什么要贴这样的画,旁边的文字内容又会是什么,这些是要起到什么作用呢?带着满脑袋的疑惑,迫不及待地请带队老师给我们讲解。原来,这些图片都是孩子们平时会遇到的一些问题,有的是与同学之间相处时会发生的矛盾,有的是某个年龄段会遇到的困惑等。而旁边的文字内容主要有三方面:一是描述你可能会遇到的问题,二是当你遇到这样的问题时可能出现的一些想法,三是提出可以解决这一问题的几条建议。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与思考主动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这一生动、活泼、有效的提示牌背后,我们看到了学校对孩子的人文关怀,看到了注重培养孩子独立思考问题的教育理念。当孩子遇到问题时,真正重要和有意义的是他能够学会独立思考,享受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慢慢地培养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教给孩子解决问题的方法远比教育者高高在上的说教更具实践性和有效性。
这一小小的提示牌,给了我很大的启示,让我对英国的教育理念有了一个生动的理解。原来,“以人为本”是可以如此“小题大做”。
一个场景 一种养成
在英国的这些日子,让我充分感受到了什么叫“规矩”。从商店进出大门,走在你前面的无论是男士还是女士都会很自然地用手帮你扶着门,以方便后面的人通过。排队更是再自然不过的行为了。即使在人多的地方,你也不会听到嘈杂的吵闹声。都说英国出绅士、淑女,我想,这一定与从小的教育分不开。来到校园,所看到的每一个场面让我明白了,原来,“规矩”是这样慢慢养成的。
场景一:课间
下课了,孩子们欢呼雀跃地跑到操场上做各种各样的游戏。值得一提的是,学校操场的地上有专门设计的、可以供学生玩耍的游戏图案,类似于我们的跳房子游戏,还有几种是我们看不懂的游戏项目,但是看见孩子们玩的很投入,应该是非常有趣味的游戏。学生在课间可以说是玩得很尽兴,因为有的玩,又很安全,所以不会出现打闹的现象。就在我们一行人看得生趣的时候,一位老师站在操场中间吹了一声哨,只见刚才还是一片热闹、欢腾的操场,顿时鸦雀无声,就在哨响的同时,还在进行着游戏的所有学生无一例外地站在了原地。这时,中间的教师在其他教师的协助下便开始指挥站队,准备讲话,从哨响到学生站好队到老师讲话只用了短短的三分钟,而在这几分钟之内我们还没回过神,只见学生已经在专心地听台上的老师讲话了。我想,学生的这个举动绝不是一两天养成的,顾全大局、集体活动时听从指挥这些良好的习惯一定是在每一次的严格要求中养成的。
场景二:用餐
我们所参观学校的学生都是要在学校吃午餐的,学校的餐厅并不是很大,所以每次只能容纳两个班的学生进餐。我们在通往餐厅的走廊中,看到教师正带领着本班学生有秩序地往餐厅走,到了餐厅门口便自觉地、整齐地排成一队安静等候,没有因为等待而埋怨的声音,也没有嘈杂的说话声。在餐厅内用餐的学生很安静,自觉排队打饭,自带午饭的学生也安静地坐在那里用餐,谁先用好了午餐便可以先行离开。午餐就这样有秩序地开始,有秩序地结束了。
我想,他们的文明礼让不是向孩子宣讲出来的,而是靠制度规定与周围的环境渲染培养出来的,耳濡目染,在良好的大氛围中学生们想不守规矩、不遵守秩序恐怕都难了。■
□编辑 郭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