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论语》是一部重要的历史文集,它反映了孔子卓越的教学理念。从学习《论语》中我悟出了历史课堂学习“五环节”即“读”“思”“问”“议”“评”, 以期改变自己的历史课堂教学理念和方式,提高历史教学质量。
【关键词】“读”;“思”;“问”;“议”;“评”
教无定法,但教学应本着以学生为本的思想。现在各种课堂学习模式各具特点,“杜郎口”课堂模式似乎独领风骚,我在学习《论语》中对课堂学习模式有了新的理解和看法,归纳总结为课堂学习“五环节”——“读”“思”“问”“议”“评”。
“读”就是要自读自学,通过自读课文有所得。“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孔老夫子非常重视“学”的过程及结果,在自我学习过程中有新感悟,新见解,真正把文章读懂、读清、读透,从中筛选出文本的重要历史信息,悟出材料的深层含义。为进一步探究文本打下坚实的基础。
“思”就是自我思考、自我反省。课堂学习“思”是重要一环。“我日三省吾身”“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我们的先贤圣人明白的道理给我们今天课堂学习模式定了一个“格”——“自省”“自思”。“学”只是表象,“思”才是本质。既要“思”己所得,又要“思”己所失;既要“思”己所知,又要“思”己所不知。
“问”既要“自问”,更要“他问”,“问”是“思”之结果,“问”是学问的发端,是智慧的源泉。课堂学习“问”是关键的一环。“问”以“读”“思”为基础,“问”又是“评”“议”的先决条件。“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正是“问”的正确态度,“不知”就要“问”,通过“问”是“不知”转化为“知”。
“议”就是讨论,是合作学习,就“问”出来的内容摆出来,同学们共同探讨,求得新知。《论语》说过“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有志同道合的朋友自远方来,和自己一起探讨学问,解决了自己所不能解决的问题或未能解决的问题,那种“乐”只有身在其中的“学子”才能体会的到。可见,我们在课堂学习中“议”不仅是一个环节,更重要是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更快达到学习目标。难怪,打开《论语》我们处处能看到孔老夫子和他的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议”的有趣场景。
“评”就是评价。即可自评,又可互评。学习效果如何最后要通过“评”才能得到验证,“议”是“评”的基础。自己的发言,无论是提问题还是说结论,都可以看出学习中你的主观努力程度。孔圣人把“仁”作为对学问评价的最高标准。我们今天在指导学生学习时也应该恪守评价标准:学生是学习的真正主人。这样学习中的一切问题也许就迎刃而解了。
叶圣陶先生说的好:“教是为了不教”,教师如何才能达到“不教”的境界,绝不是简单的一种课堂形式,而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魏书生老师很好的实践了叶老的这一教育理论。我想,从《论语》的学习中得出的课堂学习“五环节”——“读”、“思”、“问”、“议”、“评”也许可以给这个庞大的工程做一个小小的注脚,能对同行有点帮助。
【关键词】“读”;“思”;“问”;“议”;“评”
教无定法,但教学应本着以学生为本的思想。现在各种课堂学习模式各具特点,“杜郎口”课堂模式似乎独领风骚,我在学习《论语》中对课堂学习模式有了新的理解和看法,归纳总结为课堂学习“五环节”——“读”“思”“问”“议”“评”。
“读”就是要自读自学,通过自读课文有所得。“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孔老夫子非常重视“学”的过程及结果,在自我学习过程中有新感悟,新见解,真正把文章读懂、读清、读透,从中筛选出文本的重要历史信息,悟出材料的深层含义。为进一步探究文本打下坚实的基础。
“思”就是自我思考、自我反省。课堂学习“思”是重要一环。“我日三省吾身”“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我们的先贤圣人明白的道理给我们今天课堂学习模式定了一个“格”——“自省”“自思”。“学”只是表象,“思”才是本质。既要“思”己所得,又要“思”己所失;既要“思”己所知,又要“思”己所不知。
“问”既要“自问”,更要“他问”,“问”是“思”之结果,“问”是学问的发端,是智慧的源泉。课堂学习“问”是关键的一环。“问”以“读”“思”为基础,“问”又是“评”“议”的先决条件。“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正是“问”的正确态度,“不知”就要“问”,通过“问”是“不知”转化为“知”。
“议”就是讨论,是合作学习,就“问”出来的内容摆出来,同学们共同探讨,求得新知。《论语》说过“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有志同道合的朋友自远方来,和自己一起探讨学问,解决了自己所不能解决的问题或未能解决的问题,那种“乐”只有身在其中的“学子”才能体会的到。可见,我们在课堂学习中“议”不仅是一个环节,更重要是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更快达到学习目标。难怪,打开《论语》我们处处能看到孔老夫子和他的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议”的有趣场景。
“评”就是评价。即可自评,又可互评。学习效果如何最后要通过“评”才能得到验证,“议”是“评”的基础。自己的发言,无论是提问题还是说结论,都可以看出学习中你的主观努力程度。孔圣人把“仁”作为对学问评价的最高标准。我们今天在指导学生学习时也应该恪守评价标准:学生是学习的真正主人。这样学习中的一切问题也许就迎刃而解了。
叶圣陶先生说的好:“教是为了不教”,教师如何才能达到“不教”的境界,绝不是简单的一种课堂形式,而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魏书生老师很好的实践了叶老的这一教育理论。我想,从《论语》的学习中得出的课堂学习“五环节”——“读”、“思”、“问”、“议”、“评”也许可以给这个庞大的工程做一个小小的注脚,能对同行有点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