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块绘画大师

来源 :早期教育(美术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zuf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克·罗斯科(1903-1970)是美国抽象派画家。他以独特的风格奠定了抽象表现主义宗师的地位,在美国起着承先启后的作用。他抛弃具体的形式,采用完全抽象的色块绘画而形成了自己风格。让我们一起走进马克·罗斯科的艺术世界,并试着用大师的思维方式去创作吧!
  一、走进马克·罗斯科
  马克·罗斯科出生在俄罗斯,10岁时随家人移居到美国。他曾尝试过许多不同的艺术风格,从现实主义,表现主义再到超现实主义,罗斯科一直在摸索着属于自己的艺术风格。最终他抛弃所有的绘画形式,形成了属于自己的色域绘画风格,一种情绪化的抽象艺术。他的作品用纯净的色彩表达无形的思想,蕴含着一种或淡或浓的阴郁,那种昏暗的光线和冥想的氛围,营造出充满戏剧性的气氛和效果。
  二、馬克·罗斯科的创作方式
  色彩:精神表达
  马克·罗斯科的艺术注重精神内涵的表达。他力图通过有限的色彩和极少的形状来反映深刻的象征意义。他说:“我对色彩与形式的关系以及其他的关系并没有兴趣。我唯一感兴趣的是表达人的基本情绪,悲剧的、狂喜的、毁灭的等等。许多人能在我的画前悲极而泣的事实表明,我的确传达出了人类的基本感情,能在我的画前落泪的人就会有和我在作画时所具有的同样的宗教体验。如果你只是被画上的色彩关系感动的话,你就没有抓住我艺术的核心。”
  构成:几何形状
  马克·罗斯科的画作一般是由两三个排列着的矩形构成。这些矩形色彩微妙,边缘模糊不清。它们漂浮在整片的彩色底子上,营造出连绵不断的、模棱两可的效果。颜料是被稀释了的,很薄,半透明,相互笼罩和晕染,使得明与暗、灰与亮、冷与暖融为一体,产生某种幻觉的神秘之感。这种形与色的相互关系,象征了一切事物存在的状态,体现了人的感情的行为方式。画家借助于它到达了事物的核心。
  画幅:置身于体验
  罗斯科的画往往尺幅很大,这是为了能让人置身于体验之中。他这样说:“我认识到历史上创作大型绘画的功能可能是为了描绘一些宏伟豪华的事物。画小幅绘画是把你自己置于体验之外,然而画较大的绘画时,你则是置身其中。它就不再是某种你所能指挥的事物了。”
  三、马克·罗斯科的作品
  第一次看罗斯科的画,就被这简单抽象,色彩舒服的画作吸引了。有些画颜色浓烈奔放,有些淡然幽静,但总是能从他的绘画里得到片刻的宁静,好像冥想一般。画作里貌似什么也没有,无非是背景色,一个或几个矩形色块,大小不一的排列组合罢了。也许当艺术不仅仅是追求视觉上的美感,而是开拓更广阔的精神领地就会这样,像生命和宇宙一样,美妙绝伦,神秘莫测。
  《橙、红、黄》
  2012年5月8日,在纽约佳士得的当代主题拍卖会上,马克·罗斯科的油画《橙、红、黄》以8688万美元(约5.47亿人民币)成交。这件作品就此创下了当代艺术品的最高拍卖价格纪录。
  我的眼前浮现出这样一个画面:在空旷的大厅里,一个孩子在罗斯科巨幅的《橙、红、黄》作品面前仰头凝视。那充满无穷力量和想象的橙色像一团无声的烈焰燃烧着,它的边际被暗红的色块轻盈地包裹。此时,看画的孩子犹如进入无垠的日出的海面,心如奔赴一场被幻想邀约的盛宴。当然我还看到了另一个画面,一个历经岁月洗礼的长者面对罗斯科的作品沉思,那是一块黑夜一般的色域。长者望着,像要穿越这深沉的玄的翅膀回到了过去,或是到达神秘的寂静无边的彼岸。
  《白色中心》
  2007年5月15日,罗斯科的作品《白色中心》在纽约苏富比拍卖行以7280万美元成交。作品以一抹白色居中,夹着黄色、桃红色与玫瑰淡紫;温和、舒缓而深沉的韵律,给画面抹上一层神秘的悲剧性,白色的区域则透出信心和潜力。
  《蓝色中的白色和绿色》
  这是罗斯科的代表作。画面上,绿色和白色的矩形排列在蓝色的底子上。矩形的边缘没有被明确地界定,颜色也相互渗透融合,这使得块面仿佛是从背景上隐约浮现出来,并且不断地徘徊、浮动着。它们在画面上产生某种韵律,温情、舒缓而深沉,直接触动人们的心灵。暗淡的色彩给画面抹上一层神秘的、悲剧性的感觉,白色的区域则透出信心和潜力。
  四、孩子们的色块世界
  没有物象,没有符号,没有画题,只有色彩、方块和隐约的笔触,赏画者的心灵却被画作感染,情绪也为之牵动。不需要言说,只需用感觉来与画家的内心世界直接交流。
  ★材料准备:丙烯、水粉、水粉纸、彩色卡纸、油画笔、调色盘、水桶、抹布、剪子、胶棒、胶带等。
  ★步骤:1. 选取自己喜欢的颜色,直接挤到画纸上。
  2. 用油画笔把颜色涂满画面,注意要把颜色尽量涂均匀。
  3. 用水桶把画笔清洗干净,然后用抹布把画笔擦干。
  4. 再选取一邻近色,用画笔涂上去,要尽量涂均匀和整齐。
  5. 用上面同样方法,选取颜色,涂上另外几个图形。
  6. 这样一幅作品就大功告成了。
其他文献
在幼儿美术教育中,评价是不可缺少的一环。但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这一環节的设计和组织往往不尽人意,评价重点常集中在少数美术能力较强的孩子身上,很难“面向全体”,同时评价也缺少“针对性”。本文以中班美术活动“秋菊”为例,尝试运用多元评价方式,使评价活动生动活泼、富有童趣,且面向全体,让每个孩子都得到发展。  一、对比评价  对比除了能锻炼幼儿感受与欣赏不同作品的能力,更可以提高幼儿的绘画技能。因此,我
环视我们快节奏的都市生活,每天都会接触到大量的商品包装。广告,海报,各种印刷品,动漫,网络游戏,电视,电影,摄影等各种视觉产物。孩子,作为感受力特别敏锐的群体,是否会受其影响?答案是肯定的。能把广告词一字不落地背下,语音语调模仿得惟妙惟肖,这样的情景在孩子们中间是极其普遍的。所以,我们是否能把身边视觉文化中的点滴元素融进我们教学中?那些与孩子有更近距离的美的东西是否也可以拿来欣赏呢?  学者安娜·
班级的日常管理需要制度化和程序化,但这并不能保证由活生生的几十位成长中的青少年组成的集体就不发生任何常规以外的特殊情况。面对班级中出现的偶发事件,班主任应当做哪些工作?或者,从哪些方面着手做工作呢?我的建议如下:    一、自备一架“灭火机”    偶发事件的多发地带、多发人员,一般说来,在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中都扮演着较为重要的角色。他们有着极强的敏感性,且极易内心冲动,并迅速转化为过激的言行
“培养富有创新精神的人才队伍,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措施”,这是我国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使命。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相互之间形成人才价值供应链关系,基础教育的人才培养品质目标来自于高等教育和社会的需求,而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品质目标来源于社会的需求。因此,基础教育是提升我国人才创造性思维品质的关键。    一、创新时代来临之际是世界基础教育培养目标转型之时    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委员
杰克遜·波洛克(Jbckson Pollock)是美国抽象表现主义艺术的杰出代表。他一改传统绘画的描绘手法,摆脱了传统画家的作画方式,在平铺于地面的巨大画布上,创造出独特的“滴画”艺术。  让我们一起走进波洛克的艺术世界,并试着用他的方式去创作吧!  一、走进波洛克  波洛克,这位特立独行的美国艺术家,作画时,经常有这样的举动:我——洒、我——滴、我——泼、我——溅、我——流。他的艺术是“行动的绘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指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学习数学知识。是为了更好地去服务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因而数学教学只有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才能逐步实现数学课程的生活化、社会化和实用化。从而让学生切实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引导学生把数学课堂中所学的知识和方法
作为教师,对于学困生,我们应该耐心、细致地加以教育和引导,多关心他们的生活和学习。不少的学困生往往有厌学、任性、说谎、逃学等行为特征。如果教师把他们放在一个无人问津的角落里,对这些孩子的心灵将造成极大的伤害,使他们产生“破罐子破摔”的心理。其实,每一朵鲜花都有盛开的理由,即使是学困生,教师也有责任将他们的潜能挖掘出来,教给他们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寻找到属于他们的优势空间。    一、做学困生的知心
小学阶段是英语学习的准备阶段,也是英语学习的关键期之一。小学英语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小学英语的学习目的是通过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活动激发起学生学习英语的浓厚兴趣,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语音、语调的基础,为进一步学好英语打下坚实的基础。语言是交际工具,交际功能是语言的最基本功能,所以我们小学英语学习决不能只停留在知识点的学习上,它的最终目的是交流思想、交换信息和表达情感。正如小学
《百科知识》上的文章,许多并不因时间的流逝而失去阅读价值,现在看来,仍有新意和值得回味;《百科知识》上的文章,许多还被选作省、市、区、县各种类型考试的阅读材料,看得多了,閱读理解和作文水平自会有提高。这便是“阅读”栏目设立的初衷,希望能对读者朋友有所帮助。  ①人类是唯一会脸红的动物,达尔文把这一行为称作“最独特和最具人类特征的表情”。达尔文早在研究进化论时就已注意到这个问题了。他发现,不论是哪个
南京市第三幼儿园自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了儿童美术教育的研究,并在1992年被评为“南京市美工特色园”。由此,美术教育“特色”成了三幼课程建设的根基之所在。  随着幼儿教育的发展,幼儿园数量不断增长,对于一些新开办的幼儿园而言,“美术”因其醒目的视觉效果,成了一个吸睛的“招牌”。众多的幼儿园开始打造起自己的园所特色,并以此作为幼儿园重要的专业“名片”。因此,出现了一些教育误区,也曲解了幼儿美术教育