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小孩

来源 :中学生百科·小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136222294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那段时间我在乡下的外婆家住,无事时会和外婆坐在院子里看云的游离,看蓝天下石榴花鲜红地接纳风与所有翅膀透明的昆虫。屋外高大的桑葚树越过院墙,为我们挡住了一些午后灼热的太阳。“吱呀”,门好像被人轻轻推了一下,“吱呀”又一声,我抬起头看去,是小娟姐姐。她无措地站在门前,逃也似的眼神仿佛即刻就有一场倾盆大雨。
  她是外婆村上为数不多没有出去务工的年轻人,平时见我总笑。但这次小娟姐姐用手捂住右胳膊,颤抖着肩膀走来。我这才发现,她胳膊上深红色的印记仿佛一条雀跃的热带鱼,也才知道她那个发起怒来像加速卡车一样失控的丈夫,刚刚又喝了啤酒。外婆颤悠悠地从院侧的葡萄藤上摘了些颗粒饱满的紫葡萄,放在清水里。“吃点葡萄吧。”她说,“等会我去炒菜,我们一起吃饭。”这样的默契,再没有过多的话语去修饰,好像已经习惯了。“吱呀”一声,铁门又响了。一个留着“哪吒头”的小男孩的脑袋冒了出来。“我也想吃葡萄。”他笑嘻嘻地跑来,黑乎乎的小手伸进清水里,抓起一颗葡萄就往嘴巴里塞。
  这是我第一次见到康康,他大概三岁,对于妈妈的委屈习以为常。我从房间拿来饼干与一只半泄气的皮球,他欣然接受。“你爸爸呢,还在家吗?”我半蹲下来问他。“爸爸是坏蛋。”他答非所问,只是不断拍着那只红白相间的卡通皮球。
  夏日的色彩一遍遍漫过我们的村庄。我再一次见到康康,是在祠堂边的榕树下。几个从县城里回来的孩子把玩具与零食摆在石凳上,我看到康康很想凑过去和他们一起玩,但当他的手就要碰到那只霸王龙模型的时候,另一个孩子把他推到了一边。他没能成功地加入他们,在一旁眼巴巴地看着,大眼睛忽闪忽闪。我走过去把口袋里的糖果给他。“姐姐,我们家有小鸡,还有小兔子呢。”他拉着我的手,那些孩子被他们的妈妈或是奶奶领回了家,“姐姐,我爷爷还会编竹篮子呢。”他含着棒棒糖,风吹乱了我们每个人的头发。
  “姐姐,告诉你个秘密哦。”在邀请我去他家看小白兔的路上,他紧紧攥着我的手,“我妈妈去赚钱啦。”“啊?”我没有反应过来。“妈妈下次回来,也会给我买好多玩具的。”
  我这才知道,他的妈妈去了南方打工,而爸爸也去了一家砖厂上班。所以现在他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他的奶奶坐在轮椅上,枯萎如一朵将败的花。毛茸茸的小鸡在院子里寻找大米,许多竹篮堆积如山,这是爷爷要拿到镇上去卖钱的,其中一只还放着我送给他的皮球。
  “姐姐你最喜欢吃什么呀?”“抹茶蛋糕,或者糖醋小排吧。”我随口说道。“我最喜欢吃炒土豆片了。”康康仰起脸看着我,“姐姐,爷爷晚上炒土豆片给我们吃,你留下来吃饭好不好?”我这才意识到,炒土豆片也许是这个孩子能接触到的最美味的食物了。坐在院里的台阶上,我把一颗核桃敲碎递给他,月光令那些昆虫透亮而薄的翅膀不断地挥舞着。
  第二天清晨我散着头发在院里刷牙,天微微发亮,我们的小院开始热闹起来了,七星瓢虫驮着残缺的四叶草,牵牛花衔着露水随风摆动。“姐姐,”康康跑到我的身边,“外面好热闹,我们去玩嘛。”我被他拉着跑到门外,原来是村里又走了一位老人。人们有些在哭,有些在安慰哭的人,头上都绑着白色的带子。“他们为什么要哭?”“因为他们的亲人离开了这个世界。”“那去了哪里呢?”“就被埋在泥土里了呀。”康康还小,还不能懂得死亡的意义:“那埋到泥土里的人还会再长出来吗?”我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他。“那把爸爸也埋进泥土里,长出一个好爸爸。”他说完咯咯笑个不停。
  后来的日子里,康康还是喜欢没事就跑到我外婆的小院里。我会放下手中的诗集,或是冗长的小说,给他讲森林里的小熊,大海里的鲸鱼。他会教我认不同的昆虫。夕阳快落的时候,我们就沿着乡村的公路走,那些染着奇异发色的少年有时会骑电瓶车飞快地经过我们。村里成群结队的流浪狗有时会跟在我们身后,想从我们这里获得点食物。我害怕,康康就挡在我前面,凶巴巴地用手势赶走那些毛色糙乱的狗群。
  “看吧,不咬人的,它们怕你呢。”他回过头来对我笑,万物隐没在金黄色的光里。
  秋天渐渐来了。小娟姐姐在南方的一个纺织厂做工,和康康的爸爸也已经离婚。叶子再黄一点的时候,她回来了。那天康康很兴奋,两双小手和额头上贴满了贴纸,拿着玩具卡车给我看。“妈妈回来了,妈妈给我带了好多好多玩具,姐姐你看。”他开心极了,也神气极了,“妈妈还要带我去幼儿园呢。”夏末村庄里的萤火虫渐渐在灌木丛边消失,整片小山的枫叶开始下落。“要去上幼儿园了,你开不开心呀?”我蹲下来把他拉到我的身边,问他。他全神贯注地摆弄着手中的玩具:“开心呀。”“那你知道幼儿园是什么样子吗?”“我妈妈说有滑滑梯,有好多小朋友,没有老鼠,楼房都是彩色的。”那辆玩具卡车的轱辘在空中不断地滚动,“还会看到大海呢。”
  “还会看到大海啊?”我轻轻地问他。
  康康认真地对我点头:“到时候也请姐姐来看。”
  西北偏北的这座小村庄,天空涌动起浪花,星河抖落着星河,一切都是那么好。那些云间的星星闪着不同的光,从我们的村庄亮到小娟姐姐那间拥挤的海边出租屋,从康康的眼睛里燃起,捕捉住所有微热的祝福与无尽的希望。
  编辑/胡雅琳
  王彤乐,1999年冰月生于陜西宝鸡。现就读于西北政法大学。作品散见于《诗刊》《星星》《扬子江》《诗歌月刊》《青春》《作品》《散文诗》《草堂》《中国校园文学》等刊。
其他文献
阳光稀疏地飘在空中,干燥的冷均匀地充斥着,赶跑了零星的暖意。前几天还未被掳走全部绿的草坪,此刻像罹病之人的脸,没有一丝血色。蹲下细看,一根根低矮的枯草上附着一层绒毛似的霜,像乘虚而入的病毒围攻的一座座城池。每走一步,似乎都能听到脚下干黄的草在呻吟,仿佛踩断了它们的骨头。这使我如履薄冰,令我内疚,令我压抑,令我难受。  我不由得怀念起夏天。  印象里,每个夏天都是酣畅淋漓的。  当人们还沉醉于阳春三
期刊
一夜间  浮萍挤挤挨挨  因为石桥的高鼻梁  这池塘,才透过气来  父亲肩上搭条白毛巾  像升起帆的渡船  我是他牵着的小船  海,在哪里呢?  菜园养育我,却又将我阻挡  父亲潑出一片清亮  白毛巾如初长白鹅  翻腾,退缩,飞展  少年的每个毛孔  似乎都激灵,张开
期刊
除了道歉,还有一种方式叫沟通  何老师,我和闺蜜吵架了,原因是她问我要不要出去玩,我說家长不在家,没法征得他们的同意,等下次吧。然后她就生气了,说再也不理我了。何老师,这是我的错吗?有一句话说“怕失去的人总是先道歉”,我要不要先去道歉?我怕她如果真的不理我了怎么办?  —— 26  何炅回复:其实除了道歉,还有一种方式叫沟通。你如果觉得自己没有错,可以不用道歉,因为若是你心里并不觉得自己错了的话,
期刊
是冬  湿漉漉的雨夜,寂静的街道仿佛罩上了玻璃罩子,玻璃外的寒气结成冰,丝丝侵袭入内里来,又如柳絮般无风自动,源源不断扬起,飘散。水汽里挤入丝丝缕缕的冷,栖附在每片暴露在空气中的树叶、每盏枝叶掩映的路灯、每束微微的灯光上,光成了水波。积水在鞋底迅速成冰,抬脚的瞬间,脚印迅速消融,水纹摇晃一下,很快被抹平,再没有痕迹。  一天的故事宣告终结。落幕后,一天的花絮不断循环,演职人员的名字倍速滚动,前传和
期刊
网络上曾流传过一张关于孤独的等级表,从一个人去超市、吃快餐、看电影,到一个人做手术,统共分为十级。彼时我大致扫了一眼,就关掉了那张图。  因为那不是孤独,而是我的日常。  最极致的孤独是从大一开始,那时候我独自吃饭上课自习,周末一个人逛街探店做美甲,身边多个人反而会令我不自在。记得有一年元旦,我独自看了一场跨年电影,看完后决定去吃海底捞。  店员小姐姐得知我一个人时,有片刻的错愕。但她很快恢复了热
期刊
Part1.书籍《北京折叠》  郝景芳的科幻小说《北京折叠》提出了一个多维城市的幻想:城市可以像变形金刚一样折叠翻转,不同阶层的人被分配至不同维度,时间连同空间都被精心分配,500万人享用24小时,7500万人享用另外24小时。三大空间的生存环境截然不同,从宽敞的豪宅到逼仄的棚户区;三大空间的人也彼此隔绝,从事不同层次的工作。  《北京折叠》是对城市空间紧缺、人心隔膜扩大的极致幻想。然而行走在错综
期刊
晓雾初歇,天边透出一抹浅淡的光晕。伴随着一声尖锐的鸣笛,长途大巴摇摇晃晃地驶向了终点站。我从卧铺上爬起来,怀里抱着行李,一手攥紧包带,一手抓住栏杆,看着窗外出神,脑袋里混混沌沌的,迷蒙看不清情状。  这里是老家,我熟悉又陌生的地方。刚满12岁的我,离开了父母,来到老家念初中。  这是一个靠海的小县城。下了车,扑面而来的便是海的气息。街道两旁荒草肆意生长,三分野意七分韧性。路越走越窄,延伸至村庄,成
期刊
我出生在远离海岸的内陆城市,我的童年没有波浪浮动在侧的沿海公路,没有午后流光溢彩的海平面,没有悠扬的船笛声,只有一条穿城而过的窄窄的河。偶尔与朋友闹别扭或成绩不理想时,我会沿着河疾走,走累了就索性坐下来。夕阳投映在河面,我不断地掷石子将它的影子打碎,再等待浮动的水纹一次次将影子拼凑圆满。  在尚未见过海的青春期,小城的河被我夸大成“海”,只是河水的潺潺声终归不比海浪,总会被淹没在城市的喧嚣里。  
期刊
1  天气很好,我们从医院里出来后并没有马上回家,因为想要把心头的郁结溶解一些在暖黄的夕阳里。医院附近的小巷是售卖古玩的聚集点,橙黄的佛像、青色的铜钱、幽浊的画像,日复一日地闪着暗淡的光。  医院附近恰好有甘蔗,父亲买了一碌,特地吩咐卖甘蔗的大婶砍一小段给我。可我咬不动。父亲吐了一口甘蔗渣说,这甘蔗偏硬,很像我们杨村产的,以前阿嫲还骑着单车把甘蔗从杨村运来广州卖呢。  我们又静默着沿着珠江边走了很
期刊
赵捷:  好久不见!  我刚下班,进门没几分钟,立刻打开电脑来给你写信。  我还在广电,做着自己喜欢的播音工作。前两天台里来了歌手李健,那么优雅的音乐王子在演播厅里唱着《传奇》,别人拍照都来不及,我却一个劲儿地想起了你。  那年高一,我们刚认识。当时的学号是按照中考成绩来排的,我是2号。虽然只在一人之下,但我一点也不觉得有压力。毕竟我有一项特长,会吹笛子,跟什么都不会的1号相比,算得上“多才多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